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意金黄散
中成药如意金黄散的主要成分为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运用:凡红肿热痛未成脓者,及夏月火令时俱用茶水同蜜调敷;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一日数次。
-
蹄冠炎
因感染时,整个指腹高度肿胀,形同蛇头,故名“蛇头疖”或“瘰疽”。瘭疽蛇头疖;蹄冠炎分类:普通外科外科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ICD号:M79.8化脓性指头炎的病因:化脓性指头炎多为指端异物刺伤后所致,亦可继发于甲沟炎。术中清除坏死组织,彻底打开已发生感染的纤维隔,但应保护深层骨膜和鞘管的完整,以免炎症扩散。
-
化脓性指头炎
因感染时,整个指腹高度肿胀,形同蛇头,故名“蛇头疖”或“瘰疽”。瘭疽蛇头疖;蹄冠炎分类:普通外科外科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ICD号:M79.8化脓性指头炎的病因:化脓性指头炎多为指端异物刺伤后所致,亦可继发于甲沟炎。术中清除坏死组织,彻底打开已发生感染的纤维隔,但应保护深层骨膜和鞘管的完整,以免炎症扩散。
-
瘭疽蛇头疖
因感染时,整个指腹高度肿胀,形同蛇头,故名“蛇头疖”或“瘰疽”。瘭疽蛇头疖;蹄冠炎分类:普通外科外科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ICD号:M79.8化脓性指头炎的病因:化脓性指头炎多为指端异物刺伤后所致,亦可继发于甲沟炎。术中清除坏死组织,彻底打开已发生感染的纤维隔,但应保护深层骨膜和鞘管的完整,以免炎症扩散。
-
急性附睾炎
概述:急性附睾炎为附睾的非特异性感染,是阴囊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但是同性恋的男性也可在肛交后发生肠道杆菌导致的附睾睾丸炎。如对甲氧苄苄啶(复方新诺明)敏感,应每天口服2次共4周,特别是伴有细菌性前列腺炎者更为有用。相关药品:氧、甲氧苄啶、利多卡因、吲哚美辛、如意金黄散相关检查:沙眼衣原体、浆细胞
-
清凉拈痛膏
《金鉴》卷七十五:方名:清凉拈痛膏组成:如意金黄散1两,加樟脑末3钱。制备方法:将如意金黄散与樟脑末和匀,又用生白石灰块3-4斤许,以水泡开,水高石灰2-3指,露一宿,将石灰面上浮起油水结如云片者,轻轻带水起入碗内,有水1钟,对香油1钟,竹筷搅百转,自成稠膏,调前药稀稠得所。
-
瘭疽
因感染时,整个指腹高度肿胀,形同蛇头,故名“蛇头疖”或“瘰疽”。瘭疽蛇头疖;蹄冠炎分类:普通外科外科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ICD号:M79.8化脓性指头炎的病因:化脓性指头炎多为指端异物刺伤后所致,亦可继发于甲沟炎。术中清除坏死组织,彻底打开已发生感染的纤维隔,但应保护深层骨膜和鞘管的完整,以免炎症扩散。
-
成人复发性腮腺炎
电镜观察排泄管部分上皮细胞消失,为胶原纤维代替,部分可见主导管上皮细胞,细胞间以桥粒连接,细胞质内见线粒体扩张,核两侧见粗面内质网管腔内有中电子密度的颗粒状沉积物。④施墨试验,唾液总流率及化验检查均无异常。相关药品:胶原、维生素C、碘化油、如意金黄散相关检查:类风湿因子、维生素C
-
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
疾病名称: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英文名称:acutenon-specificorchitis别名:急性化脓性睾丸炎分类: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非特异性感染睾丸和附睾非特异性感染ICD号:N45流行病学: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发病率较低,15岁以上男性多因性交感染,50岁以上男性则多发生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不过,单侧睾丸炎一般不会导致不育。
-
边鳅喉
《喉科种福》卷四:“边鳅喉,形似鳅鱼,红肿一条,自腮边肿自喉中,头大尾小。头在上,名上水边鳅,头在下为下水边鳅,皆俗名也。”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喉痛异常。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先以人参败毒饮发表。大便结者服防风通圣散。颈外敷如意金黄散,喉部吹用冰硼散。
-
外症喉痈
外症喉痈为病证名。又名外喉痈。多由风毒邪火挟痰循经上灼于咽喉所致。症见颏下、正咽喉之外皆肿,外形如馒首,色红疼痛,有碍饮食吞咽。《喉科秘旨》卷下:“此症生于颌下天突穴之上,内外皆肿,饮食有碍,初起无痰涎,内不见形迹,此风毒之痈也。”治宜解毒、祛风、泻火、消肿。用普济消毒饮、清瘟败毒饮等加减。
-
急性化脓性睾丸炎
疾病名称: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英文名称:acutenon-specificorchitis别名:急性化脓性睾丸炎分类: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非特异性感染睾丸和附睾非特异性感染ICD号:N45流行病学: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发病率较低,15岁以上男性多因性交感染,50岁以上男性则多发生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不过,单侧睾丸炎一般不会导致不育。
-
拈痛膏
《仙拈集》卷一:方名:拈痛膏组成:广胶3两,生姜半斤,葱白半斤(捣汁),乳香1钱半,没药1钱半。主治:风寒湿气疼痛。用法用量:摊贴患处,用鞋底烘热熨之。制备方法:入铜勺内,火上熬化,移在滚汤内顿,以箸搅匀,入花椒末少许,再搅匀。《梅氏验方新编》七集:方名:拈痛膏组成:如意金黄散1两,樟脑末3钱。
-
下马痈
出《外科证治准绳》卷四,即生于右臀下摺纹部位之痈肿。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阴包毒
势焮肿痛者,当用内托柴胡汤,外用隔蒜灸。关于外痈的治疗:主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暑疖
