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性花
单性花亦称异性花,雌雄异花。是两性花的对应词。单性花与花被的有无并无关系。单性花中仅有雄蕊的称为雄花(maleflower,staminateflower),仅有雌蕊的称为雌花(femaleflower,pistilateflower)。也有花中雌雄蕊都不具备的,称为无性花。雌花和雄花生于同一植株者,称为雌雄同株,生于不同植株者则称雌雄异株。
-
毛梗兰属
中文名毛梗兰属拼音名maogenglanshu拉丁名Eriodes中国植物志18:245描述TainiopsisSchltr.毛梗兰属,兰科,仅毛梗兰T.barbata(Lindl.)Schltr.1种,分布于印度、泰国、缅甸至我国云南。陆生兰,体态甚近苞舌兰属Spathoglottis;假鳞茎具2叶;花序与花梗均甚长,且被毛;萼片与花瓣反折;唇瓣生于蕊柱足上,活动;
-
蜂窝疮
蜂窝疮病名。多头疽之生于背者。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有:其疮如疽瘘之类,有小孔象于蜂窝。因以为名。此因风湿搏于血气所生也。”多生于背部,故后世又有蜂窝发之称。证治参见有头疽。
-
子房下位
子房全部生于凹陷的花托内,并与花托完全愈合,花萼、花冠、雄蕊生于子房上方的花托边缘,这种子房在花托上的位置称为子房下位。
-
对脐发疽
定义:对脐发疽(contra-umbilicuscarbuncle)为病名。又称对脐发(《外科启玄》卷四)、下发背(《疮疡经验全书》卷四)。是指生于背部与脐相对处的有头疽。生于腰部命门穴。对脐发疽的病因病机:对脐发疽多因火毒伤肾所致。
-
治序标本
治序标本辨证论治术语。指根据病气标本缓急决定治疗先后次序。可先本后标,或先标后本,或标本同治。《素问·至真要大论》:“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知标与本,用之不殆。”参标本、标而本之、本而标之、标本同治条。
-
外漏
外漏为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本证“生于两睥之外,或流稠脓,或流臭水,胀痛则流出,不胀则略止。先与人参漏芦散,后用千金托里散加葱白。”(《张氏医通》卷八)。
-
腋疬
腋疬病名。痈疽溃疡之生于腋下者。见《外科启玄》卷六。又名血胤疮、结疬。系生于腋下、胁肋部位的痈疽、溃疡。该病可延及胸胁部,或有头,或无头,赤色,如皂角子大,痛如针刺。证治参见痈疽条。
-
雌器苞
雌器苞是藓类保护生殖器官的变态叶,密集着生于茎顶部,与着生于下部的普通叶形态不同,成为种的分类特征。围裹颈卵器的器苞称雌器苞(perichaetialie-af),围裹精子器的器苞称雄器苞(perigonialleaf)以后雌器苞围裹孢子体起着保护作用。
-
体内寄生虫
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是指寄生于宿主器官、组织、细胞、体液内的寄生虫。
-
体外寄生虫
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是指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虫。主要指一些节肢动物,如蚊、白蛉、虱、蚤等,它们刺吸血液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吸血后离开。
-
形乐志苦
形乐志苦病状名。指形体舒适,精神苦闷。《灵枢·九针论》:“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
-
形苦志乐
形苦志乐病状名。指形体劳苦,精神愉快。《灵枢·九针论》:“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
膝眼毒
膝眼毒病名。指生于足少阳胆经阳关、阳陵泉二穴处之痈疽。见《疡科心得集》卷中。即托疽。详该条。
-
腰痈
腰痈病名。指生于软肋下近腰处带脉、五枢、维道等穴部位之外痈。出《外科启玄》卷五。证治详见外痈条。
-
腿痈
腿痈病名。指生于腿部之痈疮。见《疡医大全》卷二十五。即大腿痈。详见该条。
-
腿游风
腿游风病名。指生于腿胫部之丹毒。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即肾气游风。详见该条。
-
腿发
腿发病名。指生于大腿内侧足太阴脾经箕门穴之痈。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箕门痈。详见该条。
-
石针
石针即针石。《礼记·内则》:“古者以石为针,所以为刺病。”通称砭石。是古时用以切割皮肤,排脓放血的一种医疗工具。《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
-
气疬
气疬为病名。与情绪相关之颈部包块。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症为包块生于颈之两侧,推之可动,形圆而软,遇恼怒愤郁则肿大而痛。宜疏肝解郁,可用丹栀逍遥散化裁。
-
偏对口疔
偏对口疔病名。指疔疮生于颈后颈椎旁者。见《治疔大全》。证治参见疔疮条。
-
藕包
藕包病名。指痈疮生于上臂者。出《疡科选粹》卷四。即臑痈。见该条。
-
藕节毒
藕节毒病名。指痈疮生于臂部者。出《外科医镜》。即臂痈。详该条。
-
蚂蝗风
蚂蝗风病名。疔肿之生于上腭者。《增订治疔汇要》卷上有:“蚂蝗疔,又名蚂蝗风。”参见蚂蝗疔条。
-
琉璃疽
琉璃疽病名。指生于足跟部位之疮疡。出顾鸣盛《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三。即土栗。详见土栗条。
-
股
