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道全
安道全清代医生。四川雅安人。系民间医生,其技精艺高,深受民间敬重,有“神医”之誉。
-
江秋
江秋清代医家。字涵敦,号笔花,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官至广东会同知县。后因病归里,究心医学。因见民间病家常因迷信而误及生命,遂决心著作,以应民间紧急治病之需。其著作为《笔花医镜》四卷,流传颇广。
-
葛稚川
葛稚川即葛洪。葛洪为东晋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扑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长期隐居民间,对医学、炼丹颇有研究。生平著作较多,有《抱扑子·内外篇》《金匮药方》《肘后卒救方》等,后者收治多种灸治方法,对危重病人施用灸法,记载较早。民间以指掐人中急救之法,盖出此书。
-
红龙船花
概述:红龙船花为中药名,出自《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记载的荷苞花之别名。别名:又名赬桐花、合包花、真珠花、红龙船花、状元红。来源及产地:马鞭草科植物赬桐Clerodendrumjaponicum(Thunb.)Sweet的花朵。分布浙江及中南、西南地区。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治疝气,带下,痔疮。
-
大泡通叶
《*辞典》:大泡通叶:出处:《贵州民间药》拼音名:D P oTōnɡY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叶。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治皮肤裂开(受寒冷刺激而起),用大泡通叶一张,火上烤软后包于患处.
-
草木图会
《草木图会》药学著作。明·王思义撰。约成书于15世纪。本书即《三才图会》内容之一。是以图为主的图解性植物学。共收录草木类植物(主要是药用植物)531种。每种均先绘原植物图,后记产地、形状,别名及性味、主治等。同时也收录了不少一般本草书中不收载的民间草药。是研究民间草药的参考读物。
-
南五味子叶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N nWǔW iZǐY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的叶。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福建民间草药》:治痈疽背疮,鲜叶一握和冬蜜捣匀外敷。②《浙江民间草药》:治刀伤,捣烂涂敷。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
-
冰糖炖海参
《民间方》处方水发海参50克冰糖适量制法将海参炖烂后,加入冰糖,再炖片刻即成。功能主治补肾益精,养血润燥。适用于高血压。用法用量早饭前空腹服。
-
荸荠柽柳汤
处方:荸荠90克柽柳叶15克(鲜枝叶30克)制法:将荸荠、柽柳叶一同水煎。功能主治:温中益气,消风毒。适用于麻疹透发不快。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饮服。摘录:《民间方》
-
川贝冰糖米汤饮
处方:米汤500克川贝母15克冰糖50克制法:将米汤、川贝母、冰糖隔水炖15分钟即成。功能主治:润肺,祛痰,止咳。适用于百日咳。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1次。5岁以下儿童的减量。摘录:《民间方》
-
川贝杏仁饮
处方:川贝6克杏仁3克蜂蜜适量制法:将川贝、杏仁加水煎煮。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百日咳初起。用法用量:每天2~3次。食用时加蜂蜜调味。摘录:《民间方》
-
大麦粥
处方:大麦米50克红糖适量制法:将大麦米浸泡轧碎,煮粥加红糖适量。功能主治:益气调中,消积进食。适用于小儿疳症、脾胃虚弱、面黄肌瘦、少气乏力。用法用量:每日2次服食。摘录:《民间方》
-
大蒜浸液
处方:大蒜1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大蒜去皮捣烂,加开水50克,澄清加白糖适量。功能主治:抗菌消炎,驱虫健胃。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用法用量:每服5~10克,每日2~3次。摘录:《民间验方》
-
大枣陈皮竹叶汤
处方:大枣5枚陈皮5克竹叶5克制法:将大枣陈皮竹叶水煎服。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饮服,连服3~5剂。摘录:《民间方》
-
党参小米粥
处方:党参30克升麻10克小米50克制法:先煎党参、升麻去渣,后入米煮为粥。功能主治:益气升提。适用于子宫下垂、气短乏力。用法用量:空腹食,每日2次。摘录:《民间方》
-
地瓜葛根煎
