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经活络
通经活络:治法。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药物治疗经络痹阻等证的治法。适用于风寒湿邪,瘀血阻滞经络病症。临床可见肢体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手足麻木不仁,或肢体沉重疼痛。常用药物有乌头、地龙、乳香、没药、天南星、白花蛇、威灵仙、当归等。代表方剂如大活络丹、小活络丹。
-
二色内风消
概述:二色内风消,出《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二色内风消药材基原:色内风消为五味子科五昧子属植物二色五味子(拉丁名:SchisandrabicolorCheng)的根、藤茎及果实。雌花雌蕊群宽卵形,心皮9~《全国中草药汇编》:“理气活络,健脾。21g,紫青藤(鼠李科牯岭勾儿茶)15~9g,白马骨(茜草科六月雪)、八角枫各9~
-
两井
两井为天井、肩井两穴的合称。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有清热散风,通经活络,宽胸理气作用。如偏头痛、目赤、耳聋、喉痹、咽痛、颊肿、胸痹心痛、胁痛、颈项及肩臂疼痛、颈淋巴结核、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癫狂等。属足少阳胆经,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
-
半身不遂
亦有先觉手足麻木,逐渐形成者,多由营卫先衰,络脉空虚,邪气乘虚而入,或因气虚血虚,或肾虚精气不足等所致。半身不遂的治疗:半身不遂治宜养血祛风、温经通络、益气活血、补肾益精等法。又称卒中。中风属于脑血管病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
-
装饰卷柏
拼音名:ZhuānɡShìJuǎnBǎi英文名:herboftricholomatamariskoidspikemoss别名:缘毛卷柏、毛鹿卷柏、大理卷柏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装饰卷柏的全草。孢子叶二型;性味:微苦;凉归经:胃;风湿性关节炎;有清热利湿,通经活络的功能。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痢疾、肠炎、肺痈、风湿关节痛及烫火伤。
-
广地龙
《中华本草》:归肝、脾、膀胱经地龙的功效与主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地龙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
-
早禾树
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7mm,花冠筒长约1mm,裂片5,2-3倍长于花冠筒;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化学成份:全株含绿原酸(chlorogenicacid),琥珀酸(suc-cinicacid),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1]。性味:味辛;风湿痹痛;有祛湿、通经活络,拔毒生肌的功能。
-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路径(2016年版)
(1)以四肢远端为重的双侧对称性感觉异常或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运动障碍,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1.药物治疗: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神经生长因子,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扶正补肾药物及中医中药辩证施治。2.中医外治及针灸:如中药封包、中药熏洗、针法、灸法等。3.物理与康复治疗。
-
七十味珍珠丸
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9: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的10%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七十味珍珠丸的功能主治: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
-
中三里穴
中三里穴为经外奇穴名。见《删繁刺灸诸穴集要》。参见手五里:手五里为经穴名(ShǒuwǔLǐLI13)。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在臂部,肘横纹上3寸,曲池(LI11)与肩髃(LI15)连线上。有行气散瘀,通经活络作用。如咳嗽、吐血、心下胀满、中风偏瘫、肘臂挛急、疼痛及寒热疟疾、身黄嗜卧、瘰疬等。—般直刺0.5~
-
乘风
乘风为穴名。见《神灸经纶》。秉风为经穴名(BǐngfēngSI1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为手阳明、太阳、少阳、足少阳的交会穴。风:风邪。正坐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冈上肌。有通经活络作用。本穴配风池、天柱治项强;配肩井、臑俞、肩髃治肩胛部肿痛。一般直刺0.5~
-
海艾
海艾为艾叶的一种,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海草
海草为艾之别名。又名冰台。各地均产,湖北蕲州产者称蕲艾,河北产者称北艾,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家艾
家艾为艾之别名。又名冰台。各地均产,湖北蕲州产者称蕲艾,河北产者称北艾,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黄草
黄草为艾之别名。又名冰台。各地均产,湖北蕲州产者称蕲艾,河北产者称北艾,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蕲艾
蕲艾为湖北蕲州产出的艾叶。又名冰台。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丝瓜网
概述:丝瓜网为中药名,出自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即清·叶小峰《本草再新》记载的丝瓜络的别名。别名:丝瓜筋、丝瓜网。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胃、肝经。功能主治:功在通经活络,利尿消肿,凉血止血。1.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胸胁疼痛,肺热痰咳,妇女经闭,乳汁不通,乳痈肿痛,小便不利,水肿。
-
丝瓜筋
概述:丝瓜筋为中药名,出自《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清·叶小峰《本草再新》记载的丝瓜络的别名。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胃、肝经。功能主治:通经活络,利尿消肿,凉血止血。1.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胸胁疼痛,肺热痰咳,妇女经闭,乳汁不通,乳痈肿痛,小便不利,水肿。2.炒炭研末服,治赤痢,便血,血崩。
-
螼
沪地龙长8~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乳突。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酒地龙利于粉碎和解腥矫味,便于内服外用,又可增强通经活络作用,用于偏正头痛,寒湿痹痛,骨折肿痛。
