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信方
《传信方》为医方著作。见《唐书·艺文志》。唐·刘禹锡撰于818年。刘氏集个人用于临床确有良效的方剂辑成此书。所收方药大多符合验、便、廉的原则,故在唐、宋方书中颇多引用。自元以后,渐次散佚。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传信方集释》,主要是从古方书辑佚而得,共45方。
-
王绍颜
王绍颜(10世纪)为五代医家。继唐·刘禹锡撰《传信方》之后,撰有《续传信方》10卷,佚。又撰有《婴孩方》10卷(见《宋史·艺文志》)。
-
传信方集释
《传信方集释》为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传信方》为医方著作。见《唐书·艺文志》。唐·刘禹锡撰于818年。刘氏集个人用于临床确有良效的方剂辑成此书。所收方药大多符合验、便、廉的原则,故在唐、宋方书中颇多引用。自元以后,渐次散佚。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传信方集释》,主要是从古方书辑佚而得,共45方。
-
卞大亨
卞大亨(12世纪)为北宋医生。祖籍泰州(今江苏泰州),由乡举入太学。1127年(靖康末年),迁居江南,被荐为怀宁(今安徽潜山)主簿,不久隐居象山,自号松隐居士。曾受荐于朝,因无心为官而辞别,隐居象山以自怡,暇时研习养生导引之术,并亲手调制药物济人,活人甚多。好养生术,通晓医书,编《传信方》一百卷,已佚。
-
补骨脂煎
方出《本草图经》引《续传信方》(见《证类本草》卷九),名见《寿亲养老》卷四:补骨脂煎:别名:补骨脂散处方:破故纸10两,胡桃瓤20两。主汗湿脚气。摘录:方出《本草图经》引《续传信方》(见《证类本草》卷九),名见《寿亲养老》卷四《圣济总录》卷一五二:组成:补骨脂(炒)1两,安息香(研)1两,胡桃仁2两。
-
桂浆
《御药院方》卷二:桂浆:处方:生蜜3斤,熟水1斗,赤茯苓(去皮,为末)3两,大麦芽(末)半两,细曲(末)半斤,桂(去粗皮,为细末)3两,杏仁(汤浸,去皮,生研如泥)100个。用法用量:口服摘录:《御药院方》卷二《本草图经》引《续传信方》(见《证类本草》卷十二):方名:桂浆组成:桂末2大两,白蜜1升。
-
稻草
《*辞典》:稻草: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D oCǎo别名:稻穰(《广雅》),稻藁(《崔氏纂要方》),稻杆(刘禹锡《传信方》),禾秆(《纲目》)。②《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温中,止泻,消牛马肉积宿食,小儿乳食结滞,肚腹疼痛。(《摘元方》)⑧治下血成痔:稻藁烧灰淋汁,热渍三、五度。10天后黄疸指数降至7~
-
豆腐渣
2.降脂作用:豆腐渣中的食物纤维能吸附随食物摄入的胆固醇,从而阻止了胆固醇的吸收,有效地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对预防血黏度增高、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等的发生都非常有利。中医认为,豆腐渣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的作用,内服治大便下血,外用治恶疮、无名肿毒、臁疮。治产后下泻。
-
鼠李根
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ShǔLǐGēn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鼠李的根。附方:治大人口中疳疮并发背:牛李根、蔷薇根(野外者佳)。各细切五升,以水五大斗煎至半日已来,汁浓,即于银铜器中盛之,重汤煎至一、二升,看稍稠,即于磁瓶子中盛,少少温,含咽之。(刘禹锡《传信方》)摘录:《*辞典》
-
玉浆散
《普济方》卷一九○引《传信方》:组成:白面不拘多少。主治:大衄。《医方类聚》二五○引《永类钤方》:组成:滑石1两,甘草2钱(炙)。主治:小儿小便不通,茎中淋痛,口燥烦渴。用法用量:3岁1钱,灯心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至妙疟丹
《普济方》卷二○○引《王氏传信方》:别名:至妙丹组成:砒霜(研)半两,寒水石(研)1两。制备方法:上先研砒在生铁铫内,用寒水石末丸之,以瓷碗合定,湿纸封于碗上,烧候烟出熏纸黄色即止,取出以纸衬于地上,出火毒,须臾细研为末。入研了丹砂、龙脑、麝香各半钱许和匀,汤浸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作衣。
-
踯躅花丸
方出《本草纲目》卷十七引《续传信方》,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方名:踯躅花丸组成:踯躅花、天南星。主治:风痰注痛。用法用量:每服3丸,温酒送下;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食后服。制备方法:上生捣作饼,甑上蒸4-5遍,以稀葛囊盛之,临时取焙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
卞嘉甫
卞嘉甫即卞大亨。卞大亨(12世纪)为北宋医生。祖籍泰州(今江苏泰州),由乡举入太学。1127年(靖康末年),迁居江南,被荐为怀宁(今安徽潜山)主簿,不久隐居象山,自号松隐居士。好养生术,通晓医书,编《传信方》一百卷,已佚。
-
王颜
