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法
3.小儿推拿方法之一。八法之一·下法:下法为八法之一,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厘正按摩要术》卷二:“下法:周于蕃曰:凡小儿未能语者,忽大哭不止,多是腹痛,须令人抱小儿置膝上,医者对面,将两手于胸腹着力久揉,如搓揉衣服状。
-
腹诊推拿疗法
同时骆俊昌老医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推拿手法的作用特点创用了“治疗八法,,即补法、温法、和法、消法、通法、汗法、吐法、下法。(4)切腹:方法:操作时医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掌侧密接患者腹壁上,或按压或摩动。(1)束带摩法:用两手四指对置于脊柱两旁,沿两侧肋间隙作束带样的摩动,常用于胸腹及背腰部。
-
八法
八种治疗法则·八法:八法是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这八种治疗方法。在针灸学中,是一种选用具有理肠导滞、分清泌浊的穴位,以通导大便、清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指用温热药或有补阳作用的针灸配方以治疗寒证的方法。例如甲子日,戊辰时,即取临泣穴,己巳时取列缺穴,余皆仿此。
-
泻下法
泻下法是治疗里实证的方法。3.润下法用于老年、病后津亏或产后血虚之便秘证和素体阴虚的便秘证。常用药如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当归、肉苁蓉、蜂蜜等。常用药如大戟、芫花、甘遂、商陆、黑白丑、葶苈子等。2.孕妇忌用下法,新产后、月经期、年老体弱、伤津及失血者,除润下法外,其余均应慎用。
-
伤寒五法
辛温解肌如桂枝汤,辛凉解肌如柴葛解肌汤。《伤寒论》的小柴胡汤,治温疫的达原饮,治温病似疟的蒿芩清胆汤等,都是这一法则的例方。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救里:救里为治法。急用四逆汤或参附汤挽回阳气而救厥逆医术名·《伤寒五法》:《伤寒五法》为医书名。
-
阳明三急下证
阳明三急下证是指阳明病急用下法的三种证型。即急下法适用于汗多津越于外,腹满津结于内,目睛不慧津枯于内三种情况。《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尚论篇》:“阳明经亦有急下三法,以救津液。
-
三法
出王好古《三法五治论》。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汗法分辛温发汗和辛凉发汗两大类。如果体质虚弱而确有需要发汗解表时,宜配合益气、滋阴等药同用。下法:下法为八法之一,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又称泻下、攻下、通里、通下。
-
张子和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法六门”,即以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以驾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下法,不单指泄下,其他像行气、通经、消积、利水等能够驱除里邪的方法亦尽属此类。
-
张从正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法六门”,即以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以驾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下法,不单指泄下,其他像行气、通经、消积、利水等能够驱除里邪的方法亦尽属此类。
-
攻下法
攻下法为治法,又称下法、泻下、攻下、通里、通下。八法之一。指用具有通便、逐水、润肠作用的方药治疗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水饮积聚停滞病证的治法。在针灸学中,是一种选用具有理肠导滞、分清泌浊的穴位,以通导大便、清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对年老体弱者应慎用,孕妇和月经期及病无实结者不宜使用。
-
攻里
攻里治疗学术语。系下法之一。即攻逐里实。用泻下药物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参下法条。
-
清热法
