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音
西医的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喉头结核、声带劳损、声带小结及癔病性失音等,均可参照治疗。其中突然失音者,称暴喑,属实证,多由外邪袭肺或情志忧恚致肺实不鸣而成;虚证则多因声带劳损及久病阴虚、声道失润而成。针刺对实证效果较好:针刺以人迎、水突两穴为主。暴暗者可加通里、哑门、廉泉、内关,用泻法,每日1次。
-
失声
概述:失声为病证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皆由风邪所伤,故谓风失音不语。”盖暴瘖总是寒包热邪。或本内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因外邪乘肺,闭塞气道所致。治宜宣肺散邪为主,用三拗汤、桑杏汤等方。如久病失音,由于肺肾气阴两伤,宜润肺滋肾,用清音汤、百合固金汤、地黄饮子等方。
-
癔病性失音
疾病别名功能性失音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癔病性失音又称功能性失音,是喉发声功能暂时性障碍,并无器质性改变的一种癔病表现。亦可选用针刺廉泉穴。预后及预防无特殊特别提示癔病性失音又叫神经官能症,大多是中年妇女或性格内向者,在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引起突然失音,但哭笑或咳嗽时声音正常而响亮。
-
舌瘖
又名舌缓。舌瘖的症状:《疡医大全》卷十五:“舌瘖者,中风而舌不转运,舌强不能言是也。”又《医学纲目》卷十:“知瘖,乃中风舌不能转运之类,但舌本不能转运语言,而咽喉声音则如故也。”如属中风失音者,治宜祛风豁痰。可选用小续命汤,温胆汤等加胆星、僵蚕、全蝎、石菖蒲等。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
-
舌缓
舌缓即舌瘖。又《医学纲目》卷十:“舌瘖,乃中风舌不能转运之类,但舌本不能转运语言,而咽喉声音则如故也。”如属中风失音者,治宜祛风豁痰。可选用小续命汤,温胆汤等加胆星、僵蚕、全蝎、石菖蒲等;久病多血虚风动。症见舌强不能言、形体消瘦。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
-
急喉喑
概述:急喉喑(acutehoarseness)为病证名。是指以突然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多伴喉部焮热疼痛、咳嗽痰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关于喉喑、慢喉喑:喉喑:喉喑是指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慢喉喑:慢喉喑是指以声音低沉费力,讲话不能持久,甚则声嘶失音,日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天蓼木浸酒
《圣惠》卷二十三:组成:天蓼木10斤(细锉,以水1硕,煎至5斗,用此水造酒,须及5斗,熟后浸后药),石斛半斤(去根),防风半两(去芦头),地骨皮半斤,桑根白皮半斤,生地黄半两,远志(去心)半斤,牛膝(去苗)半斤,菟丝子半斤,槐子半斤,白蒺藜(微炒,去刺)半升,乌蛇1条(酒浸,炙令黄),乌鸡粪5合(炒黄)。
-
青果片
青果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青果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失音声哑,口干舌燥、肺燥咳嗽。6片,一日2次。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干冬菜
原形态:形态详菘菜条。功能主治:滋阴,开胃,化痰,利膈。①《纲目拾遗》:开胃下气,益血生津,补虚劳,已痰嗽。②《本草再新》:治肺火咳嗽,化痰理气,治喉疼失音,益阴滋水。附方:治白火丹,此症形如水胀,肢体俱肿,皮肤色白,饱胀不食,畏见灯火:冬菜(勿落水,愈陈愈妙),煎汤洗浴,并煎服之。
-
捻头瘟
捻头瘟病名。瘟疫之一种。证见颈项肿大,喉痹失音等,状如虾蟆瘟。《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捻头瘟,喉痹失音,项大腹胀,如虾蟆状,故亦名虾蟆瘟。宜荆防败毒散。”参见瘟疫、虾蟆瘟条。
-
神水丹
处方:天花粉玄参各9克青黛地骨皮各6克冰片1.2克牛黄3克知母川贝母各18克制法:上为细末,以藕汁熬膏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失音。用法用量:噙化润下。摘录:《丹台玉案》卷三《玉案》卷三:方名:神水丹组成:天花粉3钱,玄参3钱,青黛2钱,地骨皮2钱,冰片4分,牛黄1钱,知母6钱,川贝母6钱。
