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吞咽
吞咽不是一个随意活动,而是一种反射,必须有特定的刺激才能引起。正常进食时的吞咽是由于舌的翻卷把食团推送入咽部,咽与口腔、鼻腔、喉腔、食道相通,必须关团咽于鼻腔、喉腔的通道,食物才能经咽入食道。吞咽困难的患者有的会因被吞咽的食物经常误入气管而引起肺部感染即所谓的吸入性肺炎而丧生。
-
吞咽动作
吞咽不是一个随意活动,而是一种反射,必须有特定的刺激才能引起。正常进食时的吞咽是由于舌的翻卷把食团推送入咽部,咽与口腔、鼻腔、喉腔、食道相通,必须关团咽于鼻腔、喉腔的通道,食物才能经咽入食道。吞咽困难的患者有的会因被吞咽的食物经常误入气管而引起肺部感染即所谓的吸入性肺炎而丧生。
-
异常吞咽及吐舌习惯
婴儿时期吮奶是新生儿口颌系统的主要活动,通过吮奶吸取身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充足的吮吸活动可以刺激口颌系统的发育。一些保留了婴儿型吞咽的患者,常可见上前牙前突,前牙开合,吞咽时舌刺入上下前牙之间,表情肌和唇肌活动明显。必要时可做腭刺、腭屏或腭网破除伸舌吞咽和吐舌习惯,同时训练正常的吞咽动作。
-
乳汁吸入性肺炎
概述:乳汁吸入性肺炎(milkaspirationpneumonia)是由于乳汁在吞咽时被吸入呼吸道或因在咽部排空时间延长,残留的乳汁被吸入肺部。病因学:1.吞咽障碍未成熟儿吞咽反射不成熟,吞咽动作不协调,易发生乳汁吸入。但有时瘘管很小,不易发现。食道气管瘘者喂奶时发生呛咳、气促和青紫。食道功能不全者易溢乳。
-
食管通过时间测定
概述:食管通过时间测定是了解食管运动功能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方法:1.显像剂应具备稳定的化学性质,在整个检查过程中保持原有状态不变,且不被食管、胃肠道黏膜吸收,常用99mTc-SC(硫胶体),剂量18.5~注意事项:1.体位、显像剂种类和容积、吞咽频率等都会影响结果,故需注意方法的标准化,结果才会具有可比性。
-
口腔内消化
消化过程由口腔开始。食物在口腔内,通过咀嚼被磨碎,并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1.5L,其中水分约占99%,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等,无机物有钠、钾、钙、氯和硫氰酸盐等。在昏迷、深度麻醉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时,吞咽反射可发生障碍,食物及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易误入气管,甚至引起吸入性肺炎。
-
食管拉网检查术
名称:食管拉网检查术概述: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适应证:食管拉网检查术适用于:1.凡疑为食管癌或贲门癌者。3.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准备:橡胶双腔管拉网器是由树胶管、气囊及线网三部分组成。让受检者张口并将网囊轻轻放置其舌根部,嘱受检者立即用力吞咽,同时随着吞咽动作顺势将网囊徐徐送下。
-
容受性舒张
容受性舒张的作用在于暂时贮存较多食物而胃内压无明显升高,防止食糜过早排空,因而有利于消化。当食物被吞咽时,刺激了咽、食管和胃壁的牵张感受器,反射地引起胃壁肌肉活动抑制。传入、传出都是迷走神经的相应纤维传导,传出末梢递质既不是乙酰胆碱,也不是去甲肾上腺素,可能是肽类物质,如血管活性肠肽。
-
食管癌及贲门癌
食管癌及贲门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进行性吞咽困难;诊断依据1.吞咽时咽部或胸骨后或上腹部有疼痛、闷胀或食物磨擦感。4.食管癌、贲门癌术前采用放疗、食管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加用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2.病源广泛的患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
噎膈·痰瘀互结证
定义:噎膈·痰瘀互结证(dysphagiawithsyndromeofinterminglingofphlegmandstaticblood)是指痰瘀内结,阻膈不通,以吞咽梗阻,胸膈疼痛,食不能下,甚则滴水难进,进食即吐,泛吐黏痰,大便坚硬如羊屎,或吐下如赤豆汁,或便血,面色灰暗,形体羸瘦,肌肤甲错,舌红或带青紫,苔干少津,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噎膈证候。
-
非特异性慢性甲状腺炎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非特异性慢性甲状腺炎:一、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一般用非手术治疗,长期服用甲状腺片,也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必要时作放射性核素75Se-蛋氨酸甲状腺扫描、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及活检等。3.并发癌变或功能异常者,分别按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处理。
