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麻葛根汤
方中升麻入肺胃经,味辛甘性寒,解肌透疹,为君药。甘草的抗炎作用不仅表现在其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还表现在能抑制纤溶酶系统的活化,降低血清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促进作用,抑制细胞膜通透性的亢进;主治:《鸡峰普济方》卷二十四方之升麻葛根汤治伤寒、瘟疫,风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
-
温毒病
概述:温毒:1.春温发癍的病证;治疗:治以清热解毒为主,方如加减普济消毒饮、升麻葛根汤、三黄石膏汤、黄连解毒汤等。本病可见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头面丹毒、猩红热、癍疹伤寒等疾患。吴坤安谓:“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或天时亢旱久燥,温疫流行,发为赤癍、丹疹,其毒弥满三焦,目赤舌绛,汗出津津。
-
温疫发斑
温疫发斑病证名。即温毒发斑、时疫发斑、时气发斑。《温疫论补注·发斑》:“温疫发斑,寒热虚实皆有之,重者二三日便见,轻者五六日方出,淡红稀小者吉,稠密紫赤者凶。必察元气虚实,脉之有力无力。欲出不出,升麻葛根汤;斑已出,不宜再发,烦渴热甚,脉洪数者,白虎汤,脉虚者,加人参。”
-
凉血解毒丸
处方:苦参8两,黄连4两,连翘2两,牛蒡子2两,生地黄2两,白芷2两,防风1两,石膏1两,大黄2两半。制法:上为末,荆芥汤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下疳。用法用量:每服100丸,先服升麻葛根汤发其毒,毒出后,再服本丸,空心温水送下。
-
平血饮
主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或未发。方解:方中葛根清热解肌透疹;《外科百效》卷一方之平血饮:组成:天麻1两,连翘1两,升麻1两,枳实1两,桔梗1两,防风1两,白芷1两,蝉蜕1两,柴胡1两,赤芍1两,黄耆1两,干葛1两,薄荷1两,人参1两,羌活1两,当归尾1两,赤苓1两,菖蒲1两,金银花1两。
-
钱乙
父钱颖,善医,东游海上不返。钱氏善于化裁古方和创制新方,如治痘疹初起的升麻葛根汤,治小儿心热的导赤散,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异功散,以及治肾阴不足的六味地黄丸等在临床上均有较好的疗效,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和应用。其理论、临床经验及医案,经阎孝忠加以整理而成《小儿药证直诀》三卷(约1114年)。
-
温毒
概述:温毒:1.春温发癍的病证;治疗:治以清热解毒为主,方如加减普济消毒饮、升麻葛根汤、三黄石膏汤、黄连解毒汤等。本病可见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头面丹毒、猩红热、癍疹伤寒等疾患。吴坤安谓:“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或天时亢旱久燥,温疫流行,发为赤癍、丹疹,其毒弥满三焦,目赤舌绛,汗出津津。
-
心痈
心痈为病名。指位于巨阙穴处的痈。巨阙穴为心之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巨阙隐隐而痛者,心疽也。心上肉微起者,心痈也。”由心火炽盛,兼平素过度饮酒或贪食辛热,积热化火而成。症见寒热身疼,头面色赤,口渴引饮。宜服凉血饮,酒毒为病者,可服升麻葛根汤。
-
胎热丹毒
胎热丹毒病名。又称胎毒发丹、赤游风。该病多因胎毒内伏,与血相搏而风乘之,或常穿烘衣,或母乳内热助邪所致。多发于头面、四肢,或延及胸腹,或游走不定。治宜祛风解毒,活血化瘀,若初起者,可用升麻葛根汤表之,次用驱风散清之,重者服大连翘饮。如婴儿腹胀不乳,为毒气入里,应用紫雪散。外治可参见丹毒条。
-
面寒
面寒证名。见《丹溪心法·恶寒》。因胃中寒湿;或胃气虚所致。《医学入门》卷五:“如阳明气不足;则身己前皆寒,寒湿上逆,则面反不能耐寒,先以附子理中汤数服,次以升麻葛根汤去芍加参、芪、附子、益智、草蔻、白芷、葱白。”
-
火禁
指痘疹初发之际,病人身发寒热,误以火熏其衣被,或置病人于温热环境之中,使皮肤干燥,以致痘毒发泄不出,多见于兼有气虚者,因气虚不能鼓其毒,以致毒停皮肤之间,隐隐不能发出肌表,因而出痘时,毒陷皮内,痘点隐于皮下,觉有红点,无头无脚,或于四肢、头面部,见一、二点痘粒,皮内隐隐之痘,终不能块者,称为火禁。
-
黑斑
多指外感热病发斑色黑之证。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时气病重证可现黑斑,认为是“十死一生”之证。《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黑斑而光亮者,热胜毒盛,虽属不治,若其人气血充者,或依法治之,尚可救。”选用化斑汤、升麻葛根汤、玄参升麻汤、黑膏、黑奴丸等方。
-
痘疮身痒
痘疮身痒病证名。按病情分别施治。如痘方出作痒,此邪气欲出,因腠理严密,热毒往来游溢其间,外不得泄,故时时作痒,治宜升发,用升麻葛根汤。在灌浆时痘色淡白,平塌,便溏,厌食,浆清作痒,属气血亏虚,治宜补气益血,用十全大补汤。至于将靥作痒,此为脓成毒化,营卫和畅的现象,不必服药。
-
痘疮发热
痘疮发热病证名。出《家传痘疹心法》。痘疮须发热鼓其毒气才能外透。凡痘疹初起发热,时起时退,或发热不盛者,为热浅则毒轻,其痘必稀。若发热太盛,烦躁,昏睡,其痘必重。一般痘疮发热,有外感的症状。治宜发表透疹,用升麻葛根汤。挟有食滞的应加消导药。
-
辛凉解表剂
辛凉解表剂(formulaforrelievingsuperficiessyndromewithpungentandcoolnatrueddrugs)是指以辛凉疏散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解表剂。常用薄荷、桑叶、菊花、牛蒡子、柴胡、葛根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桑菊饮、银翘散、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等。
-
辛凉解表
辛凉解表为治法。是指用性味辛凉,具有疏风散热作用的方药,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治法。适用于恶寒轻而发热较重,有汗的风热表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咽干口渴,苔薄黄,脉浮数等为主症。常用药物有薄荷、荆芥、淡豆豉、桑叶、金银花、连翘、升麻、葛根等。代表方有桑菊饮、银翘散、升麻葛根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