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绞痛
绞痛为症状名。是指痛如刀割,发病急骤的表现。患者脏腑的剧烈疼痛,痛如绞割。
-
横结肠扭转
可无排便排气。横结肠扭转的诊断:患者有突发性上腹部绞痛、腹胀、恶心、呕吐,上腹绞痛阵发性逐渐加重。横结肠部分切除,两端结肠造瘘术:结肠扭转复位后,若结肠缺血或坏死,腹腔有感染、患者高龄或一般情况较差,坏死结肠切除后,不宜做结肠一期吻合,可两侧结肠端分别作造瘘术,二期再做吻合术。
-
关仪
概述:关仪为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女人阴中痛引心下,及小腹绞痛,腹中五寒,灸关仪百壮。穴在膝外边上一寸宛宛中。”在膝外侧缘,当腘窝横纹上1寸处。刺灸法:刺法:一般直刺0.5~灸法:可灸。或艾条灸5~
-
消旋泛酸钙
药品说明书:别名:消旋泛酸钙,维生素B5,泛酸钙外文名:CalciumPantothenate适应症:主要用于维生素B缺乏症及周围神经炎、手术后肠绞痛等。用量用法:口服:每次服10~对手术后肠绞痛:每次肌注50mg,1日3次。规格:片剂:每片20mg。针剂:每支:50mg。
-
盘肠痧
①痧毒盘转肠胃,虽无疼痛,而苦楚万状者。《痧胀玉衡·盘肠痧》:“痧毒肆行,盘转肠胃,虽不痛不疼,苦楚万状,命在须臾,此紧痧之症也。”②痧证以心腹绞痛为主证。《痧证汇要·绞肠痧(盘肠痧)》:“心腹绞痛,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绳转,或如筋吊,或如锥触,或如刀割,痛极难忍。”
-
痧胀
痧胀病名。又名痧气、痧秽。见《痧胀玉衡》。其症先吐泻,后心腹绞痛;或先心腹绞痛而后吐泻,胸膈作胀,头目不清,遍身肿胀,四肢不举,舌强不语。治痧者,必先开其气,降其火,而后胀可消也。若食阻痧气于上者,则吐之;食结痧气于下者,则导之。故治胀必治气,治气必治血。
-
维生素B5
药品说明书:别名:消旋泛酸钙,维生素B5,泛酸钙外文名:CalciumPantothenate适应症:主要用于维生素B缺乏症及周围神经炎、手术后肠绞痛等。用量用法:口服:每次服10~对手术后肠绞痛:每次肌注50mg,1日3次。规格:片剂:每片20mg。针剂:每支:50mg。
-
伤胃吐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因饮食过度,伤胃,或胃虚不能消化,致翻呕吐逆,物与气上冲蹙胃口决裂,所伤吐出,其色鲜红,心腹绞痛,白汗自流,名曰伤胃吐血。”治宜和胃止血。见《不居集》卷十三。多因饮食太饱,或中气失调,邪热在中,迫血妄行所致。治宜清热凉血,药如犀角、地黄、丹皮、甘草、玄明粉之属。
-
痧药灵丹
《饲鹤亭集方》:方名:痧药灵丹组成:茅术1两,木香1两3钱,丁香1两2钱,蟾酥1两,麝香9钱,犀黄2钱,腰黄4钱,朱砂3两5钱。主治:暑热外感,寒食内停,肚腹绞痛,心胸饱闷,霍乱吐泻,转筋肢冷,二便闭塞,山岚瘴气,一切浊秽成痧等症。制备方法:上各取净粉,烧酒化蟾酥打和为丸。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
犀角五味散
《外台》卷二十五引《许仁则方》:方名:犀角五味散组成:生犀角(末)5两,阿胶(炙)4两,黄柏4两,艾叶3两,干姜3两(一作干蓝)。主治:血痢之候,小腹绞痛,无期度食,不住如水,但兼血而下。用法用量:初服1方寸匕,以饮下之,1日2次。稍稍加至2-3匕良。制备方法:上为散。
-
遇仙立效饮子
《传信适用方》卷二:方名:遇仙立效饮子别名:遇仙立效散组成:御米壳(择净,炒黄)、川当归(去土)4两,甘草2两(炒),赤芍药1两,酸榴皮1两,地榆1两(炒)。主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脓血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噤口不食,诸药不效者。用药禁忌:忌生冷、油腻、腥臊物。
-
乌金益母丸
《同寿录》卷三:方名:乌金益母丸组成:益母草1斤(捶,晒,端午日收者佳),当归身4两(酒洗),川芎3两(酒炒),白芍2两(炒黑色)。主治:妇人思虑气恼,变生多疾,劳伤冲任,崩淋带下,手足酸软,经脉不调,子宫恶疾,产后月余淋沥不止,或脐腹绞痛,血晕,神昏虚弱。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每丸重2钱,飞过朱砂为衣。
-
愈心痛胶囊
愈心痛胶囊说明书:药品名称:愈心痛胶囊分类:循环系统药物中成药剂型:每粒0.33g。愈心痛胶囊的主要成份:延胡索、红参、三七。愈心痛胶囊的功能主治:益气活血,通脉止痛。用于气虚血瘀证的劳累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见胸部刺痛或绞痛,痛有定处,胸闷气短,倦怠乏力等。
