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瘘
又名鼠瘰、筋瘘、瘰疬。鼠瘘的治疗:内治法:内治宜调补气血,培补真元,可服猬皮散。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以火针法效果最佳。常用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四花穴、结核点等,每次取2~有窦道渗出形成瘘管时,以适当长的火针直刺管腔,长期不愈或此愈彼溃者可配合外用红鲜浸膏(干红烟、鲜大蓟、鲜败酱炼制而成)。
-
筋瘘
概述:筋瘘即鼠瘰、鼠瘘。筋瘘的治疗:内治法:内治宜调补气血,培补真元,可服猬皮散。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以火针法效果最佳。常用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四花穴、结核点等,每次取2~有窦道渗出形成瘘管时,以适当长的火针直刺管腔,长期不愈或此愈彼溃者可配合外用红鲜浸膏(干红烟、鲜大蓟、鲜败酱炼制而成)。
-
鼠瘰
概述:鼠瘰即颈部淋巴结结核。又称筋瘘、鼠瘘。《黄帝内经灵枢·寒热》:“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常用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四花穴、结核点等,每次取2~有窦道渗出形成瘘管时,以适当长的火针直刺管腔,长期不愈或此愈彼溃者可配合外用红鲜浸膏(干红烟、鲜大蓟、鲜败酱炼制而成)。
-
牡鼠粪
出处:《别录》拼音名:MǔShǔF n别名:鼠矢(《本草经集注》),两头尖(陶弘景),雄鼠粪(《日华子本草》),豭鼠粪(《类证活人书》)。治伤寒劳复发热,疝瘕,腹痛,淋浊,经闭,疳积,乳痈,鼠瘘,疔肿。亦治诸劳复。(《类证活人书》豭鼠粪汤)③治室女月水不通:用鼠屎一两,烧灰,研,空心温酒调下半钱。
-
狸骨
《*辞典》:狸骨: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L Gǔ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猫的骨。性味:①《别录》:味甘,温,无毒。治关节疼痛,游风,噎膈,疳疾,瘰疬,痔瘘,恶疮。头骨尤良。(《孟诜方》)各家论述:《本经逢原》:狸之与猫,同类异种,以性温散,故其骨炙灰,善开阴邪郁结之气,鼠瘘寒热,为之专药。
-
鸮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Xiāo别名:流离、鸱鸮(《诗经》),土枭(《尔雅》),服(《汉书》),天鸟(《周礼》郑玄注),训狐(《巴蜀异物志》),山鸮(《汉书》晋灼注),画鸟(《埤雅》),幸狐、车载板、快扛鸟、春哥儿(《纲目》),猫头鸟(《随息居饮食谱》)。功能主治:治噎食,惊痫,鼠瘘,恶疮。
-
柞木根
《*辞典》:柞木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Zh M Gēn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根,秋后挖取根部,晒干。功能主治:治黄疸,水肿,痢疾,肺结核咯血,瘰疬。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或烧存性研末酒调。(《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④治瘰疬、鼠瘘:柞木根、何首乌、九子连环草、夏枯草、母猪藤、昆布、海藻。
-
马刀挟瘿
生于腋下形如长形贝壳的叫“马刀”;多为颈、腋部的淋巴结核。《黄帝内经灵枢·痈疽篇》:“其痛坚而不(贵)者,为马刀挟瘿。”《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指出:“风邪抟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确认为:“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堤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
苦壶卢花
《*辞典》:苦壶卢花:出处:《纲目》拼音名:KǔH L Huā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花,7~8月采。功能主治:《纲目》:治一切鼠瘘。附方:治鼠瘘:苦壶卢花曝干,捣罗为末,敷之。(《圣惠方》)摘录:《*辞典》
-
赤膏
《千金》卷六:赤膏:别名:丹参膏处方:桂心1两,大黄1两,白术1两,细辛1两,川芎1两,干姜2两,丹参5两,蜀椒1升,巴豆10枚,大附子2枚制法:上(口父)咀。
-
鹿齿
《*辞典》:鹿齿: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 Chǐ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牙齿。原形态:形态详鹿茸条。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留血,鼠瘘,心腹痛。②《本草蒙筌》:理鼠瘘,攻疮毒,水磨湿涂。
-
柞木皮
(《救急选方》柞木皮汤)③治梅疮皮肤溃烂:柞木皮、土茯苓各三钱,银花、荆芥、地黄、芍药、防风各二钱,牛膝、木瓜、黄柏各一钱。去滓,温服。(《霉疠新书》)各家论述:《本草经疏》:柞木皮,主黄疸病者,盖黄疸因湿热郁于肠胃而发,此药苦能燥湿,微寒能除热,兼得下走利窍之性,则湿热皆从小便出而黄自退矣。
