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腿
腿股和胫的总称。即大腿和小腿。
-
痔科体育疗法
痔科体育疗法指加强肛门的功能锻炼,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治痔科疾病的一种体育疗法,分站式和卧式两种。站式:(1)两腿交叉站立,先收臀,夹腿,提肛,然后全身放松。卧式:(1)仰卧床上,两脚交叉,先全身各部尽量放松,接着臂部及大腿用力夹紧,同时肛门如忍粪状缓缓用力上提。
-
肩抬复位法
肩抬复位法医疗技术名。髋关节脱臼之复位术。令患者仰卧,将臀部置于床上之一端,一助手以双手紧紧固定骨盆,另一助手抬平右侧下肢不动,术者弯腰分腿面对患者,以右侧肩填于患者左侧腘窝下,抬起患肢,以双手紧握患肢大腿根部,另一助手在术者背后双手紧握患肢小腿部固定不动。
-
水沫疮
水沫疮为病证名。指腿间疱疹,因冷水沫后而加重者。《扁鹊心书》:“小儿腿胻间有疮,若以冷水洗之,寒气浸淫,遂成大片,甚至不能步履”,为水沫疮。可用葱、椒、葱煎水洗后,再以百花散掺之。
-
皂糖膏
《仙拈集》卷二:方名:皂糖膏组成:肥皂(去核,捶烂)半斤,红糖半斤。主治:杉木腿,自膝至脚面肿如吊桶。用法用量:上捣如泥。先将甘草汤半桶,浸洗腿部,敷药,以绵纸裹扎,不要走动,过数日再洗敷。3次愈。
-
放松功
放松功,近代气功功法名。排除杂念,安定心神,气血调和。功法为:练功姿势不限,准备阶段安神宁志,轻闭两目几分钟,然后随呼吸全身逐步放松。先以意念放松头部,尤应注意两眉之间与咬合肌部位,其后依次放松两肩、两臂、两手、胸部、腹部、两腿、两足。再从后脑开始,依次放松背、后腰、臀部、大腿后侧、足底。
-
鹅腿骨
《*辞典》:鹅腿骨: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 TuǐGǔ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腿骨。化学成份:每100克骨髓(干重)中含铁35.9毫克,铜6.02毫克,锰0.51毫克。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犬伤日久发者,用鹅腿脡骨煅存性,研末掺之。
-
出爪亮翅
出爪亮翅为练功方法之一。两手上举过顶,足尖着地,十指用力张开,然后两手左右分开而下,足跟着地,再推手向前,用力握拳后收回至两腰部。《易筋经》:“掌向上分,足趾拄地,两胁用力,并腿立直,鼻息调匀,目观天门,牙咬,舌抵上腭,十指用力,腿直,两拳收回,如挟物然。”
-
截石位
截石位(lithotomyposition)为中医肛肠科学体位,是指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两腿屈曲外展放在腿架上,将臀部移至床边缘,将肛门暴露良好,为肛门直肠手术时常用的体位。
-
斜板法
斜板法推拿手法名。又名斜搬法。施术时,患者侧卧,上面腿屈曲,下面腿伸直。医者用一手扶住其肩前部,另一手扶住臀部,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推动,使其腰椎扭转。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后关节紊乱等症。
-
打躬势
打躬势为练功方法之一种。取直立位,两足稍分开,两手抱头,掌心紧贴耳门,弯腰直膝俯首,尽量使头靠近两膝,再挺身直立。《易筋经》:“两肘用力夹抱后脑,头前用力探出,牙咬,舌抵上腭,躬身低头至腿,头耳掩紧,鼻息调匀。”有健腰腿作用。
-
膀胱截石术位
操作名称常用手术的体位-会阴部手术体位(膀胱截石术位)适应症用于肛门、尿道、会阴、经腹部会阴联合手术切除直肠、刮宫、阴道及经阴道子宫切除、膀胱镜检查术等。方法仰卧,两腿分开。屈髋膝,两侧胭窝部用软垫衬好,放在脚腿架上(长时间手术应选用能放置小腿与身体平行的脚腿架),以免压伤神经,然后用绷带固定。
-
会阴部手术体位
