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荣
仰卧位,乳中旁开2寸,向上二肋,当第2肋间隙处取穴。分布着胸前神经肌支,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治病症:周荣穴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炎,胁痛,胸痛引背,咳逆上气,咳唾脓血,饮食不下,呃逆,食道狭窄,不思饮食,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支满,胸胁胀满疼痛,膈肌痉挛等。
-
周营
概述:周营为经穴别名。分布着胸前神经肌支,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治病症:周荣穴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炎,胁痛,胸痛引背,咳逆上气,咳唾脓血,饮食不下,呃逆,食道狭窄,不思饮食,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支满,胸胁胀满疼痛,膈肌痉挛等。内为肺脏,禁深刺。
-
域中
概述:域中为经穴别名,即即彧中。域中穴主治病证:彧中穴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咳嗽,气喘,唾血,痰涎壅盛,呃逆,盗汗,胸胁支满,乳痈,紫白癜风,咳嗽,胸胁胀满,不嗜食,现代又多用彧中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痛,膈肌痉挛,食欲不振等。《针灸大成》:主咳逆喘息不能食,胸胁支满,涎出多唾。
-
或中
概述:或中为经穴别名,即彧中。或中穴主治病证:彧中穴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咳嗽,气喘,唾血,痰涎壅盛,呃逆,盗汗,胸胁支满,乳痈,紫白癜风,咳嗽,胸胁胀满,不嗜食,现代又多用彧中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痛,膈肌痉挛,食欲不振等。《针灸大成》:主咳逆喘息不能食,胸胁支满,涎出多唾。
-
库房
两肌由肋间神经支配,血液供应来自肋颈干的最上肋间动脉。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主治病症:库房穴主治咳嗽,胸痛,胁胀,气喘,咳逆上气,呼吸喘促,咳唾脓血,痰多,咳吐脓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肺气肿胸膜炎,胸胁胀痛,肋间神经痛,胸胁胀满等。斜刺或平刺0.5~
-
彧中
彧中穴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咳嗽,气喘,唾血,痰涎壅盛,呃逆,盗汗,胸胁支满,乳痈,紫白癜风,咳嗽,胸胁胀满,不嗜食,现代又多用彧中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痛,膈肌痉挛,食欲不振等。仰卧取穴。彧中穴位于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针灸大成》:主咳逆喘息不能食,胸胁支满,涎出多唾。
-
龙颔
概述:龙颔:1.经穴别名;中庭为经穴名(ZhōngtíngCV16)。蔽骨犹屏门,胸部为庭院,包络为宫城正室,心主居之。仰卧取穴。深层有第6肋间神经和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分布。中庭穴主治胸胁胀满、心痛、呕吐、小儿吐乳。中庭穴配俞府、意舍治呕吐。中庭配中府,有宽胸利膈,行气消积作用,主治噎膈,停食,食反,胸闷。
-
中庭
概述:中庭:1.经穴名;穴在蔽骨之上凹隙处。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5肋间,平第5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中庭穴。深层有第6肋间神经和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分布。中庭穴主治胸胁胀满、心痛、呕吐、小儿吐乳。中庭穴配俞府、意舍治呕吐。中庭配中府,有宽胸利膈,行气消积作用,主治噎膈,停食,食反,胸闷。
-
胸乡
概述:胸乡为经穴名(XiōngxiāngSP19)。仰卧位,乳中旁开2寸,向上一肋,当第3肋间隙处取穴。分布着第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治病症:胸乡穴主治胸胁胀痛,胸胁胀满,胸痛引背,呃逆,吞咽困难,膈肌痉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支满,痛引胸背,支气管炎,咳嗽气逆,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
肺底
概述:肺底为经穴别名:1.至阳;深层有胸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背侧支分布。灵台穴主要用于胸肺、脊背和外科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身热,脊背强痛,痈疽,疔疮,胸胁胀满,胃痛,疟疾,咳嗽,气喘,疗疮,气喘不得卧,背痛,项强,疔疮,现代又用灵台穴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结核,胆道蛔虫症,蜂窝织炎等。
-
太白
太白是足太阴脾经的输穴和原穴,五行属土。太白主治脾胃和本经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呕吐呃逆、腹胀腹痛、饥不欲食、食而不化、肠鸣泄泻、便秘、水肿、肠痈、身重、骨节酸痛、胸胁胀满、热病无汗、手足厥冷、脚气红肿、膝胫酸痛、转筋等。现代又多用太白治疗急慢性肠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肠疝痛、肠出血等。
-
大白
太白是足太阴脾经的输穴和原穴,五行属土。太白主治脾胃和本经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呕吐呃逆、腹胀腹痛、饥不欲食、食而不化、肠鸣泄泻、便秘、水肿、肠痈、身重、骨节酸痛、胸胁胀满、热病无汗、手足厥冷、脚气红肿、膝胫酸痛、转筋等。现代又多用太白治疗急慢性肠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肠疝痛、肠出血等。
-
外丘
外丘穴主治胸胁、下肢等疾患:如头项强痛,胸胁支满,癫疾吐沫,肤痛,萎痹,寒湿脚气,头项痛,胸胁痛,腿痛,脚气,下肢麻痹,肝炎,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颈项强痛,胸胁胀满,下肢痿痹,癫狂,狂犬伤毒不出,现代又多用外丘穴治疗胸膜炎,肠炎,腓肠肌痉挛,腓神经痛,癫痫,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等。即伏兔穴。
-
天温
别名天温。天温穴主治病证:天泉穴主要用于心肺、胸胁疾患等:如心痛,心内膜炎,心悸,支气管炎,咳逆,胸胁支满,上臂内侧痛及臂神经痛,咳嗽,胸满,胁胀,臂痛,胸胁胀痛,胸痛,胸胁胀满,呃逆,足痛不可以行,胸背及上臂内侧痛,肘中挛急,心绞痛,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
天湿
概述:天湿为经穴别名,“湿”,“温”之误,即天温,是天泉穴别名。或于曲泽穴上7寸取穴。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筋膜,入肱二头肌,在肌皮神经的外侧深进喙肱肌,以上两肌由肌皮神经支配。天湿穴的功效与作用:天泉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脉的功效。《针方六集》:主咳逆,心胸烦满,胁下支满,臂内廉痛,肘中挛急。
-
天泉
别名天温。快速取穴:伸肘仰掌,腋前纹头直下3横指,在肱二头肌肌腹间隙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天泉穴。天泉配期门,有理气活络的作用,主治胸胁胀满。动物实验表明,先给动物注射肾上腺素,使心率过快,再针刺“天泉”、“曲泽”、“内关”等,可明显减弱肾上腺素所致的心率加快作用,并促使心率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