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鱼
银鱼的别名银条鱼、面条鱼、蛤残鱼、白饭鱼银鱼使用提示每餐约80克银鱼的营养价值银鱼属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对高脂血症患者食之亦宜。中医上认为其味甘性平,善补脾胃,且可宜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性味《日用本草》:"味甘,平,无毒。"③《医林纂要》:"补肺清金,滋阴,补虚劳。
-
小儿止泻散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小儿止泻散组成:白术(炒)2两,藿香叶5钱,滑石2两,苡米(炒)3两,扁豆(去皮)4两,芡实米(炒)2两,泽泻2两,党参(去芦)3两,厚朴(炙)3两,车前子(炒)1两,莲子肉2两,砂仁1两。主治:脾胃不和,呕吐泄泻,腹痛胀满,小便不利,不思饮食。功效:健脾,利水,止泻。
-
水八角
功能主治:祛风利水,散瘀止血,消肿解毒。《*辞典》·水八角: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ShuǐBāJiǎo别名:花鸡公、一口血、枫香细辛(《四川中药志》),裂叶秋海棠、虎爪龙、水黄连、水蜈蚣、风吹不动(《江西草药》)。叶根出,通常2片;②治全身浮肿、尿血:裂叶秋梅棠根六钱,乌韭根五钱,车前三钱,水煎服。
-
李子
Plum(Prunus,spp.)李子是蔷薇科植物李的果实。2.清肝利水:新鲜李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谷酰胺、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生食之对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大有种益;主治阴虚内热,骨蒸痨热,消渴引饮,肝胆湿热,腹水,小便不利等病症。①《别录》:"味苦。"②孟诜:"去骨节间劳热。治肝病腹水,骨蒸劳热,消渴引饮等证。
-
苡米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小穗复瓦状排列于穗轴上,雌小穗位于雄小穗下方,包被于卵形硬质总苞中,成熟后渐变珠状。治肺痈咳吐脓痰的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薏苡仁炒或麸炒后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薏苡仁为眼科常用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的功效。
-
苡仁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小穗复瓦状排列于穗轴上,雌小穗位于雄小穗下方,包被于卵形硬质总苞中,成熟后渐变珠状。治肺痈咳吐脓痰的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薏苡仁炒或麸炒后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薏苡仁为眼科常用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的功效。
-
薏苡仁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小穗复瓦状排列于穗轴上,雌小穗位于雄小穗下方,包被于卵形硬质总苞中,成熟后渐变珠状。治肺痈咳吐脓痰的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薏苡仁炒或麸炒后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薏苡仁为眼科常用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的功效。
-
薏仁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小穗复瓦状排列于穗轴上,雌小穗位于雄小穗下方,包被于卵形硬质总苞中,成熟后渐变珠状。治肺痈咳吐脓痰的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薏苡仁炒或麸炒后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薏苡仁为眼科常用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的功效。
-
车前子
性味归经:甘,寒。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暑湿泻痢,咳嗽多痰,目赤翳障,眼目昏花,迎风流泪。车前子为眼科常用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通淋,清肝明目的功效:(1)用于湿热所致各种眼病,尤宜于兼有小便不利者,可与滑石、木通配伍。鉴别:(1)车前粉末深黄棕色。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
加味肾气丸
