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润
润(moistening)为中药炮制方法。指通过浸、洗、淋、泡等使药材软化以便切制的方法。
-
扫气汤
《辨证录》卷九:组成:黄连3钱,玄参3两,沙参1两,当归1两,麦冬1两,丹皮1两,瓜蒌2钱。主治:大便闭结,舌下无津,胸前出汗,手足冰冷,烦闷发躁,大眦红赤。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心火降,大便即通,不必2剂。加入瓜萎,使火存于心中者,尽随濡润之药下降而消灭之也。火灭水生,则大肠之炎氛顿扫,欲不通得乎?
-
鸡皮糙山药
鸡皮糙山药为菏泽市的农家山药品种,以肉色洁白,味甘粉足,个大质坚,在国外被视为珍品,是馈赠亲友的高级保健食品。把山药作为补虚羸,长肌肉、增气力、益颜色,润皮毛等美容与调理性功能失调的妙品。其肉质细面,味甘甜爽口,抗旱耐脊,具有健脾、润肺、固肾、通便、益精等功能,又是药食兼用的特色品种。
-
阴虚肠燥
概述:阴虚肠燥为病机。指阴虚津亏,导致肠燥便秘的病机。病因病机:阴虚包括精血津液之不足,故阴虚必生内燥,津液不能濡润脏腑,致大肠干涩,形成慢性便秘,粪便结如羊粪,数日不解。治疗:治宜滋阴润肠通便,可用增液汤合麻仁丸等。
-
鼻槀
鼻槀病证名。系指鼻中少涕,干燥枯槁的病证。《难经·五十八难》:“毛发焦,鼻槀,不得汗。”本病多因外感热病或肺阴亏虚以致鼻失荣润引起。治宜润肺生津。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本病类似今之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
-
阴虚齿燥
阴虚齿燥为病证名。齿燥,指门齿干燥不润的症状,多由阴液亏虚不能上润于齿所致。若新病牙齿黄而干燥多为热伤胃津;久病牙齿燥如枯石,则是肾阴大亏的表现。
-
通用乌须方
《医统》卷六十六:方名:通用乌须方组成:五倍子(要川中大者,打如豆大,锅内炒黑色,白烟起时自然炒作1团,取起,裹湿青布内踏成饼,以石压,晒干收,听用)、红铜花(将细红铜丝以炭火煅,醋中淬之,不拘遍次,以化尽为度;去醋,取铜花,晒干)、皂矾3分,明矾3分,没石子1分,食盐2分,硇砂(净)1分。
-
血虚肠燥
血虚肠燥为病机。指血液亏虚,肠失濡润,导致大便秘结的病机。其症头眩心悸,面色无华,唇舌淡,脉细涩,大便虽软,努责不出。治宜养血润肠,可选用润肠丸,大剂四物汤加陈皮、甘草、酒红花,导滞通幽汤,益血丹等。
-
浸润
浸润(immersion)为中药炮制方法。指用清水浸渍药材,多润少泡,令其湿润软化,以便切制的润法。
-
麻仁煎
处方:麻仁4升。功能主治:癫风。用法用量:以水6升,煎7合,空心服。各家论述:麻仁,润药也。多与之令人通利,故足以泻癫风。然可以济火,可以泽肝,可以润脾,可以濡肾,有攻邪去病之能,无虚中坏气之患,足称良也。摘录:《医方考》卷五
-
白尖中红黑根苔
白尖中红黑根苔指舌尖白苔,舌根灰黑苔而舌中质红的舌象。若舌根黑多而干,舌质较红,多为胃热炽盛,肠已燥结(见《伤寒舌鉴》)。脾虚有湿当健脾利湿;胃热、大便燥结者,宜清胃润肠。
-
灰浆膏
处方:天南星1两,半夏1两,草乌(煅存性)5钱。制法:上煎浓汁,去滓,入木莲蓬蒂上白浆1-2两,采时以蛤蜊壳在蒂上刮取,搅匀,再用石灰以竹片拨炒,俟竹片焦黑成炭为度,徐徐投下,调成不稀不厚膏子,入瓷瓶收贮,黄蜡封口。功能主治:消瘤。或木莲蓬浆润敷尤妙。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八引胡公粥方
-
金水两润汤
处方:熟地1两,麦冬1两,柴胡1钱,甘草1钱,丹皮3钱。功能主治:润肺金之燥。主伤风潮热,大便微硬。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用熟地以补水,水足则金不必去生肾水,而肺之气不燥;金水两润,自然大肠滋灌挽输有水,可以顺流而下,既无阻滞之状,何有余热之犹存哉。摘录:《辨证录》卷五
-
伏暑·热陷心包证
伏暑·热陷心包证(latentsummerheatwithsyndromeofheatinvadingpericardium)又称伏暑·热闭心包,血络瘀滞证,是指热闭心包,血络瘀滞,以身热夜甚,神昏谵语,口干而漱水不欲咽,皮肤、黏膜出现血癍,并进行性扩大,癍色青紫,舌绛,无苔,望之若干,扪之尚润,或紫晦而润等为常见症的伏暑证候。
-
大肠液亏
大肠液亏为病机。指大肠津液不足,肠失濡润,大便燥结的病理变化。与阴血不足或热病伤津有关。可导致大肠液亏证。症见便秘或排便困难,兼见消瘦、皮肤干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治宜润肠通便。
-
甘蔗粥
处方:甘蔗汁1升半,青梁米4合(净淘)。功能主治:极润心肺,清热生津,养阴润燥。主老人咳嗽虚热,口舌干燥,涕唾浓粘;热病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用法用量:上以蔗汁煮粥,空心渐食之,每日1-2服。摘录:《养老奉亲》
-
百生汤
处方:百合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桑白皮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柿霜6克,川贝粉(冲服)3克,甘草3克,芦根30克。功能主治:滋阴润肺,清热养肾。主肺肾阴虚,咽喉失于濡润。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苏杏粥
