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
迟①迟脉。《素问·阴阳别论》:“迟者为阴,数者为阳。”参迟脉条。②慢。《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微,在速迟。”
-
舍脉从症
舍脉从症是指当脉象与症状所反映的病机有矛盾时,通过综合分析,确认脉象不能反映真实的病机,便舍弃脉象,遵从症状进行证候诊断的方法。《医宗必读·脉法心参》:“脉浮为表,治宜汗之,此其常也,而亦有宜下者焉;若阳明脉迟,不恶寒,身体濈濈汗出,则用大承气汤,此又非迟为阴寒之脉矣。
-
小儿脉法
概述:小儿脉法为诊小儿脉的方法。2.脉象主病。指法:指法:一指三部诊法,用左手握小儿手,对三岁以下的小儿,用右手大拇指按儿高骨脉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三岁以下的小儿,除脉诊之外,更应注意形色、声音和诊指纹,按胸腹、头额等诊法。数为热,迟为寒,沉滑为痰食,浮滑为风痰,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为滞。
-
难产夺命丹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方名:难产夺命丹组成:好鱼鳔不拘多少(用香油灯火上众手捻烧,令焦色存性,碾成细末,取1钱),麝香3厘(研入末内)。主治:难产坠下,服药犹迟者。用法用量:上药拌匀。再以蜡调服,自然易产;
-
九转之丹
九转之丹俗称九转金丹。即将丹药循环烧炼九次。古代认为金丹烧炼次数越多越好。《抱朴子内篇·金丹》:“九转之丹者,封涂之于釜中,糠火,先文后武。其一转至九转,迟数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多,药力盛,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
-
九转金丹
九转金丹即九转之丹。九转之丹即将丹药循环烧炼九次。古代认为金丹烧炼次数越多越好。《抱朴子内篇·金丹》:“九转之丹者,封涂之于釜中,糠火,先文后武。其一转至九转,迟数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多,药力盛,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
-
(^旦)朝枢
(^旦)朝枢清代医家。江西德兴人。精医术,闻名于乡。对脉诊有精辟见解,尝谓:“脉论数十家,皆以六部候五脏,独不思左右三部共一脉,数则俱数,迟则俱迟,何从部别?鄙意不若以上、中、下三停候三焦为稳。”以此辨证,无不奇中。著《医津指迷》八卷,《寓意草摘要》二卷。
-
后囟
后囟(posteriorfontanel)为人体部位名。是指婴儿出生后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很小或闭合,至迟约于生后2~指婴儿的左右顶骨与颅盖诸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最易触摸到的是菱形的前囟,亦称额囟、囟门、囟骨,和三角形的后囟,亦称枕囟。囟应在小儿半岁至两岁内闭合,过迟或过早闭合均属病态。
-
内虚外实
内虚外实脉学名词。指一种来疾去迟的脉象。为表邪有余而里气不足。《注解伤寒论》:“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
-
内实外虚脉
内实外虚脉为脉象。来迟去疾之脉。为内邪有余,表气不足。《注解伤寒论·平脉法》:“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
内实外虚
指一种脉象。为内邪有余,表气不足。《注解伤寒论》:“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参见内痛外快:内痛外快为痛证辨证之一法。指内有邪气实而作痛,外则不痛,表示邪实于里。《难经·四十八难》:“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
-
内虚外实脉
内虚外实脉为脉象。来疾去迟之脉。为表邪有余而里气不足。《注解伤寒论·平脉法》:“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
-
除中
除中的病因病机:多因病进或药误所致。除中的症状及治疗:《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治疗宜用人参、附子等回阳救逆。
-
疟疾的复发
疟疾的复发(relapseofmalaria)是指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疟疾发作停止,在未经按蚊传播感染的情况下,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中形成的休眠体,经较长时间休眠后进行裂体增殖,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
-
硝烟中毒
疾病分类:急诊科疾病概述:硝烟中毒是由于硝烟引起的人体中毒。治疗:1.斜坡卧位。3.应针对迟发性肺水肿、酸中毒及急性心力衰竭,采取相应措施。4.早期有缺氧而正铁血红蛋白增加者,给予1%美蓝5~20ml于1.8%硫代硫酸钠溶液50ml内静注。症状体征:1.中毒史。诊断检查:血液二氧化碳结合力及正铁血红蛋白测定。
-
稀按其痏
