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尧臣
丁尧臣为清末医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喜抄录经验医方,常向人索取验方,相识者亦多以良方见示。曾奔驰齐、鲁、燕、赵,周历塞上垂30年,而萃集医方以千数,依法施治,无不应手奏效,以故求方者益多。光绪六年(1880)选其屡验而极简便者,刻成《奇效良方》(又作《集选奇效简便良方》)4卷。
-
福济全珍
《福济全珍》医书丛书。包括四种医著,即清·庄一夔《遂生编》一卷,《福幼编》一卷;清·周鹤群《良方集要》一卷;清·李嘉祥《经验良方》一卷。现有清刻本。
-
谢元庆
谢元庆(1798-1860年)清代医家。吴中(今江苏苏州)人。以医名世,尤喜携药深入乡里街巷,救人贫病,故有人赠联云:“一生行脚衲,斯世走方医。”曾收集应验良方,编《良方集腋》二卷(1842年),续附一卷,以方便穷乡僻壤自选方药之用。咸丰二年(1852年)王秋樵重刻时,又增补方剂若干,易名《良方集腋合璧》。
-
屠道和
屠道和清代医家。湖北孝感县人。业儒,后弃之习医,于名家著、本草、脉学等造诣颇深。著《本草汇纂》三卷(1851年)、《脉诀汇纂》二卷,《药性主治》一卷、《分类主治》一卷、《普济良方》四卷(其中《杂证良方》、《妇婴良方》各二卷),合刊为《医学六种》(1863年)。
-
幼幼集
《幼幼集》为儿科著作。明·孟继孔撰。刊于1593年。卷1《孟氏治痘详说》为作者治疗痘证的经验;卷2《孟氏杂症良方》,为作者对儿科诸病证治的论述;卷3《钱氏经验良方》;卷4《上用方》系作者集录钱乙等儿科医家的经验方。现存初刻本等明清刻本。
-
上用方
《上用方》为书名,方集。为明代孟继孔集录钱乙等儿科医家的经验方。《幼幼集》为儿科著作。明·孟继孔撰。刊于1593年。卷1《孟氏治痘详说》为作者治疗痘证的经验;卷2《孟氏杂症良方》,为作者对儿科诸病证治的论述;卷3《钱氏经验良方》;卷4《上用方》系作者集录钱乙等儿科医家的经验方。
-
潘为缙
潘为缙清代医家。字云师,天都(今安徽歙县)人,其生平欠详,尝撰《血症良方》一卷,又名《血病经验良方》,现有刻本行世。
-
掺疳散
处方:煅人中白5钱,煅文蛤5钱,冰片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收口生肌。主下疳疮。用法用量:掺数次。摘录:《人己良方》
-
喉症通闭散
处方:青盐1钱,白矾1钱,硼砂5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咽喉肿痛,点水不下。用法用量:吹之,痛止闭开。摘录:《集成良方三百种》
-
黄芩参苏饮
处方:参苏饮加黄芩。功能主治:寡妇、室女思欲不遂,以致伤脾,饮食少思,寒热如疟,面上或红或黄。摘录:《医统》卷八十二引《良方》
-
却狂至神丹
《集成良方三百种》:组成:人参1两,白术1两,半夏3钱,天南星3钱,附子1钱。主治:气虚类中风。用法用量:水煎服。
-
托里无忧散
《救偏琐言 备用良方》:组成:黄耆、人参、甘草、僵蚕、白芷、桔梗、当归、川芎、炒占米、大枣。主治:痘至6-7日,身不热,痘不燥,亦不甚红,囊不充肥者。
-
三味散
《良方合壁》卷上:方名:三味散组成:小茴香、青皮、荔枝核各等分。主治:外肾大如斗。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酒调下。制备方法:上炒为末。
-
桑菊葱豉饮
《集成良方三百种》卷中:方名:桑菊葱豉饮组成:冬桑叶3钱,菊花3钱,淡豆豉1钱半,葱白3寸。主治:温症初起。用法用量:水煎服。
-
蚱蜢汤
《灵验良方汇编》卷三:方名:蚱蜢汤组成:蚱蜢(每年应白露时辰收来,阴干。若放在空床数日,而摘于帐上者尤妙。)。主治:小儿急惊风。用法用量:每服3个,用滚水半钟,重汤煎服。立效。
-
震升丸
《经目屡验良方》:方名:震升丸组成:荷叶不拘多少(烧灰存性)。主治:痔疮并肠风下血。用法用量:每服3-4钱,空心白汤送下。制备方法:上用鳝鱼血合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
朱君平
朱君平即朱有治。朱有治为清代医家。字君平。湖北罗田人。出身世医,承继家业,临证不泥于方书,常取良效,撰有《便用良方》等书。
-
许思文
许思文(19世纪)为清代医家。字隽臣。安徽歙县人。为许佐延之子,承父学,亦精于医术,撰有《喉科详略》、《幼科简便良方》、《妇科阐微》等书,未见刊行。
-
潘志裘
潘志裘清代医家。履籍欠详,尝著《不药良方》一书,刊行于世。
-
许隽臣
许隽臣即许思文。许思文(19世纪)为清代医家。字隽臣。安徽歙县人。为许佐延之子,承父学,亦精于医术,撰有《喉科详略》、《幼科简便良方》、《妇科阐微》等书,未见刊行。
-
健脾利水补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白芍、陈皮、木瓜、紫苏、苍术、厚朴、大腹皮。功能主治:产后水肿。摘录:《灵验良方汇编》卷下
-
金莲酒
处方:黄连5钱。功能主治:大便下血如流水不止。用法用量:金华酒煎服。摘录:《良方合璧》卷上
-
荔奴散
处方:龙眼核不拘多少(烧存性)。制法:上为细末,收贮。功能主治:一切金疮跌磕。用法用量:敷伤处。立愈。摘录:《经目屡验良方》
-
莲肉丸
