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渎
《医学纲目》作中犊。中渎穴主治腰腿疾患:如腰胯疼痛,下肢痿痹,腰膝酸痛,筋痹不仁,半身不遂,脚气,下肢痿痹麻木,现代又用中渎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腓肠肌痉挛等。中渎穴位于大腿外侧,胭横纹上5寸,当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或于风市穴直下2寸取穴。《针灸大成》:痿,针中渎、环跳,灸足三里、肺俞。
-
中犊
概述:中犊为经穴别名,即中渎。中渎穴位于大腿外侧,胭横纹上5寸,当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中犊穴主治病证:中渎穴主治腰腿疾患:如腰胯疼痛,下肢痿痹,腰膝酸痛,筋痹不仁,半身不遂,脚气,下肢痿痹麻木,现代又用中渎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腓肠肌痉挛等。中渎配风市、阴市、阳陵泉,治下肢外侧冷麻、疼痛。
-
二白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二穴。伸臂仰掌、屈腕,显现两肌肌腱,其中一个穴点在间使后1寸两腱间,另一穴点在桡侧腕屈肌肌腱的桡侧。二白穴主治病证:二白穴主治痔疾,脱肛,前臂痛,胸胁痛,肠痈,霍乱,瘰疬等。二白配长强、腰阳关、次髎、承山、三阴交,治痔疮。刺灸法:刺法:直刺0.5~
-
温流
概述:温流即温溜。温溜:1.经穴名;2.经外奇穴名。本经郄穴。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LI5)与曲池(LI11)连线上。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肠胃等疾患:如寒热头痛、面肿、面瘫、腮腺炎、口腔炎、舌炎,齿痛、咽喉肿痛、鼻衄、肠鸣腹痛、腹泻及肩臂酸痛、癫疾、疔疮等。本穴配期门治项强伤寒;一般直刺0.5~
-
沱头
概述:沱头为穴名。经穴名·温溜:温溜经穴名(WēnliúLI7)。本经郄穴。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LI5)与曲池(LI11)连线上。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肠胃等疾患:如寒热头痛、面肿、面瘫、腮腺炎、口腔炎、舌炎,齿痛、咽喉肿痛、鼻衄、肠鸣腹痛、腹泻及肩臂酸痛、癫疾、疔疮等。本穴配期门治项强伤寒;
-
曲泽
曲泽穴位于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仰掌,微屈肘取穴。曲泽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泄泻、热病、肘臂挛痛。一般直刺0.5~注意:曲泽针刺时须避开肱动脉和肱静脉,以防刺破血管,引起出血,刺络放血者除外。治疗高血压:针刺高血压患者曲泽后,大多数患者血管舒张,血压不同程度地降低。
-
通理
主治崩漏。通里穴在手少阴心经中的位置通里在上肢内侧部经穴中的位置通里穴的位置通里穴的位置(手少阴心经)通里穴的位置(肌肉)通里穴的位置(骨骼)取法: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当神门与少海连线上,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
通里
通里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处。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前臂深筋膜,在尺动、静脉和尺神经的桡侧穿尺侧腕屈肌(腱),进入指深屈肌,再经前臂屈肌后间隙达旋前方肌。通里穴主治暴喑、舌强不语、心悸怔忡、腕臂痛。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神经衰弱,癔病性失语,精神分裂症;
-
温溜
温溜有温热散通之力,治肘臂寒痛、寒厥头痛等一切寒湿濡滞之症。主治病症:温溜主治寒热头痛,头风,眩晕,面肿,面瘫,腮腺炎,口腔炎,唇干,流涎,舌炎,齿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肩背酸痛,疔疮,吐舌,腹胀,肠鸣,腹痛,鼻衄,肩臂酸痛,肩背酸痛,颈项强痛,狂言,狂走,癫疾,乳痈,疔疮,劳瘵,气喘等。
-
天河
概述:天河为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按摩经》,又名天河水。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由肘横纹下推至劳宫,名取天河水;以一手大指按总筋处,另一手大、食指如弹琴状弹天河穴,由内关弹至肘横纹上,再以两手大指掐肩井、琵琶、定马等穴,名打马过天河。用治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等一切热证。
-
天河水
概述:天河水为推拿穴位名,即天河。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由肘横纹下推至劳宫,名取天河水;以一手大指按总筋处,另一手大、食指如弹琴状弹天河穴,由内关弹至肘横纹上,再以两手大指掐肩井、琵琶、定马等穴,名打马过天河。用治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等一切热证。腕横纹上三横指处。
-
大推天河水
大推天河水为小儿推拿方法名。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由肘横纹下推至劳宫,名取天河水;以一手大指按总筋处,另一手大、食指如弹琴状弹天河穴,由内关弹至肘横纹上,再以两手大指掐肩井、琵琶、定马等穴,名打马过天河。用治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等一切热证。腕横纹上三横指处。
-
过梁针
过梁针为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14个经验效穴。3.屈委阳:在屈肘横纹端之稍外方,针1.5~7.脑根: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8.中平:在膝下5寸,胫骨和腓骨之间。9.阴委一:在股外侧,腘窝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与股外侧肌之间凹陷处。12.四连:有阴委三上1寸。以上各穴针刺深度,应据患者肥瘦虚实而定,不必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