金匮加减肾气丸、加味八味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资生肾气丸组成:炮附子二个,茯苓、泽泻、山茱萸、炒山药、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各一两,官桂、川牛膝(酒浸)、熟地黄各半两。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严氏济生方》卷四方之加味肾气丸功在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用法用量:每服七十丸,空腹米饮送下。
-
倒扣草
性味:苦辛,寒。水肿,跌打损伤。①《广西中药志》:利小便,清血,消毒。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利水通淋。治感冒发热,久热不退,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喉痛,高血压,肾炎水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附方:①治淋病:虎鞭草鲜全草六钱至一两(干的四至六钱)。水煎饭前服,日服一次。
-
麸炒薏苡仁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经逢原》)、拌水蒸透(《本草纲目拾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治疗湿温病在气分,湿邪偏盛的三仁汤(《温病条辨》)。
-
麸苡仁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经逢原》)、拌水蒸透(《本草纲目拾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治疗湿温病在气分,湿邪偏盛的三仁汤(《温病条辨》)。
-
赤小豆鱼粥
赤小豆鱼粥是指一种利水退肿药膳。鲤鱼或鲫鱼1尾,赤小豆50g。鱼去鳞腮及内杂,洗净水煮取汁;赤小豆洗净煮粥,临熟,入鱼汁调匀(不入佐料),早餐食。功能消肿利水,适用于水肿,湿邪下注之脚气病。
-
尖耳贯众
出处:《江西草药》拼音名:JiāněrGu nZh nɡ别名:贯众、大叶兰芝、大叶鲁基(《江西草药》),牛尾贯众(《贵州草药》)。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尖耳贯众的根茎。叶片矩圆状披针形,纸质,长25~羽片边缘疏生硬刺。治颈淋巴结核,疮毒,水肿,崩漏,跌打损伤。②《贵州草药》:活血散瘀,利水通淋。外用:水煎洗。
-
胃苓丸
功能与主治:消胀利水。泄泻,车前子炒米汤送下;白浊,盐汤下;《寿世保元》卷二:方名:胃苓丸组成:苍术(米泔浸,炒)1两,陈皮1两,厚朴(姜汁炒)1两,白术(去芦,土炒)1两,白茯苓(去皮)2两,肉桂5钱,猪苓1两,泽泻1两,人参5钱,黄连(姜汁炒)1两,白芍(炒)1两,甘草(炙)5钱。用法用量:清米汤化下。
-
血满草
7厘米,顶端1枚较大,卵形,两侧小叶均为矩状披针形以至矩卵形,先端渐尖以至长渐尖,边缘有细锯齿,基部平钝或阔楔形,两侧小叶基部均不对称,两面均疏被粗毛,下面色浅,侧脉羽状;②《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散瘀,强筋骨,祛风湿,利水消肿。
-
茯苓粥
《民间方》:茯苓粥:处方:茯苓粉30克粳米100克红枣20枚制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成。摘录:《民间方》《圣惠》卷九十六:茯苓粥:处方: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粟米2合。功效:健脾益胃,利水消肿。用药禁忌:老年人脱肛和小便多者不宜服食。
-
石龙刍
花期夏季。化学成份:石龙刍含水分7.14%、蜡及脂肪质2.63%、果胶1.52%、半纤维素13.54%、木质素17%、纤维素52.18%、灰分1%、戊聚糖13.4%。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阴经气分。功能主治:利水,通淋。②《别录》:补内虚不足,痞满,身无润泽,出汗,除茎中热痛。④《浙江民间草药》:利水通淋,清热安神。
-
鼠妇
功能主治:利咽止痛,破瘀利水。拼音名:ShǔFù英文名:Pillbug别名:伊威、蟠、鼠负、委黍、负蟠、负攀、鼠姑、鼠粘、鼠赖虫、湿生虫、地鸡、地虱、肥蛀蚋、西瓜虫、蒲鞋头虫、潮湿虫、地虱婆、豌豆虫、瓢虫、潮虫子、土孵、暗板虫、鞋板虫来源:药材基源:为卷甲虫科动物普通卷甲虫或潮虫科动物鼠妇的全体。惊风撮口;
-
返汗化水汤
处方:茯苓2两,猪苓3钱,刘寄奴3钱。主小肠热极,心头上一块出汗,不啻如雨,四肢他处又复无汗。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茯苓、猪苓俱是利水之药,加入刘寄奴则能止汗,又善利水,其性又甚速,同茯苓、猪苓从心而直趋于膀胱,由阴器以下泄,因水去之急,而火亦随水而急去也,正不必再泄其火,以防伤损脏腑耳。
-
黑豆
黑豆的别名:黑大豆、乌豆、橹豆、马料豆、料豆、枝仔豆、冬豆子、零乌豆黑豆的食用量:每餐约30克黑豆的营养价值:1.黑豆营养全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之功效;归脾、肾经;用于阴虚烦渴,头晕目昏,体虚多汗,肾虚腰痛,水肿尿少,痹痛拘挛,手足麻木,药食中毒用法与用量:9~
-
三焦俞
