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斑
化斑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治法。用清热、凉血、解毒的药物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皮肤瘀斑及出血的方法,可防热毒继续深陷。用化斑汤。
-
汗孔角化症
汗孔角化损害易于恶变,恶变大多发生在线状型,且大多数在下肢。本病除了如Mibelli所述的经典斑块型汗孔角化症(常为单个或仅数个孤立性角化损害,主要分布在手足、前臂和大腿等处)外,还有一些异型,主要有:(一)浅表播散型多见于面、颈、前臂、躯干及掌跖,边缘纤细如一圈黑线,中央有色素沉着,类似萎缩性扁平苔藓。
-
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
中文名称: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英文名称:Begomo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成员:种型泰国番茄黄曲叶病毒(TomatoyellowleafcurlThailandvirus)泰国番茄黄曲叶病毒–1株(TomatoyellowleafcurlThailandvirus–[1])泰国番茄黄曲叶病毒–2株(TomatoyellowleafcurlThail
-
温毒发斑
《重订广温热论》:“温毒发斑,不因失汗、失下,初起脉浮沉俱盛,壮热烦躁,起卧不安;外或头面红肿,咽喉红肿,吐脓血,面赤如锦纹,身痛如被杖;内则烦闷呕逆,腹痛狂乱,躁渴,或狂言下利。治法惟紫草承气汤、拔萃犀角地黄汤二方合用,加金汁、皂角刺最效。参见温毒、温疫、温疫发斑、时疫发斑等条。
-
残毁性掌跖角皮症
疾病别名残毁性遗传性角质瘤Vohwinkel综合征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残毁性掌跖角皮症又名残毁性遗传性角质瘤或Vohwinkel综合征,系1929年由Vohwinkel首先描述并命名,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应与弥漫性掌跖角皮症及Meleda病相鉴别,后两者均缺乏手、足背海星状角化损害及趾(指)残毁现象。
-
慢性光线性唇炎
有人认为,唇粘膜的白斑病是各种不同因子(吸烟、感染、物理因素等)长期作用于口唇粘膜引起的一种癌前期病变,部分粘膜白斑病可进一步发展成鳞状上皮细胞癌。诊断检查:需与唇部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等鉴别。内服氯喹、复合维生素B、对氨苯甲酸片(PABA)或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等。
-
汗斑粉
概述:汗斑粉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用法用量:醋调搽敷患处,或用黄瓜蒂蘸药搽。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四方之汗斑粉功能清血化瘀。治汗癍面痣,紫白癜风,黑白癍痕,雀癍粉刺。《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之汗斑粉:处方:密陀僧5钱,雄黄1两,硫黄1两,蛇床子1两,轻粉2钱。使用注意:按摩时勿入目内。
-
化斑解毒汤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之化斑解毒汤:处方:当归、防风、白芷、赤芍药、连翘、甘草、牛蒡子、丹皮。主治丹毒,漆性皮炎(漆疮),紫癜。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麻科活人》卷一方之化斑解毒汤:组成:元参、知母、石膏、牛蒡子、连翘、升麻、人中黄(火煅,另研)、大黄(酒蒸)、淡竹叶。
-
加味脾阴煎
处方: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莲草15克,山药20克,莲米15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黄连6克,淡竹叶10克,五味子10克,枣皮10克,大枣10个,炙甘草10克。功能主治:养阴益脾,润燥,佐以清热,化斑。主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热伤络脉则血外溢。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袁尊山方
-
加味养血凉血汤
处方:全当归5钱,赤芍3钱,白芍3钱,干生地5钱,川芎钱半,黄柏5钱,鸡血藤4钱,丝瓜络3钱,橘络2钱,木瓜2钱,川牛膝3钱。功能主治:养血凉血,活血化斑。主血虚有热,热伤血络所引起的紫癜性色素性苔癣样皮炎。摘录:方出《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卷下
-
凉血化斑汤
处方:水牛角粉30克(先煎),板蓝根20-30克,蚤休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皮15克,生地30克,赤芍20克,白藓皮30克,苦参10克,土茯苓30克,全蝎6克,僵蚕12克。功能主治:凉血化斑,清热解毒,佐以除湿熄风。主血热毒盛,壅搏肌肤。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金起风方
-
清热解毒利湿汤
处方:银花60克,连翘18克,丹皮24克,赤芍9克,公英15克,败酱草30克,元参18克,麦冬12克,天花粉18克,茜草根12克,滑石块60克,车前子15克,生苡米30克,白藓皮3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佐以分利。主暑湿外感,化热入营,毒热炽盛,欲犯心包,湿热中阻,清浊不分,以致泄泻无度。
