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中风
虚中风病名。中风而见手足软弱不能举动,自汗者。《寿世保元》:“中风手足软弱,不能举动,外症自汗者,虚中风也。若手足强急,口眼斜,伸纵痛者,实中风也。”参见虚中条。
-
外脉
外脉与内脉对举,指四肢外侧的经脉。《外台秘要》:“手足外脉,皆是六腑之气所应也。”内脉指四肢内侧的经脉。内,内侧。《外台秘要》:“凡手足内脉,皆是五脏之气所应也。”
-
人甲散
《疡科选粹》卷五:组成:人手足指甲(烧烟尽)6钱,朱砂(另研)2钱,南星(姜制)2钱,独活(去皮)2钱。主治:破伤风,手足颤掉不已。用法用量:分3服,酒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中节
中节为人体部位名。为手足指(趾)的第二节。手足大指(趾)无此节。
-
饮痫
饮痫病名。食不知饱,忽数日不思食,伴手足搐动之证。《奇效良方》卷六十四:“饮痫为病,此患吃食不知饱,忽然连三五日不甚思食,手足搐动,多自梦寐中作。食之太饱,亦便发作。”参见痫、食痫、五痫条。
-
郁李丸
《得效》卷六:方名:郁李丸组成:郁李仁、枳壳、川独活、鳖甲(醋炙黄)各等分。主治:痢后风,手足不能屈伸;或麻痘证传变,手足筋脉急。用法用量:木瓜汤调下;酒亦可。制备方法:上为末。
-
脏脉
脏脉①五脏之经脉。《素问·热论》:“治之各通其藏脉。”一说指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张志聪曰:“脏脉谓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②真脏之脉。详真脏脉条。
-
手足十指(趾)端
手足十指(趾)端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手足十指(趾)尖端。主治小儿风病大动,手足掣疭者。一般灸1—3壮。
-
朱砂指甲散
《医学入门》卷八:组成:人手指甲(烧存性)6钱,朱砂2钱,南星2钱,独活2钱。主治:破伤风,手足颤掉不已。用法用量:分作3服。热酒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松叶汤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方名:松叶汤组成:松叶1斤。主治:寒冻手足破裂。用法用量:上烂捣,以水5升,煮至3升,和滓温洗。
-
山甲白薇泽兰饮
方出《种福堂方》卷二,名见《医学实在易》卷五:方名:山甲白薇泽兰饮组成:山甲1钱(炒,研),白薇2钱,泽兰3钱。主治:箭风,俗名鬼箭打,或头项手足筋骨疼痛,半身不遂。用法用量:好酒煎服。
-
七味无价仙方
《惠直堂方》卷二:方名:七味无价仙方组成:雄黄、南星、半夏、川乌、草乌、朱砂、白天麻。主治:风痹,手足顽麻,口眼歪斜。用法用量:每服3分,酒下。
-
福马林醑
药品说明书:别名:福马林醑,甲醛溶液适应症:用于手足、多汗或腋臭。用量用法:外用:涂擦。
-
大麦苗
《*辞典》:大麦苗:出处:《纲目》拼音名:D M iMi o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幼苗。功能主治:①《伤寒类要》:治诸黄,利小便,杵汁日日服。②《纲目》:治冬月面目手足皲瘃,煮汁洗之。摘录:《*辞典》
-
摩治
摩治即按摩。《石室秘录·摩治法》:“摩治者,抚摩以之也。譬如手足疼痛、脏腑瘀结、颈项强直、口眼歪斜是也。法当以人手为之按摩,则气血流通,痰病易愈。”
-
二和汤
处方:甘蔗汁、生姜汁、葛根汁。功能主治:呕吐恶心,手足热。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
四肢倦怠
四肢倦怠为症状名。指手足无力,懒于动作。《世医得效方·身疼》:“男子妇人气血劳伤,四肢倦怠,肌体羸瘦,骨节烦疼。”多由脾胃虚弱,不能温润四肢所致。可见于内伤劳倦、脾虚久泻等证。治宜人参黄芪散等方。
-
阳明中寒
阳明中寒(Yangmingdiseasewithdirectcoldattack)是指胃阳不足,寒邪入里,以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大便初硬后溏等为常见症的阳明病证。
-
暑温后遗症
暑温后遗症(sequelaeofsummerheatwarmth)是指暑温病急性期后出现的痴呆失语,吞咽困难,喉中痰鸣,四肢瘫痪,肢体强直,手足挛急,低热不退,筋肉瞤动,肢体震颤等后遗症。