-
白癞方
别名:苦参酿酒、苦参酒处方:苦参2斤,露蜂房2两,曲2斤(一方加猬皮)。功能主治:鼠瘘,诸恶疮,遍身白屑瘙痒。用法用量:苦参酿酒(《圣惠》卷二十四)、苦参酒(《圣济总录》卷十八)。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五,名见《外台》卷三十引《范汪方》
-
赤小豆散
《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处方:赤小豆1合(炒熟),白蔹1两,露蜂房1两(烧灰),蛇皮2尺(烧灰)。为《外台》卷四引《深师方》“赤小豆茯苓汤”之异名《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别名:内消赤豆散处方:赤小豆1分,黄药1分,消石1分(细研),川大黄1分,木鳖子3枚(去头),猪牙皂荚5挺(涂酥炙黄)。主治:阴黄。
-
地胆甘草散
处方:雄黄1分,干姜1分,龙胆2分(一作龙骨),石决明1分,续断1分,庵制法:忌生菜。主方出《外台》卷二十三注引刘涓子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艹闾)根1分,细辛2分,大黄半分,地胆1分(熬),甘草一分。注意:《千金方衍义》:《本经》言地胆治鬼疰寒热,鼠瘘,恶疮死肌,破症瘕,堕胎。其破血辟毒之力最猛。
-
漏芦膏
方出《外台》卷二十三引《范汪方》,名见《圣惠》卷六十:漏芦膏:处方:白马矢屑1斤,白牛矢屑1斤,白羊矢屑1斤,白猪矢屑1斤,白鸡矢屑1斤,漏芦1斤,藁本1斤。功能主治:鼠瘘及瘰疬。制备方法:上药11味锉细,先熬油令沸,下诸药煎,候白芷赤黑色,停冷,绵绞去滓,拭铛令净,再下油并蜡同煎,候蜡尽,瓷合盛收。
-
外正膏
《圣济总录》卷一二七:组成:死猫儿骨1片(长3寸,酒和醋炙),皂荚(去皮子,醋炙)1梃,木鳖子(去壳,生用)2-7枚,重粉半钱匕(研)。主治:鼠瘘。如1两日未效,即服2钱匕,用温酒调下。服毕衣被盖,出汗即愈。制备方法:上为末。每服3钱匕,用米醋熬成膏。
-
麝香涂方
《外台》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方名:麝香涂方组成:麝香(研)、雌黄(研)各等分。主治:鼠瘘。用法用量:取虾蟆背白汁和涂疮孔中,每日1次。制备方法:上为散。
-
千岁疮
千岁疮为病名,出自《疡医准绳》卷三。即流注疬。又名鼠瘘、鼠疮、老鼠疮、九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治法: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或服消瘰丸。如属风热结毒,应以祛风清热为主,佐以软坚散结,服防风清毒饮。未溃者外用阳和解凝膏,已溃者外用丹药或生肌散。
-
石疬
石疬为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瘰疬又名鼠瘘、鼠疮、老鼠疮、九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治法: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或服消瘰丸。如属风热结毒,应以祛风清热为主,佐以软坚散结,服防风清毒饮。未溃者外用阳和解凝膏,已溃者外用丹药或生肌散。
-
马刀夹瘿
马刀夹瘿为病名,又名疬串。又名鼠瘘、鼠疮、老鼠疮、九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治法: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或服消瘰丸。如属风热结毒,应以祛风清热为主,佐以软坚散结,服防风清毒饮。未溃者外用阳和解凝膏,已溃者外用丹药或生肌散。
-
半夏膏
《圣惠》卷六十六处方半夏1两(捣罗为末),鯸鮧鱼脂2两(煎了者)。制法上药1处调如膏。功能主治鼠瘘。用法用量旋取敷疮上。
-
猫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肉:拼音名:MāoR u别名:家猫来源:食肉目猫科猫FelisocreatadomesticaBrisson,以肉入药。解毒散结。(《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各家论述:1.《纲目》:治劳疰,鼠瘘。2.《本草求真》:补血,治瘩洼,又治瘰疬。3.《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痹痛,散瘰疬结核,补虚劳,消虫胀,疗汤火伤。
-
猫头
性味:①《纲目》:甘,温,无毒。①《纲目》:治心腹痛,杀虫治疳,及痘疮变黑,瘰疬鼠瘘,恶疮。②《陆川本草》:生肌收口,治痔疮。附方:①治瘰疬:猫脑(《圣惠方》作 猫脑骨,炙黄 )、莽草二昧等分。(《便民食疗》)④治走马牙疳:黑猫头烧灰,酒服方寸匕。(《寿域神方》)⑤治小儿阴疮:猫头骨烧灰敷之。
-
仙人杖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七:组成:笋(黑死者)1两(烧灰存性),甘草(炙为末)3分,麝香(别研)半分。主治:鼠瘘。用法用量:分作6服,每服临卧时温酒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蟠蛇疬
定义:蟠蛇疬(coiledsnakescrofulapericervicalscrofula)为病名。又名蛇盘疬。又名鼠瘘、鼠疮、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薛氏医案·瘰疬》:“其候多生于耳前后顼腋间,结聚成核,初觉憎寒发热,咽项强痛。”,连及颈颌,下连缺盆,皆为瘰疬,”瘰疬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
