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
如奇病,奇邪。《素问·玉版论要》:“奇恒者,言奇病也。”《灵枢·淫邪发梦》:“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奇之制也。”“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素问·六节脏象论》:“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焉。”
-
足阳明穴
足阳明穴经外穴名。据《千金翼方》灸煨退风半身不遂法载,穴在“足拇指奇三寸。”奇,指奇缝。即在足背,当一、二趾趾缝端直上3寸处。一说在拇趾尖端直上3寸者(《针灸经外奇穴图谱》)。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奇恒
奇恒①意为不同于平常。《素问·疏五过论》:“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②古医经名。《素问·病能论》:“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
-
奇邪
奇邪或作邪气解。《黄帝内经灵枢·口问》:“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以溢奇邪,以通荣卫。”张景岳注:“奇,异也。邪自皮毛而溢于络,以左注右,以右注左,其气无常处,而不入于经,是为奇邪。”
-
人马汤
《石室秘录》卷四:组成:马尿1碗,人尿半合(童便尤妙)。主治:人感山岚水溢之气,或四时不正之气,或感尸气、病气,腹中生蛇,身上干涸如柴,似有鳞甲者;又因饮食饥饱之时,过于多食,不能消化,腹内乃生鳖甲之虫,似鳖而非鳖者。制备方法:用雄黄1两,白芷5钱,生甘草2两,各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
孙奇
孙奇为(11世纪)为北宋医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尚药奉御孙用和,有二子,一为奇,一为兆,父子皆以医闻名。官至殿中丞。两人对《黄帝内经素问》等古典医籍更多所研究。兆有《伤寒方》、《伤寒脉诀》等著述,他对林亿、高保衡等校正补注的《黄帝内经素问》加以重新修订,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
蒸大黄丸
《千金》卷二:方名:蒸大黄丸组成:大黄30铢(蒸),枳实18铢,芎18铢,白术18铢,杏仁18铢,芍药12铢,干姜12铢,厚朴12铢,吴茱萸1两。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养胎而用小承气,用法奇矣。小承气而兼温养血气之味,变化尤奇。若资禀凉薄及虚阳上盛之妇谅不处是方也。
-
常脉
概述:常脉:1.与奇脉对举;2.平脉。与奇脉对举·常脉:常脉与奇脉对举。《难经·二十七难》:“脉有奇常。十二经脉者,常脉也;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平脉·常脉:常脉参见平脉。
-
九六补泻
九六补泻为针刺补泻法名,指针刺中以提插、捻转手法配合阴阳奇偶的关系来分别补泻的方法。九六补泻在烧山火、透天凉等刺法中应用。如补法当紧按慢提或向左捻转九次,若未得气,可再行九次,如此重复三遍,使成三九二十七数。本法以数字机械地规定补泻,不切实际,今已少用。
-
孙兆
孙兆(11世纪)为北宋医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尚药奉御孙用和,有二子,一为奇,一为兆,父子皆以医闻名。官至殿中丞。两人对《黄帝内经素问》等古典医籍更多所研究。兆有《伤寒方》、《伤寒脉诀》等著述,他对林亿、高保衡等校正补注的《黄帝内经素问》加以重新修订,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
李楼
李楼明代医家。字小山,祈门(今属安徽)人。精于医道,对奇疾怪症,尤有研究。尝辑《奇疾怪症》一册,收集罕见怪症四十九则,意在使医者临证知所适从。现有抄本行世。
-
吴渤海
吴渤海即吴士龙。吴士龙为明代医家。号渤海。据安徽《休宁县志》载:精岐黄之术,切脉针灸,投多奇中。
-
八脚虫疮
