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尺脉
尺脉为寸口脉三部之一。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
关脉
关脉为寸口脉三部之一。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
寸脉
寸脉为寸口脉三部之一,即寸关尺三部的脉搏之一。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
竟体痈
竟体痈病名。古人指所患痈疮之最大者。《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肿一寸至二寸疖也,二寸至五寸痈也,五寸至一尺痈疽也,一尺至二尺者名曰竟体痈。”证治可参见外痈及有头疽条。
-
制虾方
《何氏济生论》卷七:方名:制虾方组成:晚蚕蛾20对,母丁香5钱,淫羊霍1两,肭脐1具(如无,黄狗肾代之)。功效:补内尺,滋左尺。用法用量:用时酒服2个,茶解。制备方法:上以淡虾米4两,烧酒3斤,同药煮1炷香,取出收瓷器内,勿泄气。
-
视觉模拟评分法
操作名称:视觉模拟评分法别名:VAS适应证: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用于评定各种疼痛的程度。禁忌证:无特殊禁忌证,但不宜用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准确标定坐标位置的能力不足。使患者了解检查和评分方法。
-
水角
水角为治疗痈疽发背,肿高坚硬,脓稠焮盛色赤的疗法。据《太平圣惠方》载:“凡疗痈疽发背,肿高坚硬,脓稠焮盛色赤者,宜水角。”其法:“掘一小坑,口稍阔于疮肿,深一尺以下,去此坑二尺外,又为一坑子,口阔三四寸,傍穿两坑令相通,灌水,并令去坑面二寸。令患者以疮合坑上…卧一炊久为度,瘀滞脓血并泄角中。
-
足踏丸
处方:乌头3两(去皮脐,生,捣末),樟脑2两(细研)。功能主治:脚气肿满,痛连骨髓。用法用量:炉子法:掘地炉子一个,阔一尺,深二尺三寸,扫拭令净,置新砖半头,在炉子中心,用细茎炭十斤,烧令通赤,候炭消及一半为度,取去炭,用酽醋一升洒之,仍用酽醋四升,同白马通八斤,和成泥,固济地炉子四围俱遍即成。
-
腰痛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腰痛痧》:“痧毒入肾,则腰痛不能俯仰。若误饮热汤、热酒,必然烦躁昏迷,手足搦搐,舌短耳聋,垂毙而已。”其脉如见左尺虚微、右尺洪实或兼歇止者,刺委中出瘀血;或刺中魁穴,以香油钱刮命门穴。方药治疗,可选用桃花散等方。
-
胃、神、根
指正常脉象的三个要素。胃、神、根是判断正气虚实的重要方法。《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尺脉沉取应指有力,是有根之脉。《脉诀》:“寸、关虽无,尺犹不绝;
-
眼球突度测量法
1.普通尺测量法用一直尺,置于颞侧眶缘,嘱患者向前直视,观察角膜顶点至颞侧眶缘的垂直距离。2.赫特(Hertel)突眼计测量法检者与被检者相对而坐,将突眼计上的固定测量器嵌于患者右眼颞侧眶缘,再将可活动的测量器拉至左眼颞侧眶缘,嘱患者向前直视,由两平面镜中查知眼球突出的mm数,记录双眼突出数值和眶距数值。
-
通圣膏
《普济方》卷三一四:方名:通圣膏组成:真麻油1斤,无蛀皂角1尺2寸(去核,捶碎),降真香2两(捶碎),巴豆40粒(去壳,劈开去心)。主治:痈疽漏疮,一切恶疮。以绵或绢绞去滓,入红色虢丹8两,分作2-3次下,不住手搅转,候黑光,滴少许入净冷水内,以不粘手为度,倾入石器中,乘热入少许乳香末尤妙。
-
内关外格
内关外格为诊断学名词。指一种脉象。脉过于尺下部位,为阳气关闭于内,阴气被格拒于外,故称。《难经·三难》:“遂入尺为复,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
-
脉阴阳俱紧
脉阴阳俱紧脉学术语。阴,尺部;阳,寸部。寸尺两部脉象俱紧。多因寒邪外束,表气不宣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
臀围
定义:臀围(hipcircumference)是指经臀峰点水平位置处的体围周长。臀围的测量:器材:长度为1.5m,宽度为1cm,最小刻度为0.1cm尼龙带尺。方法:被检者穿单裤,测量前取出裤袋内物品,自然站立,目视前方,双臂适当张开下垂,两足并拢。带尺上下移动,比较不同部位读数大小。测量误差不应超过±1.0cm。