-
木疬
木疬为病名,瘰疬之一种。又名鼠瘘、鼠疮、老鼠疮、九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治法: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或服消瘰丸。如属风热结毒,应以祛风清热为主,佐以软坚散结,服防风清毒饮。未溃者外用阳和解凝膏,已溃者外用丹药或生肌散。
-
鲮鲤甲饼子
处方:鲮鲤甲1分,龟甲1分,甘草1分,桂心1分,雄黄1分(细研),干姜1分。制法:上为细散,入雄黄同研令匀,炼蜜和作饼子。功能主治:鼠瘘发于颈,无头尾,如鼷鼠大,使人寒热,此得之于鼠毒。用法用量:可疮子大小,贴,日换2次。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
鲮鲤甲散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鲮鲤甲散:处方:鲮鲤甲(炙令焦黑)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功能主治:发背、痈疽等疮,疼痛,肌肉不生。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日晚、空心温酒调下。用法用量:通和汤(《卫生宝鉴》卷十八)。功能主治:鼠瘘。主治:乳痈。制备方法:上为散。
-
猫脑骨散
处方:猫脑骨(炙黄)、莽草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鼠瘘。用法用量:敷疮,1日2次换之。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
狸肉
《*辞典》:狸肉: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L R u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猫的肉或全体。肩部和体侧有数行大而不规则的黑斑,腰、臀及四肢下部亦有较小的黑斑。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②治肠风下血,或诸般痔漏:腊月野狸一枚(盘在瓦罐子内),大枣半斤,枳壳半斤,甘草四两(寸截),猪牙皂角二两。
-
痿瘘
痿瘘病证名。指痿证和鼠瘘。《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肺脉急甚为癫疾……微缓为痿瘘。”
-
小儿瘰疬
小儿瘰疬为病证名,即淋巴结肿大,肿大者为瘰,肿小者为疬,合称瘰疬,又名九漏。颈两侧为肝、胆经脉所循行,痰湿阻滞肝脉,凝结成核,日久痰湿化热内燔,溃烂成脓,或染毒焮发而红肿灼痛,肉腐成脓,破溃而成疮。治以清热解毒疏风活血为主,方用消瘰丸,解毒济生汤加减,脓肿形成,可切开引流。
-
转脉瘘
颈项部痈疽形成之瘘管。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分颈部瘘为狼瘘、鼠瘘、蝼蛄瘘、蜂瘘、蚍蜉瘘、蛴螬瘘、浮疽瘘、瘰疬瘘、转脉瘘,此颈之九瘘也”。“转脉瘘者,因饮酒大醉,夜卧不安,惊欲呕,转侧失枕之所生也。”其始发,颈项濯濯,脉转身如振,使人寒热,其根在小肠。相当于颈淋巴结核形成之窦道。
-
末
末指四肢或四肢末梢。《黄帝内经灵枢·杂病》:“痿厥为四末束悗。”参见四末:四末指四肢或四肢末梢。《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必先明知十二经脉之本末。”《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故为之治针,必以大其头而锐其末。”《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粉末·末:末指粉末。
-
门闩疬
门闩疬为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指瘰疬之坚硬如砖者。又名鼠瘘、鼠疮、老鼠疮、九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治法: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或服消瘰丸。如属风热结毒,应以祛风清热为主,佐以软坚散结,服防风清毒饮。
-
九子疱
九子疱为病名,即瘰疬。见《外科活人定本》卷二。瘰疬又名鼠瘘、鼠疮、老鼠疮、九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治法: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或服消瘰丸。如属风热结毒,应以祛风清热为主,佐以软坚散结,服防风清毒饮。未溃者外用阳和解凝膏,已溃者外用丹药或生肌散。
-
瓜藤疬
瓜藤疬为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鼠瘘、鼠疮、老鼠疮、九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治法: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或服消瘰丸。如属风热结毒,应以祛风清热为主,佐以软坚散结,服防风清毒饮。未溃者外用阳和解凝膏,已溃者外用丹药或生肌散。
-
斑乌散