稀按其痏是指出针后不要立即按闭针孔,务使邪气外逸。稀,通希,迟也。《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补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
-
阳虚血瘀证
阳虚血瘀证为证候名。指阳气亏损,瘀血阻滞,以畏寒肢凉,肢体麻木,或痿废不用,或局部固定刺痛,舌淡胖或有瘀点、瘀斑,脉沉迟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阴盛阳衰证
阴盛阳衰证为证候名。指阴寒内盛导致阳气虚衰,以四肢厥冷,畏寒喜温,面色苍白,腹部冷痛,泄泻清稀,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肝阳虚证
肝阳虚证为证候名。指阳气虚弱,肝失条达,以两胁胀闷,畏冷肢凉,头晕眼花,忧郁善恐,舌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维生素K缺乏病
维生素K缺乏病(vitaminKdeficiency)是指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以出血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新生儿及婴儿可表现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病。
-
纯阴结
纯阴结(pureyinbinding)是指没有兼夹证的阴结,以不欲食,手足冷,身体重,大便秘结,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腹胀·脏寒证
腹胀·脏寒证(abdominaldistensionwithcoldzang-viscerasyndrome)又称脏寒腹胀,是指阳气素虚,以小腹胀急,冷硬如冰,小便清利,大便时泻,四肢常冷,不思饮食,唇淡面白,言语轻微,舌淡胖,苔薄白,脉沉迟细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腹胀证候。
-
发毒散
处方:地龙(去土)、防风(去叉)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疮疹出迟。用法用量:《普济方》有甘草一两。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
妊娠泄泻·脾肾阳虚证
妊娠泄泻·脾肾阳虚证(gestationaldiarrheawithsyndromeofyangdeficiencyofspleenandkidney)是指肾阳虚衰,脾失温煦,运化失常,以妊娠期五更泄泻,饮食少思,畏寒肢冷,面色晄,浮肿尿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妊娠泄泻证候。
-
产后小便频数·肾虚证
产后小便频数·肾虚证(postpartumfrequenturinationwithkidneydeficiencysyndrome)是指肾虚开合不利,膀胱失约,以产后小便次数增多,甚至日夜数十次,尿量较多,澄澈清冷,面色晦暗,形寒肢冷,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润,脉沉迟为常见症的产后小便频数证候。
-
小儿水肿·脾肾阳虚证
小儿水肿·脾肾阳虚证(infantileedemawithsyndromeofyangdeficiencyofspleenandkidney)是指脾肾阳虚,水湿不得温化,以全身浮肿,按之深陷难起,尿少或夜尿频多,面色苍白或晦暗,神疲倦怠,畏寒肢冷,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
-
外源性哮喘
外源性哮喘(extrinsicasthma)是指患者吸入、进食或接触过敏原所引起的哮喘。其发病机理主要是速发型变态反应及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于幼儿。治疗除平喘外,可给予抗过敏、脱敏治疗等。设法查明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则是最有效的对因治疗。
-
温补肾阳
温补肾阳为治法,又称温补命门。指用具有温阳补肾作用的方药,治疗肾阳虚证的治法。命门火不足,常见五更泄泻、腹痛肠鸣、四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迟。用四神丸、右归丸之类。
-
外悬(疒其)风
外悬(疒其)风病名。《重楼玉钥》卷上:“凡牙匡下浮肿,为外悬(疒其)…凡外悬(疒其)属善症,易治。生于内属恶症,却难治。稍医差迟,即能伤人。若白烂延至咽喉,及落尽面颊肉者,不治”。亦称外悬(疒其),参见悬(疒其)风条。
-
涩脉
涩脉为脉象之一。指脉来不流利,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的脉象。《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涩脉主血少伤精,津液亏损,或气滞血瘀。
-
日乘四季
脾脏居中属土,土旺于四季,日乘四季,指出现于一日之中的四季,即辰、戊、丑、未时。《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王冰注:“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脾气绝也。辰戌丑未,土寄王(旺)之。
-
肝寒
肝寒病证名。①指阳气不足所致肝气凝涩,失其刚强之性,属内寒证。证见惊慌善恐,忧郁胆怯,倦怠乏力,四肢不温,脉沉细而迟等。②指寒邪凝滞于肝经。详寒凝肝经条。