-
六甲神丹
须选光莹者)。于地上作炉,深1尺5寸,阔1尺2寸,内坐丹盒子,上用细桑柴灰(如无,用松柴灰)1斗,盖之令平,上用硬炭20斤,作五遍烧,勘养一伏时(须渐渐添炭,使火气匀为佳,炭少更添不妨,不得太过),取出破盒,如青色为上,紫色、红色为次,用油单裹悬于井中,离水1尺,悬一伏时,取出,研极细,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产后肉线
概述:产后肉线为病证名。见徐润之《最新达生篇》。病因病机及治疗:《叶天士女科症治秘方》卷三:“产下肉线,临产用力太过,以致脬膜有伤,产妇垂出肉线一条,长三四尺,牵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动,则痛欲绝。宜用生姜三斤,连皮捣烂,入麻油二斤,拌匀炒熟,以油干为度。
-
产下肉线
又名产后肉线出。病因病机及治疗:《叶天士女科症治秘方》卷三:“产下肉线,临产用力太过,以致脬膜有伤,产妇垂出肉线一条,长三四尺,牵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动,则痛欲绝。宜用生姜三斤,连皮捣烂,入麻油二斤,拌匀炒熟,以油干为度。
-
一指脉
一指脉为小儿三部五脉法之一。参一指定三关:一指定三关即用一指切诊小儿寸口的寸、关、尺三关脉息的方法。出《医宗金鉴》卷五十。三岁以下小儿,寸口部位甚小,不能以三指切诊,医生左手握住小儿手,用右手拇指按儿掌后桡骨茎突脉上,分寸、关、尺三部以定息数;由于这种切脉法是以一指进行,以定寸口三关脉息,故名。
-
一指定三关
一指定三关为小儿脉象诊察方法。指用一指切诊小儿寸口的寸、关、尺三关脉息的方法。出《医宗金鉴》卷五十。一般诊三岁以下小儿用指纹法,诊三岁以上用切脉法,但三岁以下小儿,寸口部位甚小,不能以三指切诊,医生左手握住小儿手,用右手拇指按儿掌后桡骨茎突脉上,分寸、关、尺三部以定息数;
-
臂骨
臂骨为尺、桡两骨的统称。《医宗金鉴》:“肘下之骨曰臂骨。”
-
疳眼兼药
处方:合欢木、车前子各等分(存性,霜)。功能主治:疳眼雀目,用午王丸不愈者。用法用量:先取小鳗鲡鱼不满尺者烧之,鱼汁将出,取霜药粉于鱼上。饵之。摘录:《名家方选》
-
刘三点脉诀
《刘三点脉诀》别名《脉诀》。南宋·刘开撰。又名《复真刘三点先生脉诀》。撰于1241年。本书将七表八里脉法总括为浮、沉、迟、数四类,分别就寸、关、尺三部四类脉的主病作了概述。
-
膝中
膝中为人体部位名。指膝盖骨外侧中点。《黄帝内经灵枢·骨度》:“髀枢以下至膝中,长—尺九寸。”张景岳注:“膝中,言膝外倒骨缝之次。”或指腘窝横纹外侧端。
-
上节
上节为人体部位名,指第1-7胸椎的每一节。《黄帝内经灵枢·骨度》:“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上节长一寸四分。”
-
短脉
指脉波动的幅度短,脉体不足正常的寸关尺三部位置,惟关部应指明显而寸、尺两头有不足之感的脉象。短脉主气病。短而有力为气郁、气滞;短而无力为肺气虚、中气不足。《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短则气病。”
-
大经隧
大经隧为针灸学名称。指脉气流行较大的经脉通络。《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
-
病风
病风患风邪引起的病证。《素问·平人气象论》:“尺不热,脉滑曰病风。”
-
臂骨折断
臂骨折断病名。指前臂骨因外伤而致损断者。见《伤科汇纂》卷六。即前臂尺、桡骨骨折。详见臂骨伤条。
-
肘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elbowtunnelsyndrome、cubitaltunnelsyndrome)是指上肢主要三条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通过肘部时,由于局部解剖特点,常因外伤、先天畸形和肿物等造成卡压而形成的症候群。即外伤、先天畸形和肿物等造成卡压肘管内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的综合征。
-
斜飞脉
斜飞脉是指桡动脉从尺部斜向桡骨茎突背侧、合谷方向延伸而形成“斜飞”的脉位,属生理性变异。切脉位置应相应改变。
-
移指
移指切脉指法。切脉布指时,如发现寸、关、尺三部脉形有异常时,就不能按照平常指距平布,必须根据情况,灵活移动指距。
-
阳中伏阴
