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苔针论
《雪苔针论》为书名。王雪苔编著。全书分为“针灸史与针灸文献”“经络与腧穴”“针灸疗法与手法”“针灸临床治疗”“针灸研究方法学”“针灸的现状与未来”“其他”七个部分。研究始于文献和学术史而归于针灸的方法学研究以及针灸现代化、国际化的战略思考,对于当今的针灸研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现代常用针法灸法的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针法灸法的临床应用》为书名。2005年3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学术价值较高的专业期刊上收集了近20年来的文献,并依据文献学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系统论述了内、外、妇、儿、骨科等近50余种针灸优势病种的现代针法灸法临床应用状况与意义。
-
《针灸学》
《针灸学》针灸著作。分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治疗、参考六篇。系统整理了古代针灸学的主要成就。195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②上海中医学院编。分经络篇、穴位篇、刺灸法篇、治疗篇。此书除较系统地整理了古代针灸学文献外,并记载了1974年以前中西结合的部分资料。取材广泛,是针灸临床教学等常用的参考书。
-
医学溯源
《医学溯源》医史文献著作。清·程杏轩辑。刊于1826年。本书系《医述》第一、二卷。程氏选择性辑取《内经》及历代医学文献、史书等材料,从探究源流的角度对医史人物、古典医籍、阴阳生克、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等方面作了整理。
-
中医文体
中医文体指表述中医学术内容的文献体裁。文体具有形式和内容的双重规定性,既具有语言、结构方面的特征,也有内容和题材方面的因素。就传统中医文体而言,包括理论著述、本草方书、临床著述、医案医话、经典文献的注释和校勘等;在当代中医文体中又增加了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科普文和应用文等类。
-
针灸治痛
《针灸治痛》为书名。贺普仁编著。1987年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汇集了古代文献中有关“针灸治痛”的经验,结合笔者40余年的临床实践编写而成。可资临床参考。
-
治百病方
《治百病方》医方著作。系新出土汉代竹、木简牍医书。1972年于甘肃武威县旱滩坡东汉墓中出土,现存92枚手写医简,所以又称武威汉代医简。其中可辨识的药方约36首,药名百余种。此外还有针灸疗法等内容。这是历代文献所未收载的一部早期医学文献。内容可见于197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武威汉代医简》一书中。
-
针灸医学验集
《针灸医学验集》为书名。田从豁主编。1985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撷取了建国以来针灸文献中治疗经验的精华,并结合编著者的临床经验编辑而成。
-
中国医籍考
《中国医籍考》为中医目录学著作。本书根据各种有关文献广泛收录中国历代医籍三千余种,全部著作分为医经、本草等九类,书名之下记有出处,并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注明卷数、存佚、列述序跋、有关考证提要,并附评论及作者所加的按语。这对了解中国古代医学文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改为今名。
-
五十年来针灸文献索引(1908~1958)
《五十年来针灸文献索引(1908~1958)》为书名。李善初、陈浩彬编。1960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搜集1908~1958年间发表于131种刊物中的针灸文献2359篇。为学习和研究针灸者的参考工具书。
-
针灸文献索引(1959~1965)
《针灸文献索引(1959~1965)》为书名。1972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为《五十年来针灸文献索引》的续本。1958)》为书名。李善初、陈浩彬编。1960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搜集1908~1958年间发表于131种刊物中的针灸文献2359篇。为学习和研究针灸者的参考工具书。
-
中国民间刺血术
《中国民间刺血术》为书名。刘少林编著,刘光瑞整理。1984年由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出版。本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着重介绍多种刺血治法,既有古今文献引证,又有作者临证经验,是一本较为系统的刺血疗法专著。
-
针灸节要
《针灸节要》为书名。即《针灸素难要旨》。明·高武撰。刊于1537年。内容系选取《内经》《难经》等有关针灸文献,删繁就简,分类编次而成。着重罗集了九针、刺法、补泻、经脉、俞穴等原文,探溯针灸学术本源。