《济众新编》卷七:组成:苏子(水沉去浮者,净洗,炒)、真荏子(有热则生用,有寒则炒用)、杏仁(泡,去皮尖,水沉去毒)各等分。功效:调中下气,利大小便,润心肺,消痰气,益五脏,宁肺气,行风气,滑肠胃,通血脉,润肌肤。主治:上气咳逆,咳嗽喘急,霍乱反胃。
-
胡麻粥
《普济方》卷二一八:胡麻粥:处方:胡麻(其实六棱者)、巨胜(其实八棱者)各等分。用法用量:每服取2合,用汤浸,布裹挼去皮,再研,水滤取汁煎饮,和粳米煮粥食之。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八《医统》卷八十七:方名:胡麻粥组成:乌油麻不以多少(去皮蒸1炊,晒干,再微炒香熟),白杭米1升,胡麻半升。
-
产后大便难·血虚津亏证
产后大便难·血虚津亏证(postpartumconstipationwithsyndromeofblooddeficiencyandfluiddepletion)是指素体血虚,营阴不足,因产重虚,或失血过多,血虚津伤,肠道失于濡润,以产后大便干燥艰涩难以解出,数日不解,腹无胀痛,心悸少寐,肌肤不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常见症的产后大便难证候。
-
十七效
十七效为藏药学名词。指藏药的治疗效能,共有十七种,分别是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锐,柔,燥及软。每一种效能可以对症治疗一种症状或病症,如寒的药可以对治热病,润的药可以对治干燥的病等等。
-
脱茧风凉膏
《外科十三方考》:方名:脱茧风凉膏组成:鸡蛋5个(煮,去白留黄),麻油、雄黄末5钱。功效:润茧消核。主治:瘰疬。用法用量:敷搽患处润茧,其核自落。制备方法:将蛋黄入麻油内,久煎去滓,倾入碗内,加雄黄末搅匀。
-
冰糖银耳
概述:冰糖银耳以水发银耳、冰糖、白糖、红樱桃(或山楂糕)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润肺的功效。2.将锅置火上,倒入200毫升开水,再将银耳、冰糖水放入,用旺火烧开,改小火微煮30分钟,直到把银耳煮至糯软,然后离火,把红樱桃(或山楂糕)摆在上面晾凉,再放入冰箱中镇凉即可饮用。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感冒·风寒证
感冒·风寒证(commoncoldwithwind-coldsyndrome)是指感受风寒之邪的感冒证候。轻者以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重者恶寒甚,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苔薄白润,脉浮或浮紧等为常见症的感冒证候。
-
春温·热灼胸膈证
春温·热灼胸膈证(springwarmthwithsyndromeofheatburninginchestanddiaphragm)是指热邪入里,灼伤胸膈,以身热不已,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或便秘,舌红,苔黄或黄白欠润,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春温证候。
-
嗳气·脾胃虚寒证
嗳气·脾胃虚寒证(belchingwithsyndromeofdeficientcoldofspleenandstomach)是指脾胃阳虚,寒从内生,以嗳气时作时止,嗳声低弱,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四肢不温,面色少华,或泛吐清水,舌淡,苔白润,脉迟缓等为常见症的嗳气证候。
-
内伤发热·阳虚证
内伤发热·阳虚证(endogenousfeverwithyangdeficiencysyndrome)是指阳气不足,虚阳上浮,以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晄白,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发热证候。
-
经行发热·气血两虚证
经行发热·气血两虚证(menstrualfeverwithsyndromeofdeficiencyofbothqiandblood)是指气血虚弱,卫外之阳气失固,营卫不和,以经行或经后发热,形寒,自汗、神疲肢倦,少气懒言,舌淡苔白润,脉虚缓为常见症的经行发热证候。
-
银耳大枣羹
概述:银耳大枣羹以白木耳、冰糖、大枣为主要原料,具有润肠通便,止泄的功效,适用于腹泻、便秘者。6克,冰糖25克,大枣10枚。做法:共同水炖。用法:早晨空腹食,每日1次。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芝麻粉莲子羹
概述:芝麻粉莲子羹具有补肝肾,润五脏,养心脾,健胃肠的功效,适用于肾虚,须发早白者。做法:将芝麻筛选,洗净,炒香研碎。莲子去皮、心。锅内加适量水,放入各料,武火烧开后改为文火煨1小时,加入白糖、芝麻粉搅匀即成。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核桃仁糖茶
