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胃
暖胃即温胃散寒。针灸临床常选用中脘、上脘、胃俞、足三里等穴,针补宜灸,甚则加灸关元(或神阙)。暖胃系温法之一。治疗胃寒证的方法。症见胃脘胀满,疼痛绵绵,得热则减,遇寒加剧,口泛清水,或食后作吐,肠鸣漉漉,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等,方用良附丸、厚朴温中汤。
-
鲢鱼
鲢鱼体侧扁,腹腔大而狭窄,头大眼小,尾鳍叉形,鳞片细小,银白色。鳃耙彼此联合成为多孔的膜质片,有螺旋形的鳃上器。"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肺。为温中补气、暖胃、泽肌肤的养生食品,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溏便、皮肤干燥者,也可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乳少等症。还具有暖胃、补气、泽肤、乌发、养颜等功效。
-
鳙鱼
《*辞典》:鳙鱼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YōnɡYú别名鱃鱼(《山海经》),鰫鱼(《上林赋》),皂包头、皂鲢(姚可成《食物本草》),黑包头鱼(《食物本草会纂》),鳙头鲢(《医林纂要》),鯼鱼(《本草求原》),包头鱼(《随息居饮食谱》),胖头鱼(《动物学大辞典》),黑鲢、花鲢(薛德焴《系统动物学》)。
-
胖头鱼
《*辞典》:鳙鱼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YōnɡYú别名鱃鱼(《山海经》),鰫鱼(《上林赋》),皂包头、皂鲢(姚可成《食物本草》),黑包头鱼(《食物本草会纂》),鳙头鲢(《医林纂要》),鯼鱼(《本草求原》),包头鱼(《随息居饮食谱》),胖头鱼(《动物学大辞典》),黑鲢、花鲢(薛德焴《系统动物学》)。
-
带鱼
带鱼的别名刀鱼、裙带鱼、牙带、白带鱼、柳鞭鱼、带柳、晦刀鱼《*辞典》:带鱼出处《本草从新》拼音名DàiYú别名鞭鱼(《医林纂要》),带柳(《福清县志》),裙带鱼(《柑园小识》),海刀鱼、鳞刀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泽肤、补气、养血、健美的作用。
-
暖胃丸
《医学探骊集》卷五:方名:暖胃丸组成:江子10粒(去皮,肥润者),黄腊2钱(欲多配此2味倍之)。附注:原书治上症,用针法行针后,乃以此丸助针暖胃。《医方大成》卷三引《澹寮》:方名:暖胃丸组成:硫黄(研)1两,白矾(制炒)1两,丁香1两,茴香(炒)1两,木香1两,半夏2两(姜汁炒)。主治:痰饮。
-
万应丹
《医学探骊集》卷三:方名:万应丹组成:江子霜6钱(要肥润者,去皮,去净油),木香1两5钱,丁香1两,乳香1两5钱,猪牙皂1两,皂矾1两,沉香1两,葶苈子1两。加檀香、蓬莪术,名十仙丹;妇人月经不调,血崩,赤白带下,乳痈,胎衣不下,产后血痛。小儿惊风发热,吐乳夜啼,慢脾风,大头瘟,疳积,泄泻,耳内流脓。
-
鹅肉
鹅肉味甘平,有补阴益气、暖胃开津、祛风湿防衰老之效,是中医食疗的上品。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止咳化痰,解铅毒等作用。白鹅凉,无毒。①《别录》:"利五脏。"②《本草求真》:"鹅肉,按书有言味甘性平,有言味辛性凉,有言气味俱厚而毒,有言服则解热解毒,有言服则发风发疮发毒,持论不同,臆见各一。
-
栾樨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拼音名:LuánXī英文名:StemandleafofIndianPluchea别名:格杂树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阔苞菊的茎叶或根。总苞片外层卵形或阔卵形,有缘毛,背面被短柔毛,内层狭,条形,无毛;花期全年。性味:味甘;祛风除湿。主小儿食积;瘿瘤痰核;和米粉及糖,制成栾犀饼,小孩食之有暖胃去积之效。
-
丁香油
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消化不良,疝痛。治风湿痹痛,涂擦患处;丁香的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树根(丁香根)、果实(母丁香)、花蕾的蒸馏液(丁香露)及其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王殿翔《生药学》:“用于肠胃多气,绞痛,消化不良,恶心与呕吐;宜忌:实火、阴虚火旺者禁服。
