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生
半生为病名。出《脉经》。小产亦名半生、半产、失胎、伤娠、革产、损娠。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指妇人怀孕三月以上,由于气血虚弱、肾虚、血热、毒药伤胎、或外伤等损伤冲任,不能摄血养胎,以致未足月而产者。
-
金不换丸
《普济方》卷一五九引《经验良方》:金不换丸:处方:天南星(半炮半生)、半夏(半炮半生)、白矾(半生半枯)、皂角(半烧存性,半生去皮)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生姜汁煮糊为丸。主大人、小儿经久寒嗽。或服冷药过多,致令赤白带下,淋沥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用艾叶煎酒送下,米饮亦得。加减:虚,加附子1个。
-
星附定晕汤
功效:祛风化痰和胃,定晕止呕。主治:风邪痰饮伏留于三阳之经,每遇将息失宜,或有感冒,饮食不调,则头晕呕吐,心胸痞闷,甚至旋晕呕逆,如屋旋倒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大钱,生姜10片,枣子1枚,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
-
赤小豆丸
《鸡峰》卷十三:赤小豆丸:处方:赤小豆1两,好硫黄1两,附子半两(生)。功能主治:断瘟疫。摘录:方出《千金》卷九,名见《外台》卷四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七:赤小豆丸:处方:鬼臼半两,赤小豆3分,鬼箭羽半两,朱砂半两(细研),雄黄半两(细研),阿魏半两(别研)。功能主治:山岚瘴疟。
-
保婴解毒丸
处方甘草(半生半熟)3钱,黄连(去枝梗)3钱,黄柏(去皮,蜜水炒)2钱,辰砂(水飞)2钱。制法上为细末,腊月雪水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胎热,胎惊,胎黄,脐风,丹瘭疮疹,一切胎毒。用法用量未满周岁者半丸,周岁者1丸,灯心煎汤化下。各家论述方中甘草半生以解毒,半熟以温中;黄柏泻阴火;摘录《广嗣纪要》卷十五
-
消肾丸
《普济方》卷二四八:方名:消肾丸组成:牵牛半斤(取头末4两,2两炒熟,2两生用),香附子(净)1两(半两炒,半两生用),川楝子半两(半炒,半生用)。《普济方》卷二○七:方名:消肾丸组成:橘皮(拣净)2两(用巴豆14粒同炒至黑色,去巴豆,用橘皮炒末2两)。主治:肾大小偏坠,疼痛。盐汤亦可。主治:小肠气。
-
生熟解毒丸
《幼科发挥》卷一:组成:芩、连、柏(均半生用,半酒炒)、甘草(半生、半炙)各等分。主治:小儿胎毒,发为痈疽、丹疹、疥癣,一切恶疮。用法用量:淡豆豉汤送下。初生一腊内服之良。天行痘疹之岁,尤宜服之。制备方法:上为末,雪水为丸,如麻子大,朱砂、雄黄各二分之一(水飞)为衣。
-
妙应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方名:妙应汤组成:甘草(炙,挫)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大黄(煨,挫)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陈橘皮(去白,炒)1分,木香1分。主治:阳毒伤寒,遍身壮热,大喘,上气躁闷。制备方法:上锉散。
-
生熟饮
《直指》卷十二:组成:草果2个(1煨、1生),肉豆蔻2个(1煨、1生),川厚朴(方寸许)2片,生姜2块(半生,半湿,纸裹煨),甘草2寸(半生、半炙)。主治:脾寒发疟,寒多热少。《魏氏家藏方》卷一:组成:厚朴2寸(1寸生,1寸炙),甘草2寸(1寸生,1寸炙),草果2枚(1枚生,1枚炮熟),生姜2两(1两生,1两煨)。
-
万金饮
处方:陈皮(去白)、甘草(半生.半炙)、罂粟壳(去蒂.半蜜炙),各等分。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内受风寒,或饮食生冷,伤于脾胃,呕吐泄泻,胁肋胀满,肠内虚鸣,及肠胃受湿,脓血相杂,下如豆汁,或下瘀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饮食减少,渐至瘦弱,并能治之。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麻仁圆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白槟榔(煨半生)、菟丝子(酒浸.别末)、山蓣、防风(去叉.枝)、山茱萸、车前子、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木香、羌活,各一两;别研)、大黄(半蒸半生)、麻仁(别捣研),各四两。炮制:上为细末,入别研药匀,炼蜜和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顺三焦,和五脏,润肠胃,除风气。
-
宣风快斑散
《痘疹全书》卷下:方名:宣风快斑散组成:木香、枳壳、槟榔、大黄。主治:痘疮,毒火太甚,煎熬阴血,其血干枯而变黑色。通后疮回,以四君子汤调之。《片玉痘疹》卷八:方名:宣风快斑散组成:木通、枳壳、甘草、槟榔、大黄。痘疹黑陷而身无大热,大小便调者。用法用量:水煎半生半熟,同黑牵牛头末和匀服之,以通为度。
-