三焦俞具有调理三焦,利水强腰的功效。治胀满,膈塞不通,呕逆,饮食不化,肩背急,腰脊强,少腹坚硬,注泻下痢,目眩,头痛,妇人癥聚。三焦俞主治中、下焦疾患:如呕吐,呃逆,饮食不化,胸腹胀满,肠鸣泄泻,黄疸水肿,食少身瘦,头痛目眩,腰脊强痛,妇人瘕聚,小便不利,尿血,消渴,遗尿,遗精等。腰背疼痛。
-
大仓窬
概述:大仓窬为经穴别名,即三焦俞。治胀满,膈塞不通,呕逆,饮食不化,肩背急,腰脊强,少腹坚硬,注泻下痢,目眩,头痛,妇人癥聚。三焦俞主治中、下焦疾患:如呕吐,呃逆,饮食不化,胸腹胀满,肠鸣泄泻,黄疸水肿,食少身瘦,头痛目眩,腰脊强痛,妇人瘕聚,小便不利,尿血,消渴,遗尿,遗精等。腰背疼痛。
-
茯苓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食少脘闷,大便泄泻,眩晕,心悸,失眠、梦遗、自浊、小便余沥、带下。茯苓的化学成分:茯苓含茯苓酸(pachymicacid)、块苓酸(tumulosicacid)、齿孔酸(eburicoicacid)、松苓酸(pinicolicacid)、松苓新酸、茯苓聚糖(pachyman)等。
-
鲫鱼
鲫鱼(鲤科)Carassiusauratus鲫鱼又名鲋鱼,别称喜头,为鲤科动物,产于全国各地。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尤其是活鲫鱼汆汤在通乳方面有其他药物不可比拟的作用。
-
强心导水汤
组成:生黄芪40g,党参15g,葶苈子15g,桂枝10g,丹参15g,红花5g,益母草10g,泽兰泻(各)15g,车前子(包)10g,汉防己10g。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党参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强心作用显著,同时还能扩张血管,恢复细胞活力;本方补益心气以强其心,泻肺利水以荡其邪,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
-
大麦
注意《本草经集注》:"蜜为之使。(孙思邈)③治蠼螋尿疮:大麦研末调敷,日三上。"摘录《*辞典》大麦的食用量每餐约80克大麦的营养价值大麦具有益气、宽中、化食、回乳之功效,有助消化、平胃止渴、消渴除热等作用。对滋补虚劳、强脉益肤、充实五脏、消化谷食、止泻、宽肠利水、小便淋痛、消化不良、饱闷腹胀有明显疗效;
-
镇坎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henkanSan标准编号WS3-B-1460-93处方西瓜1只(约5kg)砂仁190g大蒜(剥净)380g制法以上三味,取西瓜在瓜蒂下方开孔,挖去瓤肉,装入砂仁、大蒜,用原瓜蒂盖后再用竹钉固定,外用泥与黄酒搅匀封固,厚度约3~30μm,微木化,纹孔及孔沟稀疏。(2)取本品1.5g,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功效:调气利水。
-
茯苓皮
《*辞典》:茯苓皮:出处:《纲目》拼音名:FúLínɡPí别名:苓皮(《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治水肿肤胀。(《经验良方》)②治男子妇人脾胃停滞,头面四肢悉肿,心腹胀满,上气促急,胸膈烦闷,痰涎上壅,饮食不下,行步气奔,状如水病: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
牡蛎泽泻散
处方:牡蛎(熬)泽泻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苈子(熬)商陆根(熬)海藻(洗去咸)栝楼根各等分制法:上七味,分别捣碎,下筛为散,更于臼中研之。功能主治:逐水消肿。治大病愈后,水气停聚,腰以下浮肿,小便不利,脉沉实有力者。注意:肾虚者忌服。葶苈子、泽泻泻肺利水;蜀漆、商陆根逐水泄热;摘录:《伤寒论》
-
五淋汤
《顾松园医镜》卷十五:组成:生地、二冬、知母、黄柏、甘草梢、牛膝、车前、茯苓。加减:气淋,加沉香、郁金;血淋,加茅根、藕汁;膏淋,加川萆薢、川石斛;砂淋,加滑石末调服;因劳倦伤脾者,加人参。各家论述:生地壮水滋阴,血淋多用,二冬清肺气,化及州都,小便自然顺利;车前开窍通淋;茯苓渗湿利水。
-
五皮散
概述:五皮散同名方剂约有八首,其中《中藏经》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桑白皮、陈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份,具有健脾化湿,理气消肿之功效。本方正是体现了健脾与利水同用这一配伍法度。3.本方现代常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心脏病性水肿、妊娠水肿等属脾虚湿盛者。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煎,不拘时热服。
-
淡
概述:淡(tasteless)为中药学名词。即酸、咸、甜、苦、涩等各种滋味均不明显,具有渗湿、利水功能的药味。《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关于渗湿利水:渗湿利水为治法。即用具有淡渗利小便作用的方药治疗水湿内停证的方法。
-
脐中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用温灸或隔盐灸。
-
命蒂
概述:命蒂为经穴别名,即神阙。命蒂穴的功效与作用: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故又名本穴为“气舍”。
