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顖
别名颅囟。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布有耳大神经和耳小神经的吻合支,并有耳后动、静脉通过。颅顖穴主治病证:颅息穴主要用于耳、目和神志疾患等:如头痛,耳鸣,耳聋,耳痛,耳肿流脓,中耳炎,目视不明,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小儿惊痫,小儿惊风,惊厥,瘈疭,呕吐涎沫,喘息,哮喘,胁肋痛不得转侧,抽搐,身热等。
-
颅囟
概述:颅囟为经穴别名,即颅息。布有耳大神经和耳小神经的吻合支,并有耳后动、静脉通过。颅囟穴主治病证:颅息穴主要用于耳、目和神志疾患等:如头痛,耳鸣,耳聋,耳痛,耳肿流脓,中耳炎,目视不明,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小儿惊痫,小儿惊风,惊厥,瘈疭,呕吐涎沫,喘息,哮喘,胁肋痛不得转侧,抽搐,身热等。
-
侠白
概述:侠白为经穴名(XiábáiLU4)。或于尺泽穴上5寸取穴。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头静脉经过和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主治病症:侠白穴主治咳嗽、气喘,气少,气短,哮喘,咳逆上气,支气管炎,肺炎,干呕,烦满、心痛短气,胸满,神经性心悸,胃痛,上臂内侧痛,上臂前外廉痛,紫白癜风,鼻出血,赤白汗斑等。
-
颅息
颅息穴主要用于耳、目和神志疾患等:如头痛,耳鸣,耳聋,耳痛,耳肿流脓,中耳炎,目视不明,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小儿惊痫,小儿惊风,惊厥,瘈疭,呕吐涎沫,喘息,哮喘,胁肋痛不得转侧,抽搐,身热等。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布有耳大神经和耳小神经的吻合支,并有耳后动、静脉通过。颅息配内关、神门,治瘛疭。
-
单神经病脊神经痛
神经痛是受损神经分布区疼痛,分为特发性与症状性两类。(3)神经断伤:是轴索及周围结缔组织支架均断离,仅很少部分轴索可再生达到原靶器官,大多数轴索芽支因迷走而成为神经瘤,故恢复面而不完全。神经外伤急性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30mg/d,以及维生素B族、神经生长因子等有助于恢复。
-
天温
别名天温。天温穴主治病证:天泉穴主要用于心肺、胸胁疾患等:如心痛,心内膜炎,心悸,支气管炎,咳逆,胸胁支满,上臂内侧痛及臂神经痛,咳嗽,胸满,胁胀,臂痛,胸胁胀痛,胸痛,胸胁胀满,呃逆,足痛不可以行,胸背及上臂内侧痛,肘中挛急,心绞痛,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
少阴郄
主治心痛,心绞痛,惊恐,惊悸,心悸,吐血,衄血,失语,急性舌骨肌麻痹,骨蒸盗汗,头痛,眩晕,惊悸怔忡,神经衰弱,咳嗽吐血,失眠,健忘,小儿骨蒸,盗汗,失音,胃脘痛,胃出血,霍乱,肺结核,局部软组织损伤,目眩,喉痹,失音不能言,肘臂挛痛,手指麻木,虚劳,霍乱吐泻,胸中热,癫痫,鼻出血,子宫内膜炎等。
-
手少阴郄
主治心痛,心绞痛,惊恐,惊悸,心悸,吐血,衄血,失语,急性舌骨肌麻痹,骨蒸盗汗,头痛,眩晕,惊悸怔忡,神经衰弱,咳嗽吐血,失眠,健忘,小儿骨蒸,盗汗,失音,胃脘痛,胃出血,霍乱,肺结核,局部软组织损伤,目眩,喉痹,失音不能言,肘臂挛痛,手指麻木,虚劳,霍乱吐泻,胸中热,癫痫,鼻出血,子宫内膜炎等。
-
天湿
概述:天湿为经穴别名,“湿”,“温”之误,即天温,是天泉穴别名。或于曲泽穴上7寸取穴。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筋膜,入肱二头肌,在肌皮神经的外侧深进喙肱肌,以上两肌由肌皮神经支配。天湿穴的功效与作用:天泉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脉的功效。《针方六集》:主咳逆,心胸烦满,胁下支满,臂内廉痛,肘中挛急。
-
天泉
别名天温。快速取穴:伸肘仰掌,腋前纹头直下3横指,在肱二头肌肌腹间隙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天泉穴。天泉配期门,有理气活络的作用,主治胸胁胀满。动物实验表明,先给动物注射肾上腺素,使心率过快,再针刺“天泉”、“曲泽”、“内关”等,可明显减弱肾上腺素所致的心率加快作用,并促使心率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
阴郄
主治心痛,心绞痛,惊恐,惊悸,心悸,吐血,衄血,失语,急性舌骨肌麻痹,骨蒸盗汗,头痛,眩晕,惊悸怔忡,神经衰弱,咳嗽吐血,失眠,健忘,小儿骨蒸,盗汗,失音,胃脘痛,胃出血,霍乱,肺结核,局部软组织损伤,目眩,喉痹,失音不能言,肘臂挛痛,手指麻木,虚劳,霍乱吐泻,胸中热,癫痫,鼻出血,子宫内膜炎等。