-
输尿管(穴)
输尿管(穴)为耳穴名。位于耳甲艇,当肾(穴)与膀胱(穴)之间。主治输尿管结石绞痛、尿路感染等。
-
气闭证
气闭证为证候名。指气机闭塞不通,以突然昏厥,牙关紧闭,肢体强直,或胸腹绞痛,或走窜剧痛,无肠鸣矢气,二便不通,脉沉弦或伏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胃经失血
胃经失血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因饮食太饱,或中气失调,邪热在中,迫血妄行者,治宜清热凉血,用犀角、地黄、丹皮、甘草、玄明粉等药。因饮食过饱,胃中寒冷不能消化,食物与气上冲,伤裂胃口而吐血鲜红或紫黯,脘腹绞痛,自汗,脉紧而数者,治宜温中和营,用理中汤加川芎、干葛、扁豆等。参见伤胃吐血条。
-
食注
食注病名。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食注候》:“外邪恶毒之气,随食饮入五脏,沉滞在内,流注于外,使人肢体沉重,心腹绞痛,乍瘥乍发,以其因食得之,故谓之食注。”治用桔梗丸等方。参见九注条。
-
伤胃
指因酒食太过,胃络受伤所致的吐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因饮食过度,伤胃,或胃虚不能消化,致翻呕吐逆,物与气上冲蹙胃口决裂,所伤吐出,其色鲜红,心腹绞痛,白汗自流,名曰伤胃吐血。”用理中汤加味等方。
-
蓐劳
蓐劳病名。又名产后痨。《经效产宝》卷下:“产后虚弱,喘乏作,寒热状如疟,名曰蓐痨。”因产后气血耗伤,摄生不慎,感受风寒或忧劳思虑等所致。症见虚羸喘乏,寒热如疟,头痛自汗,肢体倦怠,咳嗽气逆,胸中痞,腹绞痛或刺痛。治宜扶正益气为主,方用六君子汤加当归。
-
脐中水
脐中水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指初生儿脐带未脱时,脐带被水浸湿而致病。症见脐腹绞痛,啼哭号呼,面目青黑。由寒湿之邪结于腹部所致。治宜温经散寒,宣通阳气。用吴茱萸研粗末,盐水炒热,熨于腹部。灸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
卵(疒^颓)
外生殖器疮肿证。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多因房室劳伤过度所伤。《医学入门》卷五:“卵(疒^颓),玉茎肿硬,引脐绞痛,甚则阴缩肢冷,囊上生疮生痈。”治宜外用桃仁捣烂敷贴,干燥即换易之。内服可用天台乌药散,或橘核丸。
-
经前腹痛
经前腹痛病证名。指经行之前出现下腹部疼痛,经行后即愈。多因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等所致。《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经水将来而脐腹绞痛,此血涩不行,以作痛也。宜服通经汤(四物汤加川楝子、小茴香、槟榔、延胡索、木香。水煎,食前服)。”可参见气滞痛经、血瘀痛经等条。
-
寒湿凝滞痛经
方用当归四逆汤、少腹逐瘀汤,或用益母草、干姜、胡椒,水煎服。虚寒者,症见经血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温热,治宜温经补虚,方用小营煎、当归建中汤等。
-
鬼击
鬼击病名。胸腹部突然绞痛或出血的疾患。一名鬼排。《肘后备急方》卷一:“鬼击之病,得之无渐卒着,如人力刾状,胸胁腹内,绞急切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或鼻中出血,或下血。一名鬼排。”
-
安平饮
处方桃仁2钱,红花2钱,山楂2钱,归尾2钱,益母草2钱。功能主治产后1-2日,肚腹绞痛,瘀血凝滞。用法用量酒、水各半煎服。摘录《玉案》卷五
-
裨脾散
别名:建脾丸(《奇效良方》卷十三)。处方:附子(炮)30克蜀椒(汗)30克桂心60克赤石脂黄连人参干姜茯苓大麦芽陈曲(炒)石斛当归各60克钟乳90克(研)制法: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温健脾胃,和中止泻。主脾胃虚寒,泻痢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集验方》
-
裨脾丸
别名:建脾丸处方:附子(炮)1两,蜀椒(汗)1两,桂心2两,赤石脂2两,黄连2两,人参2两,干姜2两,茯苓2两,大麦糵2两,陈面(炒)2两,石斛2两,当归2两,钟乳3两(研)。制法:上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滑胃虚弱,泄下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
