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捋顺法
捋顺法为推拿手法名。指以手掌着力于肢体,作上下方向来回运动,从肢体远端推向近端(捋)或从肢体近端推向远端(顺)的手法。
-
急性下肢缺血
急性下肢缺血(acutelowerlimbischemia)是指下肢动脉因各种原因导致管腔的突然狭窄或闭塞,出现肢体供血不足,循环障碍被称为急性下肢缺血。受累肢体突然出现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ness)、麻痹(paralysis)、感觉异常(paraesthesia)是急性下肢缺血的典型临床表现,即“5P”征。
-
小儿麻痹症·气虚血瘀证
小儿麻痹症·气虚血瘀证(infantileparalysiswithsyndromeofqideficiencyandbloodstasis)是指时邪耗伤正气,运血无力,肢体失养,以一侧或两侧肢体萎软,难以站立,或行走不正,握物不牢,神倦乏力,面色无华,舌紫暗,苔薄白或苔少为常见症的小儿麻痹症证候。
-
幻肢症
截肢或残废的患者感到自己有肢体的存在,否认自己有任何残缺或无肢体残缺的患者发现自己存在第三只手、第三条腿,称为幻肢症。
-
四肢强直
主要指全身性四肢强直性痉挛症状,见于破伤风、急惊风及脑中风的硬瘫等。但有时也包括肢体局部的强硬、活动失灵症状,如痹痛日久,筋脉失养,某处关节和肌肉僵硬。
-
旋转屈伸法
旋转屈伸法中西医结合正骨八法之一。该法用于矫正骨折断端所形成的旋转成角畸形。具体方法为:如骨折发生旋转移位时,可将肢体之远折段绕着肢体的近折段按纵轴方向进行逆向旋转,使之复位;对一些近关节骨折所发生之移位,可将该点节屈曲或伸直,使之复位。
-
体环针法
体环针法指以人体全息理论为依据,将人体分为5部,肢体分阴、阳两面,每面分5带,将刺激效应的传导途径分为点、线、带、区及其他5种形式,肢体上所有线、带称为体环,以此取穴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
-
暑温后遗症
暑温后遗症(sequelaeofsummerheatwarmth)是指暑温病急性期后出现的痴呆失语,吞咽困难,喉中痰鸣,四肢瘫痪,肢体强直,手足挛急,低热不退,筋肉瞤动,肢体震颤等后遗症。
-
痉厥
痉厥为症状名。指肢体抽搐,神志不清的表现。
-
舌歪
概述:舌歪(wrytongue)为舌象。是指张口或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的舌象。常与口眼斜、肢体偏瘫同时出现。病因病机:多因肝风内动,风邪中络,舌的一侧肌肉弛缓所致。
-
四肢懈惰
四肢懈惰为症状名。见《医钞类编·肢体门》。即四支解堕。指手足四肢怠惰松懈如脱的症状。由于脾失运化精微所致。《黄帝内经素问·示从容论》:“四支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可见于虚劳等证。
-
气滞湿阻证
气滞湿阻证为证候名。指气机郁滞,湿浊内阻,以胸胁脘腹胀闷窜痛,恶心欲吐,肢体困重,头晕嗜睡,或有浮肿,苔白腻,脉弦滑或濡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血虚动风证
血虚动风证为证候名。指血液亏虚,形体失养,虚风内动,以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物模糊,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气分湿热证
气分湿热证为证候名。指湿热之邪侵入气分,以身热不扬,胸闷腹胀,身目发黄,肢体困倦,呕恶,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寒滞经脉证
寒滞经脉证为证候名。指寒邪凝滞经脉,血行不畅,以恶寒,肢体冷痛、拘急或麻木,肤色紫暗或苍白,苔白,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风湿犯头证
风湿犯头证为证候名。指风湿之邪侵犯头部,以头痛如裹,微恶风寒,肢体困重,胸闷纳呆,苔白滑,脉濡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蜂毒疗法
蜂毒疗法为治法。指用蜜蜂毒素治疗肢体痹病、面瘫、偏头痛、偏瘫等病证的方法。
-
手法
手法是指操作者用手足刺激患病部位和运动肢体,达到治疗、保健作用的规范化技巧动作。
-
解㑊
解㑊(fatigue)是指以肢体困倦,筋骨懈怠,肌肉涣散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骨折不愈合
骨折不愈合(nonunion)是指骨折端在某些条件影响下,骨折愈合功能停止,骨折端已形成假关节,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时骨折部有明显的异常活动,而疼痛不明显的疾病。
-
滚摇
滚摇推拿手法名。见《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指医生握住患者肢体进行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旋转滚动。如腰部滚摇时病员仰卧,两髋屈曲,医生一手扶住双膝,一手扶住两踝,旋转髋关节,使腰部也随之活动。
-
碾挫伤
碾挫伤(grindingcontusion)为病名。是指由于钝性物体推移挤压与旋转挤压等外力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以皮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严重损伤性疾病。
-
硫磺酒
炮制:用透明锋芒硫磺二钱,乳钵内研细,入醇酒再研。功能主治:治恶风,头面肢体瘾疹魁瘰。用法用量:空心饮其清酒。将滓又研细,再入酒饮之,连日如是。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湿阻·湿困脾胃证
湿阻·湿困脾胃证(dampobstructiondiseasewithsyndromeofdampnessretaininginspleenandstomach)是指湿邪困阻脾胃,以肢体困倦而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胀,纳食不香,口中黏淡无味,便溏,或有形寒,舌淡,苔白腻,脉濡滑等为常见症的湿阻证候。
