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皮
陈皮为眼科常用理气药,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1)用于脾胃气滞,或脾失健运所致的小儿疳积上目,兼有腹胀满疼痛,泄泻,不思饮食等。化学成分:橘的外层果皮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还含橙皮苷、新橙皮苷、红橘素(Tangeretin)、米橘素(Citromitin)、5-去甲米橘素。性味与归经:苦、辛,温。
-
九制陈皮
陈皮是柑果的果皮,经晒干或人工干燥而成,其中以新会柑的柑皮价值最高。九制陈皮加工技术1、原料处理:干陈皮要经脱苦,把干陈皮用多量水浸泡变软,通过几次换水脱去苦味为止。4、配制料液:用4-5%甘草液,称取2-2.5公斤甘草,加入50公斤清水,加热浓缩,使甘草风味尽量溶解出来。
-
陈皮芒
陈皮芒与甘草芒的加工方法相似,其实只是配料不同,制品的风味也各异。所用原料仍是芒果半成品盐胚。陈皮芒加工工艺1、盐胚脱盐:以多量清水浸渍或用流动水处理,除去大部分咸味,保留1-2%少许咸味,便可进行烘干或晒干,自然干燥法应注意环境卫生,以免受污染。然后把陈皮在打浆机内打成浆状,使陈皮浆带有甜味。
-
川贝陈皮李
川贝、陈皮的中药药效是化痰止咳,所以在李胚加工成凉果的配方中加入川贝和陈皮两种成分,特具保健功能。川贝陈皮李加工技术1、原料处理:李胚脱盐,把干李胚浸水脱盐,需要经常换水能加快脱盐速度,留下1-2%食盐在李胚中便可从水中捞起,进行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到半干状态备用。
-
眠安宁合剂
其余丹参等六味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90℃~95℃),加苯甲酸钠3g,搅拌,滤过,滤液与上述陈皮浸渍液合并,混匀,制成2560ml即得。鉴别:取本品20ml,置分液漏斗中,加乙醚20ml,振摇,分取乙醚液,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微热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
沉香舒郁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henxiangShuyuPian标准编号:WS3-B-2906-98处方:甘草30g陈皮100g柴胡40g沉香100g砂仁80g豆蔻80g木香120g厚朴100g枳壳70g延胡索40g姜黄30g香附40g青皮40g制法:以上十三味。沉香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依次用乙醇,6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第一次乙醇渗液备用。
-
萝卜牛百叶汤
概述:萝卜牛百叶汤以新鲜牛百叶、萝卜、陈皮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润肺化痰,降气止咳的功效,用于肺燥咳嗽、咯痰不易者。做法:萝卜洗净,切块;将陈皮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煲滚后,放入其他用料,改慢火煲至萝卜蔫,加盐调味即可。用法:每日2次,若平素胃寒者,可加适量胡椒粉。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健脾养胃颗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anpiYangweiKeli标准编号:WS3-B-3648-98处方:砂仁14g陈皮14g厚朴28g青皮14g猪苓112g白术112g甘草56g党参112g茯苓112g酵母粉88g淀粉酶9g制法:以上十一味,将砂仁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将水、醇两项清膏浓缩至相对密度1.28~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止泻利尿。天津市药品检验所起草
-
甘草杨桃
甘草杨桃属凉果类,用的原料可以是杨桃干或是盐胚甘草杨桃加工技术1、原料处理:杨桃干应浸水1小时左右,目的是让干制品复水达到半干状态才能迅速吸收料液。如果是半成品盐胚就应进行浸水脱盐,脱盐程度可保留盐分1-2%,捞起进行干燥至半干状态,备用。4、包装:密封包装。保存期半年。
-
百花定喘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aihuaDingchuanPian标准编号:WS3-B-2506-97处方:牡丹皮84g桔梗84g北沙参42g百合84g石膏42g天冬84g麦冬84g麻黄84g陈皮84g苦杏仁84g前胡84g紫菀84g款冬花42g五味子42g黄芩84g天花粉84g薄荷脑0.42g制法:以上十七味,牡丹皮、百合、天花粉、石膏、北沙参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天津市药品检验所起草
-
陈皮梅
陈皮梅制品属凉果类,它的原料是半成品梅胚,而不是新鲜梅果。(2)梅胚透糖:先配制糖液,白糖用量是1:1或1:0.8,即50公斤梅胚需用白糖40-50公斤,然后加水配制成40%浓度,加热使白糖溶解,在糖水中加入0.5-1公斤食盐,50-100克柠檬酸,50克苯甲酸钠或25克山梨酸钾。
-
药店
概念:药店是出售药品的商店,又称药铺。临别政坛,他命人在首都开封创设一家“太医局熟药所”,也叫“买药所”,可以说,它就是现代中药店的前身。几年后,五所“熟药所”更名为“医药惠民局”,两所“修合药所”更名为“医药和剂局”。陈李济创造性地用蜡壳包裹,能使药物保持数十年不变。不是正宗鹿茸,哪来这般效果?
