-
池沼浮游生物
池沼浮游生物亦称沼生浮游生物。为浅小的淡水域池沼的浮游生物。由于池沼的水温和水质等变化剧烈,同时池沼也有显著差异,所以浮游生物也不相同。在干涸的池沼,常常可以看到特征性的浮游生物,如鞭毛藻类的裸藻类、衣藻属(Chlamydomo-nas)以及形成耐久卵和被囊孢子的原生动物、 虫类、枝角类等。
-
医方选要
《医方选要》医方著作。明·周文采撰。刊于1495年。作者将其平日常用及见闻有效之方加以类编。分诸风、诸寒、中暑、中湿、伤寒、疟、痢等共45类。包括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主要验方。每类均先论后方,选方颇精,切于实用。
-
埃塞俄比亚亚区
埃塞俄比亚亚区是北界中属于旧热带区动物地理亚区之一,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阿特拉斯山脉以南也在内)的整个非洲大陆。灵长类的黑猩猩、大猩猩;鸟类固有种占3/5,除最有名的驼鸟外,尚有秃鹫、食蛇鹫、苍鹰等许多食肉鸟类。锦蛇、避役、鳄等爬行类也很多,也是其特色之一。此外还有非洲肺鱼(Protopterus)等肺鱼类。
-
无鳃类
无鳃类是脊椎动物中,成体和幼体都不用鳃呼吸的动物的总称,具体为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与羊膜类是一致的。为有鳃类的相对词。
-
无头幼虫
在昆虫的幼虫中,头部和口器非常退化,头颅也随着退化,因此无“头”和其他相关部分,这种幼虫称为无头幼虫。全部无肢型幼虫、双翅类中短角类的所谓的蛆属于这一类。膜翅类幼虫的头退化不明显。一般头结构明显的幼虫,称为有头幼虫。无头幼虫的中间型,称为半头幼虫。
-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是无性生殖方式之一。在生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一种特殊的生殖细胞叫孢子。孢子的特点是能直接长成新个体。植物界中的藻类、菌类、苔藓、蕨类等植物都能用孢子繁殖,所以称这几类植物为孢子植物。动物界中的孢子虫类也有此种繁殖方式。
-
石棉纤维
石棉是一种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分两大类:蛇纹石类(温石棉);闪石类[青石棉(兰石棉)、铁石棉、直闪石、透闪石、阳起石、角闪石]。石棉纤维是指直径3μm,长度5μm且长度与直径比3:1的纤维。
-
外科方外奇方
《外科方外奇方》为外科方书。清末·凌奂撰。撰年不详。本书收集作者常用的外科经验方(包括五官科及皮肤科),分为升降部(系化学制剂类)、围药部、内消部、内护部、化毒部、拔毒部等共21类,附补遗方1类。现有《三三医书》本。另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侧神经节
侧神经节与足神经节都是软体动物皮部神经中枢之一,在头神经节后方有1对。在腹足类中高等的前鳃类、后鳃类、有肺类以及斧足类中的高等种类有与头神经节融合的。在头足类则位于腹侧,在足神经节与内脏神经节中间,界限不清。
-
许璂
许璂为宋代官吏。政和(1111~1118)年间为登仕郎编类《圣济经》所点对方书官。政和六年与曹孝忠等共同校勘《证类本草》成《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30卷。
-
合成抗菌药
合成抗菌药(syntheticantimicrobialagents)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磺胺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
-
朱永弼
朱永弼为北宋医家。政和(1111~1118)年间为翰林医侯、编类《圣济经》所点对方书官。政和六年与曹孝忠等同为《证类本草》校勘官,校订而成《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30卷。
-
纯乳酸发酵
纯乳酸发酵指几乎仅产生乳酸的乳酸发酵。这是针对杂乳酸发酵而说的。代表性的是乳酸菌类以及与其生理作用相接近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类的发酵。
-
去头尾足翅
去头尾足翅是一些动物类或昆虫类药物,有的需要去其头尾或足翅。其目的是为了除去有毒部分或非药用部分。例如虻虫等。
-
肠盲囊
肠盲囊指肠的盲状膨大部。它的作用一般是进行食物的贮藏、消化和吸收。纽虫类其左右对称的多数的肠盲囊按假体节排列。吸虫类羊肝蛭的肠盲囊非常发达,树枝状的细小分支占据虫体的大部分。
-
腕间膜
腕间膜亦称为伞膜(web)。是头足类在腕与腕之间的膜状构造。在十腕类(乌贼)是不明显的,但在八腕类(章鱼),则以宽而薄的膜扩展着。是前足或上足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