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传
次传是指五脏病以相克的次序相传。如《黄帝内经灵枢·病传》所言的“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等是。五脏病依次传其所胜,于病为逆,预后不良,故《病传》又谓:“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
-
马师皇
马师皇为上古时代兽医。相传生活于黄帝时代,善治马病,是古书中记载最早的兽医。
-
王博
王博为宋代医生。凤阳(今属安徽)名医。相传百户李昶,方十五六岁,以弱疾几不起。初延韩荧,诊曰:“此儿病即愈,寿且至八十余。”王博再诊视,谓“寿八十四岁而终,病不日愈”。人皆笑其迂,然诸事悉如二医所诊。
-
勾漏
勾漏即句漏。为山名。在今广西北流县东北十五里。因山中多洞,洞洞相通,故名。相传晋·葛洪曾在此山白沙洞炼丹。洞方圆达百亩。下有枯井八处,传为采砂处。《晋书·葛洪传》:“洪为句漏令事。”
-
杏林
杏林对医界的颂称。相传三国时吴国董奉为人治病,不取报酬,但求患者于病愈后在其宅旁种杏一株,日久杏树成林,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
-
雷公
雷公为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的臣子,精于针灸之术。旧说中国医药是由黄帝、雷公等共同创立。《黄帝内经》中,较多内容为黄帝与雷公问答加以叙述,此皆为后世所论。另又有将南北朝时期的炮炙学家雷斅称雷公者。
-
大鸿
大鸿即鬼臾区。鬼臾区又叫鬼容区,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之臣,据《内经·天元纪大论》载,鬼臾区与黄帝论五行等有关医学的内容,实是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
句漏
句漏为山名。又作勾漏。在今广西北流县东北十五里。因山中多洞,洞洞相通,故名。相传晋·葛洪曾在此山白沙洞炼丹。洞方圆达百亩。下有枯井八处,传为采砂处。《晋书·葛洪传》:“洪为句漏令事。”
-
鲍潜光
鲍潜光即鲍姑。鲍姑为东晋女针灸家。名潜光。葛洪之妻。擅长灸法,相传用越井岗艾灸治赘疣,均能着手奏效。
-
瘟疫青喉
瘟疫青喉病名。系指喉色纯青,似有黄疱并起,细看即隐,肩背疼痛的病证。《喉科种福》卷三载:“相传此为不治,故未立方。”
-
结代
结代①经脉之气结止不行。代,止也。《灵枢·岁露论》:“此两邪相传,经气结代者矣。”②脉学名。系结脉和代脉的总称。泛指缓而不整的间歇脉。详结脉、代脉条。
-
曹居白
曹居白宋代医生。善针法,取穴、治疗异于时医,相传龙图阁待制李行简甥女得疾如中风状,针“八邪穴”获效。
-
王三保
王三保为明代医生。宣德(1426~1435)年间太监。精于医药。其时台湾台南传染病流行,以药投淡水溪,令染病者入溪洗浴即愈,故淡水有药水之名。相传台南冈山产之三保姜,可瘳百病,即三保当年所引种。
-
少俞
少俞为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生。相传为俞跗之弟,黄帝之臣,精于针灸术。旧说黄帝与少俞等少数臣子论医药而创医药,是为附会之说。据传系俞跗之弟、黄帝之臣。黄帝因与他及岐伯等多名臣子论述医药而著《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