牛黄夺命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九方之牛黄夺命散:组成:白牵牛子(半生,半熟)、黑牵牛子(半生,半熟)、大黄、槟榔各一两。功能主治:《证治准绳·幼科》集九方之牛黄夺命散主治小儿马脾风,症见肺胀喘满,胸膈起急,两胁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嗄不鸣,痰涎潮塞。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6克,冷浆水调下。
-
木香诃黎勒丸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方之木香诃黎勒丸:处方:木香(半生半炒)30克诃黎勒(煨,去棱)22.5克白术30克桂(去粗皮)芜荑(炒)各45克附子(炮裂,去皮、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焦)各60克高良姜(炒)肉豆蔻(去壳)各30克甘草(炙,锉)15克干姜(炮)7.5克制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末,用陈曲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银花散
《仙拈集》卷三:方名:银花散组成:金银花(微炒,研末)。若以银花1斤,甘草4两,白糖加入,和匀成膏,每日早、晚服1-2匙,解一切毒。《圣济总录》卷六:方名:银花散组成:天南星(大者,半生半炮)、白附子(半生半炮)、防风(去叉)各等分。如破伤风,先以小便温洗疮口,次用药干贴,追出风毒立愈。
-
小犀角丸
概述:小犀角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证治准绳·疡医》卷三方之小犀角丸:处方:犀角、青皮、黑牵牛子(半生、半炒)、陈皮各一两,连翘五钱。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皂角2挺,去皮弦子,炮,捶,以布绞汁,取汁1碗许,又用新薄荷2斤,研取汁,同熬成膏,以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
促进作用
促进作用为G.R.DeBeer提出的有关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的关系的形式之一。例如日本产的菊石Texaniteskawasakii,在一生的中期有转变期,前半生显示其祖先Protexanites的性质(肋上有3个疣)后半生显示典型的Texanites的性质(肋上有5个疣)。如在单孔类的胎儿等所见到的齿的情况也均属此例。
-
紫葛饮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方名:紫葛饮组成:紫葛(炒)1两,大戟(炒)1两,黑牵牛(瓦上炒半生半熟)1两,大黄(锉,炒)1两,木香1分,乳香少许(别研),槟榔(煨)半两。《圣惠》卷二十九:方名:紫葛饮组成:紫葛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生地黄半两,小麦半合,甘草1分(炙微赤,锉),生姜1分。
-
粟煎散
《杨氏家藏方》卷七:方名:粟煎散组成:罂粟壳10枚(蜜炙黄色),甘草3寸半(劈破,一半炙黄,一半生用)。主治:久痢不愈,或赤或白,或瘀血作片,后重疼痛,日夜无度。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水1盏半,入粟米1撮,同煎至1盏,去滓。食前空心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遇仙无比丸
《瑞竹堂方》卷五:方名:遇仙无比丸别名:遇仙丹、遇仙无比丹组成:白术(生)、槟榔(生)、甘草(生)、牵牛(一半生一半炒)、郁李仁(汤浸,去皮)、密陀僧、斑蝥(糯米炒,去皮足翅,不用米),防风各等分。至月后觉腹中微痛,于小便中取下疬子毒物,有如鱼目状。制备方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麒麟丸
《鸡峰》卷十七:方名:麒麟丸组成:麒麟竭3分,穿山甲7片,干漆(炒半生半熟)1两,硇砂1两,没药1两,京三棱1两,当归1两,巴豆10个。主治:妇人血风劳气,体热面黄,血刺血块,四肢少力,身体困倦,不思饮食。制备方法:除巴豆,硇砂、三棱末外,都1处为末,后入前三味同研令匀细,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
胡传揆
192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胡传揆1932年在美国纽约罗氏医学研究院留学期间,进行了梅螺旋体中国菌种的分离与外国梅毒菌种对比研究,博得了国际学者的好评。60年代初,他开始对危害人们健康的头癣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北京郊区和江西省建立了治疗试点,由于10年动乱被迫终止。
-
黎志良