阳中伏阴是指脉阴阳相乘相伏之象。如尺部虽见浮滑而长的阳脉,但有时夹有沉涩而短的阴脉,故称。《难经·二十难》:“脉虽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杨注:“尺中已浮滑而长,又时时沉涩而短,故曰阳中伏阴。”
-
阳乘阴
阳乘阴是指阴阳相乘脉象。浮滑洪数一类的阳脉,出现在属阴的尺部,称阳乘阴。《难经·二十难》:“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丁德用注:“今阴虚不足,阳入乘之,故阴部见阳脉。”
-
阳乘
是指阳乘阴的脉象。出现于内关外格的病证。其病内热而大小便闭,外寒而手足厥冷。《难经·三难》:“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
-
杼骨
杼骨指第一胸椎棘突。亦名膂骨。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膂骨为骨骼名。又名杼骨。指第一胸椎棘突。《黄帝内经灵枢·骨度》:“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
-
振挺
振挺正骨器械之一。见《医宗金鉴》卷十七。为一直径半寸,长尺半之光滑木棒,使用时可将其在伤处上下、左右轻轻敲击。该器械具有疏通气血,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可用于外伤后气血凝聚、疼痛肿硬而无骨碎筋断者。
-
舒筋法
舒筋法理筋手法之一。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用于脚腕部外伤或其它原因所致的筋肉挛缩,关节强直。方法为:以大酒杯粗之竹管,长尺余,用时先坐定,竹管放地上,患足踏于其上,向前后搓滚,日久则见效。
-
上附上
上附上为《内经》诊法对体表部位的划分。上,指上段,即远端;“上附上”是对“中附上”而言,即前臂远端的三分之一,至腕横纹为止。左手外(桡)侧候心,内(尺)侧候膻中。《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是对前臂内侧皮肤(尺肤)诊察部位的划分。
-
膂骨
膂骨为骨骼名。又名杼骨。指第一胸椎棘突。《黄帝内经灵枢·骨度》:“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
-
琉璃胎
琉璃胎病证名。即子肿。《女科玉尺》:“妊娠五六月以来,浮肿如水气者,名曰子肿,俗呼琉璃胎。”
-
恇
恇(kuāng匡)病因病理学名词。怯弱无力。《素问·通评虚实论》:“尺虚者,行步恇然。”《灵枢·寒热病》:“精泄则病甚而恇。”
-
解剖
解剖分散。指用器械剖割尸体以了解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形态、位置、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
覆
覆①《内经》十二脉之一。脉长超过本位而下臂的脉象。《诊家正眼》:“曰覆者,自尺部下达臂间,血有余也。”②仲景十二脉之一。脉来头小本大。《诊家正眼》:“曰覆者,头小本大,病在表也。”
-
跗属
跗属为人体部位名,指跗骨与胫骨连接部。足上曰跗,其外侧近踝者曰跗属。《黄帝内经灵枢·骨度》:“膝腘以上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
-
断产
断产指断绝生育。《千金要方》卷三:“妇人断产方:蚕子故纸方一尺,烧为末,酒服之,终身不产。”
-
五枝洗剂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榆树枝、柳树枝、桑树枝、槐树枝、桃树枝。主治:急性湿疹。用法用量:适量水煎,熏洗。制备方法:各取半尺长,如筷子粗细,剪碎。
-
病能
病能即病态,疾病的临床表现。“能”通“态”。《素问·方盛衰论》:“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
-
太极棒气功
太极棒气功又称太极尺功和太极柔术,原出自百岁老人赵中道,经其弟子关永年整理加工成套路功法,特点是柔和缓,入静较快,兼有太极拳和气功之功效,为典型的动静结合功法。
-
青龙针
青龙针为古针具名。出《琼瑶神书》。曰:“青龙针也,长一尺二寸,按一年十二月也。”与今之芒针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