操作名称常用手术的体位-会阴部手术体位(膀胱截石术位)适应症用于肛门、尿道、会阴、经腹部会阴联合手术切除直肠、刮宫、阴道及经阴道子宫切除、膀胱镜检查术等。方法仰卧,两腿分开。屈髋膝,两侧胭窝部用软垫衬好,放在脚腿架上(长时间手术应选用能放置小腿与身体平行的脚腿架),以免压伤神经,然后用绷带固定。
-
羊肾酒
《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组成:生羊腰1对,沙苑蒺藜4两(隔纸微炒),真桂圆肉4两,淫羊藿4两(用铜刀去边毛,羊油拌炒),仙茅4两(用糯米淘汁浸,去赤汁),薏仁4两。功效:种子延龄,乌须黑发,强筋骨,壮气血,添精补髓。临床应用:痿证:有七十老翁,腿足无力,寸步难行,将此甫服四日,即能行走如常。
-
痧筋
《痧症度针》卷上:“凡两臂弯、两腿弯上下有细筋如丝,深青色,或紫或深红、或淡红者,痧筋也。”《痧胀玉衡》:“痧筋有现有微现,有乍隐乍现,有伏而不现。痧筋之现者,毒入于血分者多;微现者,毒阻于气分者多;治以放痧法为主,亦可以刺血法以泄痧毒,并须按兼症的不同予以辨证论治。参见痧证诸条。
-
粗腿羊肚菜
别名:皱柄羊肚菌、粗腿羊肚菌、羊肚菜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粗腿羊肚菜Morchellacrassipes(Vent.)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春夏之交雨后产生于混交林内地上。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用于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用法用量:煮食喝汤,日服2次,每次2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腰腿痛
概述:腰腿痛(paininlowerextremitiesandwaist)为症状名。见《普济本事方·肾脏风及足膝腰腿气》。又称腰股痛。腰腿痛的症状:腰痛连及股部之症。以肾虚风寒湿侵袭者多见。腰腿痛的治疗:治宜补肾,祛风散寒化湿为主。可选用萆薢散、牛膝丸等方。如肾经虚损,腰腿疼痛者,可用青娥丸、壮肾散等方。
-
糟蒸法
糟蒸法急性腿膝疼痛的外治方法。《保赤存真》卷五:“风腿膝患风寒湿气,可于夏伏天用糟坊内酒糟,下锅烧热,将布包两包,在患处热炙,冷即更换,寒湿气出尽,即愈。”
-
豆蛤散
处方:黄柏末1两,枯矾2钱,铜绿2钱,烟膏3钱,金佗僧3钱,蛤粉8钱,青黛3钱,生石膏1两,黄豆炭5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大人、小儿头面破烂流水,黄水疮水至处即烂,或结厚靥;并治腿足血风疮。用法用量:头面部用白蜜或米醋和敷,腿足用老桐油调敷。摘录:《青囊立效秘方》卷二
-
起痿降火汤
《辨证录》卷六:方名:起痿降火汤组成:熟地3两,山茱萸1两,苡仁5钱,金钗石斛5钱,牛膝5钱。功效:补肾阴。主治:痿证。因素常贪色,加之行役劳瘁,伤骨动火;用法用量:水煎服。4剂腿颤足痛之病去,10剂可以步履,饮食不至易饥,20剂全愈。
-
三盘落地
三盘落地为养生学术语,为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两足分开,两膝屈曲如骑马状,足尖稍向内收,膝向外开;两手从胸上提,自耳旁翻掌向下,分别悬空放于两大腿上方。《易筋经》:“目注牙龇,舌抵上腭,睛瞪口裂,两腿分跪,两手用力抓地,反掌托起,如托千斤,两腿收直。”
-
七里香汤
《鸡峰》卷十二:方名:七里香汤组成:七里香。主治:腿膝肿生疮。用法用量:上药炼汁。淋洗。1次便无。
-
转决定
转决定是一般胚胎细胞一旦决定,沿着特定类型进行分化的方向是稳定的,但在果蝇中发现了某种突变体或培养的成虫盘细胞中有时会出现不按已决定的分化类型发育,而生长出不是相应的成体结构,这种现象叫转决定。转决定同基因突变不同,它是一群细胞而不是单一细胞发生变化。如触角成虫盘细胞变成翅或腿等。
