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脱
虚脱是以面色苍白、神志淡漠,或昏迷、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为特征的危重症候,类似现代医学的休克。虚脱的治疗:刺灸法:治则回阳固脱,苏厥救逆处方素髎水沟内关方义素髎属督脉,有升阳救逆,开窍清热之功,急刺可使血压回升;随证配穴神志昏迷—中冲、涌泉,肢冷脉微—关元、神阙、百会,俱灸。操作毫针刺,补法,并灸。
-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概述:葡萄球菌食物中毒(staphylococcalfoodpoisoning)是葡萄球菌肠毒素所引起的疾病,其特征为起病急骤,呕吐剧烈伴失去及虚脱。治疗同沙门氏菌属感染的胃肠炎型,以保暖、输液、饮食调节等为主,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病原学:引起本病的细菌仅限于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且其中仅部分菌株能产生肠毒素,包括A~
-
米格来宁
米格来宁说明书:药品名称:米格来宁英文名称:Migranine别名:安替比林分类:神经系统药物解热镇痛药其他剂型:每片含安替比林0.27g,咖啡因27mg,枸橼酸3mg。口服易被吸收,作用迅速,且持续时间长。米格来宁的适应证:中枢抑制药,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具有镇静作用,用于神经衰弱及癫痫等。注意事项:1.预防虚脱。
-
异乐定20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长期治疗冠心病(心肌循环失常);预防心绞痛发作(心痛);4.本品不适用于急性心梗伴低充盈压、急性循环衰竭(休克、血管萎陷),不应用于病人血压过低的情况,除医师明确准许。综合以上各项特点,适当剂量的异乐定20可用于保护心血管病人防止心绞痛发作。规格:每片含单硝基异山梨醇酯20mg。
-
安替比林
米格来宁说明书:药品名称:米格来宁英文名称:Migranine别名:安替比林分类:神经系统药物解热镇痛药其他剂型:每片含安替比林0.27g,咖啡因27mg,枸橼酸3mg。口服易被吸收,作用迅速,且持续时间长。米格来宁的适应证:中枢抑制药,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具有镇静作用,用于神经衰弱及癫痫等。注意事项:1.预防虚脱。
-
脱阳
脱阳病证名。指阳气严重耗失,造成虚脱倾向。①指阳气耗伤太过,以致神气不藏而出现幻觉、幻视、神志异常、或大汗淋漓、手足逆冷、踡卧神疲等症状。《难经·二十难》:“脱阳者见鬼。”②指男子因性交出现虚脱的症状。
-
大金液丹
处方:硫黄3斤(水火鼎飞,炼取1斤半),鹿茸(真蜀地者)12两,鹿角霜(如上)12两,大天雄12两,大川乌12两,大附子(并真蜀地者)12两(炮,去皮脐),肉苁蓉4斤(真淮者),川牛膝(真地道者)8两。功能主治:大吐大泻,卒暴虚脱,孤阴绝阳。用法用量:上用鹿角胶为丸服。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六引《澹寮》
-
二加生化汤
处方:川芎1钱,当归3钱,炙甘草4分,杏仁10粒,枣仁(炒)1钱,桔梗4分,人参2钱,半夏1钱。功能主治:产后气短,痰嗽声重,汗出。用法用量:凡产后气血虚脱,汗多,气喘气短,出言懒倦之甚,速服上方外,须用醋炭以防晕。摘录:《女科秘要》卷六
-
加味两仪膏
处方:党参8两,熟地3两,归身3两(炒),黄耆3两炙(或加制附子1钱)。功能主治:阴阳双补。主虚证厥逆;以及大汗淋漓虚脱证。用法用量:大乌梅40个,煎1沸,去核,合前药同煎成膏,冲服。随证用引:有痰则以陈皮为引,有热则以麦冬为引,有寒则以生姜为引。摘录:《医门八法》卷二
-
加味养血生发汤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加味养血生发汤:处方:生地15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首乌藤15克生黄耆30克川芎9克白芍15克明天麻6克冬虫夏草6克旱莲草9克桑椹15克木瓜6克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养血生发。治斑秃属于肝肾不足,脉缓无力,舌苔薄白而滑,舌质淡红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肝肾不足,血虚脱发。
-
雁脂
拼音名:Y nZhī别名:大雁油、鸿雁油来源:雁行目鸭科鸿雁Ansercygnoides(L.),以脂肪入药。生境分布:分布于西伯利亚,冬迁我国沿海一带。功能主治:益气解毒,舒筋活血。主治气血不足,筋挛,肾虚脱发,痈肿疮毒。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芡实茯苓牛角散
《医学从众录》卷八:方名:芡实茯苓牛角散组成:芡实粉2两,白茯苓2两,赤石脂1两(煅),牡蛎1两(醋煅),禹余粮1两(煅),牛角腮1两(炙黄)。主治:女子带下虚脱证。制备方法:上为末,好米醋一杯拌前药,晒干,再研末,打糊为丸。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芡实茯苓牛角丸。