-
当归失笑散
处方:当归5钱,蒲黄(炒黑)5钱,五灵脂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产后心腹绞痛欲死,及儿枕作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醋调熬成膏子,白滚汤送下。摘录:《明医指掌》卷九
-
和脾宣化饮
别名:二十八号恒象方、竹四处方:广皮2钱,莱菔子(半生半炒)2钱,前胡2钱,卷舒(炒)2钱,大腹皮(去黑翳,黑豆汤泡洗)2钱,麦芽2钱。痧气食结,胸中饱闷,腹内绞痛。用法用量:山楂1-2两煎汤代水。附注:二十八号恒象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竹四(《痧症全书》卷下)。
-
加味四味紫苏和胎饮
处方:紫苏1钱5分,黄芩1钱5分,白术(土炒)1钱5分,炙草(以上4味和胎饮本方)1钱,藿香叶1钱,陈皮1钱,砂仁5分(炒)。功能主治:心腹绞痛,上吐下泻。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摘录:《胎产心法》卷上
-
家秘神术汤
《症因脉治》卷四:家秘神术汤:处方:苍术、防风、石膏。功能主治:风热霍乱。头痛身热,上吐下泻,心腹绞痛,甚则转筋。摘录:《症因脉治》卷四《症因脉治》卷二:方名:家秘神术汤组成:熟苍术、防风、葛根、广皮、厚朴。主治:外感风湿,口吐清水。
-
理气治中汤
处方:青皮1钱,陈皮1钱,人参1钱,白术1钱(炒),炮姜1钱,甘草(炙)1钱,木香7分。功能主治:寒气攻心,呕逆,心腹绞痛,或泄泻,四肢厥冷,或疝气攻筑,小腹疼痛。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二
-
四物苦楝汤
处方:当归熟地黄芍药川芎玄胡索苦楝(碎,炒焦)各30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杂证腹痛及经事欲行脐腹绞痛。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煎服。摘录:《医垒元戎》《保命歌括》卷三十一:组成:四物汤6钱,加川楝肉3钱半,玄胡索3钱半,吴茱萸5分,青皮5分。主治:脐下虚冷腹痛。加生姜3片,水2盏,煎1盏,食前温服。
-
水梨藤
《*辞典》:水梨藤: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ShuǐL T nɡ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水梨儿藤的根皮。原形态:藤状灌木。叶互生,阔披针形,长7~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花柱多数。生境分布:生长于半阴山腰的陡坡上。性味:性凉,味涩,无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治周身肿亮,背痈红肿及肠痈绞痛。
-
遇仙立效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遇仙立效散:处方:御米壳(去蒂.炒黄)、川当归(洗)、甘草,各二两;赤芍药、酸榴皮、地榆,各半两。炮制:上为粗散。功能主治: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浓淡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噤口不食。注意:忌生泠、油腻、腥臊等物。
-
严蜜汤
《千金翼》卷八:组成:吴茱萸2两,大黄2两,当归2两,干姜2两,虻虫(去翅足,熬)2两,水蛭(熬)2两,干地黄2两,芎2两,栀子14枚,桃仁(去皮尖)1升(熬),芍药3两,细辛1两,甘草(炙)1两,桂心1两,牛膝3两,麻仁半斤。主治:月水不通,心腹绞痛欲死。以水9升,煮取2升半,分3服,1日3服,服相去1炊顷。
-
三皮汤
《袖珍》卷二引《圣惠》:方名:三皮汤组成:青皮、桂皮、陈皮等分。主治:肚腹绞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上件先煎青皮数沸,次煎桂皮,又下陈皮,去滓服之。
-
三将丸
