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祛风散寒
祛风散寒为祛风法之一。是一种治疗风寒束表,肺气不宣的方法。临床表现为恶寒较重、发热较轻、头身关节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针灸常选风池、风门、合谷、外关、列缺等穴。针用泻法,并可加灸。
-
祛风
概述:祛风指疏散风邪。风分内、外,外风宜散,内风宜熄。针灸常选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风市、阴陵泉等穴为主,酌配局部阿是穴,针用泻法。针灸除按“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原则选定穴位外,常配膈俞、肝俞、三阴交、血海等穴,以和营养血,使血脉通利,滞留的风邪亦随之消除。是一种治疗风寒痰湿之邪留滞经络的方法。
-
十八症
概述:十八症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光轴苎叶蒟的全株。又含α-棕榈酸甘油酯(α-palmitylglycerinester),(E)-3,4-亚甲二氧基苯丙烯醛[(E)-3,4-methylenedioxophenylpropenal]十八症的性味归经:十八症味辛,性温,归肝经。治风湿筋骨痛,跌打肿痛,胃疼痛,毒蛇,蜈蚣咬伤。”
-
麝香追风膏
主要成分为麝香、独活、香加皮、海风藤、苏木、海桐皮、延胡索、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血竭、木香、乳香、没药、乌药、红花、当归、熟地黄、地黄、麻黄、牛膝、冰片、樟脑、桉油、肉桂油、丁香罗勒油、水杨酸甲脂。另取当归对照药材、独活对照药材各3g,分别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
-
止痒永安汤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9g,防风9g,麻黄6g,桂枝9g,白芷6g,羌活9g,蝉衣6g,当归9g,赤芍9g,桃仁9g,红花9g。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和营。《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苍术12g,麻黄6g,白芷9g,蝉蜕9g,薄荷6g,独活6g,赤芍6g,天麻9g,桃仁6g,甘草6g,荆芥穗9g,当归尾6g,僵蚕9g,藏红花4g(另冲服)。
-
木椒根
《中医大辞典》·木椒根:木椒根为中药名,出自《贵州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木姜子的根。治胃脘冷痛,风湿关节疼痛。②《广西药植名录》:"理气健脾,解毒燥湿。"附方:①治心胃冷气痛:木姜子根七钱,吴茱萸根一两,蛇参一两,隔山撬一两,算盘子根八钱,朱砂莲五钱。共研成粉,泡酒服。
-
药衣法
腰痛1.散寒护腰护(《中国民间疗法》)藁本、续断、苏木各30g,防风、白芷、附子、川乌、草乌各20g,金毛狗脊、独活各45g。膝痛1.二乌护膝(《理瀹骈文》)生草乌、生川乌、黄芪、杜仲、仙茅、金毛狗脊、锁阳、川芎、当归、白芷、苍术、防己、牛膝、甘松、五加皮、木香、松香、细辛、肉桂各6g,艾叶60g。主治小儿惊跳。
-
活血风寒膏
处方:肉桂、血竭、乳香、没药、丁香、樟脑、儿茶、川乌、草乌、附子、当归、川芎、桃仁、赤芍、杜仲、补骨脂、续断、菟丝子、威灵仙、白蔹、细辛、远志、陈皮、香附、白术、穿山甲、木香、枳壳、青皮、青风藤、大风子、僵蚕、天麻、蛇床子、小茴香、川楝子、乌药、甘草、怀牛膝、羌活、黄柏、广丹、麻油。
-
东方活血膏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DongfangHuoxueGao标准编号WS3-Bb-0020-95处方生川乌生草乌红花川芎乳香(制)没药(制)羌活独活穿山甲(制)当归血竭全蝎自然铜天麻狗骨木鳖子黑木耳雄黄白矾檀香冰片金银花生石膏蘑菇金针菇儿茶细辛性状本品为摊于布上的黑膏药。另取冰片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
健脾祛风汤
处方:苍术9克陈皮6克茯苓9克泽泻9克荆芥9克防风9克羌活9克木香3克乌药9克生姜3片大枣5枚功能主治:健脾理气,祛风散寒。用法用量:水煎服。用于纳呆腹胀,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腹疼阵作等证。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对叶四块瓦
1.治感冒头痛,风寒咳喘,风湿痹痛,闭经,跌打损伤。《*辞典》·对叶四块瓦: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拼音名:DuìYèSìKuàiWǎ别名:四叶莲(《纲目抬遗》),四块瓦、四儿风(《贵州民间方药集》),四叶箭、金薄荷、四叶麻(《湖南药物志》),四叶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四叶金(《福建中草药》)。
-
木姜子根
樟科植物木姜子的根·《中医大辞典》·木姜子根:木姜子根为中药名,出自《重庆草药》,为《贵州草药》记载的木椒根之别名。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心胃冷痛,腹痛吐泻,跌打损伤。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7-14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略圆,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粉绿色,被疏柔毛,中脉稍密。
-
坎离砂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坎离砂:组成:乳香2钱,没药2钱,麻黄2钱,马钱子2钱,肉桂2钱,丁香2钱,川乌2钱,草乌2钱,小茴香2钱。性状:本品为黑色的粗粉;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8μl、对照药材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
-
山肉桂