-
曲蟺
沪地龙长8~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乳突。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酒地龙利于粉碎和解腥矫味,便于内服外用,又可增强通经活络作用,用于偏正头痛,寒湿痹痛,骨折肿痛。
-
地龙子
沪地龙长8~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乳突。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酒地龙利于粉碎和解腥矫味,便于内服外用,又可增强通经活络作用,用于偏正头痛,寒湿痹痛,骨折肿痛。
-
朐䏰
沪地龙长8~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乳突。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酒地龙利于粉碎和解腥矫味,便于内服外用,又可增强通经活络作用,用于偏正头痛,寒湿痹痛,骨折肿痛。
-
土蟺
沪地龙长8~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乳突。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酒地龙利于粉碎和解腥矫味,便于内服外用,又可增强通经活络作用,用于偏正头痛,寒湿痹痛,骨折肿痛。
-
虫蟮
沪地龙长8~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乳突。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酒地龙利于粉碎和解腥矫味,便于内服外用,又可增强通经活络作用,用于偏正头痛,寒湿痹痛,骨折肿痛。
-
腰奇
腰奇穴位于骶区,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经外奇穴——腰奇穴的位置经外奇穴——腰奇穴的位置腰奇穴的取法:俯卧位,尾骨尖直上2寸,约当第2、3骶椎棘突之间取穴。刺灸法:刺法:向上平刺1~灸法:可灸。腰奇穴的配伍:腰奇配照海、丰隆,有豁痰宁神的作用。腰奇配百会,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头痛。
-
冰台
冰台为艾的别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丝瓜络
拉丁名:RetinervusLuffaeFructu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luffavegetablesponge(《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丝瓜筋、丝瓜网。1.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胸胁疼痛,肺热痰咳,妇女经闭,乳汁不通,乳痈肿痛,小便不利,水肿。螺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8~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肺、胃、肝经。
-
七十味珍味丸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水丸;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碎块乳白色半透明,大少不一,有光泽,表面颗粒状或细密波状纹理;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溶解。(3)取鉴别(2)项下的残渣,加浓氨试液润湿,加无水乙醇4ml,振摇10分钟,静置,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西红花对照药材0.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安络痛片
(1)取滤液1ml,加盐酸羟胺甲醇溶液(7→100)与氢氧化钾甲醇溶液(1→10)各3滴,置水浴上微热,放冷,加稀盐酸调pH值3~检查:乙醇提取物取本品10片,除去糖衣后研细,用乙醇提取至提取液近无色,提取液置己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置水浴上蒸干于105℃干燥5小时,精密称定,即得。功能与主治:通经活络,活血止痛。
-
安络痛药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AnluotongYaojiu标准编号:WS3-B-0932-91本品系安络小皮菌(及培养基)的酒浸液。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澄清溶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具蓝色荧光;(1)取滤液1ml,加盐酸羧胺甲醇溶液(7→100)与氢氧化钾甲醇溶液(1→10)各3滴,置水浴上微热,放冷,加盐酸调pH3~功能与主治:通经活络,活血止痛。
-
生乳灵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功效:通经活络,下乳。制备方法:天花粉用25%醇按浸渍法提取浸液,穿山甲、沙参、丝瓜络、白马悬蹄、鹿角按水煮法取其煮液,将煮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至适量,兑入单糖浆1200升,苯甲酸钠0.5%,待冷后加入天花粉浸液,搅拌均匀,比重1.2~
-
雷火针
《疡医大全》卷二十九:雷火针:别名:热熨针处方:蕲艾1两,朱砂2钱,穿山甲(土炙)1钱,桃皮1钱,草乌1钱,川乌1钱,乳香1钱,雄黄1钱,没药1钱,硫黄1钱,麝香5分。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功能主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及筋骨隐痛。功效:舒筋活络,驱风散寒。主治:一切腿痛。
-
圣灵丹
《儒门事亲》卷十五:圣灵丹:处方:乳香9克(另研)乌梅5个(去核,细切,焙干,为末)白莴苣子84克(炒黄,捣为末)白米10克(另研细末)制法:上药再入乳钵内,研数百下,炼蜜为丸,如粟米大。通经活络。《活人方》卷一:组成:苦葶苈4两,人参2钱5分,白术2钱5分,茯苓2钱5分,汉防己2钱5分,槟榔2钱5分,木通2钱5分。
-
蜈蚣矫正饮
处方:蜈蚣1条(去头足),地龙12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鸡血藤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川芎9克。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去瘀化痰,通经活络。主治:面神经炎属风湿痰阻,瘀停经脉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常春油麻藤
拼音名:Ch nɡChūnY uM T nɡ英文名:EvergreenMucunaStem别名:牛马藤、大血藤来源:为豆科植物常春油麻藤MucunasempervirensHemsl.的藤茎。顶端小叶卵形或长方卵形,长7~化学成份:种子(黎豆)含左旋多以巴(L-dopa)。功能主治:行血补血,通经活络。治关节风湿痛、跌打损伤、血虚、月经不调及经闭。
-
大毛红花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D M oH nɡHuā别名:大巴巴叶、大红毛叶、大钩藤叶(《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梧桐科植物大翅子树的树皮。切片晒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中。性味:《云南中草药》:辛,微凉,小毒。治咳嗽,风湿红肿,小儿惊风,疮毒。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消肿散瘀,通经活络。
