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针
微针为古针具名。指毫针等微细针具。《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
小针
小针为古针具名。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和《小针解》,意同微针。《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指毫针等微细针具。《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
全息生物医学
中国医学所强调的整体观、天人合一论等反映着生物全息的客观规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脉诊、舌诊、面诊等诊法及耳针、面针、头皮针、足针等微针系统疗法,都是典型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全息生物医学实际上是全息生物学与中医学相交叉并分化发展的现代医学分支学科,属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范畴。
-
生物全息诊疗法
生物全息诊疗法是遵循生物全息规律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中医学的脉诊、舌诊、手诊等诊法,以及耳针、面针、头皮针,鼻针、足针等微针系统,都是典型的全息诊疗法,至今仍是全息诊疗法的主体内容。
-
微刺系统
微刺系统又名微针系统。它与巨刺系统相对而言。是指身体特定部位,如耳、鼻、面、手、足等部位,均存在与身体上各器官相对应的特异反映点(穴位),可用以治疗相应器官的病症。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有耳针、鼻针、面针、手针、足针等。
-
穴位全息律
穴位全息律是有序穴位群在人体各节肢及其他较大相对独立部分均依与人体全息对应关系重复分布的规律。
-
下针法
下针法即进针法。出《针灸聚英》。指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子午流注针经·流注指微针赋》:“针入贵速,即入徐进。”透皮之后,则要根据刺法要求仔细探取针感。临床常用的有捻转和提插两种。常用的毫针进针法有:爪切进针、指压进针、捻转进针、快插进针、夹持进针、捏起进针、撑开进针及采用进针管或弹入器进针等。
-
小针解
《小针解》为《黄帝内经灵枢》的篇名。本篇是对《九针十二原》篇所讨论的有关运用小针(微针)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故名。
-
小痹
小痹为病名。指邪在孙络,随脉往来的一种痹病,因邪入未深,故称小痹。《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张志聪注:“小痹者,谓邪始入于皮肤,未伤筋骨。脉,谓孙络脉也。”
-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为治疗基本法则之一。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我国国土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发病情况亦有差异。《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异论》中论述,北方地势高而寒,故“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
致理
致理肉理固密。《素问·异法方宜论》:“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
半夏酒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处方半夏10枚。功能主治舌肿满口,气息不通,须臾杀人,急以手指刺破,溃出恶血,亦可用微针决破,次用此药。用法用量以苦酒1升,煮取8合,稍稍漱口,热含冷吐。半夏动人咽喉,以生姜汁解之。功能主治重舌满口。用法用量水煮了,炮及热,用好酒1升浸,密封头。
-
挛痹
挛痹病证名。证见筋脉拘挛,肢体麻木疼痛。多由湿热淫盛筋骨所致。《素问·异法方宜论》:“南方者……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姚止庵注:“挛痹者,湿热盛而病在筋骨也。”
-
经络实质研究
发现经络现象虽与已知的解剖学、生理学现象有关但又不同,需要作出新的说明,为此已提出多种假说,如神经一体液调节说、人体自控系统说、第三平衡系统说、二重反射假说、概念性单元说、经络一皮层一内脏相关假说、体表内脏植物性联系系统说、气说、机体能感知的气血液通道说、波导说、类传导说、低阻经络说、良导络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