概述:核桃仁糖茶以核桃仁、白糖、绿茶为主要原料,具有温补肺肾,润脂通便的功效,用于妇女脏躁者。原料:核桃仁、白糖各30克,绿茶6克。用法:将核桃仁捣碎,白糖入茶水调匀,冲服核桃仁,每日3次。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蜂蜜茶
概述:蜂蜜茶以茶叶、蜂蜜为主要原料,具有养血,止渴,润肺的功效。原料:茶叶3克,蜂蜜5克。用法:将茶叶用开水冲泡,5分钟后加入蜂蜜,搅匀即可饮用。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银耳茶
概述:银耳茶以茶叶、银耳、冰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发热者。原料:茶叶5克,银耳20克,冰糖20克。用法:将银耳用水浸泡开,入沙锅加冰糖炖烂,对入泡好的茶汤,搅匀即可饮用。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外荣
外荣为诊断学名词。指五脏精气充足,面部呈光泽明润正常之色。《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
小儿发黄
小儿发黄为病证名,指小儿头发色黄不泽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足少阴为肾之经,其血气华于发,若血气不足,则不能润悦于发,故发黄也。”治宜滋肾养血,用二至丸合四物汤加制何首乌、菟丝子煎服。
-
咽津
咽津气功术语。又作咽液。咽口中津液。《悟真篇》:“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渊鉴内涵·道部养生》:“吞景咽液,饮食自然,身必寿。”咽津有润脏养身之效,又常作为气功内丹术的辅助手段应用。
-
正色
健康人面部色泽,明润含蓄,红黄隐隐,容光焕发,表示气血平和,精气内充,为有胃气、有神之象,属无病的常色。正色有主色、客色之分。客色随气候、环境及当时的生理状态而变化,均不属病色。
-
脉诀纂要
《脉诀纂要》脉学著作。一卷(即《冯氏锦囊秘录》卷十五),清·冯兆张纂辑。此书以《内经》理论为据,结合个人见解,分述脉位法天、脉论、七诊之法、论脉紧要诸条、太素脉说、删润脉诀等内容。
-
嘶嗄
嘶嗄病状名。指声音嘶嗄不能成音。急性嘶嗄者,多因外邪犯肺,所谓金实不鸣,宜宣肺疏解。由久病转成嘶嗄者,多因肺脏气阴亏损所致,所谓金破不鸣,宜清金润肺。
-
秋冬养阴
秋冬养阴养生术语。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凡有损失阴精的情况皆应避免。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
脾善
脾善(favorableconditionofspleen)是指在疮疡病程中出现的唇色滋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润等预后良好的征象。为五善之一。患者口唇滋润,衾帏气香(指无臭气),饮食如常,脓黄肥厚。见《外科正宗》。
-
客色
主要是因季节、气候所造成的肤色,重点是面色的改变,也包括因气候、情绪、剧烈运动等因素导致的面色变化。健康人面部色泽,明润含蓄,红黄隐隐,容光焕发,表示气血平和,精气内充,为有胃气、有神之象,属无病的正色。正色有主色、客色之分。客色随气候、环境及当时的生理状态而变化,均不属病色。
-
降龙伏虎
降龙伏虎气功内丹术术语。龙指心火,虎指肾水。谓以真意(元神之用)使心火下降而济肾水,肾水上润以制心火,则水火交合无间,性情自伏而助丹成。《性命圭旨全书》:“降之者,制其心中真火。”“伏之者,伏身中真水。”
-
肺为涕
肺为涕生理学名词。涕出于鼻,润泽鼻窍,肺开窍于鼻,故涕为肺液。《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液……肺为涕。”王冰注:“润于鼻窍也。”
-
表寒
表寒为证候名。属表证的一种类型。指风寒之邪侵袭肌肤,束于卫表,尚未入里的病理变化。以恶寒发热、无汗、体痛,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特征。
-
薇
薇释名垂水、野豌豆、大巢菜。气味甘、寒、无毒。主治1、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附方
-
白柿粥
处方:干柿不拘多少。功能主治:温补,厚肠胃,健脾胃,消宿食,去面(黑干),除宿血,润声喉。主用法用量:水浸,下筛,取汁,和糯米泔煮成粥,任食之。和蜜用亦好。摘录:《济众新编》卷七
-
白药子膏
处方:白药子末。功能主治:妊娠伤寒,恐毒气损胞。用法用量:鸡子清调,摊纸上如碗大,贴于脐上,干则温水润之。摘录:《盘珠集》卷下
-
草乌揭毒散
处方:草乌、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叶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痈疽肿毒。用法用量:用醋调搽四围,中留头出毒,如干用醋润之。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
大黄揭毒散
处方:大黄1两半,白及1两,朴消2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热壅肿毒。用法用量:井水调搽,干则润之。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