-
针灸摘要
《针灸摘要》为书名。1.清·张永荫(字海飘)撰。见《南皮县志·文献志》。2.清·张甘僧(字佛村)撰。见《南皮县志·文献志》。
-
张杲
张杲为宋代医家。字季明。新安(今安徽歙县一带)人。《医说》一书的作者。书中汇集医事文献。凡历代名医、医书、针灸及治疗医案等都有载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张季明
张季明即张呆。张杲为宋代医家。字季明。新安(今安徽歙县一带)人。《医说》一书的作者。书中汇集医事文献。凡历代名医、医书、针灸及治疗医案等都有载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急症针灸疗法
《急症针灸疗法》为书名。田培兰编著。1985年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根据古今文献,结合个人多年的临床经验编辑而成,可供临床参考。
-
眼皮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眼附近皮肤发生痣的损害,可伴有虹膜色素细胞肿瘤。文献中有太田痣伴发虹膜恶性黑素瘤的报告。疾病描述:眼附近皮肤发生痣的损害,可伴有虹膜色素细胞肿瘤。相关出处:皮肤病学
-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数据库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数据库(DIP)收集了由实验验证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包括蛋白质的信息、相互作用的信息和检测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三个部分。用户可以根据蛋白质、生物物种、蛋白质超家族、关键词、实验技术或引用文献来查询DIP数据库。
-
Knorr反应
氨基酮与有a-亚甲基的酮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取代吡咯:反应实例:参考文献:[1]L.Knorr,Ber.,1884,17,1635;
-
Knoevenagel反应
含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与醛或酮在弱碱性催化剂(氨、伯胺、仲胺、吡啶等有机碱)存在下缩合得到a,b-不饱和化合物。
-
喉口
喉口文献篇名。出《慎斋遗书》卷十。该书将口腔与咽喉病并为一篇,称为喉口。
-
鹤皋山人
鹤皋山人即吴崑。吴崑为明代医家。字山甫,别号鹤皋。歙县(今属安徽)人。家富藏书,悉究医学,负笈万里,求师访友,行医于宣城一带,颇有名声。曾撰《针方六集》一书,为针灸文献的分类考证之作。还撰有《砭焫考》《医方考》等。
-
续医说
《续医说》医史著作。十卷。明·俞弁撰。刊于1522年。本书仿《医说》的体例,分为原医、医书、古今名医等27类,各类更列小标题,补充引录历代文献中的医学掌故。作为《医说》的续集。现存抄本。
-
疫证集说
《疫证集说》温病著作。四卷,附补遗一卷。清末余伯陶编。刊于1911年。本书选集古今百余种有关疫证的文献,取其论辨治法。内容简要,但条理不够清楚,可作疫证的临床研究参考。现有初刊铅印本。
-
医学启蒙汇编
《医学启蒙汇编》综合性医书。清·翟良撰于1659年。作者摘录《内经》之精要以及历代医学文献之精华予以分门整理而成此书。卷一医学要领大纳,着重阐述医理;卷四-五对症方;卷六本草。为学医入门读物。
-
医故
《医故》医史著作。又名《医诂》。二卷清·郑文焯撰。刊于1891年。本书从史学的观点对古代一些重要医籍及治病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考证和论述,并辑录历代文献中若干药佚文。现存光绪平江梓文阁刻书带草堂丛书本。
-
折狱龟鉴
《折狱龟鉴》刑法与法医著作。八卷。宋·郑克撰。约成书于十三世纪。本书收集了历代文献中有关刑法折狱(判决)的一些典型案件,加以分类汇编。其中也有一些法医鉴定的内容,但并非专门的法医学著作。
-
日华子诸家本草
《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本草著作。二十卷。通称《日华子本草》,古文献中亦有简称《日华子》者。日华子撰。掌禹锡称此书“开宝中四明人撰,不著姓氏”。原书已佚,部分佚文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
实验针灸学入门
《实验针灸学入门》为书名。汤德安编著。1986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书中介绍实验针灸学的检测技术;腧穴病理反映及治疗作用;针灸的作用;经络实质的假说和针灸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每章之后,均附录参考文献。
-
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
《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为书名。《会元针灸学》为针灸著作。焦会元编。综合性针灸著作。书中除引录古代多种有关针灸文献外,还对于每个腧穴名称作了解释,并在治疗方面,提供了作者的经验。现有1937年铅印本。
-
王超