-
鸣金汤
《辨证录》卷十:方名:鸣金汤组成:黄连3钱,麦冬5钱,玄参5钱,生地5钱,桔梗3钱,甘草2钱,天花粉2钱。心火太旺,销烁肺金,口渴之甚,舌上无津,两唇开裂,喉中干燥,遂至失音。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声出,2剂声响,不必3剂。
-
翻白柴
《*辞典》:翻白柴: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FānB iCh i别名:木帚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柳叶栒子(《经济植物手册》),把把柴(《四川中药志》)。子房半下位,花柱数枚,离生。生境分布:生于山顶岩石等处。性味:性凉,味苦,无毒。功能主治:除风热。②治肠风下血:翻白柴、野地瓜根、白麦、酸汤杆、槐花。
-
瘁瘖
瘁瘖突然失音的病证。《灵枢·经脉》:“其病气逆则喉痹瘁瘖。”
-
草珊瑚含片
药品说明书:处方:肿节风浸膏(草珊瑚浸膏)、薄荷脑、薄荷素油性状:本品为粉红色至棕红色的片或薄膜衣片;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喉。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肿痛,声哑失音;或一次1片(大片),每隔2小时1次,一日5~规格:每片重(1)0.44g(小片)(2)1.0g(大片)
-
蓖麻酒
处方:蓖麻子脂1升,酒1斗。功能主治:猥退风,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用法用量:上以铜钵盛,着酒中1日,煮之令熟。服之。摘录:方出《千金》卷八,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一
-
豆竹汤
处方:生大豆1升,青竹算子49枚(长4寸,阔1分)。功能主治:卒失音。伤寒失者不语。用法用量:和水煮熟。日夜2服。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五引孟诜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
和肺饮
处方:活水芦根(即苇茎)5钱,百合5钱,生地5钱,桔梗1钱5分,生甘草5分,青果2枚。功能主治:失音症,由实火上刑肺金者。摘录:《医方简义》卷四
-
加味降气汤
处方:当归、川芎、木香、三棱、莪术、桔梗、黄芩、甘草。功能主治:喉痹失音。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八
-
荆苏汤
别名:荆芥汤处方:荆芥、苏叶、木通、橘红、当归、桂、石菖蒲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失音。用法用量:荆芥汤(《医统》卷四十六)。摘录:《直指》卷八
-
桔干汤
处方:荆芥、防风、连翘、桔梗、牛蒡、射干、玄参、山豆根、竹叶、甘草。功能主治:痰热客肺,喘急上气,致失音者。摘录:《类证治裁》卷二
-
梨汁饮子
处方:梨汁2合,竹沥2合,生地黄汁2合,牛乳2合,白蜜半合。制法:上相和令匀。功能主治:妊娠中风,失音不语,心神冒闷。用法用量:温饮1小盏。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
清金化癣汤
处方:润玄参剖麦冬白苏子东白薇生甘草炙紫菀牛蒡子白芥子蒸百部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化痰利咽。治虚火上炎,咽喉燥痒,微痛,红丝点粒缠绕,久则失音。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喉科家训》卷二
-
助阳止痒汤
处方:黄耆30克桃仁6克(研)红花6克皂刺3克赤芍3克山甲3克(炒)功能主治:益气散瘀,通络止痒。治痘出六七日后,作痒不止,抓破无血。兼治失音声哑。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
七转灵应丹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八:组成:芜荑5钱(取末4钱),牵牛5两(取头末3两),槟榔5两(取净末3两),大黄5两(取净末3两),木香5钱(取净末4钱),雷丸4两(取净末3两),锡灰1两(煨,取净末3钱)。及妇人血瘕血闭,小儿肚大面黄疳积;制备方法:上各取净药末,1处拌匀,葱白汤露1宿为丸,如黍米大。
-
竹沥饮子
