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法
概述:刺法:1.泛指针刺操作的各种方法;针刺操作的各种方法·刺法:刺法(acupuncturetechnique)为又称针法、针刺法。出《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是指应用特制的针具,刺激穴位或身体的某些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调整营卫气血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和《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均引用《刺法》。
-
卢梅
卢梅为清代针灸家。卢梅字调卿。著有《针灸便用》。见《交河县志·艺文志》。
-
针灸服药禁忌
《针灸服药禁忌》为书名。不著撰人。五卷。书佚。见《新唐书·艺文志》。
-
针灸便用
《针灸便用》为书名。清·卢梅(字调卿)撰。见《交河县志·艺文志》。
-
针经钞
《针经钞》为书名。唐·甄权撰。三卷。书佚。见《新唐书·艺文志》。
-
卢仁宗
卢仁宗唐代医家。生平履贯欠详。两《唐书·艺文志》皆著录其著有《食经》三卷。未见传世,唯日本《医心方》有其佚文少许。
-
李继皋
李继皋唐代(?)医家。履贯欠详。《新唐书·艺文志》载其著有《南行方》三卷,未见行世。
-
卢调卿
卢调卿为清代针灸家。卢梅,字调卿。著有《针灸便用》。见《交河县志·艺文志》。
-
雷氏灸经
《雷氏灸经》为书名。撰人不详。一卷。见《新唐书·艺文志》。书佚。
-
颜齐
颜齐即杨颜齐。《宋史·艺文志》载有颜齐《灸经》十卷。佚。杨颜齐为宋代针灸家。里籍不详。据《宋史·艺文志》载,曾撰《灸经十卷。书佚。
-
历代名医录
《历代名医录》即《名医传》。《名医传》为书名。见《唐书·艺文志》。《宋史》作《历代名医录》。唐·甘伯宗撰。据《玉海》记载,此书收集“自伏羲至唐,凡一百二十人”。原书已佚,《历代名医蒙求》等书有所引录。
-
传信方集释
《传信方集释》为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传信方》为医方著作。见《唐书·艺文志》。唐·刘禹锡撰于818年。刘氏集个人用于临床确有良效的方剂辑成此书。所收方药大多符合验、便、廉的原则,故在唐、宋方书中颇多引用。自元以后,渐次散佚。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传信方集释》,主要是从古方书辑佚而得,共45方。
-
许詠
许詠为唐代医家。生活于8~9世纪间。曾任御医。著有《六十四问》1卷。《宋史·艺文志、》作许泳。著《六十四问秘要方》1卷。均佚。
-
妇人婴儿方
《妇人婴儿方》为书名。见《汉书·艺文志》。19卷,已佚。
-
医经
医经指中医经典著作。①《汉书·艺文志》载有汉以前的医书七部共二百一十六卷,称为医经。即《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②后世有称《黄帝内经》、《难经》为医经者;有称《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为医经者;
-
岐伯灸经
《岐伯灸经》为书名。一作《黄帝问岐伯灸经》。撰人不详。一卷。书佚。见《新唐书·艺文志》。《岐伯灸经》为灸法著作。
-
旁篇
《旁篇》为医经著作。见《汉书·艺文志》。二十五卷。原列于《白氏内经》、《白氏外经》之后,书已佚。原书作者、著作年代及书的具体内容,均已无法稽考。
-
明堂人形图
《明堂人形图》为书名。唐·甄权撰。一卷。见《新唐书·艺文志》。书佚。
-
名医传
《名医传》为医史著作。见《唐书·艺文志》。《宋史》作《历代名医录》。七卷。唐·甘伯宗撰。据《玉海》记载,此书收集“自伏羲至唐,凡一百二十人。”原书已佚,《历代名医蒙求》等书有所引录。
-
口齿论
《口齿论》为书名。见《新唐书·艺文志》。一卷。唐·邵英俊撰。已佚。
-
金创瘈疭方
《金创瘈疭方》外科著作。见《汉书艺文志》。三十卷。已佚。
-
传信方
《传信方》为医方著作。见《唐书·艺文志》。唐·刘禹锡撰于818年。刘氏集个人用于临床确有良效的方剂辑成此书。所收方药大多符合验、便、廉的原则,故在唐、宋方书中颇多引用。自元以后,渐次散佚。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传信方集释》,主要是从古方书辑佚而得,共45方。
-
白氏外经
《白氏外经》为书名。见《汉书艺文志》。已佚。
-
白氏内经
《白氏内经》为书名。见《汉书艺文志》。已佚。
-
卫嵩
卫嵩为唐代医家,撰有《医门金宝鉴》三卷,已佚。生平履贯不详,官至翰林博士。《新唐书·艺文志》载其著有《医门金宝鉴》,一作《医门金鉴》,皆有关脉学验证之理,后佚。
-
高福
高福唐代道家。里贯欠详。知医,擅摄生。撰有《摄生录》三卷,已佚。出《新唐书·艺文志》。
-
方技
方技为古代泛指有关医药的技术和知识。《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按四种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房中八家,186卷;又有“侍医李柱国校方技”的记载。说明汉代所谓方技,主要是指医药业及其著作。此外,《后汉书》、《新唐书》、《宋史》、《明史》皆有方技传或方术传。
-
步引
步引导引术语。指以立式与走式姿势为主的一类导引方法。《汉书·艺文志》中载有《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
-
黄帝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
《黄帝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为书名。即《黄帝明堂偃侧人图》。撰人不详。见《隋书·经籍志》。此外还有《曹氏黄帝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见于《新唐书·艺文志》。
-
黄帝明堂偃侧人图
《黄帝明堂偃侧人图》为书名。撰人不详。见《隋书·经籍志》。此外还有《曹氏黄帝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见于《新唐书·艺文志》。《黄帝明堂偃侧人图》为针灸经络著作。曹氏即曹翕,三国末、晋初时人。
-
方
方通常指方剂。《隋书·经籍志》:“医方者,所以除疾疚保性命之术者也。”剂,古作齐,指调剂。《汉书·艺文志》:“调百药齐和之所宜。”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是根据配伍原则,总结临床经验,以若干药物配合组成的药方。
-
支义方
支义方为五代后周医家。著医方书《通玄经》10卷,今佚。同名书《通玄方》10卷,《宋史·艺文志》作“支观”撰。《宋史·艺文志》载其著《通玄经》十卷,另又有支观《通玄方》,也是十卷,论者疑二人为同一作者,因二书皆佚,未及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