处方:鲜地瓜100克葛根(干品)50克制法:将地瓜洗净切片和葛根一起,加水适量水煎,去渣。功能主治:发表解肌,解热生津。适用于流行性感冒。用法用量:每日1次。1次服完。摘录:《民间方》
-
独味蜂王浆
处方:蜂王浆适量制法:用开水将蜂王浆配制作1∶100的溶液。功能主治:滋补强壮,益肝健脾。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以及病后全虚、营养不良。用法用量:每日口服2次,每次20~30克,长期服用。摘录:《民间方》
-
茯苓煮鸡肝
处方:鸡肝30克茯苓10克制法:将鸡肝、茯苓共煮。功能主治:健脾生血,补益肝肾。适用于小儿疳积、身体亏虚。用法用量:吃肝喝汤,连服10天。摘录:《民间验方》
-
花生叶茶
处方:花生全草(干品)30~45克功能主治:镇静降压。适宜于高血压患者饮用。用法用量:将花生全草洗净切段,水煎当茶饮。摘录:《民间方》
-
花生衣
处方:花生衣12克制法:将花生衣研碎,备用。功能主治: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出血的患者。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冲服。摘录:《民间验方》
-
黄豆芫荽煎
处方:黄豆10克芫荽(香菜)30克制法:将黄豆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加入芫荽,再煎15分钟,去渣。功能主治:辛温解表,健脾胃。适用于流行性感冒。用法用量:1次服完。每日1服。摘录:《民间方》
-
鸡肠粉
处方:公鸡肠1副制法:将公鸡肠剖开洗净,放在文火上焙干研成细末即可。功能主治:温肾止遗。适用于小儿遗尿。用法用量:用温开水送服,每次10克,1日2次,连服7~10天。摘录:《民间方》
-
姜蛋清
处方:生姜鸡蛋清功能主治:1~2度小面积烧烫伤,止痛效果好,愈合快。用法用量:鲜生姜适量榨汁与鸡蛋清调匀,涂在已干净的创面上。每日6次,不可包扎。摘录:《民间方》
-
姜汁炒糯米
处方:糯米250克生姜汁3匙制法:将炒锅放在文火上倒入糯米、生姜汁同炒,炒到糯米爆破,研粉即成。功能主治: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妊娠恶阻。用法用量:每次1汤匙,每日2次,开水调服。注意:阴虚内热者忌用。摘录:《民间方》
-
韭菜根汁
处方:韭菜根25克制法:将韭菜根洗净后,放入干净纱布中绞取汁液,煮开温服。功能主治:健胃提神,温中行气。壮阳。适用于小儿遗尿。用法用量:日2次,连服10天。摘录:《民间方》
-
荔枝干大枣
处方:荔枝干大枣各7枚功能主治:补气血。适用于失血性贫血。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摘录:《民间方》
-
莲子龙眼粥
处方:莲子15克龙眼肉10克糯米30克制法:将莲子、龙眼肉、糯米同煮为粥。功能主治:补心脾,益气血。适用于失血性贫血。用法用量:温热食。每日2次。摘录:《民间方》
-
肉末米粥
处方:瘦狸肉末50克粳米(或小米)50克制法:将肉末与粳米(或小米)同煮为粥。功能主治:适用于婴儿麻疹恢复期,为保证身体对热量、营养的需要。用法用量:每日分3次服。摘录:《民间方》
-
山药炖猪肚
处方:猪肚山药各适量制法:将猪肚煮熟,再入山药同炖至烂。功能主治:滋养肺肾。适用于消渴多尿。用法用量:稍加盐调味,空腹食用,每日1次。摘录:《民间方》
-
山药天花粉汤
处方:山药天花粉各30克制法:将山药、天花粉同煎汤。功能主治:补脾胃,生血。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服完。摘录:《民间方》
-
土豆粥
处方:新鲜土豆250克(不去皮)蜂蜜适量制法:将土豆切碎,用水煮至土豆成粥状即可。功能主治:缓急止痛。适用于胃脘隐痛不适者。用法用量:服用时加蜂蜜,每日清晨空腹食用,连服半月。摘录:《民间方》
-
土茯苓猪骨汤
处方:猪脊骨500克土茯苓50~100克制法:猪脊骨加水适量熬成3碗。去骨及浮油,入土茯苓,再煎至2碗即成。功能主治:健脾利湿,补阴益髓。适用于糖尿病。用法用量:分2次服完。每日1服。摘录:《民间方》
-
乌梅红糖水
处方:乌梅9克红糖适量制法:将乌梅、红糖加水1大碗,煎至半碗,去渣饮用。功能主治:收敛,止血。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用法用量:每日2次,温热饮服。摘录:《民间方》
-
野苋汤
处方:鲜野苋草全草50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鲜野苋草洗净剪碎,加水煎取浓汁,加白糖少量调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血止痢。对细菌性痢疾尤有效。用法用量:每服200克,每日3次。摘录:《民间验方》
-
鱼鳔当归汤
处方:鱼鳔当归各10克红枣10枚制法:将上3味水煎。功能主治:大补气血。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用法用量:每日2次,可长期服用。摘录:《民间方》
-
竹笋米粥