-
草菇鱼头汤
概述:草菇鱼头汤以大鱼头、草菇、丝瓜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暖胃、健脾、养血、止头晕头痛的功效,用于头痛眩晕者。原料:大鱼头1个,草菇100克,丝瓜150克,姜4片,精盐、料酒、胡椒粉、淀粉、食用油各适量。锅烧热,用油将姜片爆香,放入鱼头煎香,加料酒少许,加入适量清水,煲至滚后加入草菇及丝瓜,慢火煲1~
-
一握七丸
《三因》卷九:方名:一握七丸组成:神曲半斤(炒黄),大附子2只(炮,去皮脐),甘草2两(炙)。功效:健脾暖胃,坚骨强阳。主治:脏腑宿蕴风冷,气血不和,停滞宿饮,结为癥瘕痞块,妇人血瘕;肠胃中塞,饮食不下,咳逆胀满,下痢赤白,霍乱转筋;踒躄拳挛,腰脊脚膝疼痛,行步不能。
-
益中丸
《杨氏家藏方》卷六:方名:益中丸组成:神曲2两(炒黄),干姜2两(炮),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陈橘皮(去白)1两,高良姜2两(炒),大麦芽2两(炒香熟),肉豆蔻(面裹煨)半两,丁香半两。功效:健脾暖胃,消冷化痰。主治:中满胀闷,噫气吞酸,心腹时痛,不进饮食。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疏肝益胃汤
《证因方论集要》卷三:方名:疏肝益胃汤组成:人参、半夏(炒)、茯苓、广皮、吴萸、白芍(炒)、淡干姜、木瓜、乌梅肉。主治:胃痛,呕吐酸水。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人参养胃,半夏、茯苓通阳明,白芍、木瓜泄厥阴,干姜暖胃,吴萸温肝,广皮辛通,乌梅酸收。化肝和胃,自能已痛止呕。
-
温胃理中汤
《证因方论集要》卷三:方名:温胃理中汤组成:人参、白术(土炒)、炮姜、甘草(炙)、附子(制)、肉桂、丁香、乌梅。主治:老稚体弱之人,邪传厥阴,胃中寒冷,蛔不能安。各家论述:理中者,所以理中焦之阳气也。复以桂、附、丁香辛热,大暖胃阳,以逐其痼冷陈寒之气,如此则离照当空,阴霾潜消矣;
-
糯米固肠汤
处方:糯米30克山药15克胡椒末白糖适量制法:将糯米略炒与山药共煮粥,熟后加胡椒少许。功能主治:健脾暖胃,温中止泻。适用小儿脾胃虚寒泄泻。用法用量:食用时,加白糖适量调服。每日2次。摘录:《本草纲目》
-
草鱼
受精卵的卵膜吸水膨胀,顺水漂流。切鱼方法1、鱼肉质细,纤维短,极易破碎,切鱼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顺着鱼刺,切起来更干净利落。2、嘴形不同:青鱼嘴呈尖形,草鱼嘴部呈圆形。具有暖胃和中、平降肝阳、祛风、治痹、截疟、益肠明眼目之功效;主治虚劳、风虚头痛、肝阳上亢、高血压、头痛、久疟。
-
酱牛肉
酱牛肉,是内蒙古呼和浩特著名的特色名菜。酱牛肉的营养价值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为寒冬补益佳品。高胆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儿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
红茶
概述:红茶是全发酵的茶叶,在发酵的过程中,茶叶的茶鞣质经氧化而生成鞣质红,不仅使茶叶色泽乌黑,水色叶底红亮,并且使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也发生了变化,具有水果香气和醇厚滋味,与绿茶截然不同。茶中含有氟、茶多酚等成分,饮茶能防龋固齿。茶中维生素A、维生素E含量丰富,并含有多种抗癌防衰的微量元素。
-
九姜连
《峨眉山药用植物》·九姜连:九姜连为中药名,出自《峨眉山药用植物》,即《本草经集注》记载的山姜之别名。主治:治脘腹冷痛,泄泻,食滞腹胀,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损瘀滞,月经不调。或浸酒饮。别名:廉姜、箭杆风、华良姜、九姜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干根含油,内有α-丁香烯高良姜素、桉叶素、荜澄茄烯等。
-
中阳不振
中阳不振为病证名。指中焦脾胃阳气虚弱,消化功能不振的病机。主要证候有胃纳呆滞、食少不化、呕吐、泄泻、四肢清冷、怠倦、面色萎黄、头晕、唇淡,舌胖嫩,苔厚浊,脉虚大等。治宜补中益气,醒脾暖胃。
-
熨胃丸
《验方新编》卷四引林屋山人方:方名:熨胃丸组成:紫油厚朴3斤(用老姜2斤切片,同煮一时,去姜不用),干姜4两(用甘草2两同煮一时,去甘草不用)。功效:温中降气,暖胃消痰。主治:胃脘痛。制备方法:将二味炒干,为细末,黑枣煮汤(去皮核)为丸。附注:原书治上症,用暖胃膏痛止后,继用本方。