处方:莲肉(去心)、白茯苓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梦泄白浊。用法用量:空心白汤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三引《海上良方》
-
仙鸾催生方
年氏《集验良方》卷五:组成:全当归8钱,川芎5钱,白芷2钱5分,枳壳4钱。功效:催生。用法用量:水1大碗,煎6分,温服。
-
吐血散
方出年氏《集验良方》卷三,名见《吉人集验方》:组成:藕节(为末)、炒蒲黄、血余灰各等分。主治:吐血。用法用量:水调服。
-
乌须发酒
《集验良方》卷五:方名:乌须发酒组成:乌饭草及子。主治:乌须发。用法用量:每日3次,温酒服;并可泡酒饮之。制备方法:净锅慢火熬成膏。
-
关梓
关梓清代医家。字向春,浙江杭县人。其生平欠详。尝辑有《精选集验良方》二卷,现有刻本行世。
-
朱有治
朱有治为清代医家。字君平。湖北罗田人。出身世医,承继家业,临证不泥于方书,常取良效,撰有《便用良方》等书。
-
钱国宾
钱国宾明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临证多有奇效。著有《女科百病问答》四卷、《女科百病补遗》一卷、《备急良方》一卷及《寿世堂医案》。然考其《女科百病问答》与题为朱震亨纂辑之《产宝百问》内容相同。
-
能者
能者有才能的人。《灵枢·玉版》:“明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
-
李士麟
李士麟清代医家。字孝则,号静山,浙江海宁人。初攻举子业,晚年闭门著述,并撰《寿世良方》。又名《集验方》八卷,现有刻本行世。
-
江进
江进清代医家。歙县(今属安徽)人,辑有《集古良方》十二卷,现有刻本行于世。
-
喉蛾
喉蛾病名。系指喉咙突然肿胀,饮食受阻的病证。《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三:“喉咙忽胀似喉鹅,不能饮食。”即乳蛾。详见该条。
-
费友棠
费友棠清代医家。字山寿。江苏吴县人。辑《急救应验良方》、《急救痧证全集》(1883年)。主张以针灸治痧证及急证。
-
史搢臣
史搢臣(搢音jìn晋)即史典。史典为清代医家。字搢臣。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欠详。辑有《愿体医话良方》一书(1838),其内容主要包括急救方法和方药。
-
王玷桂
王玷桂清代医家。字桂舟,生平履贯欠详,著有《不药良方药集》十卷,现有刻本行世。
-
汪和鼎
汪和鼎清代医家。江苏阳湖县人。生平欠详。尝辑医学丛书《毓芝堂医书四种》,其中包括《宜麟策》、《达生篇》、《保婴易知录》、《丛桂山房集验良方》,现有刊本行世。
-
愿体医话
《愿体医话》医话著作。又名《愿体医话良方》。清·史典撰。刊于1838年。前载医话12则,后载各种急救法及20多种急症的简易治法,大多为民间效方。切于临床实用。现有《潜斋医学丛书》本。
-
沈氏经验方
《沈氏经验方》医方著作。一卷。清·沈维基撰于1767年。书中共载作者试用有效验方46首。方后列若干验案。书末附《胎产良方》,亦多属经验有效者。现有《三三医书》本。
-
王永辅
王永辅明代医家。生平履贯欠详,曾著《惠济方》八卷,又名《简选袖珍方书》、《简选袖珍良方》,现有刻本。
-
补液汤
处方:人参、麦冬、五味、诃子、桔梗、甘草。功能主治:痘,津液不足而发渴者。摘录:《救偏琐言·备用良方》《救偏琐言 备用良方》:方名:补液汤组成:人参、麦冬、五味、诃子、桔梗、甘草。
-
葱苏饮
处方:苏叶2钱,陈皮2钱,大力子3钱,前胡2钱,桔梗2钱,红花5分,川芎2钱,葱白3条。功能主治:疹症,面青神慢。摘录:《绿槐堂麻瘄良方》
-
疔疮塞鼻丹
处方:小枣3个(烧熟去核),巴豆仁3个,银朱3分,雄黄3分。制法:上捣为长丸。功能主治:疗疮。用法用量:绵纸包裹,当中截开,塞两鼻孔,盖衣出汗。摘录:《集成良方三百种》
-
合欢饮
别名:合欢皮散处方:合欢皮、白蔹。功能主治:肺痈久不敛口。用法用量:合欢皮散(《灵验良方汇编》卷二)。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
聤耳出脓水散
处方:矾石、乌贼鱼骨、黄连、龙骨。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聤耳脓水不断者。用法用量:以枣核许绵裹塞耳中,日2次。摘录:《外台》卷二十二引《集验良方》
-
石脂膏
《良方合壁》卷下:组成:赤石脂、寒水石、大黄各等分。主治:烫火伤赤烂,热痛不止。用法用量:用新汲水调敷患处。制备方法:上为末。
-
杨梅疮酒
《良方汇录》:组成:无灰酒1大钟,小磨麻油1茶杯。主治:杨梅疮。用法用量:每日清晨隔汤燉热服之。7日即效。制备方法:上搅和。
-
小儿解颅煎
《集成良方三百种》卷上:方名:小儿解颅煎组成:龟版、生地黄。主治:小儿头大面小。用法用量:上药按儿大小酌用,如1岁内者,用龟版5分,地黄1钱,饭后煎服,1日3次。年大照加。
-
援绝神丹
《集成良方三百种》:方名:援绝神丹组成:白芍2两,当归2两,枳壳2钱,槟榔2钱,甘草2钱,滑石粉3钱,莱菔子1钱,木香1钱。主治:红白痢,腹痛,里急后重。用法用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