-
问吞咽
问吞咽(inquiryofdeglutition)是指问有无吞咽异常的感觉,注意空咽与进食吞咽有无不同的诊断方法。
-
牙列稀疏
牙列稀疏有四种类型:一是牙体形态小,颌骨形态正常;诊断依据1.骨量大于牙量所引起的牙齿间有缝隙者。2.舌体过大在舌体整形后再矫治关闭间隙。辅助检查主要做A项检查,有条件者做全A、B项检查对指导施用正确的治疗很有帮助。3.未愈:症状体征未得到改善,软组织因素未解除,美观及功能未得到改善。
-
口咽部粘连
概述:口咽部粘连是在软腭、咽弓与舌根部之间因疤痕组织粘连而引起,最常见的粘连是舌根与咽弓粘连,病因与鼻咽粘连相似。常发生于扁桃体手术后。治疗措施:粘连较轻者可反复伸舌或手指压舌,以松弛疤痕。临床表现:粘连程度不同症状不一,有时咽部有拉紧感,吞咽时明显,严重者感到讲话有阻力和吞咽困难。
-
Barret食管
概述:Barre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换的一种病理现象。治疗措施:抗酸、抗反流为主要治疗手段,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0mg1-2次/d或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0.42/次、0.81/晚次及胃肠动力药吗丁啉10mg3次/d或西沙比利5-10mg3次/d。
-
颈部胸腺囊肿
症状体征:大多为先天性,系胸舌咽管、胸腺导管或腮裂的残余,少数为后天性,由炎症或Hassall小体的囊性新生物演变而成。少数患者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呼吸疼痛和脊柱麻痹。诊断检查:根据临床好发部位及无痛性囊肿,其中病理组织内囊壁见残余的胸腺组织和特征性Hassall小体及胆固醇结晶可以诊断。
-
甲状舌骨囊肿及窦道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甲状舌骨囊肿(瘘):系未完全退化的甲状腺舌管或上皮所引起。甲状腺舌管在胎儿发育至第三周时出现,其上端在原口腔底部,其下端发生在甲状腺,至胎儿第五周时退化。检查时囊肿固定,不能向上及左右推移,但吞咽或伸舌时肿块向上移动为其特征。
-
慢喉痹
慢喉痹的治疗:《罗氏会约医镜》卷七:“冰片破毒散,治急喉痹、慢喉痹,肿塞切痛。”是指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不适,吞咽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病。广义为咽喉肿痛病证的统称。喉痹的病因病理有风热与阴虚之不同,故将风热邪毒引起的喉痹,称为风热喉痹,由脏腑亏损、虚火上炎而致的喉痹,称为虚火喉痹。
-
食管镜检查术
操作名称食管镜检查术适应症(1)诊断方面:食管异物、食管憩室、食管狭窄及肿瘤,采取活体组织检查。(3)环咽肌狭窄不易通过,为防止损伤,此时第一助手应注意保持患者头部高位及正中位,第二助手应按住患者肩部,不使抬高,手术者则应将食管镜对准中线,稍候片刻,待环咽肌松弛、食管上口稍张开呈一裂隙时,立即送入。
-
GERD
典型和常见的反流症状为胸骨后灼热或反流(胃灼热系指胸骨后烧灼感,反流系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其他少见或不典型的相关症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如上腹痛、胸痛、暖气、腹胀、上腹不适、咽部异物感、吞咽痛、吞咽困难等,此外还有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
-
咽鼓管
咽鼓管亦称耳咽管,它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这就使鼓室内空气和大气相通,因而通过咽鼓管,可以平衡鼓室内空气和大气压之间有可能出现的压力差,这对于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有重要意义。咽鼓管阻塞时,鼓室气体将被吸收,使鼓室内压力下降,引起鼓膜内陷。
-
耳咽管
咽鼓管亦称耳咽管,它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这就使鼓室内空气和大气相通,因而通过咽鼓管,可以平衡鼓室内空气和大气压之间有可能出现的压力差,这对于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有重要意义。咽鼓管阻塞时,鼓室气体将被吸收,使鼓室内压力下降,引起鼓膜内陷。
-
喉咽癌
