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子
童子为瞳子髎之简称。为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血管性头痛、结膜炎、角膜炎、屈光不正、夜盲、视神经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禁直接灸。
-
人红丸
《济世养生集》卷一:组成:人龙(即蛔虫)21条(童便洗净,瓦上焙干,勿令色黑,研末),红枣(不破皮)30个(饭上蒸熟,去皮核),萝卜子1钱5分(炒,研末),大熟地5钱(煮烂,杵膏),真藕粉5钱(研),真川连6分(酒拌炒,研末)。主治:童子劳怯,童子虚劳咳嗽,吐血烧热。
-
加味椒红丸
处方:真川椒1斤(净,分作4处,浸1伏时,4两酒浸,4两醋浸,4两童子小便浸,4两米泔水浸),自然铜2两(用火煅,以童子小便浸7次,醋淬7次)。功能主治:轻身健体,顺气。主男子五劳七伤,身体骨节酸疼;行履艰难,胸膈闷满,不思饮食。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八
-
炒粉丸
《世医得效方》卷四:炒粉丸:处方:蚌粉30克巴豆7粒(去壳及膜)制法:上二味,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用醋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积聚挺块,结于心腹之间,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干呕减食。用法用量:丈夫脐腹痛,炒茴香酒吞下20丸;妇人血气,炒姜酒下,败血冲心,童便和当归酒服;
-
刺蓟饮子
《圣惠》卷十八:刺蓟饮子:别名:刺蓟散处方:刺蓟1两,生地黄1两,鸡苏半两,生姜半两,赤茯苓半两,青竹茹1分,生麦门冬1两(去心)。功能主治:热病,头痛壮热,鼻衄吐血,心中紧硬,遍身疼痛,四肢烦闷。用法用量:每服1小盏,频频温服。制备方法:上和令匀。
-
葱白饮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葱白饮:处方:葱白(切)7寸,薤白(切)7寸,甘草(炙,锉)7寸,青蒿心7枚(切),杏仁(去皮尖双仁)7粒。制法:上用童子小便量多少浸之。功能主治:急劳。潮热盗汗,肌肉消瘦。用法用量:每服1盏,空心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催生安胎救命散
处方:乌药4两(别用醋炒黄色),前胡半两(拣净),菊花1两(去梗),蓬莪术2两(炮,乘热锉碎),当归半两(去芦须,洗,切,焙)。制法:上锉,用好米醋炒干为度,同为末,用新瓷罐收,勿令失气味。功能主治:产难,死胎在腹,死血冲心,血山崩,产后一切血疾。死血冲心,每服2钱,用炒姜豆淋酒调下,入童子小便半盏;
-
催生桂散
处方:官桂(去皮,晒干,不得见火)。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3-5日不能产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沸汤或童子小便调下。摘录:《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七
-
大腹饮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大腹饮:处方:大腹(并皮,煨,锉)2枚,诃黎勒皮2枚,陈橘皮(去白,炒)1分,猪胆1枚,桃白皮1两。功能主治:虚劳羸瘦咳嗽。每服5钱匕,以童子小便1盏半,先浸1宿,五更煎取5分,去滓,摘破胆,搅和服。主治:脚气初觉,风毒攻作,脚膝虚肿,筋骨疼痛;或气喘烦闷。
-
大黄没药煎
处方:没药(别研)1两,大黄1两,当归2两。功能主治:妇人产后,恶物不快,时发寒热,躁烦闷乱狂语,发渴面赤。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用米醋2升,入前药末调匀,于银器中慢火熬成稠饧相似,摊冷,入瓷盒盛。每服1弹子许,童子小便1盏化开,同煎至7分,入醋半杓子,重煎5-7沸,温服;未止,半日后再进。
-
大效黄耆汤
功能主治:诸血妄行。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酒小半盏,煎9分,放温,并3服妙。摘录:《普济方》卷一九○引《卫生家宝》
-
代劳鬼哭饮子
处方:柴胡半两,秦艽半两,阿魏半两,东引1握,桃枝1握,青蒿1握,甘草(炙)半分,槟榔1两(生,研末,分作3服,逐旋用)。功能主治:劳瘵。用法用量:以童子小便2升,浸1宿,至明早煎至1升,去滓,分作3服,每服入前槟榔末和匀,空心温服,人行数10里,又进1服。若未吐,即再进第3服。注意:忌面食、肥脂、葱菜等物。
-
甘草涂敷方