-
中国四大药店
概述: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堂、广州的陈李济和武汉的叶开泰并誉为“中国四大药店”,也是现今留存的百年老店。陈皮原料以新会柑皮为最佳,每年冬柑收获,“陈李济”必派人前去采购。回来后按收购年限分类放置在木楼上进行加工,如此才能成就质量上好的陈皮。陈李济创造性地用蜡壳包裹,能使药物保持数十年不变。
-
陈贝梨膏糖
陈贝梨膏糖以梨的浆汁配合陈皮川贝糖渍而成,称为“陈贝梨膏糖”。2.配料糖煮:每25公斤梨膏加陈皮酱8公斤,川贝流浸膏500亳升,砂糖25公斤,苯甲酸钠40克。一同缓缓加热,进行糖煮至胶结成团块状为止。然后加水打浆,并用离心机以3000转/分的速度分离过多的水分。每10条片用聚乙烯袋进行密封包装,并加贴商标即可。
-
香饯冬瓜
香饯冬瓜加工技术香饯冬瓜为冬瓜与陈皮、丁香等配合糖渍而成,是瓜类凉果制品的典型糖渍品。加工技术如下:1、原料及处理:选取充分成熟的冬瓜为材料,经去皮、去心后切成1.5厘米粒,投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浸泡6-8小时,作硬化处理,浸泡后用清水洗净以不呈碱性为度。
-
香连化滞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XianglianHuazhiPian标准编号:WS3-B-2937-98处方:白芍500g黄芩250g滑石200g木香200g陈皮250g槟榔200g薤白250g甘草200g当归590g青皮250g枳实250g黄连200g制法:以上十二味,白芍、黄芩、滑石、木香分别粉碎成细粉,陈皮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适量95%乙醇溶解,备用。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片;
-
祛风胜湿汤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名:祛风胜湿汤组成:荆芥9g,防风9g,羌活9g,蝉衣6g,茯苓皮9g,陈皮6g,银花9g,甘草6g。主治: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陈皮、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中;《中医外伤科学》:方名:祛风胜湿汤组成:黄柏、苦参、银花、白鲜皮、茯苓皮、羌活、防风、荆芥、陈皮。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
百梅止咳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aimeiZhikeChongji标准编号:WS3-B-0535-91处方:百部60g岗梅150g东风桔150g陈皮30g枇杷叶80g桑白皮150g甘草50g薄荷油0.2ml氯化铵20g制法:以上九味,除薄荷油、氯化铵外,陈皮蒸馏收集挥发油;(4)取本品2g,加水2ml使溶解,加乙醚4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层,蒸干,残渣加5%香草醛硫酸溶液2~
-
开噤散
概述:开噤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人参黄连(姜水炒)各2克石菖蒲3克丹参9克石莲子(去壳)茯苓陈皮冬瓜仁各5克陈米1撮荷蒂2个功能主治:《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开噤散主治噤口痢疾,火盛气虚,下痢呕逆,不能饮食。用法用量:水煎服。虚人久痢。
-
左金汤
处方:川连(或生,或炒,随酌)吴茱萸(汤泡)制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竹茹功能主治:治霍乱吐泻转筋,手足寒,心烦热渴。用法用量:加藿香,水煎服。摘录:《随息居霍乱论》卷下《不知医必要》卷二:组成:白术(净)1钱5分,陈皮1钱5分,黄连8分,吴萸(泡)4分。主治:肝火胁痛。
-
健脾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anpiPian标准编号:WS3-B-1605-93处方:党参200g白术(炒)300g陈皮200g枳实(炒)200g山楂(炒)150g麦芽(炒)200g制法:以上六味,党参和白术粉碎成细粉,取用281g,余作粗头留用;功能与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
杏办感冒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XingsuGanmaoChongji标准编号:WS3-B-0942-91处方:杏仁100g紫苏叶150g陈皮150g前胡100g桔梗100g茯苓100g半夏(姜制)150g甘草(炙)50g紫苏叶油0,4ml制法:以上九味,陈皮提取挥发油,蒸镏后的水溶液及药渣与杏仁、紫苏叶、前胡、桔梗、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