见《外科启玄》卷七。暑疖亦名暑疡、暑令疡毒小疖。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凤眉疽
又名发眉疽、眉发、发眉、眉发疽、凤眉疽。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肉龟
黄瓜痈的治疗:黄瓜痈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阴包毒疮
势焮肿痛者,当用内托柴胡汤,外用隔蒜灸。关于外痈的治疗:主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膝痈
《外科启玄》卷五:“膝外有痈,是足少阳经毒,多气少血;膝痈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阴阳二气疽
辨证论治: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托疽
托疽为病名。生于足少阳胆经阳关、阳陵泉二穴处。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胎风
胎风病名。新生儿之丹毒。①见《圣济总录》。婴儿禀受不足,触冒风邪;临床可见壮热呕吐,精神不宁,睡易惊醒,手足抽掣等。治宜熄风镇惊。②见《保婴撮要》卷三。亦名胎赤,由母体脾胃积热,传给胎儿所致。表现为婴儿出生后,身热皮肤湿红,形如水烫火伤之状。治宜清泄热毒。可使母、婴内服清胃汤,外敷如意金黄散。
-
水丹
用加味羌活散(羌活、前胡、桔梗、薄荷、枳壳、天麻、白芷、川芎、蝉蜕、人参、甘草、生姜),水煎热服。抱头火丹服普济消毒饮,流火可服龙胆泻肝汤加味,重证服蓝叶散加黄芩、元参,或漏芦汤,或消丹饮加味;外治可用复方黄连膏,或四色散敷贴,或以赤小豆一升磨筛细,或以榆树根白皮作末,以鸡子白和如泥,涂之;
-
上马痈
外痈指生于体表的痈。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敷药
敷药中医外科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外用药剂型。亦名敷贴、围药、贴(火办)、箍围药,俗称涂药。如属于阳证的,宜有寒凉药贴之,如如意金黄散;属于阴证的,应以温热药贴之,如回阳玉龙散;属于半阴半阳证者,应以平和药贴之,可用冲和膏等。《外科全生集》卷四:方名:敷药组成:人指甲、血余。或以泻肝汤每日早晚 服。
-
发眉
又名发眉疽、眉发、发眉、眉发疽、凤眉疽。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风丹
发风丹·风丹:风丹又名发风丹,出《幼幼集成·斑疹瘾疹证治》。用加味羌活散(羌活、前胡、桔梗、薄荷、枳壳、天麻、白芷、川芎、蝉蜕、人参、甘草、生姜),水煎热服。水丹·风丹:风丹即水丹。为小儿丹毒之一。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防己散内服,外用升麻膏敷之,或以如意金黄散调敷。本病类似尿布皮炎。
-
新光一号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新光一号组成:薄荷脑(研细)8g,冰片(研细)8g,95%酒精100ml,石炭酸3ml,饱和明矾液55ml。用法用量:如合并细菌感染时,痒甚,可先涂本药,待干后,再涂如意金黄散软膏(金黄散40g,凡士林100g,调成软膏),包扎即可。
-
历肾
《疮疡经验全书》:“冲疽者,生于腰肾也,发背骨作疮肿。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石疖
石疖的病因病机:由内蕴热毒或外受暑热之邪而发。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外喉痈
外喉痈为病证名。即外证喉痈。症见颏下、正咽喉之外皆肿,外形如馒首,色红疼痛,有碍饮食吞咽。《喉科秘旨》卷下:“此症生于颌下天突穴之上,内外皆肿,饮食有碍,初起无痰涎,内不见形迹,此风毒之痈也。”治宜解毒、祛风、泻火、消肿。用普济消毒饮、清瘟败毒饮等加减。或外敷如意金黄散。
-
百脉疽
百脉疽为病名。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外痈
外痈的治疗:外痈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肘痈
肘痈的病因病机:肘痈由心肺两经风火毒邪凝结而成。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暑疡
出《外科大成》卷二。暑疖亦名暑疡、暑令疡毒小疖。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伤寒发颐
伤寒发颐为病名。患上红色热甚者,如意金黄散敷之。患上微热不红疼痛者,冲和膏和之;1.发颐又名腮颔发、颐发、汗毒。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由患伤寒或温病发汗未尽或疹形未透,以致余毒壅积而成。治法:早期清热解毒兼表散,服普济消毒饮之类,外敷金黄膏。酿脓时,宜托里透脓,服透脓散。见明《医学入门》卷六。
-
三里发
概述:三里发(Zusanlicellulitis)为病名,出自《疡医准绳》卷四。外痈的治疗: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颌下痈
概述:颌下痈(submandibularabscess)为病名。是指发生于颌下部的喉痈。病因病机:多由肺胃热蕴,复感风热,痰毒邪火上冲所致。症状:痈之发于颌下及其两侧者。症见颌下及两侧红肿疼痛,连及口底及咽喉,妨碍饮食,身发寒热(《中医喉科学讲义》)。用仙方活命饮或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敷如意金黄散。
-
散瘀拈痛膏
处方:如意金黄散30克樟冰9克(研匀)制法:以白石灰1千克,用水400毫升和匀,候一时许,将灰上面清水倾入碗内,加麻油对分,以竹箸搅百转,自成稠膏,调前药稀稠得所,听用。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法用量:若伤处带血,不用汤洗,将药通便敷之,纸盖布扎,夏月一日,冬月二日,方用葱汤淋洗干净,仍再敷之。
-
发眉疽
眉疽又名发眉疽、眉发、发眉、眉发疽、凤眉疽。治同外痈。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