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瘦
瘦①肌肉不丰满,与“肥”相对。《素问·八正神明论》:“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②指沉细的脉象。《素问·平人气象论》:“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命曰逆四时也。”(王冰注:“春夏脉瘦,谓沉细也。大法,春夏当浮大而反沉细,秋冬当沉细而反浮大,故曰不应时也。”
-
尾翠
尾翠为经外奇穴名。《经穴治疗学》列作奇穴,名小儿疳瘦。《经穴汇解》名尾翠。主治小儿疳痨羸瘦、消化不良、腹痛下痢、脱肛等。一般沿皮刺0.5~《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腧穴学概论》名小儿疳痢。
-
行针总要歌
《行针总要歌》为针灸歌赋名。见《针灸大成》。内容概括针法的一些要点。如:“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群。肥人针入三分半,瘦体须当用二分;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着中。只在二、三分内取,用之无失且收功。”又:“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有筋有骨傍针去,无骨无筋须透之。”均通俗易晓。
-
廉廉
《灵枢·逆顺肥瘦》:“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钛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上廉廉然。”(一说谓清廉洁身。如张志聪注:“廉廉,如金之洁而不污。”一说谓性格有锋芒、楞角。如张介宾注:“廉廉,楞角貌。”
-
还元酒
处方:獖猪腰1对。功能主治:男子劳伤而得瘵疾,渐见疲瘦,并传尸劳瘵。用法用量:用童便2盏、无灰酒1盏,以新瓦瓮贮之,密封,慢火煮熟。至终夜五更初,温热,饮酒,食腰子。病笃1月效。平日瘦怯者,亦可服。如吐血,加绣针草根2两最效。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
羊头肉方
《圣惠》卷九十五:别名:羊头脍组成:白羊头1枚(洗如法)。主治:中风,目眩羸瘦,小儿惊痫,及产后风眩瘦病,五劳七伤,心虚惊悸,手足无力。用法用量:上蒸令极熟,切,以五味汁食之;或作脍,入五辛酱醋食之亦得。附注:羊头脍(《圣济总录》卷一八八)。
-
食㑊
概述:食㑊(polyphagiawithemaciation)为古病名。一名食亦。是指以善食而瘦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上:“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㑊也。”《宣明论方》卷一:“胃中结热,消谷善食,不生肌肉,此名食㑊。”食㑊的症状:善食而瘦。食㑊的治疗:治疗食㑊以清胃健脾为主,可用参苓丸等方。
-
夏枯草煲猪肉
处方:夏枯草20克瘦猪肉50克制法:将夏枯草、瘦猪肉(切薄片),文火共煲汤。功能主治:清肝热,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高血压;肺结核低热,久服亦有效。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吃肉,饮汤。摘录:《食物疗法》
-
痰证发热
痰证发热病证名。因痰证所致之发热。《证治汇补·发热》:“痰证发热,向夜大作,天明渐止,必兼胸膈不快,恶心不食,肢倦体瘦。盖痰滞中宫,阻滞升降,故恶心痞满。津液不化而体瘦,气血阻滞而倦怠。均宜健脾化痰、宽中清火,则痰利而热除矣。如果实痰为患,滚痰、化痰二丸,皆可选用。”参见湿痰发热、痰积发热等条。
-
黄花菜炖猪肉
处方:黄花菜50克瘦猪肉200克盐适量制法:将黄花菜、瘦猪肉清炖加盐佐膳。功能主治:生津止渴,利尿通乳。适用于产后乳少。用法用量:佐餐食。摘录:《经验方》
-
羊胎
《*辞典》:羊胎:出处:《本草逢原》拼音名:Y nɡTāi来源:为母羊腹中的胎兽。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功能主治:调补肾虚羸瘦。附方:治肾虚羸瘦:羊胎,鹿胎,紫河车,同入六味地黄丸中服。摘录:《*辞典》
-
莲子百合煲猪肉
处方:莲子30克百合30克瘦猪肉200~250克制法:将莲子、百合、瘦猪肉加水适量,置文火上煲熟。功能主治:交通心肾,固摄精气。适用于梦遗、心悸、失眠、滑精、淋浊、带下。用法用量:调味后服用。摘录:《饮食疗法》
-
净神丸
处方:胡麻(其实六棱者)、巨胜(其实八棱者),白蜜1升。功能主治:常服辟谷,填骨髓。主五脏虚损羸瘦。用法用量:方中胡麻、巨胜用量原缺。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八
-
颇儿必汤