股为人体部位名。下肢膝以上部分的统称。俗称大腿。足三阴、足三阳经脉所过。《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
导
导①疏通引导。《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②逐除,即用疏导之法逐邪外出。《灵枢·水胀》:“石瘕…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③教导,启发。《灵枢·逆顺肥瘦》:“以言导之,切而验之。”
-
鹚痈
鹚痈病名。①指生于臂撑上者之痈。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②指手心毒偏于掌边者。出《医宗金鉴》卷六八。临床以患处红肿高突,疼痛剧烈为其特征。余证治可参见手心毒条。
-
穿牙毒
穿牙毒病名。又名穿牙疔。指牙疔生于两旁牙缝中,齿龈红肿、牙缝流脓、齿牙松动、身有寒热诸证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牙周脓肿。”参见穿牙疔条。
-
穿踝痰
穿踝痰病名。即指生于踝部之流痰。证治见流痰条。
-
承浆疮
承浆疮病证名。又名疳蚀疮。指承浆部位成片赤烂。《保婴易知录》:“生于唇下,或小儿赤烂,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重者以青蛤散涂之。”
-
擘蟹毒
擘蟹毒指生于手大指、次指歧骨间合谷穴部位之疔疮。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三。即虎口疔。详该条。
-
七星草散
《医级》卷八:组成:七星草(生于松、柏、冬青、鸡枫树上者为佳,余不选)、活鲫鱼(去鳞杂,将草置腹中)。主治:诸般目疾未盲者。用法用量:用无灰酒蒸食。
-
百药
百药泛指各种药物。《素问·血气形志》:“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
-
子房半下位
子房半下部与凹陷花托愈合,上半部外露,花萼。花冠和雄蕊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这种子房在花托上的位置称为子房半下位。
-
花柱基生
有的植物的花柱插生于纵向分裂的子房基部,称花柱基生。
-
海芥兰
Seakale(Crambemaritima)海芥兰是一种原生于西欧的野生海滩植物,但也可以像一般植物那样栽种成作物。通常采集白色茎梗清蒸,吃法与芦笋相同。
-
暂时性寄生虫
暂时性寄生虫(temporaryparasite)是指根据生活史需要而短暂寄生于宿主的寄生虫。
-
参燕异功煎
处方:吉林参1钱,光燕条1钱,生于术1钱半,云苓1钱半,广橘白6分,清炙草4分。功能主治:补脾。主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移险膏
处方:草乌南星黄柏白及各60克五倍子30克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疮疡生于险要处者。用法用量:醋调涂患处。能移至不险要处。摘录:《理瀹骈文》
-
莲座革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莲座革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革菌科革菌ThelephoravialisSchw.,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生于树林内地上。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备注:为山西太原“舒筋丸”原料之一。
-
内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有少数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寄生于人体内,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力减低时,或者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如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体内正常菌群失调,由此而造成的感染称之为内源性感染。
-
达磨·曼然巴·洛桑曲扎
达磨·曼然巴·洛桑曲扎为古代藏医名。生于藏历第十一个绕穷的土虎年(公元1638)。曾任五世达赖喇嘛的私人医生,著有《新老宇陀传记》,其中详尽论述了宇陀家族在医学上的贡献,是一部藏医史的优秀著作。
-
颃颡岩
概述:颃颡岩(carcinomaofnasopharynx)为病名。是指生于鼻咽部的癌病类疾病。症状:以局部有赘生物或溃烂,多见涕中带血,耳闷等为常见症状。
-
咽菌
咽菌(carcinomaofpharynx)为病证名。是指生于咽部,其状如菌的癌病类疾病。
-
牙岩
牙岩(carcinomaofgum)是指生于牙龈处的癌病类疾病。
-
腮岩
概述:腮岩(carcinomaofcheek)为病名。是指生于腮部的癌病类疾病。症状:以腮部出现菌状肿块,溃烂翻花,流血水臭秽为主要表现的癌病类疾病。
-
胰痈
胰痈(pancreaticabscess)是指痈生于胰,以腹痛,发热,上腹包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股疽
股疽(thighabscess)是指生于股内外侧的痈。
-
伏兔疽
伏兔疽(Futuabscess)是指生于大腿正面的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