-
开结舒经汤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入竹沥、姜汁少许同服。摘录:《万病回春》卷四《古今医鉴》卷七方之开结舒经汤:别名:开结舒筋汤组成:紫苏8分,陈皮8分,香附(醋炒)8分,台乌8分,川芎8分,苍术(米泔浸3日,锉碎,炒)8分,羌活8分,南星8分(制),半夏8分(制),当归8分,桂枝4分,甘草4分。
-
止嗽青果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hisouQingguoPian标准编号:WS3-B-3785-98处方:甘草100g半夏(制)100g马兜铃(蜜炙)50g青果l00g紫苏子(炒)50g百合(蜜炙)l00g桑白皮(蜜炙)100g川贝母100g瓜篓子(炒)50g白果100g款冬花(蜜炙)100g麻黄500g陈皮200g制法:以上十三味,川贝母、面包粉碎成细粉;功能与主治:清热宣肺,止嗽平喘。
-
芙朴感冒胶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upoGanmaoJiaonang标准编号:WS3-B-2896-98处方:木芙蓉叶4500g厚朴(制)750g陈皮1250g牛蒡子(炒)1250g制法:以上四味,取陈皮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利咽,理气宽中。用于风热或风热挟湿感冒出现的高热头痛、咽痛、肢体酸痛、鼻塞、胃纳减退等症。
-
风寒咳嗽冲剂
取清膏1份,加蔗糖3份,糊精1份,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上述陈皮等挥发油,混匀,即得。检查:应符合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温肺散寒,祛痰止咳。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痰多咳嗽,胸闷气喘。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2次。注意:阴虚干咳者慎服。规格:每袋装5g贮藏:密封。
-
柴胡养荣汤
《瘟疫论》卷上:柴胡养荣汤:处方: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当归白芍生地知母天花粉功能主治:解肌清热,养营润燥。功能主治:瘟疫,血因邪结,经水适新,血室乍空,邪乘虚入,如结胸状;新产亡血,冲任空虚,与素崩漏,经气久虚者。主治:温病阴枯血燥,邪热不退。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
保和冲剂
55℃)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粉3份,糊精1份及乙醇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陈皮等挥发油,混匀即得。检查:应符合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4.5g,一日2次;规格:每袋装4.5g贮藏:密封。
-
补脾消食片
性状:本品为浅棕色的片;(3)取鉴别(2)项下的剩余供试液,置白瓷蒸发皿中,挥干,加5%香草醛硫酸溶液2滴,即显棕色,渐变为棕红色、紫色、紫红色。湖南省药品检验所起草补脾消食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补脾消食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脾健胃、消食化滞。
-
健儿膏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an'erGao标准编号:WS3-B-2014-95处方:党参100g白术(炒)50g白扁豆(炒)100g山药100g甘草30g黄芪80g茯苓100g陈皮10g麦芽(炒)100g大枣100g制法:以上十味,陈皮经水蒸汽蒸馏,收集蒸馏液适量,另器保存;性状:本品为棕色稠厚的半流体;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和胃调中。15g,一日2次。
-
朴黄丸
《万氏家抄方》卷一方之朴黄丸:组成:大黄10两(水洗净,置砂锅内,用酒熬3昼夜成膏),厚朴(去皮,姜汁炒)、木香1两,槟榔1两。制备方法:上药为末,入大黄膏内为丸,如梧桐子大。暑毒,食滞,溏泄,水泄。《济阳纲目》卷二十二方之朴黄丸:组成:陈皮12两,厚朴(姜汁炒)12两,大黄(酒蒸)1斤4两,广木香4两。
-