-
横灵体
横灵体是指山参的主根体壮、粗短、参腿近平行横向生长的参体,习称横灵体。
-
红枣健身粥
红枣健身粥用料红枣50克,山药50克,糯米150克。红枣健身粥制法用法将红枣破开,山药切片,糯米淘净加水共煮成粥。红枣健身粥功效及适应症补虚健身,养血安神。治贫血、乏力、腰酸腿软、小儿软骨病。
-
野鸭
野鸭主要栖息于河湖芦苇丛中,分布较广,一般在北方繁殖,长江流域或更南地区越冬。野鸭的别名绿头鸭、大红腿鸭、大麻鸭野鸭的营养价值野鸭肉质鲜嫩、美味可口、脂肪较少,是传统滋补食品和野味佳肴。每餐约80克野鸭的食用建议野鸭主要适用于烧、炸、炒、蒸、卤等烹调方法,如“红扒野鸭”、“葱烧野鸭”等。
-
麂子肉
麂子为鹿科哺乳动物,体型较小,关于奔跑跳跃,腿细而有力,毛棕色,食草动物。麂子肉的食疗功效中医认为,麂肉性味甘平,有补气,暖身,化食,祛风,能疗五痔等。《本草纲目》记载:"其肉主治五痔病,炸熟,以姜醋食之,大有效,麂舌可治惊风。
-
幻肢症
截肢或残废的患者感到自己有肢体的存在,否认自己有任何残缺或无肢体残缺的患者发现自己存在第三只手、第三条腿,称为幻肢症。
-
后血海
后血海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大腿胫侧面的下部,股骨内上髁上方,腘窝横纹上2寸,缝匠肌与股内侧肌之间,向后平开1.5寸处。主治脑性瘫痪所致的剪刀腿、小儿麻痹后遗症。
-
足罗
足罗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大腿胫侧,股骨内上髁上方,髌骨中线上4寸。主治妇人月里风、下肢痉挛、月经不调、腿膝疼痛。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建胃
建胃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小腿腓侧,髌骨中线下6寸,胫骨与腓骨之间。左右计2穴。主治消化系疾患,如胃下垂,急慢性阑尾炎;瘫痪所致抬腿困难。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前风市
前风市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大腿腓侧正中线前方2寸,腘窝横纹上6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下肢瘫痪、抬腿无力。’一般直刺1~2寸;可灸。
-
前后隐珠
前后隐珠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足跖部,涌泉穴前后各0.5寸处。左右计4穴。主治腿部疔疮、下肢痉挛、跖神经痛、心悸、高血压、小儿搐搦等。一般直刺0.3~0.5寸。
-
鼠蹊
概述:鼠蹊:1.人体部位名;2.经外奇穴名。指腹股沟部。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等所过。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腹股沟部,腹股沟中、外1/3的交点处。主治抬腿无力。一般直刺2~
-
解剪
解剪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大腿胫侧面,血海穴后方1.5寸,再向上4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瘫痪所致的小腿内翻及内旋,剪刀腿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箕下
箕下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大腿胫侧,直对股骨内上髁,胭窝横纹上6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下肢瘫痪,抬腿无力等。一般直刺1~3寸;可灸。
