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复
卢复为明代医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习儒,二十岁始攻医学,后与当时名医缪希雍、王绍隆等过往甚密。精医学,兼通佛学(大乘),撰述有《芷园臆草》、《医种子》,辑录有《神农本经》等书。其子卢之颐,也是当地名医。其《本草乘雅半偈》中录有卢氏不少医论之内容。他们在医学上都表现了一定佛家思想的影响。
-
本草纲目博议
参见《本草乘雅半偈》:《本草乘雅半偈》为药物学著作。明·卢之颐撰。作者在其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增补撰成《本草乘雅》。本书取《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222种,后世收载的药物143种,共365种。每药在引录古说之后,均注以核、参及先人云等项目,广泛讨论了药性的理论及制药、用药等法。
-
卢不远
卢不远即卢复。卢复为明代医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医学,兼通佛学(大乘),撰述有《芷园臆草》、《医种子》,辑录有《神农本经》等书。其子卢之颐,也是当地名医。他们在医学上都表现了一定佛家思想的影响。
-
卢晋公
卢晋公即卢之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便以佛教四数为乘,将其所编本草每药之下,列有四目。
-
卢繇生
卢繇(繇音yáo摇)生即卢之颐。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便以佛教四数为乘,将其所编本草每药之下,列有四目。
-
王绍隆
与当时名医卢复等交往甚密,曾为其子卢之颐讲授《内经》、《金匮要略方论》诸书。初命读《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经素问》,次第授《本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脉经》等,随读随讲,不拘形式,以期兴到理融,口言心应。王氏殁,潘著《医灯续焰》,以阐其师之学,并仿王氏教学法,授徒甚众。
-
本经
《本经》即《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其中上品、中品各120种,下品125种。在药物理论方面,书中提出了药有君臣佐使,阴阳配合,七情合和,五味、四气等药物学理论。并介绍了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等。而流传较广的为清·孙星衍等人辑本、清·顾观光辑本及日本·森立之辑本。
-
卢之颐
卢之颐为明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便以佛教四数为乘,将其所编本草每药之下,列有四目。
-
本草乘雅
由明·卢之颐在其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增补撰成《本草乘雅》。参见《本草乘雅半偈》:《本草乘雅半偈》为药物学著作。本书取《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222种,后世收载的药物143种,共365种。每药在引录古说之后,均注以核、参及先人云等项目,广泛讨论了药性的理论及制药、用药等法。
-
督之井
督之井指督脉之龈交穴。井:谷井,谓脉气始发之处。明·卢复《医种子》日:“蜀僧慧融,入浙游会稽,针佝偻人,使之卧,取龈交穴,骨节渐伸,寻愈。此穴乃督之井也。”
-
芷园臆草存案
《芷园臆草存案》医案著作。明·卢复撰。卢氏强调审因求本、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提出“不可泥其形症。”本书所载医案,用问答形式,阐述病因、病理,分析治疗方药,有利于读者理解因症立方之义。现存清刻本。又本书收入《医林指月》中。
-
本草经
《本草经》为书名,即《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其中上品、中品各120种,下品125种。在药物理论方面,书中提出了药有君臣佐使,阴阳配合,七情合和,五味、四气等药物学理论。并介绍了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等。而流传较广的为清·孙星衍等人辑本、清·顾观光辑本及日本·森立之辑本。
-
神农本草经
概述:《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约成书于西汉以前。在药物理论方面,书中提出了药有君臣佐使,阴阳配合,四气五味,七情和合等药物学理论。并介绍了每种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和宜忌等。而流传较广的为清·孙星衍等氏辑本、清·顾观光辑本及日本·森立之辑本(后三种辑本1949年后均予重印)。
-
本草乘雅半偈
概述:《本草乘雅半偈》为药物学著作。明·卢之颐撰。主要内容:作者在其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增补撰成《本草乘雅》。本书取《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222种,后世收载的药物143种,共365种。每药在引录古说之后,均注以核、参及先人云等项目,广泛讨论了药性的理论及制药、用药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