-
刃伤
刃伤为病名,出自《五十二病方》,即金创。指金属器刃损伤肢体所致的创伤。又名刃伤、金疮、金伤、金刃伤、金疡。重者伤筋、血流不止、疼痛难忍,并可因出血过多,引起面色苍白、头晕、眼黑、脉芤或细微等虚脱证名。伤重者,急救止血包扎,清创缝合,如系失血过多,应内服益气养血之剂,必要时应输血补液;
-
秘验带下丸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方名:秘验带下丸组成:荧实粉2两,白茯苓1两,赤石脂(煅)1两,牡蛎(煅,酒淬)1两,禹余粮(煅)1两,石灰(风化)8钱(好醋1盏,拌和前末,干,再捣筛过)。主治:妇人带下虚脱症。用法用量:每服50丸,加至60-70丸,空心以米汤送下。制备方法:上药用糯米煮粥,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
脱血
脱血病证名。血液脱失之证。《素问·平人气象论》:“臂多青脉,曰脱血。”《类经·色脉类》:“血脱则气去,气去则寒凝,凝泣则青黑,故臂见青色,言臂则他可知矣。”“凡脉盛者邪必盛,邪盛者卧必不安。今脉盛而卧安,知非气分阳邪,而为阴虚脱血也。”
-
汗出如油
概述:汗出如油为症名。见《伤寒发微论》。指汗出如油之状,黏腻不易流动。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关于绝汗:绝汗又名脱汗。指病情危重,汗出如珠如油,黏腻不流,常伴见呼吸短促,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为阴阳相离,阳气欲脱之象。急宜回阳救脱,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之类。
-
油汗
油汗为症状名,又名黏汗。指汗液黏腻如油的表现。汗出如油之状,黏腻不易流动。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一云油汗,即黏汗也。”
-
脱绝
脱绝病证名。指亡阴引起阳脱,或亡阳伴随阴竭的阴阳相离绝的垂危重证。如大汗出或大吐大泻的失水病人,如救治不及,就会导致阳气虚脱,出现冷汗淋漓,脉微细或芤大,四肢逆冷甚至死亡,即为亡阴引起阳脱的脱绝证。《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
疟脱
疟脱病名。疟疾发作过程中出现大汗亡阳等虚脱证者。《宝命真诠》:“疟脱之症,魄汗淋漓,面色青黑,脉虚浮数,按之极虚。”治宜益气固脱,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倍参、芪,加白芍、五味、枣仁等。
-
纳气法
针刺手法名·纳气法:纳气法为针刺手法名。出《金针赋》:“运气走至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先用紧按慢提九数或紧提慢按六数,得气后,将针头斜对病痛处,使气上行,随后将针直起,向下按纳,不使气回流。治小儿虚脱,上气喘息,真气浮散,不得归元者。
-
漏下
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漏下者,由劳伤血气,冲任之脉虚损故也。冲脉任脉为十二经脉之海,皆起于胞内,而手太阳小肠之经也,手少阴心之经也,此二经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妇人经脉调适,则月下以时;
-
蒋希曾
蒋希曾清代医家。泉塘(今湖南临湘)人。同治元年(1862年)其母病故,伤痛于母病之不治,乃改习医,数年后有成。故取临证中阴阳虚实易于混淆者,及其他疑似之证,详加辨析,编成《医验辨似》二卷(1896年),共列“伏暑似虚劳证”、“阳虚似外感证”、“产后受风似虚脱证”等疑似证32条,辨析详明,颇有助于临床诊断。
-
回阳九针穴
回阳九针穴指具有回阳救逆作用的九个经验效穴。出《针灸聚英》。即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环跳、足三里、合谷等穴。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晕厥、虚脱等症。
-
长效易顺脉口腔喷雾剂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于治疗及预防心绞痛发作,并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左心衰和肺水肿者入院前的紧急治疗。2.本品禁用于休克、低血压性虚脱(收缩压<100mm汞柱)、低灌注量的急性心肌梗塞、对有机硝酸盐过敏者,血压偏低者、妊娠期头3个月和授乳期妇女,需在内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
异丙安替比林
药品说明书:药理作用:本品主要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抗炎抗风湿作用弱。适应症: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风湿痛、牙痛等。用量用法:口服:1次服0.15~注意点:严格控制剂量,以防虚脱。规格:片剂:0.15g,0.3g。
-
地黄羊脂煎
