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当隔,隔者当写。”《素问·至真要大论》:“隔肠不便。”②隔离,隔开。《素问·方盛衰论》:“五部隔无征,若后旷野。”饮食不下,大便不通的隔证,又称噎膈。《素问·阴阳别论》:“一阳发病…“三阳结谓之隔。”④通膈,胸膈。《丹溪心法》:“若血溢于浊道,留聚隔间,满则吐血。”
-
中隔子宫
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描述:两侧副中肾管融合不全,可在宫腔内形成中隔,从宫底至宫颈内口将宫腔完全隔为两部分者为完全中隔;症状体征:中隔子宫易发生流产、早产和胎位异常;若胎盘粘连在隔上,可出现产后胎盘滞留。诊断检查:中隔子宫外形正常,可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子宫镜检查确诊。
-
阴道纵隔
疾病别名双阴道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在胚胎发育中有“故障”,可形成完全性或部分性阴道纵隔,亦称“双阴道”。患者往往无异样感觉,不会发生经血潴留,大多数对性生活也无影响,可不必治疗,手术影响性生活,可施纵隔切开术。若临产后发现纵隔阻碍胎先露部下降,可沿隔的中部切断,分娩后缝合切缘止血。
-
心内膜垫
心内膜垫endocardialcushion心内膜垫是哺乳类和鸟类胚胎的心脏中,由连接心房和心室的房室管(atrio-ventricularcanal)的背壁、腹壁所生成的心内膜突起,它与心房、心室间的中隔形成及房室瓣的形成有关。两栖类的心内膜垫是指只在房室管背壁所生的隆起,故称房室栓(atrio-ventricularplug)。
-
金乌汤
处方:杜仲1钱,厚朴1钱,桑白皮1钱,槟榔1钱。功能主治:赤眼淹缠。用法用量:取不落水雄鸡肝1枚,去红筋,入白酒酿6两,隔汤顿熟,去滓,以汤与肝食。隔2日再服1剂。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
间歇运针
间歇运针针灸学名词。指针刺得气后每隔一定时间断续地给予捻转或提插等操作,使患者的针感得到保持或加强的针刺手法。每次运针或间时间隔可视病情而定。
-
强化程序
强化程序指在运用部分强化来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时的强化时间与比率的安排。机体在强化后会出现反应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机体学会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定时检查学会作业可属此类强化程序。机体不知何时出现强化,但总有一种就要出现的预想,所以反应速度比较稳定、不出现停顿。
-
小杂鱼生干
小杂鱼生干制作方法以江鱼生干为例加以说明。2.洗涤:首先将鲜江鱼用海水把体外粘液、杂质冲洗干净,在洗涤过程中要勤换清水和防止损伤鱼体,洗后沥干水分。晒干后,经过扩散2天,能使腥味去掉,露出芳香气味。小杂鱼生干质量标准颜色透明鲜艳,质纯淡无沙尘杂质,鱼体完整,无出油,干度足产品卫生。
-
担子
在有隔担子中,分为4个细胞纵裂而各形成隔壁,并于各细胞的顶端生出小柄着生担孢子的银耳型担子(如银耳目担子),即并列四室担子,以及按其横隔壁纵向并列的四个细胞各自生出小柄产生担孢子的木耳型担子(如木耳目担子),即直列四室担子(原菌丝体)。
-
肺底积液
肺底积液(subpulmonaryeffusion)为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腔积液。右侧较多见。被肺底积液向上推挤的肺下缘呈圆顶形,易误诊为横隔升高。肺底积液所致的“横隔开高”圆顶最高点位于偏外1/3,且肋膈角深而锐利,可资鉴别。
-
穿孔
在生物学上,通常是把生物体后天产生的孔称为穿孔。除了由正常的组织分化而产生的孔外,还有由于畸形、损伤、手术等多种原因所形成的孔。在植物学上,可以看到随着导管细胞的成熟,上下壁隔消失而形成的孔。多数圆形孔是以不规则的形式有在,而各个孔本来由具缘纹孔相贯通的称为孔纹穿孔(麻黄属)。
-
芜荑消疳汤
《金鉴》卷四十三:方名:芜荑消疳汤组成:雄黄、芜荑、生大黄、芦荟、川黄连、胡黄连、黄芩。主治:牙疳。牙槽风溃后肿硬不消,出臭血而不出脓,臭秽难近。若不能食,或隔1日,或隔2-3日攻之。攻之后渐能食,不必忌口,任其所食。虽大便溏,仍量其轻重攻之。