主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昏沉不识人。用法用量:上药相和,微温服,量儿大小增减。《圣惠》卷七十四:别名:竹沥汤组成:竹沥5合,人乳2合,陈酱油半两。《圣惠》卷二十三:组成:竹沥3合,羚羊角屑半两,石膏2两,茯神1两,麦门冬3分(去心),独活3分。主治:中风,偏枯木遂,言语謇涩,膈上热,心神恍惚,惛惛如醉。
-
万氏润操膏
《金鉴》卷六十六:方名:万氏润操膏组成:猪脂1斤(切碎,炼油,去滓),白蜜1斤(炼)。功效:降火清金。主治:阴虚喉疳,失音,大便干。用法用量:挑服2匙,每日3-5次。制备方法:搅匀候凝。
-
油蜜膏
《嵩崖尊生》卷六:方名:油蜜膏组成:公猪油1斤,蜜1斤。主治:失音。用法用量:不时挑服1茶匙。制备方法:公猪油炼去滓,入蜜再炼,冷成膏。
-
三宝散
《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经验秘方》:方名:三宝散组成:脑子2分,牛黄2分,朱砂6分。主治:风昏气厥不省,痰壅失音。用法用量:每次1钱,取竹沥油调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钟乳黄耆汤
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十六:方名:钟乳黄耆汤组成:黄耆5两,甘草2两,钟乳2两,人参2两,桂心3两,干地黄3两,茯苓3两,白石英3两,厚朴3两,桑白皮3两,干姜3两,紫菀3两,橘皮3两,当归3两,五味子3两,远志3两,麦门冬3两,大枣20枚。
-
脂蜜膏
《仙拈集》卷二:方名:脂蜜膏组成:猪脂1斤。功效:润肺肠,解燥结。主治:失音。用法用量:不时挑服1匙,滚水送下。制备方法:上入锅先炼成油,捞去滓,入白蜜1斤再炼1时,滤入瓷罐内收,冷定成膏封固。
-
清金益气汤
《衷中参西》上册:方名:清金益气汤组成:生黄耆3钱,生地黄5钱,知母3钱,粉甘草3钱,玄参3钱,沙参3钱,川贝母(去心)2钱,牛蒡子(炒捣)3钱。主治:尪羸少气,劳热咳嗽,肺痿失音,频吐痰诞,一切肺金虚损之病。
-
费伯雄
咸同间(公元1851-1874年)以医名,远近诣诊者踵相接,所居遂成繁盛之区。持脉知病,不待问。推崇李东垣温补脾胃,朱丹溪壮水养阴之法。另著《医方论》、《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食养疗法》、《怪疾奇方》等。《校注医醇剩义》全文在线阅读《医方论》([清]费伯雄)全文在线阅读《食鉴本草》全文在线阅读
-
猥退风
猥退风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一名腲腿风。属中风(杂病)一类的病证,以肢体偏瘫、失音为主症。参见中风、喑痱条。
-
惊退而瘖
惊退而瘖病证名。指惊风后出现的失音。多由津液受伤,肺肾阴虚所致。治法详久喑。
-
肺热暴痖
肺热暴痖病证名。因感受风热而突发失音之病证。其证突发,舌干口燥,声音嘶哑,口渴欲饮,舌苔黄,脉眩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治宜疏风宣肺,清热降火,可选连翘散,或清咽利膈汤加减。参见暴瘖条。
-
冷热嗽
兼感寒热之邪所致的咳嗽。《证治要诀》卷六:“冷热嗽,因增减衣裳,寒热俱感。遇乍寒亦嗽,乍热亦嗽,饮热亦嗽,饮冷亦嗽。宜金沸草散、消风散各一贴和煎,或应梦人参散,或款冬花散、二母散,仍以辰砂化痰丸、八风丹,或四和丸含化。”热重者,用葳蕤汤去川芎加香豉;失音者用《古今录验》续命汤,轻则消风散。
-
纤维性甲状腺炎
临床表现:本症起病多不自觉,病程进行极慢,甲状腺逐渐变硬,与周围组织常有致密粘连、很少有疼痛和压迫症状,但可造成气管和食管压迫,发生呼吸紧迫、吞咽困难,累及喉返神经者可引起声音嘶哑或言语失音,颈淋巴结一般不肿大,晚期病例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手术后发生粘液水肿的机会也很大,一般是属禁忌。
-
玉叶清火片
药品说明书:药品名称:玉叶清火片主要成份:玉叶金花、穿心莲、栀子等。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灰褐色至棕褐色,味苦。功能与主治:清热解表,消肿止痛,清利咽喉。用于风热证急喉痹,急喉喑,症见咽喉红肿、疼痛,咽痒不适,声音嘶哑、失音等。急性咽炎,急性喉炎见上证者。
-
喉返神经瘫痪(声带麻痹)
疾病名称:喉返神经瘫痪(声带麻痹):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症状体征:单侧喉返神经瘫痪者有声嘶或失音、发音漏气状。双侧喉返神经瘫痪时,起病急者两侧声带呈正中位。②胸透注意肺部、纵隔有无病变;③外科会诊,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甲状腺是否增大;2.双侧喉返神经瘫痪者,如有严重呼吸困难须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术;