王超为唐代医家,复州景陵(今湖北天门)人。生活于贞观(627~649)年间。善用针。著有《仙人水镜图诀》1卷,为记述小儿察指纹法之早期文献之一,已佚。佚文及所绘指纹图见于《幼幼新书》、《幼科证治准绳》等。
-
痘疹会通
《痘疹会通》痘疹专著。五卷。清·曾香田辑。刊于1786年。本书参考痘疹有关文献,结合作者的经验编成。前四卷为痘疹的证治与方剂,附种人痘法。末卷论述麻疹。现有初刻本等清刻本。
-
Curtius反应
酰基叠氮化物在惰性溶剂中加热分解生成异氰酸酯:异氰酸酯水解则得到胺:反应机理:反应实例:参考文献:[1]T.Curtius,Ber.,1890,23,3023;1930,125,63.[3]PeterA.S.Smith,Org.Reactions,1946,3,337.[4]P.deMayo,MolecularRerrangments,NewYork,1963,1,474.参见:Hofmann重排Schmidt反应Lossen反应
-
董洵
董洵清代医学史家。字谦甫,号壶山。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擅诗词,通经学,并善医,爱好研究医学人物与文献,著有《古今名医传》、《古今医籍备考》。
-
吴鹤皋
吴鹤皋即吴崑。吴崑为明代医家。字山甫,别号鹤皋。歙县(今属安徽)人。家富藏书,悉究医学,负笈万里,求师访友,行医于宣城一带,颇有名声。曾撰《针方六集》一书,为针灸文献的分类考证之作。还撰有《砭焫考》《医方考》等。
-
足臂十一脉灸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为帛书名。1973年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经脉学文献,为研究经络学说的形成历史提供了原始的实物根据。见197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二病方》。
-
Michael加成反应
一个亲电的共轭体系和一个亲核的碳负离子进行共轭加成,称为Micheal加成:反应机理:反应实例:参考文献:[1]D.Vorl?1963,28,339.[8]N.C.RossandR.Levine,J.Org.Chem.,1964,29,2341.
-
Paal-Knorr反应
1,4-二羰基化合物在无水的酸性条件下脱水,生成呋喃及其衍生物。1,4-二羰基化合物与氨或硫化物反应,可得吡咯、噻吩及其衍生物。
-
Ruff递降反应
糖酸钙在Fe3+存在下,用过氧化氢氧化,得到一个不稳定的a-羰基酸,然后失去二氧化碳,得到低一级的醛糖:参考文献:[1]O.Ruff,Ber.,1898,31,1573;
-
Wacker反应
乙烯在水溶液中,在氯化铜及氯化钯的催化下,用空气氧化得到乙醛:反应机理:参考文献:[1]J.Mol.Catal.,1977,2,369.[2]J.Chem.Soc.,Chem.Commun.,1977,264.
-
三才解
《三才解》为书名。清·刘润堂撰。见《沧县志·文献志》。
-
中国针刺麻醉发展史
《中国针刺麻醉发展史》为书名。张仁著。1989年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为帛书名。撰人不详。1973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发现。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经脉学文献。载于197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二病方》中。
-
吴山甫
吴山甫即吴崑(kūn)。吴崑为明代医家。字山甫,别号鹤皋。歙县(今属安徽)人。家富藏书,悉究医学,负笈万里,求师访友,行医于宣城一带,颇有名声。曾撰《针方六集》一书,为针灸文献的分类考证之作。还撰有《砭焫考》《医方考》等。
-
郭诚杰
郭诚杰为现代针灸学家。陕西富平县人。著有《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现代经络文献研究综述》《针灸医籍选》等。曾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国针灸学会常委,陕西省针灸学会理事长等职。
-
烟草点
烟草点为经外奇穴名。出《最新国外针灸文献汇编》。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胸膛窝下2寸处是穴。主治烟癖。一般直刺0.5~1.0寸。
-
常见百病针灸点穴按穴法图解
《常见百病针灸点穴按穴法图解》为书名。王毅刚、赵鸿鸣编。1990年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出版。
-
大天和尚
大天和尚即马哈德哇(约7世纪中叶),为唐代医家。和其他医家将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医书共同编译为藏文《医学大全》,广为流传,是为藏医学史上最古的医学文献,已佚。该书对藏医学的发展起到显著的作用。他长期居留西藏,对汉藏医学的交流起到很大的作用。
-
大乘和尚
大乘和尚即马哈也那。马哈也那(8世纪),又作大乘和尚或摩诃衍。唐代僧人、医家。长期在西藏传授佛经,精通藏文,曾将译成藏文的中医书,加以综合归纳,编著《月王药诊》,是现存最早的藏医古代文献,对藏医学的发展及藏汉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