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歌赋
《针灸歌赋》为书名。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部编。1961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类经附翼
《类经附翼》为书名。明·张介宾撰。2卷主要介绍“易理”在医学上的应用;《类经附翼》为作者所编撰《类经》的补充。卷二律原,根据古音理论与医理相联系;卷三求正录,着重发挥了作者所倡导的养阳理论;卷四针灸赋,编集前贤多种针灸歌赋。现有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的《类经图翼》(附刊)本。
-
标幽赋
《标幽赋》为针灸歌赋名。金元间窦汉卿撰。始载于《针经指南》。题意为用浅显易诵的语句表述《针经》中较为深奥的内容。包括经络、气血、刺法、配穴等。这是一篇影响较大的针灸歌赋,后为《针灸大成》等书所收载,并有多种注释。
-
针灸大全
概述:《针灸大全》为书名。本书以汇集诸家针灸歌赋为主。卷二,《标幽赋》加注;卷三,分部经穴歌;卷四,《八法流注》;明·徐凤撰于1439年左右。卷五载金针赋及子午流注;卷六为灸法。书中除收录多种针灸资料外,并附插图,是一部综合性的针灸书。此书为其后杨继洲《针灸大成》的编纂创造了有利条件。
-
玉龙歌
《玉龙歌》(oneinsertionandthreeliftingakindofacupuncturemethod)为针灸歌赋名。出元·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聚英》:“俗以《玉龙歌》为扁鹊所撰,盖后人依托为之者。”书中载一百二十穴玉龙歌(简称玉龙歌)等针灸歌诀多首和其他针灸治法,介绍了王氏家传的针灸经验。现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
玉龙赋
《玉龙赋》为针灸歌赋名。撰人不详。内容据《玉龙歌》。文字简括,便于诵习。《针灸聚英》:“……《玉龙赋》又总辑其要旨尔。”
-
肘后歌
肘后歌为针灸歌赋名。见《针灸聚英》。作者不详。此歌采用七言韵语,列举一些常见病症的远近配穴法,对临床有参考价值。名称盖仿《肘后备急方》,意在取用方便。
-
指迷赋
《指迷赋》为针灸歌赋名。元·窦默撰。见《广平府志·艺文略》。赋未见,疑即《通玄指要赋》。
-
通玄指要赋
《通玄指要赋》为针灸歌赋名,即《流注指要赋》。元·窦默作。始载于《卫生宝鉴》,后《针灸聚英》等书均转载。《通玄指要赋》为窦默作,出《卫生宝鉴》。内容讲刺法、配穴。据题辞所述,内容多出自其师李氏的经验:“授穴之秘者四十有三,疗疾而弗瘳者万千无一。”窦氏因“辄裁八韵,赋就一篇”,以“共传于同志”。
-
灵光赋
《灵光赋》为针灸歌赋名。见《针灸大全》。撰人不详。内容与席弘赋相似。《针灸聚英》:“总灵光典注而成,不知谁氏所作。”七言韵语,内容与《席弘赋》相似。
-
拦江赋
《拦江赋》为针灸歌赋名。见《针灸聚英》。高武谓:“不知谁氏所作,今自凌氏所编集写本针书表录于此。”原文:“担截之中法几何,有担有截起沉疴。我今作此《拦江赋》,何用三车五辐歌。”拦江,盖有拦截水流即截用要穴的意思。内容主要讲八脉八穴及合谷、复溜、期门等穴的应用。《针灸大成》载此,“拦”改作“兰”。
-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学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学》为书名。王雪苔主编。1989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供医药院校毕业后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同等水平的医药卫生人员查阅的参考工具书。书按总论、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针刺麻醉学和针灸歌赋顺序排列,共750条。涉及针灸学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中医针灸特色。
-
金针赋
《金针赋》为针灸歌赋名。首载于徐凤《针灸大全》。全名《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主要以歌赋形式论述取穴方法、针刺手法等。次论补泻下针,调气、出针之法;其中提出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留气、抽添、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针法,对后世影响较大。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为针灸歌赋名。金·马丹阳撰。见《针灸大全》。
-
针灸大成
概述:《针灸大成》为中医针灸著作。明·杨继洲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基础上进行扩充,并由靳贤校补编成。卷二、卷三载针灸歌赋及“策”《杨氏应考太医院的试卷);卷五为五腧、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卷六、卷七为经络、经穴及奇穴;卷九为名医针灸经验、灸法、杨氏医案;卷十附载陈氏《小儿按摩经》一卷。