-
道合汤
处方:削术1斤(米泔浸1宿,控干,隔纸炒),甘草6两,白盐6两,椒子120粒(隔纸炒,干净地纸上摊之,用碗盖之)。制法:上合捣时须要念道合道合四十九声,一捣一念,数足即不须念。功能主治:健脾胃,进饮食。主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姜、枣,煎至7分,点服亦得。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
隔食
隔食病证名。指饮食难以下膈入于胃肠。与噎膈、隔同义。陈念祖谓:“膈者,阻隔不通,不能纳谷之谓也。又谓之隔食,病在胸膈之间也。”参见噎膈、隔、格食条。
-
椰子糯米蒸鸡饭
处方:椰子肉糯米鸡肉各适量制法:将椰子肉切成小块,加糯米、鸡肉适量,置有盖的瓦盅内,隔水蒸至熟。功能主治:补脾益心摄精。适用于早泄、阳痿、四肢乏力、食欲不振。
-
圆肉党参炖猫肉
处方:桂圆肉15克党参30克猫肉150~250克制法:将上3味同置盅内,隔水炖熟服食。功能主治:健脾益心。适用于病后体虚、神经衰弱、头晕目眩、阳痿等症。用法用量:吃肉饮汤,隔日1次。摘录:《饮食疗法》
-
甘菊花露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GānJ HuāL 来源:为菊花的蒸馏液。原形态:形态详菊花条。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甘苦:微寒,无毒。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清心明目,去头风眩晕。②《中国医学大辞典》:祛头风,除目翳,久服消痰、宽胸。用法用量:内服:隔水炖温,1~
-
粘毛黄花菍
别名:磨盘公来源:锦葵科粘毛黄花菍SidamysorensisWightetAr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西。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散瘀消肿。支气管炎:鲜全草1两,水煎服。乳腺炎、痈疮肿毒:鲜叶捣烂,隔纱布一层外敷。阑尾炎:鲜叶捣烂,纱布包好,外敷腹部痛点。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五淋统治散
《吉人集验方》下集:组成:银消。功效:能化七十二种石。主治:五淋;石淋尤效。用法用量:每次2钱,用温水冲化服。每用加飞滑石2钱,水调服更效。制备方法:入锅内,隔纸炒至纸焦为度,研细。
-
仙露梅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组成:大青梅子3斤,青盐4两,食盐2两,活蜗牛40个(杵烂)。主治:咽喉大症垂危者。用法用量:每取肉少许含咽。制备方法:共拌匀,隔1夜以后日晒夜收,盐尽为度。瓷器收贮。
-
祛崇丹
《辨证录》卷八:方名:祛崇丹组成:鳗鱼1条(重6两),怀山药3两,芡实1两。主治:痨瘵。用法用量:水煮极烂,少加青盐同食。食后不必吃饭,连汤汁饮之。1次之后,隔7日,再照前食之。3次则骨中之虫,无不死者,然后另用起瘵汤。
-
退赤汤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千金》:方名:退赤汤组成:干艾叶(烧灰)2钱,宣连2钱(为末),古铜钱10文。主治:眼暴赤。用法用量:上入大盏内,百沸汤泡了,放冷澄定,取上清者,以水隔盏浸令冷,以所浸泡铜钱点之。1日内取愈。
-
鲜生地露
《中药成方配本》:方名:鲜生地露组成:鲜生地1斤。功效:养阴清血。主治:吐血,鼻血。用法用量:每用4两,隔水温服。制备方法:用蒸气蒸溜法,每斤吊成露2斤。
-
鲜佛手露
《中药成方配本》:方名:鲜佛手露组成:鲜佛手1斤。功效:宽胸利气。主治:肝胃不和,胸闷气滞。用法用量:每用4两,隔水温服。制备方法:用蒸气蒸溜法,每斤吊成露4斤。
-
急诊室一般设备
1.根据医疗任务需要、房屋条件,可设候诊室、一般诊察室及各专科诊察室、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急救室、急诊监护室、隔离室、观察室、检验室、X线检查室、药房、心电图室等医疗用室。另设急救室、监护室及必要的监护设备,以便抢救重危患者。
-
透析培养
