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经集注
《难经集注》医经著作。原题宋·王惟一撰。明·王九思等辑。本书是将三国时吴·吕广、唐·杨玄操、宋·丁德用、虞庶和杨康候等人的《难经》注文加以选录分类汇编而成。全书按脉诊、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次序分为13篇。现存1652年日刻本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
-
虞庶注难经
《虞庶注难经》医经著作。五卷。宋·虞庶注。《郡斋读书后志》称:“虞庶……为此书,以补吕(广)、杨(玄操)所未尽。”原书已佚,其内容大多保留于《难经集注》中。
-
杨玄操
杨玄操为唐代医家。杨玄操,一作杨玄,里居欠详,尝为歙州县尉。精于训诂及医道,对吴太医令吕广所注《难经》不甚满意,遂重新予以疏注,附以音义,明其大旨,经十年之功,著成《黄帝八十一难经注》惜后佚,其内容可于滑寿之《难经集注》中窥知。还有《素问释音》、《黄帝明堂经注》、《本草注音》等,均未见传世。
-
难经疏证
《难经疏证》医经著作。本书首列其父丹波元简《难经解题》一篇,作者征引各家学说结合个人见解补其剩义。其后参考《难经集注》、《难经本义》、《难经经释》等书,分别将八十一难予以疏证。所写按语补足了注文之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订了《难经》的原文。现存日刻本、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黄帝八十一难经注
《黄帝八十一难经注》医经著作。一卷(一作五卷)。唐·杨玄操注。杨氏在吴·吕广所注《难经》的基础上予以补订注释。本书为《难经》重要注本之一,在历史上曾经有较大影响。原书已佚,但书中内容大部保留于《难经集注》中。
-
王九思
王九思为明代医学家,字敬夫,鄂县人。明宏治丙辰进士,任吏部主事、郎中。与石友谅、王鼎象、王惟一共撰《难经集注》。字敬夫,号渼陂,鄠县(今属陕西)人。为弘治九年(1496)进士,后历任吏部主事、吏部郎中。曾与人合注《难经》,至今有《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五卷行世。
-
补注难经
《补注难经》医经著作。二卷。宋·丁德用补注。原书已佚,但丁氏的见解大多保留于《难经集注》中。
-
肺积
《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目瞑,皮肤寒…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为特征者称为聚。积和聚有不同的病情和病机: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痞癖见于胸膈间,是上焦之病;
-
息贲
为五积之一。息贲的症状:息贲主要表现为胁下有积块而气逆上奔,可见发热恶寒、胸闷吐逆、咳吐脓血等。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积聚现常分为聚证(肝气郁结证、食滞痰阻证)、积证(气滞血阻积证、气结血瘀积证、瘀血内结积证、正虚瘀结积证)进行辨治,详见积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