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绀
绀(gàn干)红青色。《素问·五脏生成》:“生于肝,如以缟裹绀。”
-
小儿暑温·内闭外脱证
小儿暑温·内闭外脱证(infantilesummerheatwarmdiseasewithsyndromeofinternalblockadeandexternalcollapse)是指邪毒内闭,正不胜邪,正气外脱,以高热、昏迷、抽搐猖獗之际,突然面色苍白或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灰暗,呼吸微弱,脉沉细或沉伏欲绝,舌绛为常见症的小儿暑温证候。
-
肺炎喘嗽·变证
肺炎喘嗽·变证(deterioratedcaseofpneumoniawithdyspneiccough)是指以发热,咳嗽,气急,伴有突然面色苍白,心悸烦躁,发绀憋气,或神昏谵语,口噤抽搐的病情严重的肺炎喘嗽。
-
肺炎喘嗽·心阳虚衰证
肺炎喘嗽·心阳虚衰证(pneumoniawithdyspneiccoughwithsyndromeofheartyangexhaustion)是指肺气严重闭塞,影响心血运行,心阳不运,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肢端青紫发绀,呼吸困难加重,额汗不温,四肢厥冷,烦躁不宁,右胁下肝脏肿大,舌淡紫,苔薄白,脉微欲绝为常见症的肺炎喘嗽证候。
-
小儿瘀血痫
小儿瘀血痫(staticbloodepilepsy)是指以曾有外伤史或产伤史,发作时头晕昏仆,四肢抽搐,大便干结,形体消瘦,肌肤枯燥,面色青紫,口唇发绀,舌暗,或有瘀斑,脉细涩为常见症的小儿癫痫证候。
-
小儿水肿·水气凌心证
小儿水肿·水气凌心证(infantileedemawithsyndromeofwaterqiinvadingheart)是指水气上逆,射肺凌心,以肢体浮肿,尿少或尿闭,咳嗽气急,心悸胸闷,喘息不得平卧,烦躁,夜间尤甚,口唇青紫,指甲发绀,苔白或白腻,脉细数无力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
-
小儿厥证·气厥
小儿厥证·气厥(infantileqisyncope)是指气机怫郁上逆,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口唇发绀,胸膈喘满,多发生于大哭吵闹之后,苔薄白,脉沉弦为常见症的小儿厥证证候。
-
阳虚血瘀
概述:阳虚血瘀为病证名。血瘀病证之一。病因病机:因阳气虚弱,经脉和血液失于温煦,运行无力而致血液瘀阻。也可由阳虚而阴寒内生,血脉挛缩,血液凝滞而形成。症状:症见唇绀、心胸痹痛或四肢痹痛,肢端青紫等。
-
紫绀
紫绀(cyanosis)一般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超过5g/100ml,血氧未饱和度超过6.7vol/100ml时引起的皮肤与黏膜青紫现象。紫绀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血循环末稍,如口唇、鼻尖、颊部和甲床等处较易观察到,且较为明显。紫绀即“发绀”。
-
循环超负荷
循环超负荷(circulationoverload)是指血液循环系统负荷过重症状。可因静脉内快速或大量注入血液或血液成分所引发。临床表现为:头胀、呼吸困难、干咳、发绀、颈静脉怒张、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
-
手少阴气绝
手少阴气绝为病证名。指手少阴心经的经气衰竭。主要证候是血脉不通,面色暗黑,唇甲发绀。《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
-
乌云煎
《医统》卷九十八:方名:乌云煎组成:香油2斤,柏子油2两(另贮),诃子半两,没食子6钱,百药煎3两,倍子(炒黑)1两,酸石榴皮半两,旱莲草半两,猪胆2枚(另贮),胆矾1钱。主治:女人发黄不润。如此10日后,先1日以灰汤洗发净,次日搽油,不数日,其发黑绀润泽香美,永不惹尘,更不须再洗。
-
瘟疫传症汇编
《瘟疫传症汇编》瘟疫专著。《治疫全书》(六卷)系熊氏取《温疫论》详予考订,兼采喻嘉言有关春温、疫病的论述以及其他有关瘟疫著作编成。《痢疟纂要》(八卷),系搜集古今有关文献结合作者个人经验体会编纂而成。书中阐析诸疟诸痢,并附泄泻。对于疟病治法,总结了发表、和中、攻逐、堵截、升提、温补等法。
-
薏米粥
《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十便良方》:方名:薏米粥别名:薏苡仁散、薏苡粥、薏苡仁粥组成:薏苡仁1升。功效:除胸中邪气,利肠胃,消水肿,久服轻身益气。主治:筋骨拘挛,久风湿痹。附注:薏苡仁散(《准绳 类方》卷五引《心印绀珠》)、薏苡粥(《得效》卷三)、薏苡仁粥(《本草纲目》卷二十二)。
-
小儿疫毒痢·内闭外脱证
小儿疫毒痢·内闭外脱证(infantilefulminantdysenterywithsyndromeofinternalblockadeandexternalcollapse)是指疫毒内闭,阳气外脱,以在高热、神昏、抽搐的情况下,骤然热退,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口唇发绀,小便短少或无尿,呼吸急促,深浅不均,脉微细而数或微弱欲绝为常见症的小儿疫毒痢证候。
-
麻疹紫黑
麻疹紫黑病证名。《麻证新书》:“麻遇紫色,内热极也。”伴见呼吸迫促,口唇、指甲青紫、发绀,治法参见麻毒陷肺条。如热毒深入营血者,则兼见皮肤发斑,吐血,衄血,治宜清营凉血,用清营汤加减。《痘疹泄秘》:“热盛吐衄,粪黑秘结者,用犀角地黄汤加大黄下之。”
-
二冬清肺汤
处方:天门冬、麦门冬、知母、贝母、桔梗、甘草、杏霜、牛蒡子、熟石膏、马兜铃。功能主治:痘后毒流于肺,肺叶焦枯,咳而气喘,连声不住,胸高肩耸,口鼻出血,面色或青或白或赤。用法用量:糯米1合,同为末,水煎服。摘录:《痘麻绀珠》
-
乌头麝香油
《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一引《山居备用》:方名:乌头麝香油组成:香油2斤,柏油2两(另放),没石子6个,川百药煎3两,五倍子半两,诃子皮1两半,酸榴皮半两,猪胆2个(另放),真胆矾1钱,早莲台半两。不待数日,其发黑绀,光泽香滑,永不染尘垢,更不须再洗用之。一方,去柏油,加王不留行半两,依法造用。
-
绀珠针法
《绀珠针法》为书名。撰人不详。见《绛云楼书目》。原书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