-
天衢
概述:天衢为穴名,“衢”,乃“衙”(冲)字误,即天冲。正坐或侧伏取穴。深层有耳后神经和耳后动脉分布。天衢穴主治病证:天冲穴主治头面,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鸣,龈肿,项强,癫疾,惊悸,善惊,头痛,牙龈肿痛,耳聋,癫痫,齿龈肿,瘿气,现代又多用天冲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牙龈炎,甲状腺肿等。
-
陷骨
概述:陷骨为经穴别名。主治病症:陷谷穴主治面目浮肿,肠鸣腹泻,足背肿痛,足痿无力,下肢瘫痪,足扭伤,热病,目赤肿痛,结膜炎,面浮身肿,胸胁支满,肠鸣腹痛,热痢,疟疾,球结膜炎,胃炎,肠炎,腹痛胀满,肠鸣泄痢,胃脘痛,肠鸣,腹痛,疝气,腹胀,腹水,面目水肿,上眼睑无力,肾炎,胸膜炎等。直刺或斜刺0.3~
-
陷谷
概述:陷谷为经穴名(xiàngǔST43)。主治病症:陷谷穴主治面目浮肿,肠鸣腹泻,足背肿痛,足痿无力,下肢瘫痪,足扭伤,热病,目赤肿痛,结膜炎,面浮身肿,胸胁支满,肠鸣腹痛,热痢,疟疾,球结膜炎,胃炎,肠炎,腹痛胀满,肠鸣泄痢,胃脘痛,肠鸣,腹痛,疝气,腹胀,腹水,面目水肿,上眼睑无力,肾炎,胸膜炎等。
-
天冲
天冲穴主治头面,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鸣,龈肿,项强,癫疾,惊悸,善惊,头痛,牙龈肿痛,耳聋,癫痫,齿龈肿,瘿气,现代又多用天冲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牙龈炎,甲状腺肿等。正坐或侧伏取穴天冲穴位于头颞部耳廓后上方,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处;(参看率谷穴)。深层有耳后神经和耳后动脉分布。
-
梁丘
梁丘位于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正坐屈膝取穴或仰卧取穴。为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梁丘穴主治胃痛、膝关节肿痛、伸屈不利、乳痈。对急性胃脘痛患者针刺梁丘观察胃电图的表现,发现针刺梁丘后,可使治疗前较低的胃电波波幅升高(P0.01),甚至有恢复到正常胃电波的趋向。
-
跨骨
梁丘位于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正坐屈膝取穴或仰卧取穴。为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梁丘穴主治胃痛、膝关节肿痛、伸屈不利、乳痈。对急性胃脘痛患者针刺梁丘观察胃电图的表现,发现针刺梁丘后,可使治疗前较低的胃电波波幅升高(P0.01),甚至有恢复到正常胃电波的趋向。
-
手上廉
概述:手上廉为经穴别名。上廉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上廉穴的位置上廉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上廉穴的位置(肌肉)上廉穴的位置(骨骼)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3寸处取穴。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以后,入桡侧腕短伸肌,再进旋后肌,直抵桡骨后方的拇长展肌。
-
天项
出处:《针灸甲乙经》:天鼎,在颈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鼎乃宗庙重器,虽处尊贵之位,而无显赫之功,常在封闭,故本穴又名“天盖”。主治病症:天鼎穴主治咽喉肿痛,喉痹,吞咽困难,扁桃体炎,喉头炎,舌骨肌麻痹,声带疾患,暴喑,气梗,喉中痰鸣,梅核气,瘰疬,瘿气,甲状腺肿,颈淋巴结核等。
-
天鼎
出处:《针灸甲乙经》:天鼎,在颈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鼎乃宗庙重器,虽处尊贵之位,而无显赫之功,常在封闭,故本穴又名“天盖”。主治病症:天鼎穴主治咽喉肿痛,喉痹,吞咽困难,扁桃体炎,喉头炎,舌骨肌麻痹,声带疾患,暴喑,气梗,喉中痰鸣,梅核气,瘰疬,瘿气,甲状腺肿,颈淋巴结核等。
-
天顶
出处:《针灸甲乙经》:天鼎,在颈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鼎乃宗庙重器,虽处尊贵之位,而无显赫之功,常在封闭,故本穴又名“天盖”。主治病症:天鼎穴主治咽喉肿痛,喉痹,吞咽困难,扁桃体炎,喉头炎,舌骨肌麻痹,声带疾患,暴喑,气梗,喉中痰鸣,梅核气,瘰疬,瘿气,甲状腺肿,颈淋巴结核等。
-