八脚虫疮为病名,即阴虱疮。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因患处皮肤不洁,阴虱寄生所致。生于前阴毛际,初起红色或淡红色丘疹,奇痒难忍,搔破感染成疮,中含紫点。用百部适量酒浸外搽,或搽银杏无忧散。
-
元门脉诀内照图
《元门脉诀内照图》为藏象著作,2卷。旧题汉华佗撰。主要收“明画图之象,明当脏之病,明五脏相入,明脏腑相入,明脏腑用药,明脏腑成败”等六方面内容。有图有论,文风古朴,颇多奇论。历代藏之内府,世罕见闻。明嘉靖闯太医院判周兴国抄得而秘于家。叶天士于周兴国之孙周道州处得之,辨其传抄之误而屡加批注,遂传于今。
-
边宝善
边宝善(1851~1919)为清医家。新城(今属河北)人。名医边成章之次子。精内科,对三焦及气化机制有独奇见解。与边增智合撰《气化探原》。以三因为经,以碳、氢、氧为纬,以探究各气偏盛所致之内外诸病。
-
汤玠
汤玠为明代妇科医生。武进(今属江苏)人。世业妇人医,有奇效。善用大黄,时有他医视为虚羸,不敢轻药者,往往投大黄而愈。
-
悬雍
悬雍脉象名。指浮取而大、稍按即小。《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素问识》云:“雍与瓮通,《广雅》‘瓶也’。盖取其大腹小口而形容浮揣切之益大之象也。”又据全元起本作“悬离”。注谓:“言脉与肉不相得也。”
-
邢增捷
邢增捷为明代医家。江西新昌县人。先习儒,后改攻医,精究《内经》及金元诸大家之学,颇有心得,治病不计报酬,临证每获奇效。长于导引术,治病不计较报酬。著有《医案心法》、《本草辑要》、《伤寒指掌详解》、《脉诀删补》等书,皆佚。
-
弦缕
弦缕脉学名词。脉象如弓弦之缕,坚急不和。《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马莳注:“弦缕,如弓弦之缕,主坚急不和。”
-
俞震
俞震清代医家。浙江嘉善人。博览群书,善工诗词,因多病习医,师事金钧,得其奥秘,治病多奇中,遂以医问世。著《古今医案按》(1778年)。选案广泛,按语切当,且予医者治法之巧,于医案著作中卓有影响。门人奚应莲、奚应虬,得其传。
-
医说
《医说》为书名。南宋·张杲(季明)撰。本书广泛集录宋以前各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等史料,汇集医事文献。分历代名医、医书、本草、针灸及治疗奇疾的医案等。本书广泛集录南宋以前的各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等史料,分为历代医家、医书、本草、针灸、诊法以及多种病证、养生、修养调摄等共49类。
-
杨贲亨
杨贲亨明代医生。江西鄱阳县人。治病多奇效。善用心理精神疗法。如某显贵因目障求治,贲亨谓目障无碍,所惧者股毒发作耳,显贵竟日注意其股,未几日,目障已愈而股亦无恙。贲亨云此乃引火下降。
-
严宫方
严宫方清代医家。字则庵,安徽桐城人。精于医理,尝精研古医经及历代医家诸书,研究演绎,善治奇症,治以奇方。后著《伤寒捷诀》一卷,现有刊本行世。
-
周广
周广唐代医生。吴(今江苏苏州)人。从名医纪朋学医,善于观察病人颜色言谈以判断疾患之深浅,治病多奇效。开元年间(713-741年)征至京师,治愈一宫人狂疾,玄宗欲赐以官爵,固辞不受。
-
重身
重身即妇人怀孕。《素问·奇病论》:“人有重身,九月而喑。”王冰注:“重身,谓身中有身,则怀妊者也。”
-
张伯祖
张伯祖东汉医家。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笃好医方,精明脉证。其疗病每有奇效。仲景闻其名而拜为师,尽得其传,为医中之圣。
-
归砚录
《归砚录》为医话著作。清·王士雄撰于1838年。本书汇集王氏在各地行医的见闻、杂感、学医心得及诊疗经验。对古代医药文献中某些观点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本书还选收诸家医案,附述个人治验,收采较多的民间单方、验方。其中也辑录了一些奇症怪方的内容。本书又收入《潜斋医学丛书》中。
-
虱瘤
虱瘤病名。虱聚成瘤者,《稽神录》:“浮梁生,背突起如盂,痒甚。医士李德立云:此虱瘤也。以药傅之,一夕瘤溃,出虱斗余,即日体轻。”实属奇证,或诊视记述失误,或有意诱众。
-
钱国宾
钱国宾明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临证多有奇效。著有《女科百病问答》四卷、《女科百病补遗》一卷、《备急良方》一卷及《寿世堂医案》。然考其《女科百病问答》与题为朱震亨纂辑之《产宝百问》内容相同。
