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方向
针刺方向指进针时针尖所刺的方向。针刺方向的确定主要根据经脉循行走向,腧穴分布部位和针刺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选择针刺方向时应注意朝安全方向针刺,避开大血管、神经干、重要组织器官、内脏等;或朝有针感方向,朝病灶所在方向刺;或根据穴位分布部位而确定针刺方向。
-
腕踝针法
区名:1区位置:前正中线两侧,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管、心脏、腹部、会阴主治:前额痛、目赤痛、鼻塞、流涎、咽喉肿痛、咳喘、胃脘痛、心悸、痛经、白带、遗尿等。上5位置:腕背的中央,即外关穴。若患者有酸、麻、胀、重感觉,说明针体深入筋膜下层,进针过深,须要调针至皮下浅表层,针刺深度约为1.5寸。
-
芒针疗法
治疗方法·芒针疗法:芒针疗法(elongatedneedletherapy)是用针身细长,形如麦芒的针具(芒针)深刺腧穴治疗疾病的方法。2个主要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环跳,腰痛取带脉等。以右手持针柄捻转,左手持针体下压,缓慢进针至一定深度并出现较强针感时为止。腹部可直刺,腰臀及肘膝关节处直斜刺,头面或腰背部应横刺。
-
迎随
逆经而刺为泻。参见迎随补泻:迎随补泻为刺法名。《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流注指微赋》以针刺浅深的“补生泻成”为迎随;又有将迎随仅解释作针刺方向的顺逆,以逆着经脉循行方向斜刺为“迎”为泻,顺着经脉循行方向斜刺为“随”为补,此法又称针芒补泻或针向补泻。
-
颈针疗法
颈针疗法是针刺颈部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操作时选用1.5寸长,28号或30号不锈钢毫针,针刺方向除下脑户一穴稍偏下斜刺外,其余各穴均与皮肤垂直,针深1寸左右,多采用捻转、提插行针,以达酸、麻、胀为度,留针20~颈部穴位与延髓贴近,针刺时切忌深刺。延髓神经麻痹所引起的吞咽困难,用此法亦可得到较好的效果。
-
头穴疗法
头穴疗法即头针疗法。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或头穴疗法。针刺方向有直刺与横刺之分。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3日再起针。
-
针芒补泻
针芒补泻即迎随补泻。《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如《难经》以选穴的补母泻子为迎随;《流注指微赋》以针刺浅深的“补生泻成”为迎随;又有将迎随仅解释作针刺方向的顺逆,以逆着经脉循行方向斜刺为“迎”为泻,顺着经脉循行方向斜刺为“随”为补,此法又称针芒补泻或针向补泻。
-
针向行气
针向行气为行气法之一。又称针芒行气法。指以针刺方向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欲使针感向上传导,则针尖宜向上斜刺;欲使针感向下传导,则针尖宜向下斜刺。
-
搜气法
搜气法为针刺催气方法之一。指针刺入所定深度后,尚不得气或气至不明显,可将针退至浅层,改变针刺方向,再进行针刺的方法。
-
腕踝针疗法
概述:腕踝针疗法,针刺疗法之一。针刺时于选好的刺激点上,沿皮下向上刺入1.4寸左右,不必进行手法操作,亦不须出现针感,留针半小时以上,每日或隔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对于横膈线以上部位的病症,选腕部进针点;针刺方向朝病端,通常朝近心端,病若在腕踝以下,朝远心端。4.如有晕针,处理同体针疗法。
-
迎随补泻
《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又有将迎随仅解释作针刺方向的顺逆,以逆着经脉循行方向斜刺为“迎”为泻,顺着经脉循行方向斜刺为“随”为补,此法又称针芒补泻或针向补泻。又称顺逆补泻法。小儿推拿常见的补泻方法包括轻重补泻法、快慢补泻法、方向补泻法、经络补泻法、次数补泻法、平补平泻法等。
-
针向补泻
针向补泻指以针芒顺逆区分的补泻。针向补泻参见迎随补泻:迎随补泻为刺法名。《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流注指微赋》以针刺浅深的“补生泻成”为迎随;又有将迎随仅解释作针刺方向的顺逆,以逆着经脉循行方向斜刺为“迎”为泻,顺着经脉循行方向斜刺为“随”为补,此法又称针芒补泻或针向补泻。
-
针向行气法
针向行气为行气法之一。又称针芒行气法。指以针刺方向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欲使针感向上传导,则针尖宜向上斜刺;欲使针感向下传导,则针尖宜向下斜刺。
-
恢刺
十二刺之一。又称多向刺或放射刺。《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先从傍刺入,得气后令患者作关节功能活动,不断更换针刺方向,以疏通经气,舒缓筋急。治疗筋肉挛急之痹痛,将针直刺在拘急筋肉傍侧,提起针改换方向,或前或后地提插运针,以舒缓筋急的症状,使恢廓通畅。
-
候气
概述:候气:1.针刺术语;3.诊候脉气病候。指当针下不得气时,医者采取留针或间歇运针以待气至的方法。《针经指南·标幽赋》:“次察应至之气…如仍不得气,可予手法刺激,如提插、捻转,或改变针刺方向等以使得气。《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可刺之。”
-
颅针疗法
颅针疗法即头皮针疗法。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或头穴疗法。针刺方向有直刺与横刺之分。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3日再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