喉咽癌系发生在喉咽部的恶性肿瘤,多为鳞癌常见于50岁以上女性,由于位置隐匿,不易察觉,且可侵犯邻近组织,预后差。临床表现1.咽部异物感或吞咽痛疼、吞咽困难。2.呛咳、咳血。3.声嘶、呼吸困难。4.X线钡餐正、侧位照片可见肿瘤部位及范围。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加颈淋巴结清扫术。辅助检查1.检查框限以“A”为主。
-
扁桃体癌
扁桃体癌是腭扁桃体常见的恶性肿瘤。癌瘤多发生于扁桃体上极,常有浅表溃疡,也可有浸润,经扁桃体上窝及舌腭弓向软腭侵犯,进而向下侵及舌根,并常有颈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可用鳞状细胞癌、淋巴上皮癌、未分化癌、腺癌等,以鳞癌多见。肿瘤发展快,常侵犯周围组织,出现吞咽、呼吸障碍。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
-
吞食梗塞
吞食梗塞为症状名。患者吞咽困难,或吞食时伴随疼痛、胸闷、恶心呕吐。多因顽痰或瘀血肿块阻塞食管所致。噎膈为病名,《内经》作隔、鬲、膈中、隔塞、鬲咽。《备急千金要方》称噎塞。又名膈噎、噎、膈、膈气。《医贯》卷五:“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在胃口之上,未曾入胃即带痰涎而出。”
-
脾为吞
脾为吞脾病时出现的吞咽症,如吞酸等。《素问·宣明五气篇》:“五气所病,……脾为吞。”张志聪注:“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气病而不灌溉于四脏,则津液反溢于脾窍之口,故为吞咽之证。”
-
喉瘤
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九。病因病机:《医宗金鉴》卷六十六:“喉瘤郁热属肺金,多语损气相兼成,形如元眼红丝裹,或单或双喉旁生。”辨证论治:证属肺经郁热者,治宜清肺宣气,祛痰散结,用益气清金汤加减。属忧思郁怒伤肝者,宜解郁疏肝,养肝,活血祛瘀,用逍遥散、桃红四物汤等加减,外吹碧玉散。
-
食管良性肿瘤
食管平滑肌瘤多见于中年男性。平滑肌瘤起源于食管壁肌层,向食管腔内外缓慢生长,粘膜仍保持完整,因而不引致呕血。食管钡餐造影X线检查可显示边缘光滑整齐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其上下缘与正常食管壁交界处呈锐角,肿瘤区食管粘膜皱襞被肿瘤撑平而消失但无破坏,吞咽动作可能见到平滑肌瘤随食管上下移动。
-
未成熟儿疾病护理常规
操作名称未成熟儿疾病护理常规方法及内容1.未成熟儿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60%-65%。暖箱温度应依未成熟儿的体重和体温情况,随时调整。602.严格隔离,防止感染,同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酌情测量体重。动作宜轻柔,并注意速度。有吞咽能力而无吸吮能力者,可用滴管喂哺母乳,滴管前端应加小橡胶管。
-
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
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cricohyoicopexy)是一种功能性喉切除术。手术的条件是要保留环状软骨以达到维持足够的呼吸通道,还要保留一侧杓状软骨、切除或保留会厌软骨,与舌骨固定缝合,游离和松弛颈段气管,使与舌根接近,以求保持吞咽功能。2.若将环状软骨上提有困难时,可分离甲状腺体部和游离颈段气管。
-
鼻胃管
操作名称:鼻胃管适应证:鼻胃管适用于:1.烧伤患者、某些胃肠道疾病、短肠及接受化放疗的患者。禁忌证:1.胃肠道功能衰竭。2.器械准备鼻胆管方法:将鼻饲管光滑的头端自患者最宽大的一侧鼻孔插入鼻咽部,如果患者能吞咽,让其吞咽,使鼻饲管进入胃内。50ml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水冲洗管道,平时每隔8小时冲洗管道1次。
-
吸门
概述:吸门:1.会厌;出《难经·四十四难》。以防异物入气道。咽提肌收缩时,上提咽和喉,舌根后压,会厌封闭喉口,食团越过会厌,经喉咽进入食管。《儒门事亲》卷三:“会厌与喉上下以司开阖,食下则吸而掩,气上则呼而出,是以舌抵上腭,则会厌能闭其咽矣。”《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会厌者音声之户也。”
-
外喉痈
外喉痈为病证名。即外证喉痈。症见颏下、正咽喉之外皆肿,外形如馒首,色红疼痛,有碍饮食吞咽。《喉科秘旨》卷下:“此症生于颌下天突穴之上,内外皆肿,饮食有碍,初起无痰涎,内不见形迹,此风毒之痈也。”治宜解毒、祛风、泻火、消肿。用普济消毒饮、清瘟败毒饮等加减。或外敷如意金黄散。
-
地丁肿
地丁肿为病证名。地丁(即悬雍垂)红热肿痛。为心火上炎,血热为患所致。病之初起,地丁微红,逐渐肿大,继而色鲜红,肿甚而热痛,啼叫不安,妨碍吮乳、吞咽和呼吸,并有窒息的危险。治宜泻火解毒,用犀角、连翘、黄连、大青叶、竹叶、莲子心、灯心煎汤,频频服之。
-
帝中喉风
帝中喉风病名。指帝中肿胀、疼痛,饮食吞咽不利,甚则肿塞咽喉的病证。多由感受风热之邪或阴虚火旺所致。风热者宜疏风清热,方选银翘散、清咽利膈汤等加减,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汤。