复方川贝母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ufangChuanbeimuPian标准编号:WS3-B-0776-91处方:川贝母120g麻黄132g远志(制)170g桔梗300g甘草240g五味子170g法半夏160g陈皮300g紫菀40g浮海石40g罂粟壳160g制法:以上十一味,川贝母、法半夏、甘草、浮海石粉碎成细粉,过筛;功能与主治:止咳,化痰,平喘。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忌服。
-
对金饮
《丹台玉案》卷四:对金饮:处方:黄连槐花苍术各3.6克甘草白术厚朴枳壳陈皮藿香当归各3克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主湿热侵袭大肠,血络损伤,大便下血。功能主治:大肠下血。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摘录:《玉案》卷四《痘疹会通》卷四:组成:陈皮5分,甘草5分,苍术8分。主治:吐泻伤食。
-
藿香和中丸
处方:藿香叶1两,丁香半两,人参1两半,白术2两,白茯苓(去皮)2两,半夏(生姜制作曲)2两,陈皮1两(不去白),巴豆(去皮)2钱半(与陈皮同炒令巴豆黑色,拣去巴豆不用,只用陈皮)。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痰食不消,胸膈痞闷,头目昏痛,呕吐酸水,或心腹满痛,怠堕嗜卧,痃癖气块。
-
橘红枇杷片
橘红枇杷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橘红枇杷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止咳祛痰,用于咳嗽痰多。2.本品适用于痰湿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泻痢固肠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XieliGuchangPian标准编号:WS3-B-0571-91处方:罂粟壳560g甘草70g陈皮140g肉豆蔻70g诃子(去核)70g白芍210g白术210g党参35g茯苓210g制法:以上九味,陈皮提取挥发油,用乙醇适量溶液;功能与主治:调胃化湿,益气固肠。用于脾胃虚弱,久痢脱肛,腹胀腹痛,肢体疲乏。注意:忌生冷油腻物。
-
瓜蒌枳实汤
《万病回春》卷二:瓜蒌枳实汤:处方:瓜蒌(去壳)枳实(麸炒)桔梗(去芦)茯苓(去皮)贝母(去心)陈皮片芩(去朽)山栀各3克当归1.8克砂仁木香各1.5克甘草0.9克制法:上锉一剂。治痰结咯吐不出,胸膈作痛,不能转侧,或痰结胸隔满闷,寒热气急,并痰迷心窍,不能言语者。用法用量:生姜煎,入竹沥、姜汁少许,同服。
-
半夏曲芽汤
《古今医统》卷二十四处方半夏陈皮茯苓枳壳槟榔神曲麦芽香附子厚朴苍术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化痰消积,下气止呕。主饮食积滞,痰涎壅盛,呕吐不已。《简明医彀》卷三处方半夏1钱,陈皮1钱,茯苓1钱,枳壳1钱,槟榔1钱,神曲1钱,麦芽1钱,香附1钱,厚朴1钱,苍术1钱,甘草3分。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
妇科白带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ukeBaidaiPian标准编号:WS3-B-2137-96处方:白术(炒)191g苍术50g陈皮96g荆芥96g党参41g甘草19g柴胡11g山药382g车前子(炒)57g白芍(炒)96g制法:以上十味,取山药191g粉碎成细粉;功能与主治:健脾舒肝,除湿止带。用于脾虚湿盛,白带连绵,腰腿酸痛。5片,一日2次。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止带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hidaiPian标准编号:WS3-B-2290-97处方:白术(炒)191g苍术50g陈皮96g荆芥96g党参41g甘草19g柴胡11g山药382g车前子(炒)57g白芍(炒)96g制法:以上十味,取山药191g粉碎成细粉;功能与主治:健脾祛湿,理气舒肝。用于湿阻碍脾,肝郁气滞,白带不止。5片,一日2次。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木香大安丸
治小儿食滞,头温腹热,大便酸臭,嗳气恶食,烦不安眠,口干作渴。每服3克,陈仓米煎汤送下。摘录:《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二《痘疹心法》卷二十三方之木香大安丸:组成:木香2钱,黄连3钱,陈皮3钱,白术3钱,山楂肉1钱半,莱菔子(炒)1钱半,枳实1钱半,连翘1钱半,神曲(炒)1钱半,麦蘖(炒)1钱半,砂仁1钱半。
