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玄指要赋
《通玄指要赋》为针灸歌赋名,即《流注指要赋》。元·窦默作。始载于《卫生宝鉴》,后《针灸聚英》等书均转载。《通玄指要赋》为窦默作,出《卫生宝鉴》。内容讲刺法、配穴。据题辞所述,内容多出自其师李氏的经验:“授穴之秘者四十有三,疗疾而弗瘳者万千无一。”窦氏因“辄裁八韵,赋就一篇”,以“共传于同志”。
-
罗谦甫
罗谦甫即罗天益。罗天益为元代医学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李杲、窦汉卿的弟子,医学造诣较深。撰《卫生宝鉴》,内容以方药为主,其中“名方类集、针法门”主要论述针灸,并首辑窦汉卿的《流注指要赋》(即《通玄指要赋》)。
-
鲍同仁
鲍同仁为元代针灸家。字国良。歙县(今属安徽)人。据《歙县志》载:精针灸之术,善治肢体痹痛及痈疽脓疡。并撰《经验针法》《通玄指要赋注》等,均佚。
-
鲍国良
鲍国良即鲍同仁。鲍同仁为元代针灸家。字国良。歙县(今属安徽)人。据《歙县志》载:精针灸之术,善治肢体痹痛及痈疽脓疡。并撰《经验针法》《通玄指要赋注》等,均佚。
-
卫生宝鉴
概述:《卫生宝鉴》为综合性医书,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元·罗天益撰。内容以方药为主,其中“名方类集”和“针法门”,着重论述针灸法,并首辑窦汉卿《通玄指要赋》。卷四至卷二十为名方类集,针对各科较常见病证,选用效方,详其主治及服用法,为本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卷二十一药类法象,简述常用药的性味、功能;
-
罗天益
在治疗中十分强调温补脾胃,钩玄东垣针法之精华,处方着重于中脘、气海、足三里三穴,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以灸治获效。罗天益用灸法以温补中焦,不仅能治中焦不足的虚寒证,而且还可以治疗气阴两伤的虚热证,罗氏能补其师之不足,并发展了刘河间热证用灸,李杲甘温除热的理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金元四大家的针灸学术思想。
-
流注指要赋
《流注指要赋》为针灸歌赋名。始载于《卫生宝鉴》,后《针灸聚英》等书均转载。内容讲刺法、配穴等。《流注指要赋》又名《窦太师流注指要赋》、《通玄指要赋》。元·窦杰撰于1232年。本书将常用的43个针灸要穴主治编成一篇歌赋,赋后附有针灸补泻等几篇短论。现有1936年《丛书集成》影印本(与《外科精义》合刊)。
-
窦太师流注指要赋
《窦太师流注指要赋》为书名。即《流注指要赋》。《流注指要赋》为针灸歌赋名。又称《通玄指要赋》。元·窦默作。始载于《卫生宝鉴》,后《针灸聚英》等书均转载。内容讲刺法、配穴等。
-
指迷赋
《指迷赋》为针灸歌赋名。元·窦默撰。见《广平府志·艺文略》。赋未见,疑即《通玄指要赋》。
-
砭针
概述:砭针:1.针刺;2.用碎瓷片刺血治病;针刺·砭针:砭针指针刺。《针经指南·通玄指要赋》:“外取砭针,能蠲邪而扶正。”因古代砭石与针刺并用,后世虽废砭而用针,仍称针刺为针砭。明·万密斋《片玉心书·丹毒门》:“砭针法:用磁瓦片打成尖锋,以筷子夹定扎住连刺,令出恶血。”杨继洲注:“砭针者,砭石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