绝骨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悬钟穴主治头项、胸胁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偏头痛、颈项强、鼻衄、瘰疬、腋肿、胁肋疼痛、四肢关节酸痛、半身不遂、筋骨挛痛、脚气、跟骨痛、浑身疮癞等。1.运动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下肢痿痹,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脊髓炎,腰扭伤,落枕;针感弱者,可在患侧头部针刺1~
-
手下廉
下廉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下廉穴的位置下廉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下廉穴的位置(肌肉)下廉穴的位置(骨骼)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4寸处取穴。针在皮神经前方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背侧,经过桡侧腕短伸肌腱,进入旋后肌。肘臂痛,半身不遂,落枕;
-
中郄
委中穴主治腰腿、肠胃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脊痛、髀枢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胭筋挛急、脚气、丹毒、头痛眩晕、目视不明、衄血不止、寒从背起、肩上热、腋下肿、小腹肿痛、手足厥逆、小便难、遗溺、痔疾、霍乱吐泻、赤白痢疾、癫痫、瘈疭、疟疾、暑热、背疽、瘾疹、浑身疮癞等。
-
上三里
所属部位:前臂定位:标准定位: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穴位解剖:手三里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神经分布同温溜(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深支。针刺正常人和胃病患者手足三里,可使弛缓的胃蠕动加强,紧张的胃蠕动减慢,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
手三里
所属部位:前臂定位:标准定位: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穴位解剖:手三里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神经分布同温溜(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深支。针刺正常人和胃病患者手足三里,可使弛缓的胃蠕动加强,紧张的胃蠕动减慢,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
牵正
概述:牵正为经外奇穴名。牵正牵正穴取穴方法:正坐位或侧伏位,在耳垂前0.5寸,与耳中点相平处取穴。皮肤由下颌神经的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颊支、下颌神经咬肌支和咬肌动脉分布。牵正穴的功效与作用:牵正穴具有祛风清热,通经活络的功效。牵正穴主治面神经麻痹,口疮,下牙痛,腮腺炎等。刺灸法:向前斜刺0.5~
-
鱼尾
2.经穴别名。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瞳子髎穴研究进展:治疗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取双侧瞳子髂,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
-
目瞳子
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目瞳子穴研究进展:治疗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取双侧瞳子髂,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
-
目外眦
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瞳子髎穴研究进展:治疗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取双侧瞳子髂,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
-
后曲
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后曲穴研究进展:治疗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取双侧瞳子髂,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