处方:斑蝥、何首乌、糯米各等分。制法:上同炒令黄色,去斑蝥,用二药为末。功能主治:瘰疬鼠瘘。用法用量:酒调服。取虫出如鼠能动,其病自愈。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三引《卫生家宝方》
-
狐头散
处方:野狐头1枚(炙令黄),狸头1枚(炙令黄)。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鼠瘘。用法用量:先用浆水洗,拭干,以猪脂调敷之。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
槲皮煎
处方:槲树根北阴白皮10片,厕屋上雌鼠粪14枚(微炒用粒),厕屋上雄鼠粪14枚(微炒用粒)。制法:上药以水1硕,先煮槲皮取1斗,去滓,重煎如饧,入鼠粪及酒1升,搅匀。功能主治:鼠瘘。用法用量:每服半匙,每日空心以温酒调下。服后得疮中虫出即愈。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
苦参酒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苦参酒:处方:苦参310克百部90克野菊花90克凤眼草90克樟脑125克制法:将前四种药装人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或白酒)5升,泡七天后去滓,加樟脑,溶化后备用。治脂溢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单纯糠疹,玫瑰糠疹。功能主治:白癞,鼠瘘恶疮。
-
狸骨散
处方:狸骨(酒炙)1两1分,踯躅(炒)半两,龙骨半两,王不留行半两,当归(切倍)半两,土瓜根半两,鼠姑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鼠瘘,瘰疬,寒热。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温酒调下,日晚再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七
-
鳗鲡鱼丸
《何氏济生论》卷二:鳗鲡鱼丸:处方:生地黄2两,大门冬2两,五味子2两,白茯苓2两,牡丹皮2两,地骨皮2两,贝母2两,嫩黄耆2两,辽东参2两,当归身2两,银柴胡1两,胡黄连1两,鳗鱼(活大者)4斤(用陈尿壶1个,以鱼入内,将盐泥满身封固,笼糠火煨3昼夜为度)。功能主治:骨蒸劳热。主治:鼠瘘。忌猪肉、芦笋。
-
侧子
《*辞典》:侧子:出处:《雷公炮炙论》拼音名:C Zǐ别名:即子(《本经》),荝子(《说文》),荝(《太平御览》)。①《吴普本草》:神农、岐伯:有大毒。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脚气,风疹。②《别录》:主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瘘,又堕胎。注意:阴虚阳盛及孕妇忌服。《吴普本草》:畏、恶与附子同。
-
厚朴果
拼音名:HòuPòGuǒ别名:逐折、百合、厚实、厚朴实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的果实。10月采摘果实,去梗,晒干。聚合果基部较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喜生于温凉湿润气候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种子扁卵形或三角状倒卵形,长9-11mm,直径6-9mm,腹部具沟槽,外皮棕红色,内皮棕褐色,背部具纵皱纹。
-
厚朴子
出处:《别录》拼音名:H uP Zǐ别名:逐折、百合、厚实(《别录》),厚朴实(《纲目》),厚朴果(《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果实或种子。生境分布:产四川、湖北等地。功能主治:理气,温中,消食。①《别录》:疗鼠瘘,明目益气。②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消食,宽中利气。
-
壶卢秧
拼音名:HúLúY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和植物葫芦和瓠瓜的茎、叶、花、须。)Hara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药理作用:将葫芦植物切碎给西非洲山羊、沙漠绵羊和犀牛口服或灌胃,可降低肝脏蛋白质合成能力、发生肾功能紊乱和血液浓缩,每日服果实和叶子1-5g/kg可使山羊在1天至2星期期间死亡,种子的毒性较小。
-
夏枯草露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Xi KūCǎoL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全草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水。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夏枯草条。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瘰疬,鼠瘘,目痛,羞明。用法用量:内服:炖温,1~摘录:《*辞典》
-
野猪皮
《*辞典》:野猪皮:出处:《纲目》拼音名:YěZhūP 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功能主治:《纲目》:烧灰,涂鼠瘘恶疮。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