透析培养是对微生物培养用透析膜包裹,并使外部有新鲜培养液流动着的一种培养方法。用这种方法培养,微生物可不断地受到新营养的补给,同时也不断地排出老朽废物,因此可以延长对数期的增殖,增大静止期的细胞数。
-
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由3个多肽,即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C(Tn-C)组成的复合物。Tn-C(MW18,000)是肌钙蛋白的Ca2结合亚基,在序列上同钙调蛋白以及肌球蛋白的轻链相类似,Tn-C控制着原肌球蛋白在肌动蛋白纤维表面的位置。在细肌丝上大约每隔40nm就结合有一个肌钙蛋白。
-
澄广花属
中文名澄广花属拼音名chengguanghuashu拉丁名Orophea中国植物志30(2):33描述OropheaBl.澄广花属,番荔枝科,约60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我国有澄广花O.hainanensisMerr.和O.hirsutaKing等4种,产广东、广西和云南。花通常小,腋生,单生或为聚伞花序;雄蕊6-12,肉质,药隔顶端急尖;成熟心皮圆球状,有柄。
-
间断变量
间断变量即只能间断取值的变量。例如,只显示时、分、秒的电子表,在表盘上只能显示时间的时、分、秒的数值。也就是说,电子表可作为一个时间采样器,对于连续变化的时间变量,每隔一秒钟采样一次并显示在表盘上。这些间断的数据所表示的变量称为间断变量。
-
穴位声发射信号
穴位声发射信号是经络循行路线检测方法之一。国内学者以弹簧压力计在穴位上施加恒定的压力(一般为500~1000g)激发声信号,以声电换能器在预定的部位接收,经过放大、滤波,然后输入记录仪加以记录、储存。观察到激发合谷、内庭等穴位,在相应经脉的远隔穴位上都可以记录到声信号,阳性率为83.33%。
-
间歇运针法
间歇运针法指针刺得气后,每隔一定时间继续地给予捻转或提插等操作,使患者的针感得到保持或加强。每次运针或间隔时间可视病情而定。
-
按神经系统的间接联系取穴
按神经系统的间接联系取穴为取穴法之一。神经系统除了直接联系之外,还可通过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及神经一体液的作用,使表面无关系的远隔部位发生联系;如心动过速、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取正中神经上的内关穴等治疗,即是通过刺激周围神经而间接地影响到支配内脏的神经。
-
退蛔
退蛔为经外奇穴名。出《浙江中医杂志》。位于右侧肋弓下缘,从正中线开始沿右侧肋弓下缘0.6寸处为第一穴,依次沿肋弓下缘,向右下方每隔0.6寸为1穴。计4穴。主治胆道蛔虫症。一般直刺0.3~0.5寸。
-
桃树皮灸
桃树皮灸为间隔灸的一种。以桃树皮为垫隔物,上置艾炷施灸。《普济方·卷四百二十三》:“治卒患瘰疬子不痛方:取桃树皮贴上,灸二七壮。”
-
冲甘恰
冲甘恰为藏医的诊脉部位,从患者腕部第一条横纹向肘窝部量1寸,医者食指所按的部位就是“冲”部,离冲部约一青稞粒的宽度,按下医者的中指,这就是“甘”部,再隔一粒青稞的宽度,布下医者的无名指,这就是“恰”部。
-
燕窝银耳羹
概述:燕窝银耳羹以燕窝、银耳、冰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有清肺化痰的作用的功效,适用于适用于慢性咽喉炎症者。原料:燕窝6克,银耳9克,冰糖15克。做法:先将燕窝、银耳用清水泡发,择洗干净,放入冰糖,隔水炖熟服食。3次,连服30日。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视瞻有色·肝气郁结证
定义:视瞻有色·肝气郁结证(coloredshadebeforeeyewithliverqistagnationpattern)是指肝郁气滞,以眼前有带色之暗影遮挡,视力渐降或骤降,查视眼底可见黄斑区水肿,有反光晕 ,或有渗出,全身伴有心烦易躁,胸胁窜痛,胸闷食少,苔薄脉弦为常见症的视瞻有色证候。详见视瞻有色条。
-
视瞻有色·阴虚火旺证
定义:视瞻有色·阴虚火旺证(coloredshadebeforeeyewithpatternofyindeficiencyandfireeffulgence)是指阴虚火旺,以视力下降,眼前有带灰黑色阴影遮挡,视物昏蒙,眼内检查黄斑部渗出,全身兼见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视瞻有色证候。详见视瞻有色条。