-
紫楠叶
单叶互生,革质;种子含油0.6%,内月桂酸(lauricacid)0.2%,肉豆蔻酸(myrislieacid)0.2%,棕榈酸(palmiticacid)13.8%,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acid)0.8%,硬脂酸(stearicacid)0.4%,油酸(oleicacid)32.9%,亚油酸(linoleicacid)49.8%,亚麻酸(linolenicacid)1.8%,癸酸(capricacid)微量。性味:辛;
-
蛤蚧大补丸(胶囊)
蛤蚧大补丸(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蛤蚧大补丸(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血益气,健脾暖胃,祛风湿,壮筋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生地散
《医略六书》卷三十:组成:生地5两,当归3两,生姜1两(炮黑)。制备方法:上为散。各家论述:产后去血过多,腹中(疒丂)痛,是血虚不能滋荣血室,故腹痛不止焉。生地凉血以滋血室;生姜炮黑,暖胃气以摄下行之血也。为散,童便调下,使血不妄行,则经脉完复,而腹中(疒丂)痛自止,何患血露之去多不止哉。
-
枣肉平胃散
处方:陈橘皮(去皮)、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香),各三斤二两;米泔浸二日.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
-
鳟鱼
《*辞典》:鳟鱼出处《纲目》拼音名ZūnYú别名鮅(《尔雅》),赤眼鱼(《说文》),红目鳟(《脊椎动物分类学》)。原形态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生境分布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性味①《七卷食经》:"味酸,热。"功能主治《纲目》:"暖胃和中。"②《纲目》:"多食动风热,发疥癣。
-
健胃十味丸(浩道敦-10)
健胃十味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健胃十味丸(浩道敦-10)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暖胃助消。3.服用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人参或其制剂。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人参大温中丸
《洪氏集验方》卷三:组成: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锉),陈橘皮(去白)1两,紫苏子(拣净)1两,高良姜1两(锉),官桂(去粗皮)1两,川干姜5钱(炮)。功效:温脾暖胃。主治:三焦不顺,脾胃积冷,心腹大痛,呕逆恶心,两胁刺痛,胸膈满闷,腹胀肠鸣,泄泻频作。用法用量:每服1丸,煎生姜汤嚼下,不拘时候。
-
守中金丸
《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组成:干姜(炮)、甘草(爁)、苍术(米泔浸)、桔梗(去芦)各等分。主治:中焦不和,脾胃积冷,心下虚痞,腹中疼痛,或饮酒过多,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咳嗽无时,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醋吞酸,口苦失味,怠惰嗜卧,不思饮食;及脾胃留湿,体重节痛,面色萎黄,肌肉消瘦。
-
花雕酒
概述绍兴酒种颇丰,有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花雕酒等,而花雕又是当中最富特色的。据科学鉴定,花雕酒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糖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被称为“高级液体蛋糕”。根据贮存时间不同,花雕酒有三年陈、五年陈、八年陈、十年陈,甚至几十年陈等,以陈为贵。
-
赤砂糖