樟科植物钝叶樟的茎皮·《中医大辞典》·山肉桂:山肉桂为中药名,出自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气止痛。化学成分:阴香根:煎服治胃痛,水泻。树皮、叶均含挥发油,树皮油中的主成分为桂皮醛、丁香油酚和黄樟醚。治胃寒疼痛,虚寒泄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肾虚阳痿,经闭,蛇咬伤。
-
腰腿痛
概述:腰腿痛(paininlowerextremitiesandwaist)为症状名。见《普济本事方·肾脏风及足膝腰腿气》。又称腰股痛。腰腿痛的症状:腰痛连及股部之症。以肾虚风寒湿侵袭者多见。腰腿痛的治疗:治宜补肾,祛风散寒化湿为主。可选用萆薢散、牛膝丸等方。如肾经虚损,腰腿疼痛者,可用青娥丸、壮肾散等方。
-
胎前寒泻
胎前寒泻病证名。多因孕后脾肾阳虚,或外受风寒,或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肾,以致肾阳不能上蒸脾土,运化失职,传导失司所致。脾肾阳虚者,症见脐下作痛,喜暖喜按,肠鸣即泻,腹胀畏寒肢冷。治宜温阳健脾止泻,用四神丸,或理中汤;饮食生冷者,症见腹痛泻下酸臭,腹胀痞满,嗳气腐臭,治宜消食导滞止泻。
-
风寒
风寒为病因学术语。指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以祛风散寒为主。
-
扯法
扯法推拿手法名。用拇指和屈曲的食指,捏住皮肤一提一放,至皮肤上出现充血性红斑为度。《保赤推拿法》:“扯者,于儿皮轻轻频摄之而频弃之也。”常用于眉心(印堂)、颈项、腹背等处。有祛风散寒、退热止痛等作用。对感冒、中暑的头胀、胸闷和晕车、晕船等症有一定的效果。
-
乌金七
乌金七此药为马兜铃科植物双叶细辛(Asarumcaulescens)的全草。叶常2片,对生,圆心形,两面及叶缘有粗糙的短毛。花期5月,花后结荫果。该药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胃病、腹痛、胸胁疼痛等。单叶细辛与双叶细辛形状相似,不同的是单叶细辛无明显的地上茎,叶1枚。长毛细辛具有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胃痛、腹痛等。
-
铺地还阳
铺地还阳此药为石松科植物杉蔓石松(小9F4l咖MM腻小M)的带根全草,因其成片钢旬于地面生长,故得此名。各小枝顶端均生有圆柱形袍子囊穗,叶绿有疏锯齿,叶疏而张开。分和于大九湖、板仓、红河、小于家坪等地。该药具合祛风散寒、舒筋活络、除湿消肿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筋骨疼痛、水肿等。
-
参茸木瓜药酒
检查:乙醇量应为40~其他应符合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6页)。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用于腰腿疼痛,肢体麻木,风湿性关节炎。15ml,一日2~
-
风湿福音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engshiFuyinWan标准编号:WS3-B-0717-91处方:麻黄15g自然铜(煅)15g地枫皮15g桂枝15g乳香15g千年健15g羌活15g没药(制)15g防风15g独活15g杜仲(炭)15g木瓜15g牛膝15g榛蘑1500g制马钱子100g狗骨胶15g蜈蚣15g甘草15g乌梢蛇50g制法:以上十九味,取自然铜粉碎为级细粉,过筛,制马钱子粉碎为细粉。
-
风湿寒痛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engshiHantongPian处方:青风藤桂枝独活羌活牛膝桑寄生茯苓附子秦艽鹿茸威灵仙薏米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当归赤芍木香延胡索黄芩制法:以上二十一味,鹿茸、薏米、附子、延胡索、党参、赤芍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活络,滋补肝肾。8片,一日2次。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
寒温痹丸
中药部颁标准:别名/通用名:天麻祛风丸拼音名:HanshibiWan标准编号:WS3-B-0645-91处方:苍术(制)240g当归30g川芎30g制何首乌30g石斛30g全蝎30g防风30g羌活30g麻黄30g细辛30g制川乌30g制草乌30g天麻30g荆芥30g雄黄18g甘草30g制法:以上十六味,除雄黄外;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
辣椒风湿膏
另取橡胶250g、羊毛脂90g、氧化锌250g、松香255g和蜂蜡80g,制成基质,加入薄荷脑、冰片、辣椒浸膏,制成涂料。辣椒风湿膏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辣椒风湿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皮肤破伤处不宜使用。
-
麝香狗皮膏
其余大黄等十七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8800g同置锅内炸枯,将阿魏投入熔化,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上述没药等细粉,搅匀,分摊于狗皮或布上,即得。功能与主治:化痞散瘀,舒筋活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痞块聚积,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损伤。
-
武力拔寒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WuliBahanSan标准编号:WS3-B-1751-94处方:白花菜子600g花椒(青椒去目)500g制法:以上二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用于感受风寒,筋骨麻木,肩背酸痛,腰痛寒腿,饮食失调,胃寒作痛,肾寒精冷,子宫寒冷,行经腹痛,寒湿带下。注意:忌食生冷。
-
加减风灵汤