黎志良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在国内师从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侯云德教授,在研究生的头三年,即完成了五篇论文并在国内外一级杂志发表,并被美国南加州大学招聘为研究人员。在最近的几年,黎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生物工程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国际先进技术的国产化、以及中国产业的国际化上。
-
旋毛虫病暴露人群
旋毛虫病暴露人群是指30d内有生食或半生食相同来源的感染旋毛虫的动物(猪、野猪、犬、羊等)肉类及其制品史或有食入混有相同来源的感染旋毛虫的生肉屑食物史的人群。
-
伤娠
伤娠为病名。出《三国志·方技传》。小产亦名半生、半产、失胎、伤娠、革产、损娠。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指妇人怀孕三月以上,由于气血虚弱、肾虚、血热、毒药伤胎、或外伤等损伤冲任,不能摄血养胎,以致未足月而产者。
-
保灵丹
《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别名丹砂丸处方朱砂(研)1两,麝香(研)2钱,巴豆(去皮,出油,研)2分,斑蝥(去头足,炒半生半熟)1分,雄黄1分,蜈蚣(一生、一炙)2条,黄药子(研)1钱,山豆根(杵末)1两,续随子(去皮,生用,研末)1钱。斯须间,患人觉心头如拽断皮条声相似,毒物便下,或自口鼻或自大便中出。
-
败乳自退方
处方:瓜蒌1个(半生,半炒),大粉草1寸(半生,半炙),生姜1片(半生,半煨)。功能主治:乳初结胀不消。用法用量:用酒1碗,煮取1盏服。其痛一会不可忍,即搜去败乳,临卧再1服,顺所患乳一边倒卧于床上,令其药行故也。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七
-
补脾丹
处方:干山药(一半炒黄色,一半生用)。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噤口痢。用法用量:米饮调下。摘录:方出《百一》卷六,名见《瘴疟指南》卷下
-
川草散
处方:川芎7钱,白芷7钱,甘草(半生半炙)7钱,赤芍药5钱,当归(酒洗)5钱,净黄连5钱。制法:上锉,焙,为末。功能主治:腹痛,下利赤白,不拘远近。白痢,白姜汤调;赤痢,甘草汤调;赤白痢,温米清汤调;并空心服。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
椿荚散
处方:椿荚不以多少(将一半生用,余一半烧存性)。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肠风泻血。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
莙荙子
《*辞典》:莙荙子:出处:《纲目》拼音名:JūnD Zǐ别名:菾菜子(《食疗本草》)。来源:为藜科植物莙荙菜的种子。功能主治:孟诜:煮半生,捣取汁含,治小儿热。附方:治痔下血:莙荙子、芸薹子、荆芥子、芫荽子、莴苣子、蔓菁子、萝卜子、葱子等分。每服二钱,米饮下,日二服。
-
大僻汤
处方:升麻5分,干葛5分,羌活5分,防风2分半,甘草6分(半生半炙),柴胡3分,人参5分,白芍5分。功能主治:热郁,手心热。用法用量:加葱白,水煎服。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二
-
秘传归参汤
《松崖医径》卷下:方名:秘传归参汤组成:当归、人参、川芎、白术、生地黄、陈皮、白茯苓、甘草(炙)。功效:产后大补气血。用法用量:用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去滓,温服。加减:腹胀痛,发寒热者,是恶露未尽,去人参,加桃仁、红花、干姜、肉桂、五灵脂(半生半炒);甚不已者,加熟附子1片。
-
通滞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方名:通滞散组成:蒲黄2两半,当归(切,焙)2两,干姜(焙)2两,桂(去粗皮)2两,虻虫(去足翅,炒)1两,大黄(锉,炒)3两。主治:伤折,腹中瘀血。《名家方选并续集》:方名:通滞散组成:香附(半炒半生)、阿胶(炒)、反鼻、大黄各等分。主治:经闭带下,或痢后腹中生块,手足痿弱者。
-
附牛丸
别名:趁痛丸处方:附子半两(炮,去皮脐),黑牵牛(瓦上炒令干)。功能主治:脚气,或跌打闪挫,腰痛不可忍者。如半边腰疼,只用黑牵牛瓦上焙干一半,附子炮一半,余一半生用,不去皮,共为末,如前法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趁痛丸(《魏氏家藏方》卷八)。
-
桂皮数
处方: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槟榔(锉)1两半,牵牛子(半生半熟)2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肺脏喘急,胸膈壅滞,大肠不利。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食前温酒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
桂枝丸
处方:槟榔3个(大者),牵牛3两(一半麸炒,一半生用),官桂3两(去皮),青皮2两(去白),陈皮2两(去白),干姜2两(炮)。制法:上为细末,煮醋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利胸膈,进饮食,充肌肤。主诸气,心疼腹痛;用法用量:每服15丸,茶、酒任下。如妇人心腹痛,即醋汤送下,男子用茴香汤送下。