-
被鬾
被鬾(qí奇)出《诸病源候论》。即继病。详该条。
-
时尚
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对时尚(流行)作如下解释:(1)时尚的流行范围比时髦狭小,持续时间短,所受到的社会支持也不强烈。所以,时尚必须不断地服从新奇原则,才能引起人们的向往,形成流行。(2)时尚与群众行为相类似,两者都具有高度的暗示性、无结构性和反抗性。③社会上参与时尚流行的成员,符合常态分布。
-
朱杰
朱杰为宋代眼科医生。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善治目疾,尤长于针拨内障。据《江宁府志》载:擅针灸,治病奇验。有入患翳,杰“针甫下而翳旋撤”。
-
许裕卿
许裕卿为清代针灸家。徽州(今属安徽)人。行医乡里,善以手指代针,治病有奇验。撰有《逐气符医记》。
-
杜公
杜公五代时医生。佚其真名,江左(今江苏、安徽一带)人,善治眼疾,每奏奇效。人呼为“神灵翁”,年百余尚健在。
-
担鳍骨
担鳍骨指鱼鳍基部的骨块。其外缘接鳍条,在偶鳍中可分与肢带相关节的鳍基骨和由之向外呈辐射排列的辐鳍骨,后者在硬骨鱼中退化而不明显。在奇鳍中尾鳍缺担鳍骨,其鳍条直接连于椎骨的突起。在两栖类以上的四足动物的肢骨被认为是由担鳍骨变化形成的。
-
脑逆
脑逆邪气上逆于脑。《素问·奇病论》:“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
-
梅深师
梅深师隋代僧人、医家。号文梅。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精医,善治瘴疠、杂病,治多奇中。撰《深师脚气论》、《梅师集验方》、《僧深集方》三十卷,已佚。佚文散见于《证类本草》。
-
马玫
马玫清代医家。字五玉。东光(今属河北)人。精于脉诊,治病多有奇效。著有《脉诀浅说》、《痘疹浅说》等,未见传世。
-
灵药
灵药①药物名。指金石类药物经过提炼升华制成的升丹、降丹的总称。②传说中的灵丹仙药。《西王母传》:“太上灵药,上帝奇物,地下阴生,重云妙草,皆神仙之药。”古时多喻疗效极佳的药物为灵药。
-
李文炳
李文炳清代医家。字焕章,交河(今属河北)人。尝任奎文阁典籍。远法医经歧黄,近宗经典医家张仲景。治病每有奇验,名噪一时。著有《经验广集》、《仙拈集》等,现有刊本行于世。
-
李可大
李可大明代医生。字汝化,河南杞县人。初习儒,后因母病而自为医,攻读钻研,果为名医。治病多奇中,尝治一虚痢,以人参、五灵脂共入药,论者以为二物相畏,而可大则以相畏之后尚可相使,用之果愈。其治皆类此。
-
筋解
筋解病证名。症见四肢节脱,惟皮相连,不能进行自主的运动。《奇证汇》以酒浸黄芦施治。
-
交漆脉
交漆脉为脉象名。脉来如绞滤漆汁,四面流散。《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王冰注:“左右傍至,言如沥膝之交,左右反戾。”又:交漆,一作交棘。
-
江考卿
江考卿(19世纪)为晚清骨伤科医家。清华(今江西婺源)人。精于医治跌打损伤,常有奇验,闻名于一时。《婺源县志》记有其用手术治疗类似泌尿结石及睾丸摘除等手术。并曾进行过骨移植术以治疗粉碎性骨折。所著有《伤科方书》,或称《江氏伤科学》,内颇多创见。
-
火薪脉
火薪脉为脉学名词。系一种脉象。脉来如火燃薪,焰势浮盛而无根。《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
-
洪达珏
洪达珏清代医家。字并玉。江西武宁人。幼习举业,后致力于医学,术精。深得喻昌《医门法律》之旨,诊病分径辨证,设剂奇之。著《医书摘要》,未见传世。
-
横格
横格横阻之木。喻脉象硬而横突。《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杨上善注:“胆脉如弦,今如横格之木,即是木之胆气有损。”
-
郭稽中
郭稽中宋代医学家。曾任医学教授,尤精产科,用药常有奇效。大观三年(1109年)将家藏方附于《产论》二十一篇诸论之后,使之有论有方,编为《产科经验宝庆集》(一作《妇人产育保庆集》)一卷,后经李师圣等人附益传世。
-
鬼箭打
鬼箭打病名。遍身筋骨疼痛不已之证。《古方汇精·奇急门》:“鬼箭打,用山栀七个炒,桃头七个,面炒,共扦饼贴患上,次日取下。”亦名箭风痛,详该条。
-
肝壅
肝壅病证名。指肝气壅滞的病证。《素问·大奇论》:“肝壅,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