-
脐孔
概述:脐孔为经穴别名,即神阙。脐孔穴的功效与作用: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故又名本穴为“气舍”。
-
维会
本穴曾名为昆仑。百会穴主治头面五官、神志及气虚下陷等疾患:如头风、头痛目眩、耳聋、耳鸣、目不能视、鼻塞、鼻衄、口噤不开、角弓反张、小儿惊痫、脱肛、泄泻、痔疾等。神阙穴属任脉,近于下焦,故可治疗小便不禁、产后尿闭、妇女不孕等。神阙配石门,有温阳利水,通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大腹水肿,小便不利。
-
气合
概述:气合为经穴别名,即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
-
脐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用温灸或隔盐灸。
-
神阙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用温灸或隔盐灸。
-
罗布麻叶
罗布麻叶的功效与主治:罗布麻具有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的功效,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弃丢乙醚液,药渣加水2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
化精丹
处方:熟地2两,人参5钱,山茱萸1两,车前子3钱,麦冬1两,牛膝5钱,白术1两,生枣仁5钱,沙参1两。功能主治:心肾不交,精浊,水道涩如淋而作痛。用法用量:水煎服。又得生枣仁之助,则心君有权,自能下通于肾,而肾气既足,自然行其气于膀胱;复得牛膝、车前下走以利水,则水窍开而精窍自闭,何患小肠之燥涩乎!
-
加减除湿胃苓汤
处方:苍术2钱,厚朴2钱,陈皮3钱,滑石块4钱,炒白术4钱,猪苓4钱,炒黄柏4钱,炒枳壳3钱,泽泻3钱,赤苓4钱,炙甘草3钱。功能主治:健脾燥湿,和中利水。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湿疹(湿疡),牛皮癣(湿寒性白疕)。若湿滞、食滞重者,加焦槟榔或伏龙肝。赤苓、黄柏、滑石清热利湿;枳壳行气以助水湿之运化。
-
气鼓
胁痛面黑是气鼓,加青皮去白术。”臌胀·气滞湿阻证的症状:臌胀·气滞湿阻证患者腹大腹满,胀而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恶心欲吐,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肢体困重,头晕嗜睡,小便短少,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腻,脉弦。此等气臌,必须健脾行气加利水之药则可救也,倘亦以水臌法治之,是速之死也。”
-
气臌
胁痛面黑是气鼓,加青皮去白术。”臌胀·气滞湿阻证的症状:臌胀·气滞湿阻证患者腹大腹满,胀而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恶心欲吐,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肢体困重,头晕嗜睡,小便短少,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腻,脉弦。此等气臌,必须健脾行气加利水之药则可救也,倘亦以水臌法治之,是速之死也。”
-
半夏麻黄丸
概述:半夏麻黄丸为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方论》方。方解:方中麻黄通太阳以泄水气;各家论述:1.《伤寒补正》:《伤寒论》心下悸用桂枝以宣心阳、用茯芩以利水邪,此用半夏、麻黄非故歧而二之也。2.《伤寒论注》:徐彬曰,阴邪者,痰饮也,故以半夏主之,而合麻黄,老痰非麻黄不去也。
-
脑积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应用针灸疗法治疗本病有较大的突破,在穴位刺激方法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如以针刺配合艾条温和灸、药线灼灸及针刺结合中药外敷等,并观察到,从中医辨证分型看,阳虚患者效果较阴虚患者好。(2)脾肾阳虚治法:扶脾补肾,通阳利水。常用成方:通窍活血汤加味等。以交通性脑积水疗效为优。
-
昆布
纶布、海昆布。性味归经:昆布味咸,性寒,入肝、胃、肾经。昆布具有消痰,软坚,行水的功效,治瘿瘤,瘰疬,慢性气管炎,噎膈,水肿,脚气,睾丸肿痛。昆布的化学成分:海带富含多糖类成分藻胶酸和昆布素,还含甘露醇,无机盐(碘、钙、钴、氟、钾等),海带氨酸,肉豆蔻酸,亚油酸,胡萝卜素,多糖及多种维生素等。
-
鳢鱼
治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癣。⑥《医林纂要》:补心养阴,澄清肾水,行水渗湿,解毒去热。⑦《本草求真》:补脾利水。(《食医心镜》)③治卒身面浮肿,小肠涩,大便难,上气喘息:鳢鱼二斤(洗去鳞、肠,令净),赤茯苓一两,泽泻一两,泽漆一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桑根白皮(锉)一两,紫苏茎叶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