-
培脾舒肝汤
处方:于术9克生黄耆9克陈皮6克川厚朴6克桂枝尖4.5克柴胡4.5克生麦芽6克生杭芍12克生姜6克功能主治:培脾舒肝,升清降浊。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衷中参西》上册:方名:培脾舒肝汤组成:于术3钱,生黄耆3钱,陈皮2钱,川厚朴2钱,桂枝尖1钱半,柴胡1钱半,生麦冬2钱,生杭芍4钱,生姜2钱。
-
定喘陈皮汤
处方:陈皮(去白)半斤,明矾2两半(铫内飞,同陈皮炒香熟),甘草(炙)2两,半夏5两(换水煮过,每个切4片,用明矾泡,汤浸露7日7夜,漉去,用生姜捣成饼,慢火焙干用)。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痰喘。用法用量:每服1-2钱,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医统》卷四十四引《医林》
-
益胃膏
检查:相对密度取本品10g,加水20ml稀释后,依法测定(附录34页),相对密度为1.10~益胃膏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益胃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和胃缓急,理气止痛。用于慢性胃炎。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
益脾消食片
茯苓、白扁豆、芡实、甘草、莲子、山药、薏苡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青皮、当归、白术、枳壳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6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用于脾虚湿困所致的食少便溏或吐或泻,脘腹胀满,四肢乏力,面色萎黄等症。河北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治咳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hikePian标准编号:WS3-B-1568-93处方:桔梗53g紫苏子26g连翘46g芦根53g菊花13g陈皮9g桑白皮53g远志53g白前26g款冬花46g甘草11g制法:以上十一味,连翘、陈皮提取挥发油后,再与紫苏子、芦根、桑白皮共同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痢炎宁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LiyanningPian标准编号:WS3-B-0438-90处方:马齿苋120g铁苋菜60g苦参60g陈皮48g肉桂12g白头翁120g山楂90g制法:以上七味,马齿苋、铁苋菜、苦参加水煎煮二次,每次二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止痛。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注意:久痢虚寒者忌用。
-
加减调中汤
《医学入门》卷四:加减调中汤:处方:白芍4.5克茯苓白术各2.4克麦门冬1.2克生地1.5克陈皮0.9克桔梗乌梅甘草各0.6克功能主治:治冬温及春月暴暖,烦躁,眠食不安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医学入门》卷四《痘疹全书》卷下:加减调中汤:处方:人参、白术、黄耆、炙甘草、木香、官桂、白茯苓、陈皮、半夏、生姜。
-
补阴汤
《石室秘录》卷三:补阴汤:处方:熟地3两,元参8两,生地4两,麦冬3两,白芍5两,丹皮3两,沙参3两,地骨皮5两,天门冬3两,陈皮5钱。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补阴丸”。主治:肾虚腰痛。加大枣2枚,水煎服,不拘时候。如常服合丸药,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升发二陈汤
概述:升发二陈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医学正传》卷二方之升发二陈汤:处方:半夏二钱,赤茯苓、陈皮、川芎各一钱半,柴胡、升麻、防风、甘草各一钱,生姜三片。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医学正传》卷二引丹溪方之升发二陈汤主治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便不利,动则喘满或嗽,寸脉沉而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