概述:清热法为治法,又称清法,也可简称为清。对热性病,有清卫分、清气分、清营分、清血分之分。牙龈肿痛用清胃散清胃火;热证又有虚热和实热之分,对实热证适用苦寒清热;清虚热法:用于治疗温病后期或肝肾阴血亏损所致的长期低热或骨蒸潮热之证。常用药如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白薇、生地、鳖甲等。
-
下取
概述:下取为治法术语,即从下施治:1.病在下部者治下部,或上病下取,或指下法;《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如气积在腹中,针足阳明胃经的三里穴和气冲穴。《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其气…针灸治疗术语·下取:下取为针灸治疗术语。如头部有疾取至阴;青光眼取太冲等即是。
-
峻下
峻下治疗学术语,指下法之一。用峻猛泻下药攻逐里实的方法。适用于正气未衰者。如荡涤实热,用大承气汤;攻逐水饮,用十枣汤;攻逐寒积,用三物备急丸;泻热、逐水、破结,用大陷胸汤等。
-
斑
见《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治以清热凉血、化斑解毒为大法。选用化斑汤、活命金丹(去芒硝、加升麻、淡竹叶)、消斑青黛饮等方,高热昏谵,酌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里热壅盛者,可用下法泄热,《温病条辨》载述用“调胃承气汤微和之,得通则已,不可令大泄,大泄内陷”。或有属于虚寒者,治法当据辨证属性而定。
-
过氧醋酸
药品说明书:别名:过醋酸;过氧醋酸,过氧乙酸外文名:PeraceticAcid适应症:为强氧化剂,遇有机物放出新生态氧而起氧化作用,常用为消毒杀菌药。2.预防性消毒:食具、毛巾、水果、蔬菜等用1:500液洗刷浸泡,禽蛋用1:1000液浸泡,时间为5分钟。注意事项:1.对金属有腐蚀性,勿用于金属器械的消毒。
-
过醋酸
药品说明书:别名:过醋酸;过氧醋酸,过氧乙酸外文名:PeraceticAcid适应症:为强氧化剂,遇有机物放出新生态氧而起氧化作用,常用为消毒杀菌药。2.预防性消毒:食具、毛巾、水果、蔬菜等用1:500液洗刷浸泡,禽蛋用1:1000液浸泡,时间为5分钟。注意事项:1.对金属有腐蚀性,勿用于金属器械的消毒。
-
安胎膏
制法麻油8斤熬药,并前油炒丹收,入牛胶4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黄蜡2两(搅),加槐、柳、桑枝各4两,元参、黄连、黄柏、贝母、花粉、乌药、醋延胡、醋灵脂、丹皮、黑地榆各1两,黑蚕砂2两,木香、紫石英、赤石脂各5钱。或痰迷发搐;或肾虚腰痛,或带下腰酸;或胎漏,或胎动下血;或小便不通,大便不通,一切闪挫。
-
精破抗
药品说明书:别名:精破抗;抗破伤风免疫血清;破伤风抗毒素;10万单位,滴速应慢,成人用量1次不超过40ml,儿童不超过每千克体重0.8ml。新生儿破伤风,可在24小时内1次或分次肌注本品2~2.阳性反应而又必需注射者须按下法进行脱敏:将本品稀释10倍,分3~4次皮下或肌肉注完,每次观察10~
-
莪术丸
处方:莪术(炮,锉)4两,三棱(炮,锉)4两,净香附4两(醇醋浸7日,慢火煮干再焙),槟榔1两(薄锉),生牵牛末1两(另研),青木香(去芦)半两,谷芽(净洗,焙干)半两,青皮(去白)半两,荜澄茄4钱,丁香4钱,南木香4钱。主小儿宿食。儿小者,丸如粟米大,粒数、下法如前。附注:木香莪术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手术图解图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穿刺法适应证主要用于梗阻性黄疸病人,以了解胆道梗阻部位、范围和原因。2.针道胆血瘘的防治穿刺进入较大管腔时,常有明显的空虚感,应即时抽吸,易吸出血液者证明针尖在血管中,应即退针,针已穿过血管再入胆管时,不应从原针道作ptcd,应另行穿刺。
-
斑点-ELISA
斑点-ELISA(dot-ELISA)的特点是:①以吸附蛋白质能力很强的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在实验室中斑点-ELISA可按下法进行。在硝酸纤维膜上用铅笔划成4mm×4mm的小格,在每格中央点加抗原1~②将试剂膜封在小盒内,膜下垫吸水剂,洗涤液通过膜吸入盒内。③将试剂膜固定在小杠框格中放入特殊的自动分析仪中检测。
-
产后大便闭涩不通
概述:产后大便闭涩不通为病证名。病因病机:明《万氏妇人科·产后章》:“人身之中,腐化糟粕,运行肠胃者,气也;产后气虚而不运,故糟粕壅滞而不行,血虚而不润,故沟渎干涩而不流,大便不通,乃虚秘也。治宜润肠通便。方用润肠丸(当归、川芎、白术、熟地、麻仁、苏子、人参、甘草、郁李仁,蜜糖引)或用麻仁丸。
-
小儿实热
