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self-monitoring)指个人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冲动,以实现预期的目的或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其结构包括:在个人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信仰、情感、习惯;不同的人自我监督的程度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社会自觉性、精神发展和文化水平的高低。
-
特质
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以个别的人格特质为单位,用逻辑与语义的分析方法,把特质界定为个性的“心理结构”,是“个人所具有的神经特性,具有支配个人行为的能力,使个人在变化的环境中给以步调一致的反应”。
-
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结构存在状态及其互动过程。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考察。从动态方面看表现为社会互动过程。自人出生以后必然要以某种方式与其他人结合成种种社会关系以便获得生活和发展的机会(3)其性质、状态及互动方式决定群体和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变迁。
-
荣誉感
荣誉感(feelingofhonor)也称名誉心理。库利(C.H.Cooley)称为"求荣誉"的心理;托马斯(W.I.Thomas)称为"求荣誉"的愿望。这是由个人自尊心、名誉感、光荣感、好胜心、自我感、集体主义情感组成的一种复杂的道德情操。但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虚荣心作怪,个人的名誉感太强,也常会形成"沽名钓誉"的不良品质。
-
名誉心理
荣誉感(feelingofhonor)也称名誉心理。库利(C.H.Cooley)称为"求荣誉"的心理;托马斯(W.I.Thomas)称为"求荣誉"的愿望。这是由个人自尊心、名誉感、光荣感、好胜心、自我感、集体主义情感组成的一种复杂的道德情操。但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虚荣心作怪,个人的名誉感太强,也常会形成"沽名钓誉"的不良品质。
-
尹贻明
尹贻明,男,汉族,中共党员,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主任医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他在抗击“非典”、新疆爆恐事件、陕西铜川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陕西山阳特大边坡滑坡事件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中担当有为,表现突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均圆满完成任务。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
自尊心
自尊心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个人生活在群体中总希望在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得到良好的社会评价。反之,一旦产生自我压力感,一种是积极努力迎头赶上,另一种是则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谨小慎微,怨天忧人,甚至自暴自弃。
-
社会压力
社会压力指改变个人或团体的行为,使之走向特定目标的社会力量。麦基佛尔认为,社会压力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指社会秩序对个人冲动的作用;一是指团体对个人的非正式约束或限制。社会压力应以团体为研究单位,并分析文化模式与团体压力的关系,以及进行不同团体压力的比较,才能对社会压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指自己对自己的启发、诱导及刺激,是一种自我刺激的过程,属于暗示的一种。这种暗示来自于内心,个人不顾客观现实,通过主面现象或自信某些特殊的事、物、人的存在,据此来进行自我刺激。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增强个人的自信心,消极的自我暗示则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
-
任务相关监测
任务相关监测(task-relatedmonitoring)是指为特定操作提供有关操作和管理方面的即时决策而进行的个人监测。例如,在进入核电厂、大型辐照场等的控制区时除佩带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佩带报警式个人剂量计所进行的监测。
-
浅表吸收剂量
浅表吸收剂量(shallowabsorbeddose)Dp(0.07)是指在30cm×30cm×15cm板型模体中指定浅表深度的个人吸收剂量。注:对弱贯穿辐射,浅表吸收剂量的参考深度是0.07mm。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1),专用名戈瑞(Gy)。它是事故个人剂量估算中使用的量。
-
深部吸收剂量
深部吸收剂量(deepabsorbeddose)DP(10)是指在30cm×30cm×15cm板型模体中指定深度的个人吸收剂量。注:对强贯穿辐射,深部吸收剂量的参考深度是10mm。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1),专用名戈瑞(Gy)。它是事故个人剂量估算中使用的量。
-
直接攻击