-
高武
简介:高武为明代针灸学家。四明(今浙江鄞县)人。据《内经》、《难经》摘编成《针灸节要》(又作《针灸素难要旨》、《针灸要旨》)三卷(1519年)。该书以经络穴法类聚,各病取穴治法,诸论针灸法,针灸歌赋等各为一卷。又撰《痘疹正宗》,阐发张仲景、钱仲阳、张洁古、李明之、王海藏、朱震亨及王节斋诸家之说。
-
王纂
王纂为南朝刘宋时针灸家。海陵(今属江苏泰州)人。据《异苑》载:他少习经方,尤妙针石,治病怪异奇验。后世针灸歌赋中多有称述。
-
行针总要歌
《行针总要歌》为针灸歌赋名。见《针灸大成》。内容概括针法的一些要点。如:“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群。肥人针入三分半,瘦体须当用二分;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着中。只在二、三分内取,用之无失且收功。”又:“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有筋有骨傍针去,无骨无筋须透之。”均通俗易晓。
-
行针指要歌
《行针指要歌》为针灸歌赋名。见《针灸聚英》。《针灸大成》载此,略有修改。全文如下:“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或针结,针着大肠泄水穴。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
流注指微赋
《流注指微赋》为针灸歌赋名。金·何若愚作。是一篇关于子午流注法的早期著作。《流注指微赋》出自《子午流注针经》,内称“原夫《指微论》中,賾义成赋”,即何氏先写成《流注指微论》,后又改写为《流注指微赋》。《子午流注针经》刊于窦桂芳所辑《针灸四书》中,后《针灸聚英》等书转载此赋时,误作“窦桂芳撰次”。
-
百症赋
《百症赋》为针灸歌赋名。撰人不详。首载于《针灸聚英》。内容列举多种病症的针灸配穴,以歌赋形式写成。《百症赋》内容列举多种病症的针灸配穴,便于诵读,影响很广。
-
胜玉歌
《胜玉歌》为针灸歌赋名。见《针灸大成》。介绍杨继洲家传针灸治疗各病症的经验取穴。首称:“胜玉歌兮不虚言,此是杨家真秘传。”七言韵语,专门介绍杨继洲家传针灸治疗各症的经验取穴。名为“胜玉”,含有胜过《玉龙歌》之意。
-
千金十一穴歌
《千金十一穴歌》为针灸歌赋名。见《针灸大全》。歌曰:“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千金十一穴歌》较《天星十二穴歌》少承山、太冲、通里,而多一后溪。
-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为针灸歌赋名。简称《天星秘诀》。见《针灸大全》。托名长桑君。见《针灸大全》。七言韵语,列举各种病症的配穴,主要为前后配穴法。
-
补泻雪心歌
《补泻雪心歌》为针灸歌赋名。撰人不详。见《针灸聚英》。歌末有“此诀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语,梓桑君即席弘。文中所述捻针补泻的内容,为席弘家传手法。
-
天元太乙歌
《天元太乙歌》为针灸歌赋名。陈会原著《广爱书》十卷,其徒刘瑾从中选辑切于实用的部分编成《神应经》一卷,成书于洪熙元年(1425年)。书中载述548症、211穴,刘瑾复增辑本人经验64症、154穴,又择其中119穴编成歌诀和插图,并附折量法、补泻直诀、取穴图说、诸病配穴以及针灸禁忌等。
-
天星秘诀
《天星秘诀》为歌赋名。全称《长桑君天星秘诀歌》。《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为针灸歌赋名。简称《天星秘诀》。见《针灸大全》。
-
牛泽华
牛泽华为人名。贺普仁为现代针灸学家,全国名老中医。河北涞水县人。名医牛泽华的弟子。后入北京市中医院工作,善针灸,治病独具匠心,亦长气功拳术。著有《针灸治痛》《针具针法》《针灸歌赋的临床应用》《毫针疗法图解》《火针疗法图解》等。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针灸学会主任委员等职。
-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为针灸歌赋名。又称《孙真人十三鬼穴歌》。见《针灸大全》。内容主要是将治疗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编成歌诀。
-
针灸大辞典
《针灸大辞典》为书名。程宝书主编。1987年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共收词目4070条,包括经络、经穴、奇穴、刺灸法、其他疗法、疾病治疗、针灸歌赋、针灸仪器、针灸医家、针灸医籍等十大部分。
-
针灸直指
《针灸直指》为书名。明·徐春甫撰。辑入《古今医统》。成书于嘉靖三十五年(1566年)。其内容主要摘录《内经》有关针灸部分,论述针刺补泻、艾灸壮数、灸法禁忌以及有关针灸歌赋等。
-
针灸歌赋选解
《针灸歌赋选解》书名。陈璧琉、郑卓人合著。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辑选《标幽赋》《玉龙赋》等10首常用针灸歌赋,进行诠释考订。
-
周楣声