处方:甘草(半生半熟)半两,矾石灰半两,人中白半两,密陀僧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反花疮。用法用量:入童子小便半盏,以微灰火熬,用竹篦搅成膏。取涂疮上,日3-5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
红蓝花饮子
处方:红蓝花半两,紫葛半两(锉),赤芍药半两(锉),生地黄汁3合(后下),童子小便2合(后下),蒲黄半两。功能主治:产后血气攻心,烦闷,气欲绝,不识人。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酒半盏,煎至8分,去滓,下地黄汁并小便,更煎2-3沸,分温3服,不拘时候。
-
还元水
处方:童便。功能主治:咳血、吐血,及产后血运,阴虚久嗽,火蒸如燎。用法用量:取11-12岁无病童子,不茹荤辛,清彻如水者,去头尾。热饮,冬则用汤温之,或加藕汁、阿胶和服。有痰,加姜汁。各家论述: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童便咸寒,降火滋阴,润肺散瘀,故治血证、火嗽、血运如神。摘录:《医方集解》
-
接骨如神散
处方:水蛭(槽米炒黄,去米)白绵(烧灰)没药(另研)乳香(另研)各等分血余(童子头发15团烧灰)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骨折疼痛。用法用量:五十以上服3克,二十以下服1.5克,小儿服0.4克,温酒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一
-
遇仙补寿丹
处方:蝙蝠10个(捣烂,晒干)紫黑桑椹2.4升(取汁,滓晒干)杜仲童子发各180克天门冬90克黄精(蜜蒸,晒九次)何首乌熟地川椒各120克枸杞当归各60克(为末)旱莲草秋石丹玄胡索各120克(为末,用桑椹汁拌三味,晒蒸三次,酒煮)制法:上研为末,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赤车使者根
出处:《药性论》拼音名:Ch ChēSh ZhěGēn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赤车使者的根茎。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赤车使者根),并粗捣,用童子小便,拌了蒸干,更晒,每修事五两,用小儿溺一溢为度。性味:①《药性论》:有小毒。功能主治:①《药性论》:治恶风冷气。②《唐本草》:主风冷邪庄,症瘕,五藏积气。
-
獭子树
别名:野吴芋、野莠子、山辣子、臭油林、米辣子、辣树、野辣子、野蜀萸、童子骨来源:芸香科獭子树EuodiameliaefoliaBenth.,以根、叶、果实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四川、贵州。性味:果实:辛、苦,温。功能主治:果实:暖胃,止痛。胃痛吐清水:1日量1钱,水煎服。根、叶:清热化痰,止咳。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七星洗心散
《永乐大典》卷八○二○引《经验普济本事方》:组成:柴胡(去苗)半两,鳖甲(炙)半两,黄芩半两,知母半两,黄连半两,杏仁(去皮,炒)半两,甘草(炙)半两。主治:大人、小儿骨蒸热劳,皮肤干枯,痰唾稠粘,四肢疼痛,面赤唇干,烦躁,睡卧不宁,或时咳嗽。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太上延年万胜追魂散
《中藏经》卷下:组成:人参(去芦)1两,柴胡(去苗)1两,杏仁(去皮尖)1两,天灵盖(炙)1两,蜀椒1分,桃柳心1小握。用法用量:空心、日午各进1服,经5日效。制备方法:上为末。童子小便1升,末1两,垍瓶中煎令熟。
-
少阳丸
《普济方》卷二一八:组成:苍术4两(泔水浸),人参2两,杜仲(香油炒)4两,破故纸(芝麻炒)4两,山药3两,白茯苓4两,白芍药4两,胡桃仁4两。制备方法:上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遵生八笺》卷十八:组成:童子血余灰(即发烧灰)2两,新鹿角灰2两,败龟板灰2两,蝉蜕(酒洗浸)1两,乳香5钱,没药5钱。
-
石英水煮粥
《圣惠》卷九十七:别名:石英水粥组成:白石英20两,磁石20两(并捶碎)。功效:久服气力强盛,颜如童子。主治:肾气虚损,阴萎,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用法用量:以水2斗,器中浸,于露地安置,夜即揭盖,令得星月气。用却1升,即添1升。附注:石英水粥(《医统》卷八十七)。
-
生益母草饮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组成:生益母草汁半盏(如无,以上瓜根代,)生地黄汁半盏,生藕汁半盏,鸡子白3枚,童子小便半盏。主治:产后血运,心烦闷乱,恍惚如见鬼神。用法用量:上5味,先将汁4味相和,煎令沸,次下鸡子白搅匀,分作3服。
-