-
八里脉
八里脉为二十四脉象的分类之一。《脉诀》把二十四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三类。八里脉指微、沉、缓、涩、迟、伏、濡、弱八种脉。
-
刘三点脉诀
《刘三点脉诀》别名《脉诀》。南宋·刘开撰。又名《复真刘三点先生脉诀》。撰于1241年。本书将七表八里脉法总括为浮、沉、迟、数四类,分别就寸、关、尺三部四类脉的主病作了概述。
-
黄芩调元汤
处方:黄芩、人参、麦门冬、炙甘草、当归。功能主治:元气素虚,痘收靥,热一向不已,脉迟形怯,热而喜睡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二
-
姜桂大顺散
处方:干姜、肉桂、杏仁、甘草。功能主治:呕吐酸水,脉弦迟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救疼至圣丹
处方:人参3钱,白术5钱,熟地5钱,附子1钱,肉桂1钱,吴茱萸5分,干姜5分。功能主治:肾经直中寒邪而腹痛者,甚至手足皆青,救若少迟,必至立亡。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
小柴胡加干姜陈皮汤
《温病条辨》卷二:方名:小柴胡加干姜陈皮汤组成:小柴胡汤加干姜2钱,陈皮2钱。主治:少阳疟而脉弦迟者。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温服。
-
单收缩纤维
单收缩纤维指在骨骼肌纤维当中,被粗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支配,按全或无法则,是发出活动电位而引起单收缩者。哺乳类的骨骼肌全是这种类型的纤维,但在蛙的骨骼肌里,除单收缩纤维之外,还有因不发生传播性的活动电位而引起局部收缩的钝迟纤维。
-
眩针
眩针即晕针。《针灸内篇》:“古法进针宜缓,出针宜迟,不可骤然拔出针头,且有一等眩针或呕吐,或浑身发汗,或人事莫知,遗大小便者,针头切不可拔出,只需嚼老姜三片即醒。”.
-
阳虚气滞证
阳虚气滞证为证候名。指阳气不足,失去温煦推动,气机阻滞,以畏寒肢冷,胸胁、脘腹胀痛,尿清便溏,舌淡胖,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阳虚寒凝证
阳虚寒凝证为证候名。指阳气不足,失去温煦推动,阴寒凝滞,以畏寒肢冷,胸胁、脘腹、腰膝冷痛喜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阳虚水泛证
阳虚水泛证为证候名,指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液内停而泛溢,以畏寒肢冷,全身浮肿,小便不利,心悸喘促,腹胀濡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脾阳虚证
脾阳虚证为证候名。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以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冷肢凉,大便溏薄,或下肢水肿,或妇女带下量多,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脾胃虚寒证
脾胃虚寒证为证候名。指脾胃阳气虚衰,失于温运,以腹胀,食少,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肾阳虚水泛证
肾阳虚水泛证为证候名。指肾阳虚衰,气化无权,水液泛滥,以畏冷肢凉,水肿,腰以下为甚,腹胀,腰酸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心痛·心阳虚证
心痛·心阳虚证(heartpainwithsyndromeofheartyangdeficiency)是指心阳虚衰,温煦无力,以心悸动而痛,胸闷,神倦怯冷,遇冷则心痛加剧,气短,动则更甚,四肢欠温,自汗,舌淡胖,苔白或腻,脉虚细迟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心痛证候。
-
腹胀·肝肾两虚证
腹胀·肝肾两虚证(abdominaldistensionwithsyndromeofdeficiencyofbothliverandkidney)又称肝肾腹胀,是指肝肾虚损,以腰软作痛,痛连季胁,小便常涩,气怯消瘦,小腹胀冷,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或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腹胀证候。
-
腹胀·肾虚证
腹胀·肾虚证(abdominaldistensionwithkidneydeficiencysyndrome)又称肾虚腹胀,是指肾阴阳俱虚,以腹胀,便溏,五更泄泻,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四肢清冷,夜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腹胀证候。
-
月经过少·肾虚证
月经过少·肾虚证(hypomenorrheawithkidneydeficiencysyndrome)是指肾气亏虚,精血不足,以月经量少,色淡红或暗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夜尿多,舌淡,脉弱或沉迟为常见症的月经过少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