直接攻击指个人受到挫折后,把引起的愤怒情绪,直接指向阻碍个人达到目标的人或物。一般说来,自尊心、好胜心特别强的人或者胆汁质的人,容易把愤怒情绪向外发泄,而采取直接攻击的行为。这种攻击的行为方式,常常不为社会团体或组织所允许,而且在事实上也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甚至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
反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少数人的需要而违背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损害整个社会或公众的共同利益的行为。它是一种背离社会或国家利益的逆反行为。也包括虽不触犯法律,但却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如虐待老人、欺行霸市等行为。心理学把专门从事反社会行为的小团体叫反社会团体。"见反社会群体"。
-
犯罪人的需要
犯罪人的需要有如下特征:(1)犯罪人需要强度的无节制性和放纵性。其个人需要无止境地发展,恶性膨胀,超越了个人条件及违背社会法律规范,常与社会需要处于对立地位。主要有:低级下流的性需要;卑劣反动的政治需要;情绪偏执的精神需要,如报复、妒嫉、仇恨、逞强好胜等。(3)犯罪人满足需要的手段的非法性。
-
角色域
角色域指一个人所扮演的某种社会角色按其角色规范期待他的角色行为都有一定范围或界限,即角色义务和权利对角色行为范围的规定。个人的角色行为一旦离开角色域,就会出现角色偏差,甚至引起角色冲突,如教师的备课、讲课、指导学生、家访等都是教师角色的域内行为。
-
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也叫社交距离。指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集团之间的亲近与疏远程度,或有多少好感或反感。一般地说,越具有好感,心理距离越近。有人认为,除了心理上的社会距离外,还有表示文化差异的客观的社会距离。
-
认知选择
认知选择是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在认知心理学中,个人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1)个体对客观外界刺激物的领会广度、领会速度性之心理定向。这是指个体以前对某种事物的经验,或是受了某种训练之后所形成的心理定向。(3)个人的情绪、欲望与价值观念。
-
奥尔伯特的特质说
奥尔伯特的特质说:Allport把人格特质分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
个人剂量监测
个人剂量监测(individualmonitoring)是指利用工作人员个人佩戴的剂量计进行的测量,或对其体内及排泄物中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活度进行的测量。
-
膳食调查
膳食调查(dietarysurvey)是指对个人、家庭或人群一定时间内各种食物摄入量及营养素摄入状况的调查。
-
记录保密
记录保密(ensureconfidentialityforrecords)是指对血站记录中涉及献血者、受血者或其家属名誉和个人隐私内容所采取的防扩散措施。
-
健康传播
健康传播(healthcommunication)是指在受众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和传递健康信息与策略,以促进个人和公众健康的行为。
-
医学读书记
概述:《医学读书记》为医论著作。三卷,续记一卷。清·尤怡撰于1729年。主要内容:本书为读书证治心得杂记,每条标明分题,征引古代文献中有关内容,作扼要的辨析,或予以评述和考证。作为读书心得,所论博杂,并无分类,但不乏个人创见,细心玩味,每获启发。现存版本: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于名鹏
于名鹏清代医家。履贯未详。字秉壅。曾著有《庸谭广编》四卷、《痘疹庸谈广编》十卷行世。对痘疹病颇有个人见解。
-
医学传灯
《医学传灯》内科著作。二卷。清·陈德求撰。刊于1700年。本书论述33种常见内科杂病的证治,综合历代名著名医家的卓越见解,融会其学术经验,结合作者个人临床心得,有论有方,切于临床实用。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邹氏纯懿庐集
《邹氏纯懿庐集》医学丛书。清·邹汉璜撰于1840年。此系稿本,内容系作者个人对古典医籍的注释和临床经验总结。包括《素灵杂解》、《难经解》、《伤寒卒病论笺》、《伤寒翼》、《金匮要略解》、《寒疫论》、《千金方摘抄》及《疮疡》共八种。
-
摄生消息论
《摄生消息论》养生学著作。元·丘处机撰。本书既有道家观点,又有儒家论述。书中据《内经》养生意旨,结合个人心得,针对春、夏、秋、冬四时的防病调摄原则与方法等分别作了简要的论述,尤偏重于老年养生。现有《丛书集成》、《学海类编选录养生类九种》、《道藏精华录百种》本等。
-
邵氏医书三种
《邵氏医书三种》个人医学丛书。清·邵登瀛撰。内容为《四时病机》、《温毒病论》、《女科歌诀》。现存三种清刻本。
-
伤寒发微
《伤寒发微》为伤寒著作。曹家达注。刊于1933年。作者能密切结合个人临症运用《伤寒论》方的经验,融会仲景原文以阐述病理、分析经义,颇多可取,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但也杂有片面的观点。后人将此书与《金匮发微》合刊,于1956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名为《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
脉诀纂要
《脉诀纂要》脉学著作。一卷(即《冯氏锦囊秘录》卷十五),清·冯兆张纂辑。此书以《内经》理论为据,结合个人见解,分述脉位法天、脉论、七诊之法、论脉紧要诸条、太素脉说、删润脉诀等内容。
-
金匮发微
《金匮发微》金匮著作。曹家达注。刊于1936年。作者注解《金匮要略》,结合个人临床心得,注文力求提要钩玄,分析精义,并部分地校订了原文,纠正了前人一些错误或不当的注解。本书与《伤寒发微》于1956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合刊本,题名《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
喉白阐微