-
温热遗症·发痿
温热遗症·发痿(flaccidity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肢体痿软病症。
-
温热遗症·发肿
温热遗症·发肿(edema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面目肢体浮肿病症。
-
中风·痰湿蒙窍证
中风·痰湿蒙窍证(apoplexywithsyndromeofphlegm-dampcloudingorifices)是指痰湿蒙蔽清窍,以突然神昏迷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暗淡,苔白腻等为常见症的中风闭证证候。
-
脑络痹
脑络痹(braincollateralbi、braincollateralpainfulimpediment)是指以头痛,头晕,情志改变,或有肢体麻痹、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痫病·瘀阻脑络证
痫病·瘀阻脑络证(epilepsywithsyndromeofstaticbloodblockingbraincollateral)是指瘀血内阻脑络,以猝然昏仆,瘈疭抽搐,或单以口角、眼角、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等为常见症的阴痫证候。
-
多寐·湿困脾胃证
多寐·湿困脾胃证(somnolencewithsyndromeofdampnessretaininginspleenandstomach)是指脾气虚弱,湿盛扰神,以头蒙如裹,昏昏嗜睡,肢体沉重,偶伴浮肿,胸脘痞满,纳少泛恶,舌淡,苔腻,脉濡等为常见症的多寐证候。
-
消渴脉痹
消渴脉痹(consumptivethirstwithsyndromeofvesselpainfulimpediment)是指消渴病并发肢体经脉痹阻病。
-
慢性砒霜中毒
慢性砒霜中毒(chronicarsenicpoisoning)是指少量而长久药用、误服砒霜,以各种皮肤损害,毛发脱落,腹痛腹泻,黄疸,肝脏肿大及肢体麻木疼痛等为常见症的慢性中毒病。
-
小儿暑温·风邪留络证
小儿暑温·风邪留络证(infantilesummerheatwarmdiseasewithsyndromeofwindpathogenstagnatingincollaterals)是指余邪未尽,风邪内窜,留驻经络,以肢体强直瘫痪,关节僵硬,或有角弓反张,或有癫发作,舌苔薄白,脉细弦为常见症的小儿暑温证候。
-
緛戾
緛戾(ruǎn),痧胀。指筋肉拘急短缩,肢体屈曲扭转。《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厥阴所至为緛戾。”
-
挛痹
挛痹病证名。证见筋脉拘挛,肢体麻木疼痛。多由湿热淫盛筋骨所致。《素问·异法方宜论》:“南方者……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姚止庵注:“挛痹者,湿热盛而病在筋骨也。”
-
不用
不用为症状名,指肢体的屈伸举动等活动功能减弱或丧失。《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卫气虚则不用。”《类经》十五卷注:“不用,不能举动也。”
-
象皮肿
象皮肿(elephantiasis)为病名,是指淋巴回流障碍,以肢体体积增大肿胀,皮肤角化或疣状增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蚰蜒疮
蚰蜒疮(centipedsore)为病名,是指以肢体出现疱疹或脓疮,溃破成疡,边高中低、边暗中红,附有黄绿色脓液或死肉,状如蚰蜒爬行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猥退风
猥退风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一名腲腿风。属中风(杂病)一类的病证,以肢体偏瘫、失音为主症。参见中风、喑痱条。
-
引伸法
引伸法为推拿手法名。牵拉肢体,使关节伸展活动的方法。常用于四肢和颈腰部。有舒展筋脉,缓解挛缩和帮助关节复位等作用。
-
诸热瞀瘛
诸热瞀瘛指各种发热而见视物昏花,肢体抽搐的病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
振掉
振掉病状名。指肢体振颤,动摇不定的一种症状。《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
(扌鹵)法
(扌鹵)法推拿手法名。见《外伤中医按摩疗法》。指双手有力紧贴或握住患者肢体。然后急速滑开。有活血消肿作用。
-
挺法
挺法推拿手法名。见《外伤中医按摩疗法》。指使弯曲的肢体挺直的一类手法。如腰、指、趾等关节屈不能伸者,用一手或两手先徐缓地摇关节,然后逐渐使之挺直。
-
升降法
升降法为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指对肢体关节进行上下屈伸活动的一类手法。有滑利关节,舒展筋脉,解除粘连,帮助复位等作用。
-
妊娠肿胀
妊娠肿胀病证名。指妊娠期间发生的肢体肿胀。据出现肿胀部位和症状的不同,有子肿、子气、子满、皱脚、脆脚、胎水肿满等名称。详见各条。
-
麻痹
麻痹证名。肢体或局部肌肤麻木,不知痛痒。见《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医学正传·麻木》:“夫所谓不仁者,或周身或四肢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解之状,古方名为麻痹者是也。”
-
理法
理法推拿手法名。又名缕法。见《外科中医按摩疗法》。用手握肢体,然后一松一紧,自上而下循序移动。多用于四肢部。有理顺筋脉的作用。
-
筋脉拘急
筋脉拘急证名。指肢体筋脉抽瘛,屈伸不利的症候。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因阴血耗伤,外邪乘袭,筋脉失养所致。参见筋急、筋挛条。
-
僵
僵疆直,硬挺,谓肢体不灵活。《灵枢·癫狂》:“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