处方:颇儿必(即羊辟膝骨,水洗净)30~40个功能主治:利血脉,益经气。治男女虚劳,寒中,羸瘦,阴气不足。用法用量:用水4升,熬取1升,澄滤净,去油、滓,再凝定。服如饮食,任意多少。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
鬾奶散
处方:豆蔻、母丁香、宣连、胡黄连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饮母鬾奶黄瘦。用法用量:3岁半钱,空心米饮调下。摘录:《普济方》卷四○○引《全婴方》
-
肉末米粥
处方:瘦狸肉末50克粳米(或小米)50克制法:将肉末与粳米(或小米)同煮为粥。功能主治:适用于婴儿麻疹恢复期,为保证身体对热量、营养的需要。用法用量:每日分3次服。摘录:《民间方》
-
藕蔤
出处:《纲目》拼音名:ǒuM 别名:蔤(《尔雅》),藕丝菜(《纲目》)。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细瘦根茎。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①汪颖《食物本草》:解烦毒,下瘀血。摘录:《*辞典》
-
铁海棠花
《*辞典》:铁海棠花:出处:《全展选编 妇产科》拼音名:TiěHǎiT nɡHuā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铁海棠的花朵。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铁海棠条。功能主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铁海棠花十至十五朵,与瘦猪肉同蒸或水煎服。
-
养阴种玉汤
《辨证录》卷十一:方名:养阴种玉汤组成:熟地5钱,白芍5钱,当归1钱,茯苓2钱,山茱萸5钱,甘菊花1钱,丹皮2钱,山药3钱,杜仲2钱,牛膝1钱。主治:妇人瘦怯身躯,久不受孕。用法用量:水煎服。
-
消磨散
《玉案》卷六:方名:消磨散组成:蓬术1钱,三棱1钱,陈皮1钱,山楂1钱,草果(去壳)1两。主治:小儿诸食所伤,以致肚腹膨胀,面色黄瘦。用法用量:每服2钱,姜汤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润肺通窍汤
《一盘珠》卷八:方名:润肺通窍汤组成:茯苓6分,陈皮6分,当归6分,白术6分,威蕤6分,杏仁6分,肉桂、北芥子、半夏、莱菔子3分,干姜3分,苏子3分。主治:体虚,肺胀无汗,白面肌瘦,但气急鼻搧。
-
糯米饭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方名:糯米饭组成:糯米2升(净淘),曲末5合(研如粉)。主治:脾胃气弱,见食呕吐,瘦赢无力。用法用量:每日空腹食半盏。制备方法:蒸糯米熟,以曲末拌和,瓷器盛经宿。
-
里四灵
里四灵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图谱》。本穴由两膏盲和两里期门组成。位详各穴。主治羸瘦虚损。一般灸3~5壮。
-
少食而肥
少食而肥为病证名,指食纳虽少但体肥胖的病证。《脾胃论》:“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
-
脾阴虚证
脾阴虚证为证候名。指阴液亏虚,脾失健运,以纳呆,腹胀,便结,体瘦倦怠,涎少唇干,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春温·邪留阴分证
春温·邪留阴分证(springwarmthwithsyndromeofpathogenretainedinyinphase)是指邪热未净,羁留阴分,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苔少,脉沉细略数等为常见症的春温证候。
-
痿病·肝肾两虚证
痿病·肝肾两虚证(flacciditydiseasewithsyndromeofdeficiencyofbothliverandkidney)是指肝肾亏虚,肢体失养,以病久肢体痿软不用,肌肉萎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二便失禁,舌红绛,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痿病证候。
-
胎怯·肾精薄弱证
胎怯·肾精薄弱证(fetaldebilitywithsyndromeoffeeblekidneyessence)是指胎儿禀受不足,肾精薄弱,以体短形瘦,头大囟张,头发稀黄,耳壳软,哭声低微,肌肤不温,指甲软短,骨弱肢柔,或有先天性缺损畸形,指纹淡为常见症的胎怯证候。
-
虚弱血崩
虚弱血崩病证名。血崩证型之一。指因女子气血虚弱,冲任失固,导致血崩,如崩中不止,下血块色紫者,用《妇人大全良方》小蓟汤;崩血无度,虚损羸瘦者,治宜《千金要方》鹿茸散。
-
形肉脱
形肉脱病状名。指形体肌肉消瘦脱陷。《灵枢·经水》:“若失度之人,瘠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度量刺乎?”
