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痘治理辨
《痘治理辨》痘疹专著。明·汪机撰。刊于1531年。本书专论痘疹、对前贤高论颇多留意,尤为推崇魏直《博爱心鉴》的理论与治法。故罗列诸家治痘之论于前,而以魏氏理论辨之于后。书后并附痘图及痘方各二卷。现有《汪石山医书八种》本。
-
莱菔汁
《种福堂公选良方》:莱菔汁:处方:新鲜白萝卜1000~1500克制法:将新鲜白萝卜洗干净后切成薄片,搅烂,用干净纱布包裹绞取汁液约50~100克即可。功能主治:消食积,除腹胀,化痰热,止咳嗽。适用于小儿伤食腹胀小儿痢疾、小儿支气管炎咳嗽。主治:疮疹出不快。附注:萝卜汤(《痘治理辨》)。
-
六味人参麦门冬散
处方:麦门冬(去心)1两,人参(去芦)半两,甘草(炙)半两,陈皮半两,白术半两,厚朴(姜制)半两。功能主治:痘症身热小渴者;痘疹喘渴不已。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摘录:《痘治理辨》
-
兔肉酱
《痘治理辨》:方名:兔肉酱组成:腊月兔肉。主治:痘疮。用法用量:作酱食。
-
汪机
汪机治病主张强调辨证论治,诊断需四诊互参,力纠单以脉诊为务断人吉凶;汪机于针灸方面亦有所论述,著作甚丰,有《医学原理》。《本草会编》、《读素问钞》、《脉诀刊误集解》(校刊戴同文之《脉诀刊误》而作)、《外科理例》、《痘治理辨》、《针灸问对》、《伤寒选录》、《运气易览》、《医读》、《内经补注》。
-
控心散
处方:全蝎24个(炒),麻黄1分(去节),雄黄1分。功能主治:痘疹当出而不出者。用法用量:每服1钱,胡荽煎酒调下。各家论述:蝎,治瘾疹,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语涩抽掣,此能透筋脉;雄黄,主恶疮疽痔,透百节,治疥疡,治痘疹毒气不出也;麻黄,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摘录:《痘治理辨》
-
茜根汁
《痘治理辨》:方名:茜根汁组成:茜根汁。主治:时行瘟毒痘疮。用法用量:煎汁,入酒,正发预服。
-
汪石山医书八种
《汪石山医书八种》个人医学丛书。又名《汪氏医学丛书》,明·汪机编辑。1522年后陆续刊出。包括《脉诀刊误集解》、《石山医案》、《读素问钞》、《运气易览》、《针灸问对》、《外科理例》、《痘治理辨》、《推求师意》八种。多属临证经验的论著,各详本条。现有明嘉靖刻本,近代石印本。
-
胎麻
胎麻出《痘治理辨》。即奶麻。详该条。
-
地黄雄黄散
别名:地黄雄黄饮、地黄豆豉汤处方:生地黄4两,淡豆豉4两。功能主治:小儿瘟毒,痘疮不出,冬应寒反热,或被积寒暴发,热毒不得宣泄,而致温毒发斑,疮痘出不快,身斑如绵纹,心闷而咳,但呕清汁者。摘录:方出《幼幼新书》卷十八引《疹痘论》,名见《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
定命散
《婴童百问》卷一引《活幼方》:定命散:处方:蝉蜕14个(去嘴脚),全蝎14个(去毒)。如毒气攻心肺,喉中生疮,咽饮不得者,以孩儿乳汁调药1字,鸡羽蘸之,深探入喉中,得吐者活,不吐者死。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圣惠》卷八十七:定命散:处方:干虾蟆1个(烧为灰),蛇蜕皮1分(炒令黄),蝉壳1分。
-
黑豆汤
《叶氏女科》卷二:黑豆汤:处方:黑豆3合,淡竹叶20片(洗),甘草3钱。摘录:《痘治理辨》《圣济总录》卷四十三:黑豆汤:处方:黑豆(小者)1升,防风(去叉)2两,甘草(炙,锉)1两,麦门冬(去心)1两。小便少,四肢肿。主治:目风赤热痛。用法用量:上药绵裹,以浆水3升,煎至1升,去滓,空心分2次温服。
-
牛蒡甘草汤
《痘治理辨》卷下:组成:牛蒡子(麸炒)1两,甘草(炙)1钱。主治:麻痘初作。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2字,胡荽煎汤调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生油方
主治:小儿脏腑伏于热毒,未成疹痘疾候,四肢微觉有热,食物似减,头发干竖,或时额多微热。服3-5服,大小便利,四肢热退,疹痘不生也。《圣济总录》:扁鹊及仓公用此,谓之神剂。附注:原书卷一一五所载此方用生油三合,将油少少灌入耳中。若入腹者,空腹服酢酪一升,不出更服。仍以面和烧饼,乘热薄耳门,须臾即出。
-
三物散
《痘治理辨》:方名:三物散别名:三物汤组成:生地黄(炒)、熟地黄(炒),朱砂(另研)1两。用法用量:每服1字,煎胡荽酒少许,同温汤调下。《苏沈良方》卷八引陈应之方:方名:三物散别名:乌梅三物散、三物汤组成: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各等分。主治:痢血。主治:耳肿热痛及暴觉肿者。主治:肝胃气大发,作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