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铜人
指体表刻有经络和腧穴名称、胸腹腔内有脏器的铜铸针灸人体模型,是形象直观的针灸穴位模型。是北宋医家王惟一总结前人经验,为提高针灸教学效果而主持设计制造的。考试时在铜人体表涂蜡,体内注入水银,令被试者取穴进针,如果取穴部位准确,则针进而水银出。宋代,针灸铜人共铸两具,惜因战乱均已遗失。
-
王惟一
1067)为宋代著名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同年,他又设计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铜人的躯体、脏腑可以分合,体表刻有针灸穴位,用金字标明穴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之用。王惟一历任宋仁宗、宋英宗两朝医官,仁宗时为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骑都尉。现存于世的,大多是明清两代所造,包括流传于国外的。
-
高梅孤
高梅孤即高武。高武为明代针灸学家。别号梅孤。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凡天文、乐律,无所不通,晚年究心医学,尤精针灸。学术崇尚《素》、《难》,又能融贯诸家之说。曾撰《针灸节要》和《针灸聚英》等书,其中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为了考订穴位,又自制针灸铜人三具,男、妇、童子各一。
-
高武
简介:高武为明代针灸学家。四明(今浙江鄞县)人。据《内经》、《难经》摘编成《针灸节要》(又作《针灸素难要旨》、《针灸要旨》)三卷(1519年)。该书以经络穴法类聚,各病取穴治法,诸论针灸法,针灸歌赋等各为一卷。又撰《痘疹正宗》,阐发张仲景、钱仲阳、张洁古、李明之、王海藏、朱震亨及王节斋诸家之说。
-
天圣铜人
1032年),由时任太医署医官的王惟一所创制的一尊全身布满针灸穴位的铜质人体模型。因为铸造于天圣年间,故被后人称为天圣铜人。宋代天圣针灸铜人的基本特征,一是“背面二器”——铜人前后可肢解为两片;二是五脏六腑无一不具——肢解后可见到脏腑;三是中空,外封黄腊可以注水(汞),以之考试医者时针入水(汞)出。
-
王惟德
宋代针灸学家王惟一:王惟德即王惟一。同年,他又设计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铜人的躯体、脏腑可以分合,体表刻有针灸穴位,用金字标明穴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之用。在治疗上,也很有独到之处,除外治法外,还重视内治,所倡用的方剂,如阳和汤等,至今仍为有价值的方剂。《外科证治全生集》全文在线阅读
-
梅孤子
梅孤子即高武。高武为明代针灸学家。别号梅孤。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凡天文、乐律,无所不通,晚年究心医学,尤精针灸。学术崇尚《素》、《难》,又能融贯诸家之说。曾撰《针灸节要》和《针灸聚英》等书,其中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为了考订穴位,又自制针灸铜人三具,男、妇、童子各一。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书名。次年,王惟一又铸成“铜人”二座,与书配合,故全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书中详述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和督、任二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参考名家学说予以订正,并绘制经脉腧穴图。原刊本及石刻碑早佚,现存系经明人重刊的三卷本和经金人闭邪瞆叟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改编的五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