王颜五代时医家。生平履贯欠详。因冒刘禹锡《传新方》之作,而辑成《续传信方》。另辑有《婴孩方》,均未见传世。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后因革新失败而被贬。他对医学有所研究,强调“一物足了病者”的单方及验方治疗疾病,又重视广大人民群众中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认为“医拯道贵广”。他把自己平素向卖药摊上学到的方法,从乡村老妇访问得来的经验,经过亲自观察试验,择其治病效果好的,编成《传信方》,流传颇广。
-
枸杞叶粥
处方:鲜枸杞100克糯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取鲜枸杞叶洗净加水300克,煮至200克时去叶,入糯米、白糖,再加水300克煮成稀粥。功能主治:补虚益精,清热明目。适用于糖尿病以及虚劳发热、头晕目赤、夜盲症。用法用量:早晚餐温热食。因效力较弱,需长期服用,方可奏效。摘录:《传信方》
-
青蛾丸
或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朱氏集验方》卷八:方名:青蛾丸组成:菟丝子半斤(酒浸),木瓜2两,牛膝(酒浸)2两,五味子2两,青盐1两,天麻1两,附子1两(用柳木火炮,去皮脐,埋3宿,姜汁浸,焙)。主治:虚损。主治:一切腰痛,肾虚血少,痛时腰冷,寒邪凝滞,气血不和等症。
-
白茅针
《*辞典》:白茅针: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B iM oZhēn别名:茅苗(《本经》),茅笋、茅针(《本草拾遗》),茅锥(刘禹锡《传信方》),茅蜜(《医林纂要》),茅荑、茅揠(《植物名实图考》),茅芽(《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⑤《本草图经》:按以敷金疮,塞鼻洪,止暴下血及溺血。
-
诃子核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HēZǐH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果核。功能主治:①刘禹锡《传信方》:取其核入白蜜研注目中,治风赤涩痛。②《纲目》:止咳及痢。摘录:《*辞典》
-
槐枝
化学成份:含芸香甙。功能主治:治崩漏带下,心痛,目赤,痔疮,疥疮。①《别录》:主洗疮及阴囊下湿痒。④《本草图经》:春采嫩枝,煅为黑灰,以揩齿去蚛;⑥《纲目》:治赤目,崩漏。浸酒或入散剂。附方:①治崩中或赤白,不问年月远近:槐枝,烧灰,食前酒下方寸匕。(《传信方》)③治九种心痛:新生槐枝-握,去两头。
-
铅灰
《*辞典》:铅灰: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QiānHuī别名:黑锡灰(《丹溪心法》)制法:刘禹锡《传信方》:取铅三两,铁器中熬之,久当有脚如黑灰。功能主治:《本草图经》:治瘰疬。先吃猪肉脯少许,一时来却用砂糖浓水半盏调灰,五更服,虫尽下。(《本事方》)③治吐虫有积:黑锡灰、槟榔末,米饮调下。
-
石旻山人甘露饭
《证类本草》卷三引《传信方》:别名:甘露饧组成:蜀朴消。功效:除热壅,凉膈上,欧积渍;制备方法:上为末。每1大斤用白蜜冬13两,春、夏、秋12两。和令匀,便入新青竹筒,随小大者一节著药得半筒以上即止,不得令满。却入炊甑中令有药处在饭内,其虚处出其上,不妨甑箪即得。收入盒中,如热月即于冷水中浸钵,然后搅。
-
羊乳饮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组成:羊乳1升。方出《本草图经》引《传信方》(见《证类本草》卷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九:组成:羊乳。临床应用:蜘蛛毒贞元十一年,刘禹锡偶至奚吏部宅,坐客有崔员外云:目击有人为蜘蛛咬,腹大如有妊,遍身生丝,其家弃之,乞食于道,后遇僧,教饮羊乳,未几而疾平复。
-
刘梦得
刘梦得即刘禹锡。842)字梦得。后因革新失败而被贬。他对医学有所研究,强调“一物足了病者”的单方及验方治疗疾病,又重视广大人民群众中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认为“医拯道贵广”。他把自己平素向卖药摊上学到的方法,从乡村老妇访问得来的经验,经过亲自观察试验,择其治病效果好的,编成《传信方》,流传颇广。
-
赵学敏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学术贡献:赵学敏撰《本草纲目拾遗》十卷(1765年),载药921种,拾《本草纲目》未收者716种,多为民间草药,所收药物必“审其确验”。赵学敏一生著书甚丰,除上两种外,另有《医林集腋》、《养素园传信方》、《祝由录验》、《本草话》、《摄生闲览》、《奇药备考》等十余种,惜大多已佚。
-
乱发鸡子膏
别名:鸡子膏、清热散处方:鸡子5枚(去白取黄),乱发如鸡子许大。功能主治:小儿热疮。用法用量:鸡子膏(《普济方》卷四○七)、清热散(《仙拈集》卷三)。摘录:《证类本草》卷十九引《传信方》
-
貂尾
《*辞典》:貂尾: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DiāoWěi来源:为鼬科动物紫貂的尾或皮毛。四肢短,五趾,爪小而弯曲锐利。尾毛蓬松。以各种小型啮齿类为食,亦食松鼠、兔、鸟类和鸟卵、松子、浆果等。7月间交配,怀孕期9~生境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功能主治:《养素园传信方》:冻疮,烧存性为末,掺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