处方:鲜竹笋1个粳米100克制法:将鲜竹笋脱皮切片,与粳米同煮成粥。功能主治:清肺除热,兼能利湿。适用于糖尿病及久泻、久痢、脱肛等症。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摘录:《民间方》
-
斑竹壳
《*辞典》:斑竹壳: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BānZh K 别名:斑竹衣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箨。功能主治:清血热;烧灰吃,透斑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去毛),2~或烧灰冲服。
-
慈竹根
《*辞典》:慈竹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C Zh Gēn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根茎。性味:下乳。功能主治:内服:炖肉或煎汤,鲜者1~4两。摘录:《*辞典》
-
刺梨叶
《*辞典》:刺梨叶: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C L 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叶片。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疗疥,痈,金疮。②《贵阳民间药草》:治小儿热疮,捣敷;外痔,焙干,研末,麻油调敷。亦可煎服。
-
黄水芋草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Hu nɡShuǐY Cǎo来源:为罂粟科植物血水草的全草。功能主治:治小儿癣疮。研末调菜油外搽。摘录:《*辞典》
-
豇豆壳
《*辞典》:豇豆壳: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JiānɡD uK 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荚壳。功能主治:镇痛,消肿。治腰痛,乳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用3~5两。摘录:《*辞典》
-
向日葵壳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Xi nɡR Ku K 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果壳。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向日葵子条。功能主治:《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耳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摘录:《*辞典》
-
岩豆藤花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Y nD uT nɡHuā来源:为豆科植物贵州崖豆藤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岩豆藤根条。功能主治:治鼻衄。岩豆藤花、白茅根各二钱。煎水服。摘录:《*辞典》
-
验方
验方(experientialeffectiverecipe)是指临床反复使用而有效的方剂。这类方剂,均系民间流传并对某些疾病有效的药方。由于患者体质、病情各异,在使用时,最好有医师指导,以防发生意外。
-
马蜞癍
马蜞癍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胸部,乳头直下1.5寸。左右计2穴。主治发癍结核。一般用针挑出血。
-
后期门
后期门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髂骨嵴上缘,正对大转子与尾骨尖连线之中点处。左右计2穴。主治难产、坐骨神经痛。一般针1.5~3.0寸;可灸。
-
串雅外篇
《串雅外篇》为书名。清·赵学敏撰。四卷。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书中载录不少民间医药针灸经验。
-
德与
德与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胸部正中线旁开三横指,当第一肋骨上缘处。主治昏迷。一般沿皮刺0.5~1.0寸。
-
广西药用动物
《广西药用动物》为方药书。林吕何著。载动物药570多种,方剂1090多首。处方主要选自古医书、古本草书、民间单验方。1985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王云泉
王云泉为王文谟的父亲。王文谟(16世纪)为明代医家,江西人。世医出身,编有《医学钩玄》(佚),又编有《碎金方》,是以祖父(王杏林)所藏的秘方、父亲(王云泉)的经验方和本人用过的有效方剂,以及民间验方汇集而成。