-
痫病·风痰闭窍证
痫病·风痰闭窍证(epilepsywithsyndromeofwind-phlegmblockingorifices)是指风痰闭阻清窍,以猝然昏仆,目晴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抽搐,喉中痰鸣,舌淡红,苔白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阳痫证候。
-
阳微结
阳微结(bindingwithyangdebility)是指表证未罢,里有热结,以微恶寒,头汗出,心下满,不欲食,手足冷,大便硬,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纯阴结
纯阴结(pureyinbinding)是指没有兼夹证的阴结,以不欲食,手足冷,身体重,大便秘结,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痉病·热甚发痉证
痉病·热甚发痉证(convulsivediseaseduetohyperpyrexia)是指邪热炽盛,以发热,胸闷,心烦,急躁,口噤,齘齿,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手足挛急,腹胀便秘,苔黄腻,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痉病证候。
-
窅
窅(yǎo,音咬)《说文·目部》:“深目貌。”引伸指凹陷。《灵枢·水胀》:“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灵枢·论疾诊尺》:“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
(虫旬)(xún,音旬)癞
(虫旬)(xún,音旬)癞病名。麻风病之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症见身体沉重,手足肘膝腐烂,脓血臭秽,或指趾断落。该病相当于晚期瘤型麻风。
-
痰涎症
痰涎症病证名。属痰涎在胸膈引致之疾患。《万病回春·痰涎》:“痰涎症者,浑身胸背胁痛,不可忍也,牵掣钓痛,手足冷痹,是痰涎在心膈也。”参见痰证条。
-
内伤发斑
内伤发斑病证名。斑证之一。见《医学入门》卷五:“内伤发斑,轻如蚊迹疹子者,多在手足,初起无头疼身热。”又名内伤斑。治以补虚为主,用调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等方。
-
承气化毒汤
处方:枳实、厚朴(姜炒)、大黄(酒炒)、槟榔、甘草。功能主治:痘疮,狂妄发躁,手足宜热而反冷,阳极似阴,谓之阳厥。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万氏家妙方》卷六
-
蠹鱼膏
处方:壁鱼儿(干者)10个(湿者)5个。功能主治:小儿天钓,目睛上视,手足唇口搐掣。用法用量:用乳汁相和研烂,再入乳汁少许灌之。摘录:《卫生总微》卷五
-
二物石膏汤
别名:石膏汤处方:石膏1块(如鸡子大,碎),真珠1两。功能主治:少小中风,手足拘急。用法用量:石膏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四)。摘录:《千金》卷五
-
防风牛蒡汤
处方:防风、山栀、石膏、黄芩、苍术、木通、甘草、牛蒡子。功能主治:手足忽如火燃,起紫白黄泡,血热之极者。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
-
茯苓消气丸
处方:汉防己1钱,茯神1钱,茯苓1钱,胡连1钱,麝香1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脾疳,手足浮肿。用法用量:每服5丸,米饮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三八○
-
附桂姜术加熟地汤
处方:熟地5钱,白术1两,干姜3钱,肉桂2钱,附子3分。功能主治:阴寒卒中于肾,手足冷而身不能动。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一
-
干疮散
处方:白矾1两,石胆(同于铁器内以炭火煨)1两,朱砂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一切毒气攻手足,指甲生疮及胬肉。用法用量:掺疮上,以绵缠定,逐日换1遍。摘录:《普济方》卷三○○