-
经间期出血·肾阴虚证
经间期出血·肾阴虚证(intermenstrualbleedingwithsyndromeofkidneyyindeficiency)是指肾阴不足,虚热内生,热伏冲任,于经间期阳气内动,以致经间期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腿酸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经间期出血证候。
-
夜啼痧
夜啼痧病证名。见《痧胀玉衡》。小儿夜间啼器,不得安静的痧胀。如腿弯、肘弯有青筋,可用消毒三棱针于青筋上刺之,放出紫黑毒血;如胸胀作痛,用刷子蘸香油刮之,痧起,其啼可止。
-
紫疱痧
紫疱痧痧证之一。系痧毒郁遏、毒伏阳明而外溃于皮表、色状如紫疱,或如圆眼、蚕豆般、溃后流出紫血,内陷一坑。治疗时,宜于患者指尖,臂弯或腿弯放至毒血;内服苏木、泽兰、金银花之类,少加牛黄治之。
-
跌损妙方
《跌损妙方》伤科著作。明·异远真人撰。撰年不详。原系抄本,经清·孙应科重加校订,刊于1836年。书中根据身体部位分为全身、头面、身中、脊背、腿足、金疮及通行七门,分别记载不同部位损伤的治法及某些手术整复治法。1949年后有排印本。
-
腿痈
腿痈病名。指生于腿部之痈疮。见《疡医大全》卷二十五。即大腿痈。详见该条。
-
腿游风
腿游风病名。指生于腿胫部之丹毒。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即肾气游风。详见该条。
-
髎髎
髎髎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膝关节内侧,当阴陵泉直下3寸处。主治崩中漏下、月经不调、腿内廉风疮痒痛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惊风痰热痧
惊风痰热痧病证名。出《痧胀玉衡》。症见小儿发热面赤,手足抽搐,两目上视,痰喘不已。诊其六脉俱伏,反无热象。治以疏风而热不除,豁痰而痰不消,定惊而惊益甚者,属痧胀。视其腿弯、胁弯有痧筋,用消毒三棱针刺之,紫黑毒血流出自愈。
-
筋之府
筋之府指膝部。膝为腿部主要肌肉的肌腱的汇聚维络之处,膝被称为“筋之府”。《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
-
寒饮
寒饮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临床多见咳嗽,怔忡,饮食减少,两腿畏寒,甚则卧床不起,治宜祛寒蠲饮为大法,用理饮汤加附子,参见痰饮条。
-
俯卧复位法
俯卧复位法正骨手法之一。本手法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及颈椎错位的治疗。具体方法为:让患者俯卧,两腿稍分开。如以向右偏为例:医者应站在患者的右侧,面对侧方,将左臂从病人右大腿下面伸进,将其右大腿抱起,以患肢为支点旋转大腿,同时用右手拇指借患者大腿摇转牵引之力,将偏向右侧的棘突拨正。余后操作同端坐复位法。
-
司蕾兰
药品说明书:别名:羟乙桂胺乳膏,司蕾兰作用与用途:可松弛骨骼肌,用于骨骼肌急慢性损伤、腰腿扭伤、关节挫伤、坐骨神经痛和落枕、剧烈运动后肌肉痉挛、酸痛。用法:外用涂于患处。规格:30g/支。
-
羟乙桂胺乳膏
药品说明书:别名:羟乙桂胺乳膏,司蕾兰作用与用途:可松弛骨骼肌,用于骨骼肌急慢性损伤、腰腿扭伤、关节挫伤、坐骨神经痛和落枕、剧烈运动后肌肉痉挛、酸痛。用法:外用涂于患处。规格:30g/支。
-
枸杞子汁
处方:枸杞子。功能主治:据报道,单用本方治疗肥胖病5例,连用4个月后,体重均恢复正常范围。用法用量:每日30克,开水泡,当茶服,早晚各服1次(适用于各型肥胖兼有腰酸腿软者,可与成药或单验方配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