处方:生地黄汁1升,生姜汁5升,羊脂2斤,白蜜5升。制法:先煎地黄汁,令余5升,下羊脂,煎减半,次下姜,次下蜜,便以铜器盛,着汤中煎令如饴状。用法用量:每服以酒1升,取煎如鸡子大。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地黄纯阴滋腻,能治伤中淋露;蜂蜜解毒和中,能除心腹邪气;姜汁辛散,专行三味之腻也。
-
调胃参耆汤
处方:人参3钱,生黄耆2钱,当归2钱,桂枝4分,防风3分,麻黄根(因麻黄发汗,根止汗,宜用根)5分。功能主治:产后心慌无主,濈濈汗出,形色又脱,汗多亡阳者。用法用量:上加黑枣1个,用水1盏半,煎至7分,食远热服。口渴,加麦冬1钱5分,五味子9粒;虚脱,手足冷,加熟附子5分,黑姜4分,牡蛎1钱。摘录:《产宝》
-
归肠散
处方:橡斗子半两(蜜炙黄),木贼半两(烧灰留性)。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肠虚脱肛。用法用量:每服1钱,乳食前陈米饮调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
保山附片
别名:草乌来源:毛茛科保山附片AconitumnagarumStapf,以块根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注意:有大毒。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血脱气脱
血脱气脱为病机。又称气随血脱。是指急性大出血时,气随血液的突然大量流失而脱散的危重病理变化。由于出血过多,气失依附,导致阳气虚脱。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症。相当于出血性休克,治疗应根据血脱先益气的原则,急宜补气以固脱。
-
南附汤
《传信适用方》卷一引叶梦锡方:方名:南附汤组成:附子1两,南星半两。主治:痰证。更少加木香亦妙。主治:慢脾风。小儿泄泻,虚脱生风,及服冷药过多者;小儿阴证惊痫,体冷强直,手足微动,昏睡不醒,口噤涎流,或声或嘿。用法用量:水1大盏,生姜7片,煎至半盏去滓,逐旋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锉散,作1剂。
-
隔葱灸
隔葱灸为间接灸的一种。把葱白捣碎平铺在腹部穴位,上加艾炷施灸。可用于虚脱、腹部胀气、腹部寒痛、小便不利等。也可用葱白一束,约2寸长,以细线捆扎,竖立于穴位上,上置艾炷施灸,用于疮痈和风湿痹痛等。亦可用葱白丝和醋炒至极热,布包后熨之,以治疗大小便不通、疝气。
-
久痢脱肛
久痢脱肛为病证名。《医学纲目》:“凡小儿所患泻痢,皆因暑湿风热,乘脾胃虚而得。”因“脾气虚,肺无所养,故大肠之气虚脱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或四君子为主。”若脱出绯红或作痛者,为血虚有热,宜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牡丹皮;若微红而作痛者,为气虚有热,宜佐四君子汤加牡丹皮。外可用五倍子煎汤,加朴硝熏洗。
-
气阴两伤
气阴两伤即气阴两虚。气阴两虚为证候名。常见于热性病的过程中,如:1.温热病耗津夺液,出现大汗、气促、烦渴、舌嫩红或干绛、脉散大或细数,有虚脱倾向者。2.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损,元气大伤,出现神疲形怠、少气懒言、口干咽燥、低热或潮热,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红苔少、脉虚大或虚数者。
-
气随血脱
气随血脱为病机。又称血脱气脱。是指急性大出血时,气随血液的突然大量流失而脱散的危重病理变化。由于出血过多,气失依附,导致阳气虚脱。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症。相当于出血性休克,治疗应根据血脱先益气的原则,急宜补气以固脱。
-
心阳不足
心阳不足即心阳虚。除具有心气虚的证候外,还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心区憋闷,舌尖凉感。治宜益气温阳,用养心汤加减。严重者出现心阳虚脱时,可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甚则神昏,脉微细欲绝。治宜回阳救急,用大剂参附汤或人参四逆汤灌服。
-
心阳不振
心阳不振同心阳虚,是指心阳虚弱,鼓动无力,温煦失职,心动失常,心神失养,并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心阳虚除具有心气虚的证候外,还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心区憋闷,舌尖凉感。治宜回阳救急,用大剂参附汤或人参四逆汤灌服。
-
心阳暴脱
一般发于心脏原有的严重病变,逐渐导致心阳虚衰,运血无力,神失充养,而致阳气外脱的一种厥证。除具有心气虚的证候外,还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心区憋闷,舌尖凉感。严重者出现心阳虚脱时,可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甚则神昏,脉微细欲绝。治宜回阳救急,用大剂参附汤或人参四逆汤灌服。
-
心气阴两虚