小儿实热小儿诸热之一。常见如外感风邪的表证,内伤饮食的里证,一般是实证多,虚证少。表证实热,症见发热、头痛、烦躁、口渴、脉数、苔白黄,治用汗法。里证实热,症见发热、头痛、颊赤、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干燥、小便短黄发赤、腹胀痛、脉数、苔黄腻,治用下法。着重结合本证,以清热解表或清热导滞为治。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处方: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生姜6克(切)附子5克(炮)功能主治:治太阳病,误用下法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调养如桂枝汤法。摘录:《伤寒论》
-
庞安时
庞安时为北宋著名医学家。据《仇池笔记》载:有民间孕妇临产,胎儿七日未下,安时针之胎落。世医,其父以《脉诀》教授,嫌浅近不足取。复钻研黄帝、扁鹊脉书,及《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诸书,汇通百家,尤尚《难经》。书中提出温病不能全用伤寒汗下法治疗的新观点,对后世温病学派有所启迪。
-
汗下并用
汗下并用为治疗学术语。即汗法与下法并用。是对既有表证,又有里实的治法。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胸膈烦热,大便秘结,苔黄白,脉浮滑数等,用凉膈散以解表清里。
-
积液腺苷脱氢酶
概述:腺苷脱氨酶是一种核苷氨基水解酶,它广泛存在于全身组织、各种细胞和体液中,在核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若空白管读数增高,应重新配制。化验结果临床意义:在结核性积液中ADA活性升高显著,大于40U/L应考虑为结核性,对结核性胸水诊断的特异性达99%,优于结核菌素试验、细菌学和活组织检查等方法。
-
血清过敏试验
操作名称皮肤过敏试验-血清过敏试验方法及内容各种抗霉素(血清)的过敏试验均可采用下述方法。局部用75%乙醇消毒后,先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取血清0.1ml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ml,用此稀释液0.1ml在前臂对照上方约10cm处皮内注射。如无反应,下次仍予原剂量。如末次注射后无反应,余量1次肌内注射。
-
RPRCT
概述: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是一种梅毒血清学检测的非特异性反应。用于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抗类脂抗原的反应素,常用于梅毒病人筛选和流行病学调查。按下法报告结果:非反应性(N):炭粒均匀悬浮或中央呈集一点。(2)本试验阳性可将血清(或血浆)用生理盐水作倍比稀释,报告阳性的最高稀释度。
-
太阳痞证
太阳经病之一。是指表寒证误用下法,表邪入里化热,以病人自觉胃脘窒塞不适,按之柔软不痛,脉浮而紧等为常见症的太阳病误治证。症状:太阳伤寒表证,治当发汗解表,而反误用下法,徒伤里气,使脾胃之气受损,导致升降失常,气机阻塞,而成痞证,以心下胀闷不适、脉濡为主要表现。治用甘草泻心汤,行气消痞。
-
白苔干黑心舌
白苔干黑心舌指舌心燥黑苔、舌边白苔而干的舌象。为伤寒入里化热之候。若干黑苔刮之不尽,伴有壮热、谵语、口渴、不恶寒、或自汗从头而出,至颈而止等气分热盛症状,可清气分热;兼有里结肠燥时,可用下法(见《伤寒舌鉴》)。
-
产后大便不通
概述:产后大便不通为病证名。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肠胃本夹子热,因产又水血俱下,津液竭燥,肠胃否涩,热结肠胃,故大便不通也。”治疗:不宜轻用下法,徒伤元气。治宜润肠通便。方用润肠丸(当归、川芎、白术、熟地、麻仁、苏子、人参、甘草、郁李仁,蜜糖引)或用麻仁丸。
-
温下
温下治疗学术语。系下法之一。适用于脏腑间寒冷积滞之疾。如寒实内结,气机不通,滞阻肠胃,症见腹满而实、大便秘结,或胸胁疼痛、手足逆冷、口噤暴厥、苔白腻,脉沉弦或沉迟等。选用温性泻下药,如巴豆霜;或以温热药与寒下药配用,如附子、细辛配大黄。代表方剂有三物备急丸、大黄附子汤等。
-
心下痞
《寿世保元·痞满》:“内伤元气脾胃而作心下痞者,宜大补元气也,服加减补中益气汤。《赤水玄珠·痞气门》:“刘宗厚曰:痞之为病,由阴伏阳蓄,气上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膜满痞塞,皆土之病也。根据病因、症状、部位之不同,可分气痞、痰痞、虚痞、实痞、上痞、中痞、下痞等。治用木香化滞汤、散滞气汤等。
-
心下否痛