没药羌活散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名:没药羌活散组成:没药(研)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山茱萸半两,赤芍药半两,牡丹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主治:妇人血风,四肢疼痛,不思饮食。若病甚日久者,用童子小便半盏,生地黄自然汁半盏,同煎至7分,温服。制备方法:上为散。
-
三精丸
《医学入门》卷七:方名:三精丸组成:苍术(天精)净末1斤,地骨皮(地精)净末1斤,黑桑椹(人精)20斤。功效:健脾去湿,息火消痰,久服轻身,发白转黑,面如童子。将前药投于汁内调匀,倾入瓷罐内,蜜封罐口,搁于栏上,昼采日精,夜采月华,直待日月自然煎干,方取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
洗肺饮子
《永乐大典》卷八○二○引《经验普济本事方》:方名:洗肺饮子组成:鳖甲(醋浸,炙)1两半,甘草(炙)1两,柴胡1两2钱,槟榔3钱,生姜5钱(切),川大黄8钱,葱白5茎(切),豆豉100粒,生地黄1两(切)。主治:时疾寒热,虚劳骨蒸。用法用量:每服2两,童子小便1升,同煎7分去滓,食前,分3次,1日服。
-
祛邪饮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方名:祛邪饮组成:槟榔(煨)1两,大黄(锉,炒)1两,阿魏(研)1钱,丹砂(研)1分,麝香(研)1分,秦艽(去苗土)1分。主治:传尸劳,气满喘咳,大肠秘涩,羸瘦无力。制备方法:上药除麝香丹砂外,细锉如麻豆大,相和令匀,分为5服。用药禁忌:宜食软饭粥将息,7日后用劳药补之。
-
神仙不老丹
《鲁府禁方》卷二:方名:神仙不老丹组成:牛乳1瓶,干山药末4两,无灰好黄酒1大钟,童子小便1大钟(去头尾)。《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方名:神仙不老丹别名:不老丹组成:莲子1斤(酒浸3日,炒干),白茯苓半斤(去皮),藕节1斤半(洗净,晒干),枸杞子半斤,干熟地黄4两,九节菖蒲4两。
-
神仙服蜂房丸
《圣惠》卷九十四:方名:神仙服蜂房丸组成:蜂窠(完整者,9月15日平旦时取)。功效:老人服之,颜如十五童子。用法用量:每服3丸,酒送下,每日3次。制备方法:上蒸,阴干百日,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神仙索金散
《医方大成》卷九引徐同知方:方名:神仙索金散别名:神仙索金丹组成:金藤2两,川牛膝2两,当归2两,川芎2两,麻黄2两,玄胡索(炒)2两,官桂2两,神曲2两,荆芥2两,粉草2两,赤芍药2两,熟地黄2两,雄墨豆2两。主治:妇人产后,血晕血虚,血积不散,寒热往来,膈不快,气喘,不进饮食,骨节疼痛,生血肌疮。
-
虚疝丸
《内外验方秘传》卷下:方名:虚疝丸组成:潞党参3两(炒),生耆3两,破故纸2两,升麻1两(醋炒),青木香1两,川楝子2两,白术2两,当归2两5钱(醋炒),橘核3两,白芍2两(醋炒)。主治:虚人、老臾及童子气虚,日久成疝。制备方法:晒脆为末,水泛为丸。
-
睡惊膏
《幼幼新书》卷九引《惠眼观证》:方名:睡惊膏组成:赤脚蜈蚣1条,轻粉4匣子,巴豆7粒(不出油),汞(用4个枣结)2钱,白附子(尖)40个,蝎梢14个,青黛2钱,麝香少许(研)。主治:急惊,或中惊后涎盛。主治:小儿慢惊风。制备方法:上以枣肉4个,研杀水银星尽,入前药,都为末,研成膏。
-
鼠灰散
《疡科选粹》卷七:方名:鼠灰散组成:陈灰6两,大黄1两,童子发灰3钱,乳香3钱,没药3钱,蒲黄(略炒)3钱。制备方法:上石灰、大黄同炒至石灰紫色为度,研为细末,和匀,取未开眼小鼠捣极烂,和药又捣极匀,为饼布包,悬挂阴干,研末。主治:鼠瘘。瘰疬脓水不绝。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
-
蒲黄当归散
《圣济总录》卷一六○:方名:蒲黄当归散组成:蒲黄、当归、芍药、泽兰叶、延胡索、白芜荑(炒)、桂(去粗皮)各等分。主治:产后3日或7日内败血不散。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4日外热酒调下,4日内用童子小便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
麝香饮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方名:麝香饮组成:柴胡(去苗,锉)1两,阿魏3分(炒、为末),甘草(如病人中指大、锉)1握,青蒿1握,桃仁1握,柳枝1握,金樱枝1握(细锉),薤白7茎(切),葱白7茎(切),槟榔1两(为末,分作3帖)。第3服必吐泻,泻下恶物并劳虫等,不可名状,或爪眼下并身上出如蚁如毛。
-
高梅孤
高梅孤即高武。高武为明代针灸学家。别号梅孤。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凡天文、乐律,无所不通,晚年究心医学,尤精针灸。学术崇尚《素》、《难》,又能融贯诸家之说。曾撰《针灸节要》和《针灸聚英》等书,其中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为了考订穴位,又自制针灸铜人三具,男、妇、童子各一。