-
童子怯
童子怯病证名。崔秉铣《妇科宗主》:“闺女十五、六岁,月经行一、二次或从来未行而经闭者,人渐渐黄瘦,内骨蒸热,咳嗽或腹内有块时疼,名曰童子怯。”治参室女经闭成劳条。
-
胎蒸
胎蒸病名。《女科秘旨》:“面肿色赤,口苦咽干,日晡寒热,日渐羸瘦,胎气不见升动。用银柴胡、胡黄连各一钱,煎服。”
-
室女虚热经闭
室女虚热经闭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未婚女子由于阴虚血弱,火盛水亏而致经闭。证见经闭不行,羸瘦乏力,潮热等,治宜养阴益血,方用柏子仁丸,兼用泽兰汤。
-
三痼
三痼为病名,即带下三十六疾之三痼。又名三固。《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何谓三痼:一曰羸瘦不生肌肤,二曰绝产乳,三曰经水闭塞。”是女子三种较为顽固的疾病。
-
三固
三固即三痼。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三固者,一者月水闭塞不通,其余二固者,文阙不载。”三痼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三痼。古人认为属妇人三种顽固疾病。《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何谓三痼?一曰羸瘦不生肌肤,二曰绝产乳,三曰经水闭塞。”
-
豁泄
豁泄古病名。指食不知饱,饥瘦、腹大而多泄。《诸病源候论》卷四七:“小儿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饱足,又不生肌肉,但其腹大,其大便数而多泄,亦呼为豁泄,此肠胃不守故也。”治宜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
-
肥人
肥人①三种肥壮人中的一种。其肩、臀、股等处肌肉坚实丰满。见《灵枢·卫气失常》。②肥胖的病人。《灵枢·终始》:“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
-
川椒面拌粥
处方:川椒100粒(去目),白面2合。功能主治:噎病,胸间积冷,饮食不下,黄瘦无力。用法用量:上以醋淹椒令湿,漉出,于面中拌令匀,便于豉汁中煮,空心和汁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
薄著
薄著瘦薄而紧紧贴附于骨。《灵枢·根结》:“皮肤薄著,毛腠夭膲。”
-
枸杞羹
处方:枸杞叶1斤,羊肾1对(切),羊肉(切)3两,葱白7茎(切)。功能主治:虚劳羸瘦。用法用量:上以五味汁煮作臛,空腹食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八
-
鸡子索饼
别名:鸡子馎饦处方:白面4两,鸡子4两,白羊肉4两(炒作臛)。功能主治:令人肥白光泽。主虚损羸瘦。用法用量:鸡子馎饦(《医方类聚》卷一○二引《必用之书》)。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
姜蜜煎
处方:生姜汁1合,蜜1合,生地黄汁1升。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肌体黄瘦。用法用量:相和,以慢火煎如稀汤。每服半匙,温酒化服,空心、晚食前各1服。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
经效苦楝丸
处方:苦楝子4两,川芎2两。制法:上为末。熟煮猪膘,烂研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黄瘦疳。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食前米饮送下。摘录:《鸡峰》卷二十四
-
芩柏樗皮丸
《医学入门》卷八:组成:黄芩、黄柏、樗皮、滑石、川芎、海石、青黛、当归、芍药各等分。主治:瘦人带下多热。用法用量:口服。制备方法:醋糊为丸。
-
兔头饮
《养老奉亲》:方名:兔头饮组成:兔头1枚(净洗),豉心5合(绵裹)。主治:老人烦渴,饮水不定,日渐羸瘦困弱。用法用量:上以水7升,煮取5升汁,渴即渐饮之。
-
神通饮
《古今医鉴》卷十:方名:神通饮组成:川木通2两(锉细)。主治:外感风湿之白虎历节风症,遍身抽掣疼痛,足不能履地二三年,百方不效,身体羸瘦者。用法用量:上用长流水煎汁,顿服。服后1时许,遍身发痒,或发红丹,勿惧,遍身上下出汗即愈。
-
小生犀散
《医学入门》卷八:方名:小生犀散组成:犀角1钱,地骨皮1两,赤芍1两,柴胡1两,干葛1两,甘草2两。主治:骨蒸,肌热瘦悴,颊赤口渴,晡热盗汗,五心烦热。用法用量:每3钱,水煎服。
-
鲇鱼方
《养老奉亲》:方名:鲇鱼方组成:鲇鱼肉1斤,葱白半握。主治:老人五痔,血下不愈,肛门肿痛,渐瘦者。用法用量:以白水煮令熟,空心以蒜、醋、五味,渐渐食之,常作尤佳。
-
四肢倦怠
四肢倦怠为症状名。指手足无力,懒于动作。《世医得效方·身疼》:“男子妇人气血劳伤,四肢倦怠,肌体羸瘦,骨节烦疼。”多由脾胃虚弱,不能温润四肢所致。可见于内伤劳倦、脾虚久泻等证。治宜人参黄芪散等方。
-
余热未清证
余热未清证为证候名。指因热邪未尽,津液损伤,以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心烦口渴,便结尿黄,体瘦疲乏,舌红少津,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证候。治宜生津益气,兼清余热,如竹叶石膏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