心气阴两虚为证候名。即气阴两虚。常见于热性病的过程中。如:1.温热病耗津夺液,出现大汗、气促、烦渴、舌嫩红或干绛、脉散大或细数,有虚脱倾向者。2.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损,元气大伤,出现神疲形怠、少气懒言、口干咽燥、低热或潮热,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红苔少、脉虚大或虚数者。
-
食鱼蟹类中毒
食鱼蟹类中毒(allergyaftereatingfishandcrab、fishandcrabpoisoning)为病名。《中医药学名词》(2010):食鱼蟹类中毒是指因进食有毒或变质鱼、蟹或对鱼、蟹过敏所致,以头晕,肤痒,胸闷烦躁,或腹痛呕泻,甚至虚脱为主要表现的中毒类疾病。
-
真心痛·正虚阳脱证
真心痛·正虚阳脱证(trueheartpainwithsyndromeofvitalqideficiencyandyangcollapse)是指正气虚脱,阳气衰微,以心胸绞痛,胸中憋闷或有窒息感,喘促不宁,心慌,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重则神志昏迷,四肢厥冷,脉疾数无力或脉微欲绝等为常见症的真心痛证候。
-
微脉
微脉为脉象之一。指极细极软,若有若无,按之欲绝的脉象。《医学入门》:“微似蛛丝容易断。”微脉主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多见于休克、虚脱、慢性虚弱病证病后元气大虚等。
-
心阳虚
心阳虚为证候名。除具有心气虚的证候外,还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心区憋闷,舌尖凉感。治宜益气温阳,用养心汤加减。严重者出现心阳虚脱时,可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甚则神昏,脉微细欲绝。治宜回阳救急,用大剂参附汤或人参四逆汤灌服。心气虚弱所致的证候。
-
交感脱精
概述:交感脱精为病名。见《石室秘录》卷二。指性交时突然虚脱者。男女皆可发生。病因病机:因下元不足,感乐太过,虚阳外脱所致。治疗:急宜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煎大剂独参汤或救脱汤灌服。
-
暴崩
暴崩病证名。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一。指非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者。或跌仆损伤冲任,以致经血失于约制所致。治宜止血为主,以防失血过多,晕厥虚脱。方用十灰散,兼服独参汤。因暴怒伤肝者,可用逍遥散加香附炭、青皮;气虚下陷者,用举元煎升提;跌仆损伤者,以八珍汤加三七末,或用云南白药。参见血崩条。
-
安痛定注射液
药品说明书:别名: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药理作用:本品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且解热镇痛作用较强。适应症:主要用于发热、头痛、偏头痛、神经痛、牙痛及风湿痛。注意事项:体质虚弱者防止虚脱。极少数过敏者有粒细胞缺乏症,连用1周以上应定期检查血象;贫血、造血功能障碍患者忌用。
-
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
药品说明书:别名: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药理作用:本品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且解热镇痛作用较强。适应症:主要用于发热、头痛、偏头痛、神经痛、牙痛及风湿痛。注意事项:体质虚弱者防止虚脱。极少数过敏者有粒细胞缺乏症,连用1周以上应定期检查血象;贫血、造血功能障碍患者忌用。
-
四味回阳饮
概述:四味回阳饮为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处方:人参一至二两,制附子、炮姜各二至三钱,炙甘草一至二钱。6克炮干姜6~9克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回阳救脱。主治元阳虚脱,恶寒肢冷,气息微弱,冷汗如油。用法用量:水煎服。用水400毫升,武火煎至250毫升,温服,徐徐饮之。
-
通窍明目汤
《眼科临症笔记》:方名:通窍明目汤组成:当归4钱,桃仁3钱(炒),红花2钱,丽参3钱,黄耆5钱,白术2钱(炒),菖蒲3钱,茯神3钱,川芎3钱,细辛2钱,甘草1钱。加减:愈后头疼目胀,不时昏乱者,去细辛、牙皂,加楮实子5钱、茺蔚子4钱、川羌3钱、白芍4钱、生地8钱,以上加倍,共为丸,镜砂为衣。
-
对症取穴
对症取穴(symptomaticpointselection)为取穴法之一。又称随症取穴。指针对某些症状选取腧穴。临证应用时根据病情的标本缓急,适当地采用对症取穴,解除个别症状将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如发热取大椎、曲池、合谷;乳汁不足取少泽;崩漏取隐白;昏迷取人中、十宣;虚脱取关元、神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