-
狗粪散
处方:干狗粪(为细末,用白粪为妙,烧灰存性,以绝细为度)。功能主治:手足冻裂。用法用量:麻油调敷数次。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二
-
果皮丸
处方:果州陈皮、川当归。制法:上为末,酒煮糊为丸。功能主治:久患风疾,手足不遂。用法用量:汤、酒任服,不拘多少。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
黄蓉散
《疡医大全》卷八引胡言爵方:黄蓉散:处方:生大黄15克芙蓉叶30克制法:研细为末。功能主治:治手足肿毒。用法用量:苦茶调敷。摘录:《疡医大全》卷八引胡言爵方
-
两援汤
处方:熟地2两,当归1两,人参1两,白术1两,肉桂2钱。功能主治:阴脱。大便之时,一时昏晕而脱者,两目上视,手足冰冷,牙关不利,不能语言。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芸苔饮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组成:芸苔子1两,莴苣子1两。主治:病人手足拘急,眠卧艰难。用法用量:上药同研如泥,入新汲水1盏,搅和后以生绢滤取汁。顿服之。
-
羌活香薷饮
《济阳纲目》卷三:方名:羌活香薷饮组成:黄连香薷饮加羌活。主治:暑风卒中,昏冒倒仆,角弓反张,不省人事,手足或发搐搦。用法用量: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
-
续添干姜汤
《活人书》卷十七:方名:续添干姜汤组成:干姜1分(炮)。主治:阴阳易。用法用量:水2盏,煎6分,温服。汗出得解,止;手足伸遂,愈。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
风痱穴
风痱穴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一穴位于中脘穴下0.5寸,另外中脘穴旁开1.5寸左右各有1穴,共3穴。主治风痱失语、手足不遂等。一般艾炷灸3~5壮;或温灸5~10分钟。
-
目者,宗脉之所聚也
“目者,宗脉之所聚也”出自《灵枢-口问》。杨上善:“手足六阳及手少阴、足厥阴等诸脉凑目,故曰宗脉所聚。”又张景岳:“宗,总也。凡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故目为宗脉之所聚。”二说可互参。
-
血虚证
血虚证为证候名。指血液亏虚,失于荣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经少经闭,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小儿暑温·痰火内扰证
小儿暑温·痰火内扰证(infantilesummerheatwarmdiseasewithsyndromeofinternaldisturbanceofphlegm-fire)是指热灼痰成,痰火互结,扰乱心神,以嚎叫哭吵,狂躁不宁,手足躁动,或虚烦不眠,神志不清,咽喉干燥,口渴欲饮,舌红绛,苔黄腻,脉数有力为常见症的小儿暑温证候。
-
小儿痰痫
小儿痰痫(infantilephlegmepilepsy)是指以发作时昏仆,痰涎壅盛,喉间痰鸣,口角流涎,瞪目直视,神志痴呆,面色无华,手足抽搐不甚明显,骤发骤止,日久不愈,苔白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小儿癫痫证候。
-
亡阳汗
亡阳汗为证候名,即阳气欲绝之汗多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亡阳汗者,……每每病笃虚极之人,多有头面汗淋,口鼻俱冷,而手足青色,气促不止者,急宜温补以追欲绝之阳。”
-
徐文中
徐文中为元代针灸家。字用和。安徽宣城人。善针灸。据《宣城县志》载:镇南王妃患风痿,文中予针合谷、曲池,即时手足并举,次日起坐。
-
灰滑苔
灰滑苔为舌象。舌苔灰黑而滑润,为寒水侮土,太阳中寒之证。一般有腹痛吐利,手足冷,脉沉细等。宜温阳散寒(见《伤寒指掌》)。
-
百问方
处方:硫黄5钱。功能主治:伤寒身冷脉微,手足厥而躁。用法用量:艾汤调服。即时安卧,良久睡起,汗出而愈。摘录:《医学入门》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