-
瞳子髎
瞳子即瞳孔,髎指骨隙,穴在小眼角外缘骨隙中,横对瞳孔,故名瞳子髎。所属部位:外眦瞳子髎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瞳子髎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皮肤由眼神经的泪腺神经分布。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
-
前间
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前间穴研究进展:治疗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取双侧瞳子髂,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
-
大迎
主治病症:大迎穴主治牙关紧闭,齿痛,齿龋痛,牙关脱臼,智齿冠周炎,面部蜂窝质炎,舌强不能言,口 ,口噤,颊肿,面肿,面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目痛不得闭,唇吻 动,唇紫,寒热瘰疬,大头瘟,数欠气恶寒,下齿神经痛,颜面浮肿,腮腺炎,瘰疬,颈痛,眼睑痉挛,颈淋巴结核等。5壮,艾条灸10~
-
趺阳
所属部位:足背冲阳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冲阳位于足背最高点,解溪穴下1.5寸,当第二、三跖骨与楔状骨间凹陷处。以上诸肌均受腓深神经支配。冲阳穴主治胃痛腹胀、口眼 斜、面肿齿痛、足痿无力、脚背红肿。心脾两虚型取双侧神门、双侧冲阳;
-
会骨
概述:会骨为经穴别名。阳,与阴相对,指足背。所属部位:足背冲阳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冲阳位于足背最高点,解溪穴下1.5寸,当第二、三跖骨与楔状骨间凹陷处。以上诸肌均受腓深神经支配。足背肿痛,足痿无力。肝郁化火型取双侧太冲、右侧冲阳;
-
会原
所属部位:足背冲阳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冲阳位于足背最高点,解溪穴下1.5寸,当第二、三跖骨与楔状骨间凹陷处。以上诸肌均受腓深神经支配。冲阳穴主治胃痛腹胀、口眼 斜、面肿齿痛、足痿无力、脚背红肿。肝郁化火型取双侧太冲、右侧冲阳;
-
会屈
所属部位:足背冲阳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冲阳位于足背最高点,解溪穴下1.5寸,当第二、三跖骨与楔状骨间凹陷处。以上诸肌均受腓深神经支配。冲阳穴主治胃痛腹胀、口眼 斜、面肿齿痛、足痿无力、脚背红肿。肝郁化火型取双侧太冲、右侧冲阳;
-
会涌
所属部位:足背冲阳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冲阳位于足背最高点,解溪穴下1.5寸,当第二、三跖骨与楔状骨间凹陷处。以上诸肌均受腓深神经支配。冲阳穴主治胃痛腹胀、口眼 斜、面肿齿痛、足痿无力、脚背红肿。肝郁化火型取双侧太冲、右侧冲阳;
-
周围神经电刺激镇痛术
名称:周围神经电刺激镇痛术适应证:周围神经电刺激镇痛术适用于:1.范围局限于一个神经分布区的顽固性疼痛,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局限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方法:1.将刺激脉冲发生器埋植在电极附近的皮下组织内,将导线通过皮下隧道与刺激电极相连,检查电极与发生器之间的导线连接稳妥后,缝合切口。
-
委阳
委阳穴主治二阴及腰腿部疾患:如小便淋沥,遗溺,癃闭,便秘,腋下肿,胸腹胀,腰背痛,腿足挛缩,瘈疭,癫疾,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下肢挛痛,水肿,腘筋挛急,小腹胀满,下肢痿痹,热病,现代又多用委阳穴治疗肾炎,膀胱炎,乳糜尿,腰部扭挫伤,腓肠肌痉挛,癫痫,发热,腰背肌痉挛,肾炎,下腹部痉挛等。
-
天井
天井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肌肉)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骨骼)天井穴的取法:以手插腰,于肘尖(尺骨鹰嘴)后上方1寸凹陷处取穴。分布着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肌支。五官科疾病:眼睑炎、扁桃腺炎、外眼角红肿、咽喉疼痛。天井配外关、曲池,治臂痿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