心下,通常是指膈上部位;伤寒误下,痰凝气滞,湿阻食积及气虚不运等皆可导致。多因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或内伤元气不足,痰湿、郁热蕴结所致。如肥人心下痞者,乃是湿痰,宜苍术、半夏、砂仁、茯苓、滑石;《寿世保元·痞满》:“内伤元气脾胃而作心下痞者,宜大补元气也,服加减补中益气汤。
-
泄剂
《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其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阴阳交
症状:症见出汗后仍发热,狂言,不能食,脉躁疾,多属重证。治疗:临床可根据患者有无阳明腑实证,而分别采用清法或下法。见《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阴阳交者死。”如巳亥年,少阴脉本应见于左寸,左寸不见沉细之象而反见浮大,右寸本应见浮大而反见少阴沉细之象,是为阴脉与阳脉交易其位,故为阴阳交。
-
逐水法
逐水法治疗学术语。系下法之一。用泻水作用峻烈的药物治疗水肿实证的方法。适用于水饮停聚于胸腹及水肿而属体质强壮者,能使体内积水从大小便排出。常用方有十枣汤、舟车丸之类,常用药有牵牛、甘遂、芫花、大戟、商陆等。
-
通下
通下即下法。详该条。
-
软坚除满
软坚除满治疗学术语。系一种下法。坚,指干燥的粪便。用润下通便的药物治疗腹部胀满、大便秘结的治法。常用药物有玄参、大黄、芒硝等。
-
大肠寒结
大肠寒结为病机。指阳虚,阴寒之气凝结大肠,传导无力,滞涩不利的病理变化。可因寒气结于大肠而出现便秘。常见于老人及病久体弱患者,症见纳差,腹部隐痛,大便秘结,口淡,舌白少苔,脉沉弦。治宜温下法。
-
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
药典标准药品名称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拼音名XifujingzhiBaihouPoshangfengerlianLeidusu英文名ADSORBEDDIPHTHERIAANDTETANUSTOXOID来源(分子式)与标准本品系由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加氢氧化铝吸附剂制成。类别生物制品。400g豚鼠4只,每只皮下注射0.5ml。用法1.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保存保存于2~
-
黄连白术饮
处方:黄芩、黄连、生地、白术、石斛、甘草、人参。功能主治:中消,不能用下法者。摘录:《证治宝鉴》卷四
-
交联羧甲纤维素钠
上层液体PH值应为5.0~氯化钠取本品约5g,精密称定,置250ml烧杯中,加水50ml及浓过氧化氢溶液5ml,置水浴上加热20分钟,不断搅拌,然后冷却至室温,加水100ml及硝酸10ml,照电位滴定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ⅦA),以玻璃电极为参比电极,银电极为指示电极,用硝酸银滴定液(0.05mol/L)滴定。
-
一甲煎
概述:一甲煎为《温病条辨》卷三方。为细末,水煎,分三次服。功能清余热,存阴,涩大便。处方:生牡蛎60克(研细)功能主治:治温病下后伤阴,大便溏甚,一日三四次,脉仍数者。用法用量: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备注:温病用下法后,当数日不大便,今反溏甚,是下之不得其道,有亡阴之虑。
-
秘传杖疮膏
《准绳 疡医》卷六:方名:秘传杖疮膏组成:香油4两(真者佳,将穿山甲、柏枝先入油中煎数沸,去二件滓,乘热将薄棉滤净油,复入锅中煎沸,以次下药。主治:打伤,金疮及无名肿毒、臁疮。一起锅时于前4分中细末入药将1分渐渐逐一挑下,急搅如前,此分药尽约匀和了,将槐条蘸药滴水且未要成珠,复置锅火上急搅,候沸起锅。
-
横窦周围脓肿和横窦栓塞的外科疗法
4、若乳突凿开横窦暴露术后,脓毒血症状继续加重,窦壁检查和临床症状提示有横窦栓塞时,可行下法探查:将一条耳用碘仿纱条填塞于暴露的窦壁上部与骨板之间,再将另一条纱条填塞于窦壁下部与骨板之间,使窦腔内两端加以封闭,然后在横窦的外硬脑膜壁上作穿刺或作一个小的垂直切口,但不可损伤内硬膜壁(图3)。
-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概述: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是一种梅毒血清学检测的非特异性反应。用于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抗类脂抗原的反应素,常用于梅毒病人筛选和流行病学调查。按下法报告结果:非反应性(N):炭粒均匀悬浮或中央呈集一点。(2)本试验阳性可将血清(或血浆)用生理盐水作倍比稀释,报告阳性的最高稀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