-
梅孤子
梅孤子即高武。高武为明代针灸学家。别号梅孤。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凡天文、乐律,无所不通,晚年究心医学,尤精针灸。学术崇尚《素》、《难》,又能融贯诸家之说。曾撰《针灸节要》和《针灸聚英》等书,其中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为了考订穴位,又自制针灸铜人三具,男、妇、童子各一。
-
粪灸
粪灸为灸法名。直接灸之一种。法以干鼠粪为炷,点火烧灼穴位,因称。《针灸资生经》:“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予尝久患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连数夕粪灸,则数日不如厕。”
-
外眦
外眦亦名锐眦、小眦、眼梢头、眼小嘴、眼小睫、眼小角、目锐眦、小眦。为上下眼弦颞侧的联合处,即外眼角。是足少阳经的起点,有童子髂穴。《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
-
鼠粪灸
鼠粪灸为灸法之一。是将干燥鼠粪燃着施灸的方法。具有益寿延年等作用。《资生经·卷三》:“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
-
小眦
小眦为人体部位名.即目外眦,见《医贯》卷四。外眦亦名锐眦、小眦、眼梢头、眼小嘴、眼小睫、眼小角、目锐眦、小眦。为上下眼弦颞侧的联合处,即外眼角。是足少阳经的起点,有童子髂穴。《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
-
童损
童损病证名。见缪慎斋《妇女卫生医药常识》。指室女经闭后,渐见形瘦肉削,食少神疲,或见颧红、咳嗽、潮热、骨蒸等症状,称为童损,俗名童子劳。治参室女经闭成劳、室女经闭咳嗽等条。
-
药谱
《药谱》药学著作。唐·侯宁极撰。撰年不详。本书为唐代文人利用药物的某些记载。这些人“尽出新意,考立别名”对数百种药物(现有195种)的名称尽加改换,变成鲜为人知的文字隐语。如将牵牛称为“假君子”,川乌头称为“昌明童子”之类,可供研究古代药物名称和别名的参考。见《说郛》及《唐代丛书》。
-
法炼红花散
处方:红蓝花10两,好醋2升。制法:上以蓝花浸醋中2宿,漉出,火焙干,又入醋焙干,以醋尽为度,焙干为末。功能主治:从高坠下,腹心瘀血,及妇人月水不匀,产后诸疾,血晕闷绝,或狂语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童子便调下,1日3次。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一
-
法制香附
处方:大香附(杵去毛皮,以童子小便浸1夜,晒干,截碎,又用米醋蘸过焙干)。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下血;冷带。用法用量:每2钱,米汤调下;治冷带,用艾叶煎汤调下。摘录:《直指》卷二十六
-
黄芩鳖甲汤
处方:黄芩半两(去黑心),柴胡半两(去苗),山栀子仁半两,乌梅(去核)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甘草(炙)1分。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童子小便1盏半,入桃、柳尖各7个,生姜1枣大,拍碎,豉半合,同浸1宿,平旦煎至7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搅匀,更煎1沸,温服,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
解热汤
《普济方》卷二二八:解热汤:处方:柴胡1钱,白术1钱,枳壳1钱,白茯苓1钱(锉)。功能主治:饮酒虚劳生热。用法用量:上药分作2剂,每剂用童子小便、水、酒共1升,煎至半升,去滓,分2次温服。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八《医学集成》卷三:方名:解热汤组成:生地、当归、黄芩、黄连、元参、麦冬、柴胡、荆芥。
-
六精膏
处方:真油2两,童子乱发1钱5分,明松脂1钱5分,蛇蜕皮4寸,黄蜡4钱,白清3钱。制法:上先将清油、乱发、蛇皮用瓷器盛熬,乱发色黄为度,次下三物,以柳枝不住手搅,凝如清蜜,瓷器贮。功能主治:杀虫。主漏疮久不愈,脓血淋漓。用法用量:纸捻涂塞。摘录:《济众新编》卷五引《医林》
-
养容方
《奇方类编》卷下:方名:养容方组成:白菊花1两,梨汁半碗,白果1两,白蜜1两,人乳半钟,白酒酿半钟。功效:养容。用法用量:先将白菊花、梨汁以好酒煎浓汁,再将白果捣烂,并蜜、乳研在一起,卧时搽面上,次早洗之,颜如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