处方:海风藤15克,威灵仙9克,吊子风12克,苡仁15克,防风12克,豹皮樟9克,布渣叶15克,山楂肉12克,淮山药12克。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主寒湿风邪阻于筋骨。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石松浸酒
处方:石松100g白酒1000ml炮制:将石松拣净杂质,筛去灰屑,切段;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14日后开启,过滤后即可饮用。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除湿祛积。主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摘录:《生草药性备要》
-
虫牙药
《*辞典》:虫牙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Ch nɡY Y o别名:三叉金、三托艾、伤寒头、大箭根(《广西药植名录》),三姐妹(《广西中草药》),牛尾草、三叶扫把、马鹿尾(《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花冠紫色,外面有白毛,冠筒基部收缩,收缩处的上部有一浅囊,上唇4裂,裂片反折,下唇船形;治牙痛,刀伤。
-
吹风藤
拼音名:ChuīFēnɡTénɡ别名:构芭、双飞蝴蝶、牛奶藤。叶片薄纸质,长卵形至卵形,长6-17cm,宽3-11cm,先端长渐尖有时急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上面沿脉被硬伏毛,密具细颗粒状突起,下面密被白色或淡黄色粗硬伏毛及少数直柔毛;花雌雄异株,伞房圆锥花序腋生,密被锈色绒毛;子房不发育,被刺状长柔毛;性味:辛;
-
大叶醉鱼草
拼音名:D Y Zu Y Cǎo别名:紫花醉鱼草、大蒙花、酒药花来源: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大叶醉鱼草BuddleiadavidiiFranch.,以根皮及枝叶入药。春秋采根皮,夏秋采枝叶,均晒干。性味:辛、微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骨折;外用适量,研粉调服或煎水洗。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冬里麻
《*辞典》:冬里麻:出处:《峨嵋药植》拼音名:DōnɡLǐM 别名:柳莓(《植物学大辞典》),水麻(《中国树木分类学》),水麻柳(《贵州植药调查》),水苏麻(《贵州草药》)。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6~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活血,利湿。治小儿急惊风,麻疹不透,风湿性关节炎,咳血,痢疾,跌打损伤,毒疮。
-
桧叶
《*辞典》:桧叶: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Gu Y 来源:为柏科植物圆柏的叶。在试管中3%浓度可抑制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解毒。治荨麻疹,硬结肿毒初起。附方:①治风寒感冒:鲜桧小枝或叶五至七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②治关节风湿痛:鲜桧小枝或叶,煎汤熏洗痛处。
-
桦革裥菌
拼音名:HuàGéJiǎnJūn别名:桦褶孔菌、蘑菇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桦革裥菌的子实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桦、栎、杨、柳等阔叶树及云、冷杉等针叶树的腐木上。还含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等氨基酸,以及牛磺酸(taurine),瓜氨酸(citrulline)和肌酸(creatine)等。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
-
青兔耳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兔耳风:拼音名:QīnɡT ěrFēnɡ别名:走马胎、青毛走马胎、肺心草、罗汉草、血筋草来源:菊科兔耳风属植物红脉兔耳风AinsliaearubinervisChang,以全草入药。头状花序排列成长穗状花序;雄蕊5,花药基部箭形。唐果倒披针形,冠毛羽状,白色。3.《四川中药志》:治风寒咳嗽,风湿筋骨痛,头风;
-
土细辛
甲基丁香酚还有解痉,平喘及中枢镇静作用,黄樟醚体外试验有致突变作用。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温经散寒,祛痰止咳,散瘀消肿,行气止痛。《全国中草药汇编》·土细辛:拼音名:TǔXìXīn别名:马辛、马细辛、马蹄细辛、马蹄香、水马蹄来源: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杜衡AsarumforbesiiMaxim.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
-
小牛肝菌
拼音名:XiǎoNiúGānJūn别名:空柄假牛肝菌、杂蘑来源:药材基源:为牛肝菌科真菌小牛肝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letinuscavips(Opat.)Kalchbr[BoletuscaviposOpa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后,切掉菌柄基部的带泥沙部分,晒干,备用。菌肉淡黄色或污黄土色。性味:微咸;舒筋活络。主风寒湿痹;
-
绣球防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绣球防风:拼音名:Xi Qi F nɡFēnɡ别名:绣球草、蜜蜂草来源:唇形科植物绣球防风LeucasciliataBenth.,以根及全草入药。(②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破滞结郁气,舒肝气流结,破肝血,通经闭,祛风热,明目退翳。2.《滇南本草图说》:治杨梅结毒,痈疽发背,无名肿毒;
-
阴香