-
祛风除湿散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方名:祛风除湿散组成:荆芥穗3钱,防风3钱,香白芷3钱,僵蚕2钱(炒),白鲜皮3钱,地肤子3钱,穿山甲2钱(炙),滑石3钱,枯白矾1钱,黄柏3钱,粉丹皮2钱,冰片5分。功效:祛风除湿,止痒化斑。主治:皮肤病血热者。用法用量:涂擦皮肤。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重绢罗,盛布袋内撮之。
-
人参化斑汤
处方:人参9克石膏30克知母7.5克当归紫草茸白茯苓(去皮)甘草各9克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凉血化斑。治皮扶发斑,斑色紫赤,高热烦渴,脉洪数者。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服。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
消红汤
《辨证录》卷十:方名:消红汤组成:干葛2钱,玄参1两,当归1两,芍药5钱,升麻1钱,生地1两,麦冬1两,甘草1钱,天花粉2钱。功效:补阴以制火,凉血以化斑。主治:胃火郁极,身不发热,胸胁之间,发出红斑,不啻如绛云一片。用法用量:水煎服。
-
白斑外洗方
概述:白斑外洗方记载于《中医妇科临床方剂》,其组成为陈鹤虱10g、苦参20g、蚤休20g、蛇床子20g、苏木20g、威灵仙20g、野菊花20g,具有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之功效。方解:外阴白斑乃因湿热下注,复感邪毒,血气相搏,郁结而成,当清热化湿,活血化瘀。陈鹤虱杀虫消疮,苏木活血破瘀,祛瘀生新;威灵仙除湿通络,祛风止痒。
-
麻疹夹班
麻疹夹班病证名。指麻毒炽盛,内陷营血而夹瘀斑。《疹科纂要》:“麻疹不出,忽发红点者,名为夹斑。”症见恶寒,壮热,喷嚏流涕,腮红眼赤,咳嗽气急,继而全身既可见碍手的颗粒麻疹,复见成片、平坦不碍手之红斑。由肺胃同时受麻毒热蒸所致。治宜清营解毒,透疹化斑。用清瘟败毒饮等。
-
指节垫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指节垫系关节伸侧皮肤纤维性增厚所致。治疗要点:无满意治疗方法。无自觉症状,病因不明,散在发生,往往有家族史,与遗传有关。病理生理:表皮明显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结缔组织增生,单个胶原纤维也可明显增粗。切除后可发生瘢痕疙瘩,故一般不主张手术。
-
加味清胃汤
功能主治:《症因脉治》卷一方之加味清胃汤功能清热凉血化斑。主治膏粱积热,胃火刑金,而致腋痛者。功能主治:《症因脉治》卷三方之加味清胃汤主治湿热伤胃,而致中消,面黄身肿,消谷易饥。摘录:《幼科释谜》卷六《育婴秘诀》卷三方之加味清胃汤:处方:黄连、当归、升麻、生地黄、牡丹皮、白芷梢各等分,细辛减半。
-
解毒化斑汤
《寿世保元》卷四:解毒化斑汤:处方:牡丹皮生地黄木通归尾远志(甘草汤泡,去心)犀角(以乳汁磨下)3~功能主治:血热发斑。摘录:《痧痘集解》卷六《片玉痘疹》卷八:解毒化斑汤:处方:人参、黄耆、甘草、归梢、川芎、大力子(炒)、防风、连翘、荆芥穗。用法用量:水煎,入烧过人屎和服。功效:清热化癍。
-
散云汤
《辨证录》卷十:方名:散云汤组成:葛根3钱,青蒿5钱,生地1两,玄参1两,升麻1钱,贝母3钱,麦冬5钱。功效:补阴制火,凉血化斑,宣郁。主治:胃火郁极,风寒外束,身不发热,胸胁之间发出红斑。用法用量:水煎服。
-
疏邪饮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方名:疏邪饮组成:柴胡(倍用)、芍药(倍用、酒炒)、苏叶、荆芥穗、炙甘草(减半)。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葱3根,水煎,露1宿,次早温服。有湿,加苍术;《医级》卷七:方名:疏邪饮组成:柴胡、葛根、荆芥、苏叶、黄芩、连翘、芍药、甘草。主治:温暑时邪肤疼,身热或寒热烦呕化斑化疹之疾。
-
犀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用于热病神昏谵语,斑疹,吐血,衄血。配鲜生地、赤芍、丹皮,则凉血止血、配大青叶、玄参、升麻等,则凉血化斑;犀角主要用于清血分实热,与生石膏的清气分实热,也有所不同;按《别录》记载,水牛角能“治时气寒热头痛”,又《大明本草》说:「煎汁,治热毒风及壮热」。
-
斑
见《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治以清热凉血、化斑解毒为大法。选用化斑汤、活命金丹(去芒硝、加升麻、淡竹叶)、消斑青黛饮等方,高热昏谵,酌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里热壅盛者,可用下法泄热,《温病条辨》载述用“调胃承气汤微和之,得通则已,不可令大泄,大泄内陷”。或有属于虚寒者,治法当据辨证属性而定。
-
砷角化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砷角化病分为点状角化型、鸡眼状角化型、疣状角化型、皮角样型、角化斑(丘)疹型等等。砷剂进人体内后与含硫基的蛋白质结合,表皮角蛋白因含有较多巯基,故含砷量高,同时由于砷剂抑制了巯基的活性而使酪氨酸酶的活性增加,因而可产生较多的黑色素。③尿、发和皮肤组织内含砷量增高。
-
犀角大青汤
处方:犀角屑大青叶玄参甘草升麻黄连黄芩黄柏黑山栀各4.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治伤寒,斑出巳盛,心烦大热,错语呻吟不得眠,或咽痛不利。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心悟》卷二《痘疹仁端录》卷十四:方名:犀角大青汤组成:玄参、大青、桔梗、知母、石膏、山栀、木通。每服水1盏半,煎至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