概述:红糖是没有经过高度精炼的蔗糖,它除了具备碳水化合物的功用可以提供热能外,还含有微量元素,如铁、铬和其他矿物质等。2.老年人、阴虚内热者不宜多吃红糖,糖尿糖患者忌食。有健脾暖胃,止疼、行血、活血散寒的效用。需要注意的是,吃糖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以防龋齿的产生。
-
红糖
概述:红糖是没有经过高度精炼的蔗糖,它除了具备碳水化合物的功用可以提供热能外,还含有微量元素,如铁、铬和其他矿物质等。2.老年人、阴虚内热者不宜多吃红糖,糖尿糖患者忌食。有健脾暖胃,止疼、行血、活血散寒的效用。需要注意的是,吃糖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以防龋齿的产生。
-
加料平胃散
处方:厚朴(制)5两,橘皮5两,苍术(泔浸,炒)8两,甘草2两,茯苓2两,人参1两。功能主治: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气短,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痿黄,肌体瘦弱,怠情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
-
加味七神丸
处方:肉豆蔻(面裹煨)1两,吴茱萸(去梗,汤泡7次)1两,广木香各1两,补骨脂(盐酒炒)2两,白术(陈土炒)4两,茯苓(蒸)2两,车前子(去壳,蒸)2两。各家论述:《证因方论集要》:此足少阴太阴药也。补骨脂辛苦大温,能补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为君;吴萸辛热,除湿燥脾,能入少阴厥阴气分而补火;
-
韭菜粥
处方:鲜韭菜30~10克)粳米100克食盐适量制法:新鲜韭菜洗净切细(或将韭菜籽研为细末)。功能主治:补肾壮阳,固精止遗,健脾暖胃。适用于虚寒久痢以及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用法用量:温热食,每日2次。阴虚内热、身有疮疡以及患有眼疾者忌食。摘录:《本草纲目》
-
如圣饼子
治男子妇人气厥,上盛下虚,痰饮风寒,偏正头痛,痛连脑巅,吐逆恶心,目瞑耳聋,气厥胃寒。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之如圣饼子:组成:防风半两,天麻半两,半夏(生)半两,天南星1两(洗),干姜1两,川乌(去皮尖)1两,川芎2两,甘草(炙)2两。服后1日木可见风。
-
万灵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圣济总录》卷二十二:方名:万灵汤别名:万灵散组成:前胡半斤(去芦头),柴胡半斤(去苗),秦艽半斤(去苗土),甘草(炙)半斤,茴香子1斤(炒),木香1斤,桂(去粗皮)1斤,槟榔10枚,肉豆蔻(去壳)半斤,芍药半斤,青橘皮(去白)半斤,芎半斤,甜葶苈半斤(微炒),桔梗4两。
-
养气汤
处方:干姜(炮)甘草(炙)各60克白檀香(锉)丁香各45克丁皮30克胡椒6克盐75克人参6克白芷3克制法:上药共研微碎,用慢火燎令香熟,乘热入瓷器中,密覆候冷,研为细末,过筛,入器中密贮,勿令泄气。治冷气上攻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噫气吞酸,痰逆呕吐,胸膈痞闷,不思饮食,或发霍乱;亦治噎膈。
-
芭蕉花
《*辞典》:芭蕉花: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BāJiāoHuā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功能主治:化痰软坚,平肝,和瘀,通经。②《滇南本草》:暖胃,散痰,软坚。治寒痰停胃,呕吐恶心,吞酸吐酸。③《分类草药性》:治头眩昏,气痛,散血。附方:①治心痹痛:芭蕉花烧存性,研,盐汤点服二钱。煮猪心食。
-
白蔻
姜科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果实·《中医大辞典》·白蔻:白蔻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解》,为《本草拾遗》记载的白豆蔻之简称。功能主治:化湿,行气,暖胃,消滞,解酒。主治湿阻气滞,胸闷腹胀,脘腹冷痛,宿食不消,噫气,呃逆,呕吐,反胃。苞片卵形,花时脱落,长约1.5cm;子房球形,被绢质长柔毛。性味:味辛;
-
白叶火草
《*辞典》:白叶火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B iY HuǒCǎo别名:拿戛千里光、白背艾,火门艾、大叶艾、满山香(《广西药植名录》),大白叶子火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单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被白色茸毛;叶柄长约1厘米,白色,有毛。