-
大豆煎
《医心方》卷十引《经心录》:大豆煎:处方:生桑根白皮(入土1尺者,细切)3升,大豆1斗。下生姜汁2升更煎,取汁4升,每服5合,日3夜1。摘录:《医心方》卷十引《经心录》《圣济总录》卷七:大豆煎:处方:大豆(紧小者)2升(洗净),生姜汁1合。功能主治:中风,失音不语。甚者用竹沥2合调服。用药禁忌:肿消后忌食大醋。
-
桂菖散
处方:桂心1两,石菖蒲1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急中风,失音不语。用法用量:3岁1钱,水煎服。若大病后不语者,用猪胆汁调下,未语再服。摘录:《玉机微义》卷五十
-
梨硼膏
处方:生梨1个(带边,作小孔,去瓤),硼砂5分(入梨内)。功能主治:天行咳嗽失音,咽痛,小儿咳喘。用法用量:梨用清蜜满入,封其孔,先以湿纸裹之,次以黄土泥裹,煨,待浓熟。食之。摘录:《济众新编》卷七
-
嘹亮丸
处方:人乳4两,白蜜4两,梨汁4两,香椿芽汁4两(如无,用淡香椿为末)。功能主治:久失音,声哑。用法用量:上药共1处和匀,重汤煮熟。白滚水送下,不拘时候。摘录:《回春》卷五
-
六味追风散
处方:附子(生用)半两,白附子(去尖)半两,乌头(去尖)半两,天南星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姜制用)半两,干蝎(全者,炒)1分。制法:上为散,入腻粉1分研匀。功能主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失音不语,口吐涎沫,喉中作声。用法用量:每服1字至半钱匕,豆淋酒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
麻仁饮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麻仁饮:处方:大麻仁半升,羚羊角屑2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卒失音,牙关紧急。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酒、水各1盏,共煎至1盏,去滓温服,每日2次。功效:解一切药毒。用法用量:上研如膏,入水2盏,搅令匀,取汁细细饮之。
-
清灵膏
处方:公猪油500克制法:炼去滓,入蜜500克,再炼,待冷成膏。功能主治:滋阴润喉。摘录:《嵩崖尊生》卷六《玉钥》:方名:清灵膏组成:薄荷3钱,贝母1钱,甘草6分,百草霜6分,冰片3分,玉丹2钱,玄丹8分。主治:喉癣。用法用量:蜜调,噙化,随津唾咽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绒毛诃子
来源:使君子科绒毛诃子TerminaliachebulaRetz.var.tomentellaKurt.,以果入药。生境分布:云南、西藏。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涩肠,敛肺,降气。用于久泻,久痢,脱肛,久咳失音,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盗汗。备注:在云南同作诃子入药。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水苏根
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拼音名:ShuǐSūGēn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水苏的根茎。8月间结果后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苏条。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治打伤、扑伤,并治诸烂痛疮癣,吐血。②《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清火,平肝,补阴。治失音咳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
-
蜜脂煎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方名:蜜脂煎组成:白蜜两匙许,腊月猪脂两匙许,雄黄(细研)3钱。用法用量:上药先将蜜并脂煎沸,倾在瓷盆中,入雄黄搅转,通口旋旋饮之。《医学入门》卷七:方名:蜜脂煎组成:猪脂2斤(熬,去滓),白蜜1斤。主治:暴失音声嘶。制备方法:再炼少顷,滤净,入瓷器内,俟成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