-
海康钩粉草
拼音名:HǎiKānɡGōuFěnCǎo别名:蓝心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海康钩粉草的叶。仅花和花序被腺毛状短柔毛;花冠长4.2cm,白色或淡红色,前裂片基部有红色斑点,冠管长约3cm,喉部稍扩大,冠檐前裂片椭圆形,长约1cm,先端钝;发育雄蕊花丝长2mm,花药长约1.5mm,不育雄蕊微小,与发育雄蕊的花丝分离;
-
锯叶竹节树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J Y Zh Ji Sh 别名:叶上花(《云南中草药》),鱼骨木、铁巴掌(《广西植物名录》)。来源:为红树科植物锯叶竹节树的全株。秋、冬采集,切碎晒干或鲜用。苞片小,膜质,宽卵形;5毫米,裂片6~子房下位,5室。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中。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活血通经,接筋骨。
-
裸茎千里光
别名:紫背草来源:菊科裸茎千里光SenecionudicaulisBuch.-Ha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辛、微酸、涩,平。功能主治:消炎,清热,通经活络,利湿,调经。主治肝炎水肿,小儿疳积,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产后腹痛,跌打骨折。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马鬃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鬃参:别名:补草根、小白棉来源:桔梗科马鬃参CyananthusargenteusMarq.,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甘、苦,温。功能主治:健脾除湿,通经活络。主治小儿乳毒(吃宿奶)腹泻,风湿痛,跌打损伤。
-
荛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荛花:拼音名:R oHuā别名:山皮条、白色矮陀陀、半边梅、竹腊皮、铁扇子来源:瑞香科荛花Wikstroemiacanescens(Wall.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张仲景《伤寒论》以荛花治利者,以其行水也;5.《本经》: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
-
三条筋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SānTi oJīn别名:柴桂(《云南中草药》),小华草、香叶子树(《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切碎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杂木林中或林边。叶含挥发油,内含水芹烯、丁香油酚等。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止血,接骨,通经活络。治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
-
痰药
别名:野杜仲[湖北]、四棱子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大花卫矛EuonymusgrandiflorusWall.和肉花卫矛E.carnosusHemsl.,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软坚散结,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肾虚腰痛,风湿疼痛,闭经,痛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小花梾木
拼音名:XiǎoHuāLáiMù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小花梾木的树皮。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宽4-12cm,有时有、枚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的叶状苞片;花萼裂片4,宽三角形,长0.3-0.4mm,稍长于花盘,外侧仅基部有灰白色贴生短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30-2500m的森林中或岩石上。通经活络。跌打损伤;
-
岩梭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梭:别名:丛毛羊胡子草来源:莎草科岩梭EriophorumcomosumNees,以花、全草入药。生境分布:甘肃、湖北、广西、西南、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花:平喘止咳。全草:通经活络。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
走马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走马风:拼音名:ZǒuMǎFēnɡ别名:六耳苓、吊钟黄来源: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六耳铃Blumealaciniata(Roxb.)DC.[B.sinuata(Lour.用于风湿骨痛,头痛,跌打肿痛,湿疹,毒蛇咬伤。总苞片5-6层,紫红色,花后常反折,外层线形,背面被密短柔毛和肯柄腺毛,中层长圆状披针形,内层线形;叶面均被短柔毛;
-
通络止痛药酒
通络止痛药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通络止痛药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舒筋活血,通经活络。4.热痹者不适用,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如灼、痛处发热,疼痛窜痛无定处,口干唇燥。
-
面痛三号方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方名:面痛三号方组成:柴胡、郁金、山栀、青黛、丹参、地龙、当归、赤芍、川芎、陈皮、丹皮、甘草。功效:清肝泻火,通经活络。主治:肝郁化火面痛,目赤面红,胁痛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燥,脉弦数。
-
黄酒
黄酒主要是以糯米和黍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特定的加工酿造过程,使原料受到酒药、酒曲、浆水中的多种霉菌、酵母菌等的共同作用而酿成的一类低度原汁酒(压榨酒)。夏季不宜饮用。这样叮以使黄酒中极微量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挥发掉,同时所含的脂类芳香物蒸腾,使酒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浓郁。
-
料酒
黄酒的调味作用主要为去腥、增香。料酒的食用量:酌量使用料酒的营养价值:1.动物性原料作菜肴时,因为肉、脏腑、鱼类等的组织中和鱼类身体表面的粘液里含有腥臊异味,这些物质在加热时能被酒中的酒精所溶解,并随气化的酒精一齐挥发,这样就除去了腥味;10颗),就能使黄酒保持较长时间不变酸,而且使酒味更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