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义
脉义宋代太医局考核医生的方法。脉义亦即脉证大义,是方脉科医生必考之课程。考试方法是由考官选择病人,令被试者切脉并做出结论,以考核其脉学的水平。
-
学古诊则
《学古诊则》脉学著作。作者采辑《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书有关脉学理论加以归纳整理,又参以己见荟萃成编。全书共40则,阐述脉义、脉法、生理脉象及病理脉象、经络、经穴等内容。1765年由王琦予以考订刊印。卢氏有一定的崇古思想,故书内反映后世脉学的发展和变化甚少。现存清刻本,又收《医林指月》中。
-
勿听子俗解脉诀
《勿听子俗解脉诀》即《王叔和脉诀》。一般认为是六朝·高阳生讬名王叔和的作品。书中不少内容是根据王叔和《脉经》重新编撰的。但书中的观点,对脉义的理解以及文字的鄙浅等方面,后世有不少论评。明·吕复在《群经古方论》中批评高氏“谬立七表八里九道之目”。本书后经明·熊宗立加注,改名《勿听子俗解脉诀》。
-
王叔和脉诀
概述:《王叔和脉诀》为脉学著作,一卷。书中不少内容是根据王叔和《脉经》重新编撰的。如本书后经明·熊宗立加注,改名《勿听子俗解脉诀》,张世贤在本书基础上撰成《图注脉诀》(又名《图注脉诀辨真》);清·李延昰的《脉诀汇辨》,等。明·吕复在《群经古方论》中批评高氏“谬立七表八里九道之目”。
-
夏泽沛
夏泽沛清代医家。湖南益阳人。初习儒,为诸生。好读方书,尤精于脉诊。尝诊一妇曰:“脉极异必挛生。”及产,果如其言。年三十九,对其友薛绳祖曰:“吾死于今岁之夏。”薛问其故,曰:“心脉散矣。”五月果卒。著《脉义发微》。
-
太医局诸科程文
《太医局诸科程文》为书名。全书分六种命题:墨义、脉义、大义、论方、假令、运气等共87个问题。其中察脉和诊治类有一定实用价值,其余论述则不免空泛、机械,运气一章尤为突出。但对考察宋代的医事制度与医学发展情况,有历史价值。本书收入《当归草堂医学丛书》中。
-
东庄医案
《东庄医案》为医案著作。清·吕留良撰。作者集录三十条临症治验笔记。案中夹叙夹议,论述证治,辨析脉义。治法偏于温补,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吕氏主张随证论治,师法而不泥方。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编》中。
-
丹溪脉诀指掌
《丹溪脉诀指掌》为脉学著作。清·刘吉人编撰。刘氏选录《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并补充了一部分内容。书中夹有一些糟粕,从而使脉义晦涩不清。后编入《三三医书》中。现存初刻本及《三三医书》本。
-
太医局
太医局为宋代医事机构,属太常寺,源于唐太医署,下分九科专管培养学生。其中大方脉120人,风科80人,小方脉20人,眼科20人,疮肿兼折疡20人,产科10人,口齿兼咽喉科10人,针灸科10人,金镞兼书禁科10人,共有学生300人。考核学习成绩时,分墨义、脉义、大义、论方、假令、运气等六项内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