周楣声为现代针灸学家。安徽天长县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主任医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曾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顾问、安徽省灸法研究会会长等职。主要著作有《灸绳》《针灸歌赋集锦》《针灸经典处方别裁》《针灸穴名释义》《黄庭经医疏》《金针梅花诗钞》《填海录》等。
-
贺普仁
贺普仁为现代针灸学家,全国名老中医。名医牛泽华的弟子。著有《针灸治痛》《针具针法》《针灸歌赋的临床应用》《毫针疗法图解》《火针疗法图解》等。贺普仁教授精研“内难”,通览“甲乙”,通过50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博采众长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说,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学术体系。
-
席弘赋
席弘赋为针灸歌赋名。撰人不详。见《针灸大全》。内容叙述席弘派针灸经验。
-
铜人指要赋
《铜人指要赋》为针灸歌赋名。见《针灸聚英》。又见于写本《凌门传授铜人指穴》,可能为凌汉章所编。赋内没有提到“铜人”,“铜人”似指书中的经穴部分,而赋是指出行针的要领,文多采自《黄帝内经素问》。
-
靳贤
靳贤为明代针灸家。曾受赵文炳委托,在杨继洲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选集《针灸大成》。卷二、卷三载针灸歌赋及“策”《杨氏应考太医院的试卷);卷四为针法;卷五为五腧、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卷六、卷七为经络、经穴及奇穴;卷九为名医针灸经验、灸法、杨氏医案;卷十附载陈氏《小儿按摩经》一卷。
-
窦太师流注指要赋
《窦太师流注指要赋》为书名。即《流注指要赋》。《流注指要赋》为针灸歌赋名。又称《通玄指要赋》。元·窦默作。始载于《卫生宝鉴》,后《针灸聚英》等书均转载。内容讲刺法、配穴等。
-
小儿按摩经
《小儿按摩经》为书名,为陈氏所著。《针灸大成》为针灸著作,一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卷1摘录了《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理论;3为针灸歌赋;卷5为子午流注及灵龟飞腾针法;7为经络及腧穴;卷8诸症针灸法;卷9选录各家针灸方法、灸法及杨氏医案;
-
类经图翼
概述:《类经图翼》为书名。2卷为“运气”,为有关五运六气学说的论述和图表,共80余篇,阐释《内经》运气学说最为详彻;11卷为“针灸”,系统论说穴位、主治、操作等,首论经络俞穴,次载针灸要穴歌及诸证灸法要穴。现有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并附刊张介宾《类经附翼》四卷。2卷主要介绍“易理”在医学上的应用;
-
针灸薪传集
《针灸薪传集》为书名。夏少泉等辑。刊于1937年。本书在承淡安先生讲授的针灸经穴治疗笔记的基础上分类编次而成。第一编经穴考证;第二编取穴法、要穴功用;第三编为针灸歌赋的简注;第四编针灸治疗各论,汇集了多种针灸配方。现存初刊本、抄本。
-
杂病穴法歌
《杂病穴法歌》为针灸歌赋名。见《医学入门》。以歌诀形式介绍多种杂证的辨证取穴、针刺深浅、补泻手法等。适宜临床应用。《杂病穴法歌》为明·李梴所作。七言韵语,内容与《席弘赋》相似。
-
流注指要赋
《流注指要赋》为针灸歌赋名。始载于《卫生宝鉴》,后《针灸聚英》等书均转载。内容讲刺法、配穴等。《流注指要赋》又名《窦太师流注指要赋》、《通玄指要赋》。元·窦杰撰于1232年。本书将常用的43个针灸要穴主治编成一篇歌赋,赋后附有针灸补泻等几篇短论。现有1936年《丛书集成》影印本(与《外科精义》合刊)。
-
经穴发明
《经穴发明》为书名。明·徐春甫撰。成书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与另撰《针灸直指》同编入《古今医统》第六、第七卷。参见针灸直指:《针灸直指》为书名。成书于嘉靖三十五年(1566年)。其内容主要摘录《内经》有关针灸部分,论述针刺补泻、艾灸壮数、灸法禁忌以及有关针灸歌赋等。
-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八脉交会八穴歌为针灸歌赋名。出《医经小学》。歌曰:“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
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书名。书中卷一摘录《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理论的原文,并加注解;卷二、卷三载针灸歌赋及“策”《杨氏应考太医院的试卷);卷五为五腧、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卷六、卷七为经络、经穴及奇穴;卷九为名医针灸经验、灸法、杨氏医案;卷十附载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