-
瘀阻咽喉证
瘀阻咽喉证为证候名。指瘀血阻滞咽喉,以咽喉部刺痛、异物感,吞咽不利,咽喉黏膜暗红,或有赘生物,舌有斑点,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茎突综合症
茎突综合征,又称茎突过长症。临床表现1.一侧持续性咽痛,常于扁桃体术后发生,吞咽使头颈运动时症状加重,可伴有耳痛、头痛或耳鸣。2.X线摄片示茎突过长(正常一般为2.5厘米长)、增粗或角度偏斜。用药原则对于施行手术患者术后用药专案应包括用药框限“A”和“B”及其他辅助药。
-
小儿乳蛾·风热搏结证
小儿乳蛾·风热搏结证(infantiletonsillitiswithsyndromeofinterminglingofwind-heat)是指外感风热,邪搏咽喉,以喉核红肿,咽喉疼痛,或咽痒不适,吞咽不利,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涕,头痛身痛,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指纹青紫为常见症的乳蛾证候。
-
鹅口疮·热毒攻喉证
鹅口疮·热毒攻喉证(thrushwithsyndromeofheat-toxinattackingthroat)是指热毒内盛,壅结咽喉,以满口白屑重叠,延及咽喉,肿胀壅塞,灼热疼痛,呼吸不利,不能吞咽,水入即呛,伴身热烦躁,哭闹不安,甚至面色青紫,喉中痰鸣,脉数或指纹青紫为常见症的鹅口疮证候。
-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咽口的位置:在鼻咽部的两侧壁上,于下鼻甲后方约1cm处,各有一个咽鼓管咽口(pharyngealopeningofauditorytube),咽腔经此口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的鼓室相通。咽鼓管咽口的作用:咽鼓管咽口平时是关闭的,当吞咽或用力张口时,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详见咽腔鼻部条。
-
咽鼓管圆枕
咽鼓管圆枕(tubaltorus)是指咽鼓管咽口的前、上、后方的弧形隆起,它是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咽鼓管咽口平时是关闭的,当吞咽或用力张口时,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咽腔鼻部(pharynxnasalis)又称鼻咽(nasopharynx),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续口咽部。
-
咽喉梗塞不利
咽喉梗塞不利(stickingsensationinthroat)为症状名。是指咽喉异物感,或吞咽不顺利的表现。
-
咬牙风
咬牙风病名。又名锁喉风,指牙龈肿胀,疼痛难咬,伴吞咽不利、口臭、便秘或身发寒热的疾病。多由阳明胃火上冲所致,治宜消火解毒、消肿止痛。方选三黄凉膈散、清胃散等加减。外吹冰硼散。
-
重齶
重齶(è(口咢))病名。①指齿龈肿痛,即重龈。②指上腭红肿并疼痛,饮食吞咽不利,即重腭。
-
舌旁
《赤水玄珠》卷三:“心之脉系舌本,脾脉络舌旁系舌下。”舌之根部称为舌本,舌之尖部称为舌尖,舌之两侧称为舌旁,舌底经筋称为舌系,舌之中部称为舌中。《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舌为心之苗,心病则舌不能转。”
-
弱证喉癣
弱证喉癣病名。实为喉癣之虚证。其发病原因,《咽喉脉证通论》认为是因酒色过度,或劳碌忧郁所成;而《喉科杓指》卷二则认为是虚火上炎,攻喉发癣。症状为喉间红筋红瘰蔓延而生,吞咽不利,喉干声哑,夜间发热,六脉细数。方选四物汤、知柏地黄汤等,可选加元参、麦冬、女贞子、何首乌、阿胶等。外用吹喉药。
-
宽咽酒
处方:酒1盏,皂角半条。功能主治:喉闭,逡巡不救。用法用量:将皂角就酒揉挼,浓汁出,急煎1沸,淘温与服。立便冲破,吐出水及血痰。如口噤吞咽不得,即以麻油揉挼皂角汁灌。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
蚂蝗疔
蚂蝗疔病名。指上腭生疔,疼痛甚剧,饮食吞咽有碍、身发寒热的疾病。多由心火上炎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方选黄连解毒汤,参见疔条。
-
会厌
《儒门事亲》卷三:“会厌与喉上下以司开阖,食下则吸而掩,气上则呼而出,是以舌抵上腭,则会厌能闭其咽矣。”《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会厌者音声之户也。”《类经》卷二十一:“会厌者,喉间之薄膜也,周围会合,上连悬雍,咽喉食息之道得以不乱者,赖其遮厌,故谓之会厌,能开能阖,声由以出,故谓之户。”
-
喉疳疮
喉疳疮病名。系指咽喉口舌生疮,色黄白或紫红,肿痛甚,有碍饮食与吞咽的病证。《咽喉经验秘传》:“肺脾受热毒,……或肺胃受热,又或受酷热炎暑炉火之毒,俱生此证。”治宜降火解毒,用五味消毒饮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