-
重汤
重汤治疗学名词。指一种熏蒸疗法。即隔汤。用盛药水之器皿坐放于大盆之滚汤中,使药水保持热气较久。多供洗疮疡用。
-
隔饼灸
隔饼灸间接灸之一。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隔以药饼的灸法。亦称药饼灸。药饼通常用辛温芳香药物制成。具有行气活血,温阳祛寒的作用。常用的有椒饼灸,附饼灸,豉饼灸等。详各该条。
-
风顽麻
风顽麻为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夫风顽麻者,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之间,使血气不能流通,其状搔之皮肤下似隔衣是也。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脉数者生,牢急者死。”治宜乌蛇散、乌头丸等方。
-
表麻滴瞳液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眼科表面麻醉。2.眼压测定、隐性眼镜放入:1~2滴点眼。3.除去角膜处异物,泪道导管的放入以及结膜下或球后注射时在5分钟内点3次。4.除去深处的异物、前房之诊断等小手术,每隔30秒滴1次,应连续滴5~注意事项:偶有过敏症状,应停药。规格:0.4%200ml、100ml。
-
霍乱菌苗
药品说明书:用量用法:注于上臂三角肌外侧皮下,第1年2次,每次间隔7~第1次,6岁以下0.2ml,7~在有疫情情况下,应立即进行预防接种,第1次注射1ml,隔7~10日再注射1ml。注意事项:重症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活动性结核、发热、有过敏史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
脂蟾毒配基
药品说明书:别名:蟾力苏;脂蟾毒配基,残余蟾蜍配基外文名:Resibufogenin适应症: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呼吸抑制、外伤性休克等。4mg,重复给药应隔10~注意事项:静注过快时,可引起短暂发热、恶心、眩晕、抽搐甚至窒息,需注意。规格:注射剂:2mg.
-
蟾力苏
药品说明书:别名:蟾力苏;脂蟾毒配基,残余蟾蜍配基外文名:Resibufogenin适应症: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呼吸抑制、外伤性休克等。4mg,重复给药应隔10~注意事项:静注过快时,可引起短暂发热、恶心、眩晕、抽搐甚至窒息,需注意。规格:注射剂:2mg.
-
骨槽风汤
处方:熟地1两,鹿角胶3钱(石碎,隔水炖化,冲服),好肉桂1钱,白芥子2钱(炒,研),甘草1钱,炮姜5分,麻黄5分。功能主治:骨槽风。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摘录:《春脚集》卷一
-
掌叶半夏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掌叶半夏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据报道,可用β-谷甾醇制成的抗宫颈癌乙号栓及用β-谷甾醇化学处理产物制成的丙号栓治疗宫颈癌。用量用法:每日或隔日用栓剂1只贴敷宫颈。规格:宫颈癌片:本品为经乙醇提取的水溶性浸膏糖衣片,每片含浸膏0.3g。3片,1日3次。
-
龙虎二汁饮
处方:青橄榄肉、生萝卜、白萝卜各等分。制法:二味取自然汁。功能主治:疫喉乍起,已破未破者。用法用量:隔水顿温,频饮,或漱喉亦可。摘录:《疫喉浅论》卷下
-
生姜大蒜炖红糖
处方:大蒜红糖各10克生姜2片制法:将上各味加清水半碗,隔水炖熟,去渣即成。功能主治:祛痰止咳,止呕。适用于百日咳。用法用量:1日内分2~3次服完。摘录:《贵州中医验方》
-
白荷花露
处方:鲜白荷花瓣。功能主治:清暑,凉脾,消瘀,止血,安胎。主喘嗽,烦渴,痰血。用法用量:《中药成方配本》本方用法:用蒸气蒸溜法,每斤吊成露三斤。每用四两,隔水温服。小儿酌减。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