-
和脾宣化饮
别名:二十八号恒象方、竹四处方:广皮2钱,莱菔子(半生半炒)2钱,前胡2钱,卷舒(炒)2钱,大腹皮(去黑翳,黑豆汤泡洗)2钱,麦芽2钱。痧气食结,胸中饱闷,腹内绞痛。用法用量:山楂1-2两煎汤代水。附注:二十八号恒象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竹四(《痧症全书》卷下)。
-
归耆止血汤
处方:当归、黄耆、蒲黄(半生半炒)、香附、桂心、熟艾、白术、地榆(炒黑)、黄芩(炒黑)、炙草、川芎。功能主治:祛客寒,温经血。主妇人因感风冷,余经留滞血海,经行后己止5-6日,忽然暴崩。各家论述:是方耆、术以补气,芎、归以补血,蒲、芩、地榆皆黑以止血,香附、桂、艾温经散寒,炙草和中益气,崩下自止。
-
浮萍煎膏
处方:浮萍草1两,川升麻1两,黄柏1两,甘草1两(半生用)。制法:上细锉,和匀,以猪脂1斤,同于银锅中以文火煎至半斤,滤去滓,膏成。功能主治:口舌生疮,久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半匙,含化咽津。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
二虎丹
《外科百效》卷二:二虎丹:处方:川郁金1钱,巴豆肉1钱。功能主治:喉风。用法用量:一半生用,一半用猪油熬成炭,俱研为末。摘录:《外科百效》卷二《中藏经 附录》卷八:组成:辰砂、硫黄。主治:疟疾。用法用量:当发日,新水7分1盏化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龙眼大。
-
瓜蒌内托散
处方:瓜蒌1个(半生半炒),人参5钱,归尾5钱,没药5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活血消毒。主痈发于腿外侧者。用法用量:黄酒2碗,煎1碗,食前服。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
茴香楝子丸
别名:茴香楝实丸处方:川楝子1两3钱,小茴香1两半,吴茱萸2两,海藻1两,木香半两,泽泻半两,青盐3钱,蓬莪术7钱半(醋炙),三棱7钱半(煨),青皮1两,黑牵牛7钱(一半生用,一半炒用)。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诸疝证。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七
-
化痰延寿丹
别名:延寿丹、五福寿命丹、长寿丹处方:天麻半两,枸杞子2两半,白矾1两半(半生半熟),半夏1两半(汤洗7次),干生姜1两半,人参1两。劳风心脾壅滞,痰涎盛多,喉中不利,涕唾稠粘,嗌塞吐逆,不思饮食,或时昏愦。用法用量:延寿丹(《卫生宝鉴》卷十二)、五福寿命丹、长寿丹(《普济方》卷一六四)。
-
加减大造苦参丸
处方:苦参1斤,防风10两,荆芥10两,苍耳子10两,胡麻子(半生熟)10两,皂角刺10两,蔓荆子3两,牛蒡子3两,黄荆子3两,枸杞子3两,何首乌3两,禹余粮3两,蛇床子3两,香白芷1两半。制法:上为细末,用皂角捣烂,熬膏,入前药匀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大风疮及诸风、赤白癜风。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四
-
加减正元丹
制法:上为末,米醋煮山药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月经不调,无子。如经后期,去青蒿子、银柴胡、鳖甲。注意:忌白莱菔。如经调后,觉经不行,恐有妊娠,即勿服。
-
加味宣风散
《直指》卷二十一:加味宣风散:处方:鸡心槟榔3个,橘皮半两,桃仁(浸,去皮,焙)半两,白芷半两,枳壳(制)半两,牵牛2两(半炒半生)。摘录:《直指》卷二十一《直指小儿》卷五:组成:宣风散加青皮1分。先下黑粪,次下褐粪,然后以和胃药加陈米与之,良久粪黄,疮自微出;加减:气怯者,外加南木香1钱。
-
交解饮
处方:肉豆蔻(半生,半面裹煨)草豆蔻(如上法)甘草(半生,半炙)厚朴(半生,半姜制炒)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散。功能主治:治脾胃气弱,阴阳胜复,发为痎疟。(疟疾)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服。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
鼓腹遇仙丹
处方:白丑头末4两(半生半炒),白槟榔1斤,茵陈5钱,莪术5钱,三棱5钱,牙皂角5钱。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鼓胀。用法用量:五更时冷茶送下3钱。行后随以温粥补之,忌食他物。注意:壮实宜服,虚弱人不可轻用。摘录:《方症会要》卷二
-
金疮丹
处方:龙骨(煅)2钱,乳香(去油)3钱,没药(去油)3钱,白矾(半生,半枯)1两,无名异1两,五倍子(半生,半焙)2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止血,住痛生肌。主金疮出血。不作脓,不怕风。摘录:方出《疡医大全》卷三十七,名见《跌打损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