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伤
精伤指精气、精血耗损的疾患。《灵枢·本神》:“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参见肾伤条。
-
癖
又称癖气。多由饮食不节,寒痰凝聚,气血瘀阻所致。《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因饮水浆过多,便令停滞不散,更遇寒气积聚而成癖。《医学传灯·积聚癥瘕痃僻痞块》:“僻者,隐在两胁之间,时痛时止,故名曰癖,痰与气结也。”根据病因症状的不同,可分为水癖、饮癖、痰癖、酒癖、寒癖等。
-
恐伤肾
恐伤肾是说明七情与内脏的关系。恐为肾志,恐惧太过,会损伤肾精,使肾的封藏不固,作强失职,而见遗精、阳痿、腰酸腿软或妇女月经紊乱等症,并可见惶恐不安、语言错乱等情志改变。指大恐则损伤于肾,可出现骨痿、精滑、小便失禁等。《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
骨酸
骨酸证名。骨节酸楚。出《灵枢·本神》。由肾虚精伤所致,兼见腰膝软弱而冷,属虚证;因风湿或浊毒乘袭所致者,为实证。见于痿、痹、虚劳等病。参见该条。
-
葆真止泄丸
处方:水煮熟地、人参(秋石拌)、龙骨、杞子、五味子、山药、茯神、牛膝炭。功能主治:精伤,神离气怯,肾气失纳,阳浮不肯潜伏,致诸气皆升,络血随气上溢,肉瞤心悸,头面热,四末汗,两足跗肿冷,走动吸短欲喘,多梦而遗。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名“葆真止泄汤”(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
年老经水复行
年老经水复行为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指妇人年五十外或六七十岁,本已绝经而忽然又再行经者。多因肝脾损伤,血失藏摄,或精伤而动命门之火,气郁而肝火妄动,两火交并迫血妄行所致。治宜补益肝肾健脾。方用安老汤加贯众炭末冲服。同时应作妇科检查,防止癌变可能。
-
痿厥
痿病兼见气血厥逆,以足痿弱不收为主证。《灵枢·邪气脏府病形》:“脾脉…经云:恐惧不解则伤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肾伤精脱也,都气丸;审系阳虚,用八味丸。经云:凡治痿厥发逆,肥贵人膏粱之疾也,肾着汤加萆薢。属于膏粱厚味,火郁于内,阳盛拒阴者,用滋肾丸。属于湿热者,用潜行散、二妙散。
-
肾损
《慎斋遗书·虚损》:“或以下而损上,如因情欲抑郁所致,则精伤而损肾,肾损则木枯而生火。”《难经·十四难》:“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古本难经阐注》:“骨属肾,精亏则髓枯骨痿,必益其精而髓自充。”治宜补肾填精,鹿茸、地黄、人参、枸杞子、紫河车等药,方用六味地黄丸、金刚丸、煨肾丸等。
-
水癖
《诸病源候论·水病诸候》:“水癖由水浆不消,水气结聚而成癖,在于两胁之侧,转动便痛,不耐风寒,不欲食而短气是也。”又称支饮。《医学传灯·积聚癥瘕痃癖痞块》:“癖者,隐在两胁之间,时痛时止,故名曰癖,痰与气结也。”根据病因、症状之不同,可分水癖、饮癖、痰癖、酒癖、寒癖等。治宜温肺化饮平喘为主。
-
俞应泰
俞应泰清代医家。字星阶。浙江绍兴人。本业儒,因妻病被庸医所误,后发愤攻医,精伤科,著有《伤科秘诀》(1935年刊)。另著《内科摘要》、《外科探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