《喉白阐微》喉科著作。清·郑梅涧撰。刊于1797年。本书根据作者的多年临床治疗心得,对白喉的辨证论治、药用宜忌、药性、常用验方等都作了比较概括的论述。对白喉的发病规律、症状特点和治疗原则均提出了个人见解。1956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
-
厉虱
厉虱为病证名。虱寄生于人体之严重者。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该书描述:“卧时忽浑身虱出,致血肉俱坏,每宿渐多,痒痛不可言状。”其治首先必须个人卫生清洁,今已罕见。
-
方隅
方隅为明代医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父方谷为当地医官。他曾将方谷平日著述编集成册,并由方谷校正,称为《医林绳墨》。系集自《内经》、仲景学说之下,诸名家之医论,并酌参其个人见解,主要为内科诸病,间亦兼及外、妇、儿诸科,有一定影响。
-
失能
失能是指反映损伤造成的个体正常功能、活动以及生活能力受到限制或减弱的结果。失能包括视力、听力、语言、饮食、行动、居室卫生和个人卫生、起居、外出购物、会友等任何一种能力障碍或丧失。
-
职业危害防护装备
职业危害防护装备(protectivefacilitiesforoccupationalhazard)是指用于消除或者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消防员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消防员健康目的的装备,主要包括侦检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洗消装备等。
-
正骨疗法
《正骨疗法》为骨伤科著作。石筱山著。该书系石氏总结先祖及个人数十年骨伤科临床经验的心得之作,尊明代薛己之学说,接受清代钱秀昌之影响,喜用温补,擅长四物汤、六味地黄汤之辨证论治,尤以诊治内伤为长。现有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
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healthliteracy)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就是指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以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
-
UPZ
紧急防护行动区是指核设施周围的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中事前做出核事故紧急防护行动安排,发生事故时立即采取防护行动。最紧急的防护行动有撤离、个人除污染、隐蔽、呼吸防护、服碘防护和限制食用潜在污染食品等。
-
方中矩
方中矩清代医生。字璇圊,四川涪州人。精医术,刚正不阿,治病本于古而不泥于古,多奏奇效。甚重医德,不较个人报酬,邑人重之。
-
原始意象
什么是原始意象(archetype)是存在于无意识中的原始图像。原始意象是荣格(C.G.Jung)提出的基本思想之一:原始意象是存在于无意识中的原始图像,但并不是来源于个人的经历。原始意象自身多半是人类精神当中一种独立的能量,超越自然的能量,拥有改变基本元素的特殊性。
-
继续社会化
个人的社会化,一般到25岁左右,即青年后期基本完成。但一个人接受社会知识、社会文化等是终生不息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特质不断产生和积累,要求人们在继续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学习,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通常讲的观念更新,就是这种继续社会化过程。
-
合群倾向
合群倾向是一种本能或原始的行为倾向。是指喜爱交际、愿意接近他人、加入群体的倾向。合群倾向是一个社会组织得以建立的社会心理因素,正因为有了合群倾向,所以大众才渴望和平与进步。对个人来讲,一方面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将已之行为与彼之行为进行比较,更好地调适自我行为,适应社会化之需要。
-
情绪的稳定性
情绪的稳定性(emotionalstability)指人的情绪状态受外界(或内部)条件变化而产生波动的情况。如当遇到事业成败等重大生活事件时,较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不稳定的人对事件的发生则容易引起情绪反应,生活琐碎小事也可招致强烈情绪变化,一经引起情绪波动,对情绪的控制较差,这种情绪的稳定性与个人意志强弱有关。
-
责任扩散
责任扩散指人在群体自学成才动中丧失个人责任心的状态。多发生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情况下,或者行为包括不道德因素或暴力成分的场合。人们在独处时,倾向于从理性的角度考虑自己的群体时,往往会以为个人是群体的一分子,责任是大家分担的,因此责任心就可能降低或增加。
-
自责
自责(autopunition)指因个人缺点或错误而感内疚,这是正常现象。如反应过分,甚至对一些并不严重的缺点或失误出现罪恶感,对之念念不忘,悔恨,并要求给予惩罚,即为自责。见于各种抑郁症,人格障碍。
-
自信
自信(self-confidence)指个人信任自己,对自己所知者与所能者具有的信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或所下的判断不存在有怀疑。
-
品德
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它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固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
自我统合
自我统合指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也简称统合或统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