-
大草蔻
《*辞典》:大草蔻:拼音名:D CǎoK u英文名:BeautifulGalangalFruit别名:土砂仁、假砂仁来源:为姜科植物艳山姜的果实。3m,叶披针形,长30~叶知长0.5~化学成份:含有棕榈酸、桉叶素、蒎烯、石竹烯、山姜素(alpinetin)、小豆蔻明(cardamonin)、龙脑、桂皮酸甲酯等。功能主治:燥温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
-
鹅血
鹅血,别名家雁血,性平味咸,具有开噎解毒的功效。鹅血的别名家雁血鹅血的营养价值鹅血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抗癌因子等活性物质,故可治肺、胃、淋巴、鼻咽等恶性肿瘤,能改善症状,升高白细胞,增强与提高抗肿瘤的免疫能力,宜于消化道淋巴肉瘤及网状细胞肉瘤的治疗和吸血虫病引致的肝脾坚块,亦治小儿鹅口疮肿烂。
-
番薯
《*辞典》:番薯: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FānShǔ别名:朱薯(《闽书》),山芋、甘薯(《群芳谱》),红山药(《农政全书》),香薯蓣、红薯(《汲县志》),金薯(《甘薯录》),番茹、土瓜(《纲目拾遗》),地瓜(《闽杂记》),红苕(《广州植物志》),白薯(《岭南草药志》)。叶卵形至矩圆状卵形,长6~
-
梵天花根
《*辞典》:梵天花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F nTiānHuāGēn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根。性味:甘苦,温。②《泉州本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去瘀活血,暖胃健脾。治风邪筋骨拘挛,流感肺热,痈疽肿毒。(《闽东本草》)⑧治跌打损伤,腰肌劳损:梵天花根一两,南岭荛花根白皮一钱,水煎服。
-
桂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桂花:拼音名:Gu Huā别名:银桂、木犀、九里香来源: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以花、果实及根入药。秋季采花;冬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别晒干。性味:花:辛,温。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经闭腹痛。果:暖胃,平肝,散寒。用于虚寒胃痛。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肾虚牙痛。
-
桂花子
《*辞典》:桂花子:出处:《江苏药材志》拼音名:Gu HuāZǐ别名:桂花树子、四季桂子(《江苏药材志》)。5月果实将成熟时采收,用温水浸泡后,晒干。生境分布:主产江苏。性状:干燥果实呈长卵形或椭圆形,长1.5~种子味苦。性味:《江苏药材志》:甘辛,温。功能主治:①《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治心痛。
-
桂子
《*辞典》:桂子: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Gu Zǐ别名:天竺桂实(《中国医学大辞典》)。来源:为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性味:辛甘,温。①《药性考》:甘辛。②《纲目拾遗》:性温,味辛。功能主治:①《药性考》:温中,暖胃,平肝,益肾,散寒,止哕。②《纲目拾遗》:胃脘寒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
-
禾虫
《*辞典》:禾虫: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H Ch nɡ来源:为沙蚕科动物疣吻沙蚕的全体。生境分布:栖于沿海、河口或稻田中。性味:《本草求原》:甘,温,无毒。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补脾胃,生血,利湿,行小便。②《本草求原》:暖胃,补气,少加醋良。注意:①《纲目拾遗》:疮疡勿食,能作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