《续易简方后集》卷一:方名:三将丸别名:三将军丸组成:吴茱萸、宣木瓜、川大黄各等分。主治:脚气留连,奔上绞痛,呕吐号啼,脚气冲心,大便不通,疼痛不仁,喘闷欲死。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饮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糊丸,如绿豆大。附注:三将军丸(《普济方》卷二四五引《澹寮方》)。
-
养荣双和汤
《原瘄要论》:方名:养荣双和汤组成:人参、当归、熟地黄、黄耆、肉桂、白芍、麦冬、甘草。主治:疹退之后,饮食如常,动心如故,猝然心腹绞痛,遍身汗出如水;及中恶等。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如有积食,加神曲、麦芽;如有热,去肉桂。
-
神术平胃散
《症因脉治》卷一:方名:神术平胃散组成:苍术、防风、甘草、石膏、知母、厚朴、广皮。主治:外感胃脘痛属热者。心下忽绞痛,手足虽冷,头额多汗,身虽恶寒,口燥舌干,大便虽泻,溺色黄赤,脉浮数者。
-
小七气汤
《杏苑》卷四:方名:小七气汤组成:人参2钱,半夏2钱5分,甘草(炙)5分,肉桂5分。主治:七情郁结,心腹绞痛。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空心服。
-
小江
小江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腹部,平脐旁开2.25寸。左右计2穴。主治发痧、腹绞痛等。一般直刺0.5~1.0寸。
-
立效饮子
概述:立效饮子为方剂名,出自《传信适用方》卷二方。组成:炒罂粟壳、当归各四两,炒甘草二两,赤芍药、酸石榴皮、炒地榆各一两。制法:上药为粗末。用法用量:每次三钱,水煎,食前服。功能主治:主治痢疾脓血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噤口不食。
-
真心痛·正虚阳脱证
真心痛·正虚阳脱证(trueheartpainwithsyndromeofvitalqideficiencyandyangcollapse)是指正气虚脱,阳气衰微,以心胸绞痛,胸中憋闷或有窒息感,喘促不宁,心慌,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重则神志昏迷,四肢厥冷,脉疾数无力或脉微欲绝等为常见症的真心痛证候。
-
尼古丁过量中毒
尼古丁过量中毒(nicotineintoxication)主要表现为坐立不安、精神运动性激越、焦虑、冷汗、头痛、失眠、心悸、皮肤感觉麻木、恶心呕吐、腹部绞痛、意识混乱、内容怪异的梦、口唇烧灼感、唾液增多等,症状持续时间短且随着尼古丁从体内的清除而逐渐减轻,最常见于尚不耐受的新使用者,或见于那些大剂量使用的个体。
-
女劳复
女劳复为劳复之一,指大病初愈,精神气血尚未平复,房劳过早,以致阴精耗损,肾气受伤而出现头重不举,目中生花,腰背强痛或小腹急迫绞痛,憎寒发热,时时阴火上冲,头面烘热,心烦胸闷,饮食不振等证候。《诸病源候论·伤寒交接劳复候》:“虽瘥尚虚,未平复,阳气不足,勿为劳事也。其治有补虚、温阳、清热等法。
-
搅肠痧
搅肠痧病证名。即干霍乱。《世医得效方》卷二:“心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痧。今考之,此证乃名干霍乱。”《医碥》卷三:“若无吐泻而止转筋、腹痛者,名干霍乱。”参见干霍乱条。
-
膀胱气痛
膀胱气痛病证名。见《幼科铁镜》。指脐周绞痛的疝气。详小肠气痛条。
-
白屈菜碱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1.用于胃肠绞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绞痛、痛经以及胆道蛔虫症止痛。2.配合使用局麻药可用于妇女绝育手术。3.复方白屈菜碱镇痛作用较好,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及癌性疼痛。规格:复方白屈菜碱注射液:每ml中含白屈菜碱0.6mg,汉防已全碱3mg,延胡索全碱2.4mg等.
-
复方白屈菜碱注射液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1.用于胃肠绞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绞痛、痛经以及胆道蛔虫症止痛。2.配合使用局麻药可用于妇女绝育手术。3.复方白屈菜碱镇痛作用较好,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及癌性疼痛。规格:复方白屈菜碱注射液:每ml中含白屈菜碱0.6mg,汉防已全碱3mg,延胡索全碱2.4m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