拼音名:YīnXiānɡ别名:山玉桂、桂树、八角、山桂枝、连粘树、土山肉桂来源:樟科樟属植物阴香Cinnamomumburmannii(Nees)Blume,以树皮、根皮、叶、枝入药。性味:辛、微甘,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温中止痛。用于虚寒胃痛,腹泻,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疖肿毒,外伤出血。3钱,水煎服或0.5~
-
樟木子
拼音名:ZhānɡMùZǐ别名:樟扣、樟子、樟木蔻、樟树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成熟果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于河旁,或生于较为湿润的平地。性状:性状鉴别果实呈圆球形,直径约5-8mm,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皱缩不平,或有光泽,基部有时有宿存的花被管,果皮呈肉质而薄,内含大而黑色的种子1粒。
-
樟树根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ZhānɡSh Gēn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樟树果条。性味:性微温,味辛。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感冒头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
-
樟树果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ZhānɡSh Guǒ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果实。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初有疏柔毛,后渐脱落,侧脉红色,两面隆起;雌雄异株;5毫米,密生长柔毛;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性味:性微温,味辛。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消食化滞。治肠胃炎,胃寒腹痛,食滞,腹胀。
-
桂龙益肾通络口服液
桂龙益肾通络口服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桂龙益肾通络口服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4.热痹者不适用,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如灼、痛处发热,疼痛窜痛无定处,口干唇燥。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骨通贴膏
骨通贴膏说明书:药品名称:骨通贴膏剂型:橡胶膏剂:每贴7cm×10cm;骨通贴膏的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用于骨痹属寒湿阻络兼血瘀证之局部关节疼痛、肿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活动受限;5.本品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后皮肤过敏如出现瘙痒、皮疹等现象时,应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
-
朱虎化瘀酊
朱虎化瘀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朱虎化瘀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化瘀。4.本品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后皮肤过敏者应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塞隆风湿胶囊
塞隆风湿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塞隆风湿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禁忌:不良反应:偶见汗出。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狗皮膏(改进型)
狗皮膏(改进型)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狗皮膏(改进型)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止痛。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6.本品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后皮肤过敏如出现搔痒、皮疹等现象时,应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
-
止痛透骨膏
止痛透骨膏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止痛透骨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行滞,通络止痛。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点状红斑。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运脾饮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方名:运脾饮组成:香附、半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茯苓、草豆蔻、山楂、泽泻、神曲。虽属脾虚,初泻以消,健脾为先务,泻久以虚,补脾为上策,必兼外感、内伤,百无一失。是方香、夏、朴、陈、草蔻温中运脾,苍术力猛,祛风散寒,逐湿发汗,楂、曲消食宽中,苓、泻、甘草利水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