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世栻
高世栻(shì试)清代医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后从师于张志聪。张氏撰《本草崇原》,未竟而卒,世栻继之,并曾纂集张志聪所注解的《伤寒论集注》。此外,对《内经》加以注解而成《素问直解》一书(1695年)。晚年有《医学真传》(1699年),是与弟子论学之辑录。尚有《灵枢直解》、《金匮集注》诸书,未见传世。
-
伤寒论集注
清·张隐庵注释,高世栻纂集:《伤寒论集注》为书名。书成于1683年。首列六经正文,次霍乱、阴阳易、瘥后劳复,次痉湿暍汗吐下后,末列辨脉平脉。汇节分章,力主维护旧论,并用运气学说阐释六经病机。徐氏选取成无己、庞安时、方有执、喻嘉言、柯韵伯、周禹载、魏荔彤等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见解以诠释《伤寒论》原文。
-
阳化气
阳化气(yangtransformingqi)是指阳主气化。阳性动而发散,事物从有形到无形的变化属阳。《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高世栻注:“阴阳者,变化之父母,张阳化气,阴成形,言阳化而为气,阴变而为形。”
-
张志聪
张志聪为清代著名医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医道,通针灸。其学宗《内经》、张仲景。尝著《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主张《黄帝内经灵枢》是针灸专著,认为仲景著作系其原貌,反对错简论之说。其著作尚有《侣山堂类辨》、《本草崇原》,俱行于世。另有《针灸秘传》,未见传世,门徒甚众,高世栻最为有名。
-
素问直解
《素问直解》医经著作。又名《黄帝素问直解》。清·高世栻注。刊于1695年。作者为张志聪的学生,曾参与《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的编注,深感《素问》一书注本虽多,但往往有“义意艰深”或“字句文义重复”,甚至于“以讹传讹”的缺点,为了“直捷明白,可合正文诵读”,故校订《素问》全书重予编注。
-
本草崇原
《本草崇原》为药物学著作。清·张志聪撰,高世栻辑。刊于1767年。本书主要根据五运六气学说注释《神农本草经》。仍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每药先录《本经》(或其他古籍)原文,加以注释。间附高氏的某些注文。现有《医林指月》本。及其他两种清刻本。
-
后饭
后饭治疗学术语。指服药后再吃饭,即饭前服药。《素问·病能论》:“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王冰注:“饭后药先,谓之后饭。”高世栻云:“后饭,谓使药下行,而以饭压之。”也有认为是先吃饭后服药的,如马莳云“后饭者,药在饭后也。”
-
盛
见“盛者夺之”。《素问·气交变大论》:“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六节脏象论》:“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高世栻注:“受胃之浊,水谷未分,犹之受盛之官。”
-
横脉
概述:横脉:1.泛指横行的络脉;2.委中穴外侧横见的血络;《黄帝内经素问·刺疟》:“胃疟者…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高世栻注:“横脉,络脉也。经直络横之意。”横纹·横脉:横脉指横纹。《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
-
委和
委和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中,木运不及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不及奈何?……木曰委和。”王冰注:“阳和之气,委屈而少用也。”高世栻注:“委和,阳和不敷而委弱。”
-
柱骨之会
柱骨之会经穴名。指颈项与肩膀相交处,即两天鼎穴。《素问·气府论》:“柱骨之会各一。”高世栻注:“柱骨,项骨也,谓项肩交会之处,两天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