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选临证指南
《续选临证指南》医案医方著作。清·叶桂撰,华蚰云校。卷一续选《临床指南》漏编的叶氏医案,反映出叶氏诊病深明病源立方不拘成法的特点。并附《温热论》。卷二-四介绍叶氏平生所集经验方,分科叙述,大多属民间流传简便效方。
-
汇刻经验良方
《汇刻经验良方》为书名。《汇刊经验方》为医方丛书。清·毛世洪等辑。又有《汇刻经验良方》、《经验良方汇编》等名。主要包括《便易经验集》、《续刊经验集》、《叶氏(天士)经验方》、《张卿子经验方》、《几希录附方》、《敬信录经验方》、《良方拣要》、《济世养生集》等多种以验方为主的著作。现存两种清刻本。
-
温热论笺正
《温热论笺正》温病著作。陈光淞撰于1915年。陈氏推崇叶天士《温热论》,但认为前人的一些注释不够理想,遂逐条加以笺正。作者的本意是“笺叶氏之旨,正诸家之失”(见序例)。全书分析比较精细,确有一得之见。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局限和片面的观点。现有1916年石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
温病浅说
《温病浅说》温病著作。刊于1886年。作者认为在较有影响的温病专著中,《温病条辨》头绪纷繁;《温热经纬》辞义深奥,不易为读者所掌握。遂参阅诸家学说,结合个人经验编撰而成此书。书中阐述温病证治大抵不外叶氏之法与《温病条辨》之方。介绍温病的五忌、五宜,末附温症各方。现存初刊本等。
-
叶氏女科证治
《叶氏女科证治》为书名。又名《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托名清·叶桂撰,本书原作者及书名不详。1817年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并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叶氏之名石印,又有多种复印本。内容以妇产科治疗方剂为主,论述很少。
-
难经正义
《难经正义》医经著作。清·叶霖撰于1895年。叶氏认为《难经》一书“理趣深远,非浅学得窥堂奥”,遂参历代医学大家对《难经》的注疏,以《内经》原文予以对照排比、诠释发挥。以《内经》为医学之根本,故以“正义”名篇。全书辨论精要,考证颇详。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汇刊经验方
《汇刊经验方》为医方丛书。清·毛世洪等辑。又有《汇刻经验良方》、《经验良方汇编》等名。主要包括《便易经验集》、《续刊经验集》、《叶氏(天士)经验方》、《张卿子经验方》、《几希录附方》、《敬信录经验方》、《良方拣要》、《济世养生集》等多种以验方为主的著作。同一书名,选刻的种类可从数种至十余种不等。
-
安胎顺血汤
别名安胎顺血散处方诃子(制)。功能主治妊娠阴肿,胎气不能游动所致。用法用量安胎顺血散(《胎产新书》)。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
补虚降火汤
处方:人参1钱,麦冬(去心)1钱,元参1钱,桑叶1钱,苏子1钱。功能主治:产后阳明感风而大喘大汗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
红枣膏
处方:大红枣2个,乌梅1个,杏仁(去皮、尖)7粒。制法:上药同捣为膏服。功能主治:妊娠心痛。用法用量:口服。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
开青散黑汤
处方:人参、白术(蜜炙)、当归、附子(制)、肉桂。功能主治:产后手足青,遍身黑,属于阴寒最重而毒气之最酷者;或足纯青,心下痛,属于寒毒攻心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
参姜汤
处方:人参(另炖,冲药服)1钱,白芍(酒炒)1钱,淮山药1钱,当归身2钱,干姜(炮)5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子宫脱出。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
壮阳汤
《叶氏女科》卷四:组成:蛇床子、地骨皮各等分。主治:鸡精。用法用量:煎汤熏洗,并用手擦,但洗时必令其举。1日熏洗数次。若手重擦破,不必惊骇,过1-2日即可复旧。
-
芩连红曲汤
《叶氏女科》卷二:组成:黄芩1钱,黄连(姜汁炒)1钱,白芍1钱,甘草(炙)1钱,橘红1钱,红曲1钱,枳壳(麸炒)1钱,建莲(去皮心)1钱,升麻(炒)2分。主治:子痢。用法用量:水煎服。
-
一枳汤
《叶氏女科》卷二:方名:一枳汤组成:枳实(麸炒)3钱。功效:理脾胃,通大肠。主治:妊娠脾燥,大肠经涩,大便虚急。用法用量:水煎,不拘时候温服。
-
散寒救胎汤
《叶氏女科》卷二:方名:散寒救胎汤组成:人参1两,白术(蜜炙黄)2两,肉桂1钱,干姜(炒)1钱,炙甘草1钱。主治:妊娠中寒。妊娠临月忽感少阴风邪恶寒,踡卧,手足厥冷。用法用量:水2钟,煎至7分服。
-
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
《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即《叶氏女科证治》。托名清·叶桂撰,本书原作者及书名不详。1817年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并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叶氏之名石印,又有多种复印本。内容以妇产科治疗方剂为主,论述很少。
-
养胎饮子
《宋氏女科秘书》:方名:养胎饮子组成:归身2钱,川芎8分,芍药1钱,白术1钱5分,条芩8分,枳壳8分,泽泻1钱。主治:怀妊五月,觉胎胀腹重,睡卧不安者。用法用量:水煎服。5日1服。附注:《叶氏女科》有甘草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